功分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功分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分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导,微带,网络,天线,功率,阻抗,噪声。

功分网络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江,倪大海,马亮[1](2019)在《功分器幅相不一致对多路合成网络噪声系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功分器幅相不一致对多路合成网络噪声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别基于幅度不一致和相位不一致两方面,对多路合成网络噪声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和仿真分析,发现功分器相位不一致对多路合成网络噪声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2019年04期)

朱德政,李健,杨阳,刘鲸,孟清[2](2019)在《无源功分网络与模数转换器对雷达接收系统噪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无源功分网络及模数转换器(ADC)在雷达接收系统中的噪声影响做出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提出ADC在链路指标计算时的简化模型,并以直采链路为例,针对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对含有无源功分网络及ADC的接收系统链路进行增益与噪声理论推导和测试验证,明确无源功分网络及ADC对系统噪声的影响与贡献,使得在接收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9年07期)

李鹏程[3](2019)在《基于平面埋阻工艺的Wilkinson功分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剖面易集成的功分网络需求,介绍了一种基于平面埋阻工艺的K频段(19.5~21.5 GHz)的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与测试方法。设计中采用埋入式Ni-P电阻材料,通过电阻层与带状线中间层集成,减小功分网络厚度。通过优化仿真,加工了一款1分16平面埋阻Wilkinson功分网络。测试夹具与功分网络的互联采用毛纽扣弹性压接方式,实现射频信号垂直互联。经测试验证,此网络的幅相均方根误差分别控制在0.4 dB和5°以内,实际插入损耗可控制在14 dB以内。(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鹏程[4](2019)在《一种新型的波导腔-微带线型宽带功分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Ku和K波段(14.5~17.5 GHz,21~23 GHz)的宽带功分网络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波导腔-微带线混合型结构的新型双级阻抗变换线Wilkinson功分器。通过仿真优化,加工了一款1分32宽带Wilkinson等功分网络。测试结果表明,在14.5~17.5 GHz,21~23 GHz频段,该功分网络所有端口驻波低于1.6,幅度和相位均方根误差分别优于0.5 dB和5°,与仿真结果保持一致,验证了该方案的工程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鹏程[5](2019)在《基于双级阻抗变换的1分32路Wilkinson功分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适用于Ku和K波段(14.5~16.5GHzand21.4~22.9GHz)的1分32路宽带功分网络,提出了双级阻抗变换线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方案,该设计利用波导腔-微带线混合型结构。在14.5~16.5GHz和21.4~22.9GHz频段范围内,该功分网络保证所有端口驻波比特性的同时输出也具备了良好的幅相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案在砖式相控阵天线系统中的工程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孟儒[6](2018)在《高功率微波功分移相网络与漏波阵列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微波系统通常由脉冲功率子系统、高功率微波源、传输子系统和发射子系统等部件组成。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高功率微波源的峰值输出功率不断提高,相应地对后级的传输与发射系统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在应用中技术较为成熟的高功率微波发射部件是大口径反射面天线,该类天线结构简单、增益较高、适应工作频带较宽,但其机械式波束扫描方式的响应速度较慢,难以实现共形安装。相比于反射面天线,相控阵天线具有无惯性快速电扫、波束形状捷变等优点。功分器、移相器及发射天线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发射系统的增益、效率、扫描范围及精度。研究具有高功率、低插损特性的功分移相网络和高辐射效率天线结构,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研究了高功率平面化多路功分器的设计方法。根据扇形波导特定模式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特性,提出了多路等分功分器设计方案。其中,通过调整输出通道圆心角提高了输出的幅度一致性;同时,引入调相结构提高了输出相位一致性,对相关方法做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根据所提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x波段48路平面化波导功分器,并对其传输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功分器传输效率达到95.7%,输出功率一致性达到0.28dB,相位平衡度为4.6°,功率容量达到2.7GW,该方案可以满足高功率应用中的平面化多路输出、等幅同相等性能要求。其次,研究了高功率、高口径效率漏波波导天线的设计方法,对传统漏波天线设计理论进行总结,结合高口径效率条件对天线设计的影响对设计过程进行改进,给出了侧边加载金属柱型波导漏波天线的具体设计方法。根据所提方法设计了一种X波段48路波导漏波天线,加工了天线样件,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天线结构的辐射特性。漏波天线在工作频段内的回波损耗优于25dB,中心频点处的增益达到38.75dB,相应的口径效率达到80.7%,功率容量为3.1GW。再次,基于半导体光电效应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高功率波导移相器设计方案,对光控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做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移相器移相量和插损关于半导体电导率和结构尺寸参数的理论公式。利用可获得的半导体材料和光源,通过实验手段确定了能够实现大角度相移的半导体材料和光源组合,并对光控移相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对高隔离度波导合路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叁端口网络分析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叁种提高合路器隔离度的设计方法;对波导-同轴魔T结构的合路器进行了等效电路建模,并推导了其中等效电路元件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同时,基于常规3dB混合环结构,提出具有紧缩截面特性的高隔离度波导合路器设计方案,研制出一种工作于X波段的四路同轴-波导功率合成器,合成效率达到98.9%,相对带宽12%,隔离度优于22dB,横截面尺寸为0.71λ×0.74λ,功率容量达到13.7kW,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高功率条件下的紧缩截面功率合成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8)

范亚浩,孙奕庭,祝大龙,刘德喜[7](2018)在《一种应用于多通道T组件的3D双极化功分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T/R组件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叁维立体组装技术的优点,结合目前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工艺水平,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带状线层间耦合形式的双极化功分网络,利用LTCC实现射频网络的3D立体设计避免射频线在同层交叉,采用层间耦合的Lange桥实现射频信号的极化分配,并将Lange桥的极化分配与多T组件的功率分配整合化一,降低了T组件末级损耗,提高T组件的电源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12GHz~14GHz频率范围内,幅度一致性在0.6dB以内,相位差在87°~90°之间。(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5-06)

高杰,韩浪,纪文章,袁仕耿[8](2018)在《卫星时钟信号功分网络对锁相环电路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颗卫星测试中,连接在功分网络上的设备在各自加断电的瞬间,会造成锁相环电路输入信号的相位瞬时变化,引发锁相环电路的相位跟踪,导致瞬时失锁。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和公式仿真,明确了产生干扰的各设备时钟信号入口的反射系数和功分网络各输出端口的隔离度是影响干扰强弱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使各设备时钟信号入口的驻波不相等,且反射系数相位趋于同相,同时提高网络各输出端口的隔离度的消除干扰方法,并通过设备的系统联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此类干扰,可为卫星时钟信号功分网络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陈义峰[9](2018)在《双圆极化有源接收天线和多功能微带功分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无线射频终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构性能上要求体积小、重量轻,电性能上要求低噪声、多功能、高功率容量,等等。传统无线射频终端的无源天线与有源射频电路一般分开设计,再通过各自匹配电路设计进行连接,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尺寸大、而且连接效率低,无法满足无线通信终端的发展需求。有源集成天线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有源集成天线和集成射频电路的设计方法,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S波段紧凑型双圆极化有源接收天线和多功能功分网络:首先,针对卫星数据链通信应用的需求,研究设计了一个S波段的紧凑型双圆极化有源接收天线。该有源接收天线通过低剖面双极化微带天线和低噪声的放大器集成设计,不仅结构紧凑,天线尺寸仅为0.55λ_0×0.55λ_0×0.18λ_0,而且提高了天线各器件之间的连接效率,同时其射频通道各性能的带内波动很小,整体稳定性好。该有源接收天线的G/T值在工作频带内大于-13.9 dB/K。并且作为双圆极化天线,能同时满足各种极化方向要求,适用于各种在星载、星地等通信、数传领域中的应用。其次,针对地面高速数据链通信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集成化可切换的高效率功分馈电网络。该馈电网络结合天线阵列,不仅可以实现宽角度扫描覆盖,还具有相控式电扫描阵列的波束可调特性。该馈电网络将射频开关、移相器和功分器集成设计,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满足了馈电系统低噪声、多功能、高功率容量的需求。第叁,针对通信系统T/R组件的小型化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谐振器的滤波功分器,该滤波功分器通过使用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既可实现功率分配器的功能也可实现二阶切比雪夫滤波功能。而且因为使用了一种紧凑的新型微带谐振器,其整体电路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在本文的最后,讨论了所设计的有源天线和功分网络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17)

王昊,郑玉雪,钱玲,曹建银,奚嘉阳[10](2017)在《微带脊型间隙波导不等功分网络馈电的毫米波宽带低副瓣基片集成腔天线阵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基片集成的2×2腔天线作为子阵,基于微带脊型间隙波导技术(Gap Waveguide,GWG),设计了一种毫米波频段的宽带低副瓣32×16元天线阵列,并对其辐射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该天线由多层印刷电路板(PCB)构成,上层PCB板为基片集成2×2子阵构成的缝隙辐射阵列,下层PCB为GWG不等功分馈电网络。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GWG-T型不等功分器并给出功率分配比调节及相位补偿方法,在其基础上使用泰勒幅度加权实现低副瓣的GWG馈电网络。仿真结果表明天线阵列在71~86GHz工作频段内,反射系数|S11|<-10 d B,方位维和俯仰维副瓣电平优于25d B。(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10-16)

功分网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无源功分网络及模数转换器(ADC)在雷达接收系统中的噪声影响做出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提出ADC在链路指标计算时的简化模型,并以直采链路为例,针对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对含有无源功分网络及ADC的接收系统链路进行增益与噪声理论推导和测试验证,明确无源功分网络及ADC对系统噪声的影响与贡献,使得在接收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分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江,倪大海,马亮.功分器幅相不一致对多路合成网络噪声系数的影响分析[J].雷达与对抗.2019

[2].朱德政,李健,杨阳,刘鲸,孟清.无源功分网络与模数转换器对雷达接收系统噪声的影响[J].现代雷达.2019

[3].李鹏程.基于平面埋阻工艺的Wilkinson功分网络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9

[4].李鹏程.一种新型的波导腔-微带线型宽带功分网络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9

[5].李鹏程.基于双级阻抗变换的1分32路Wilkinson功分网络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6].孟儒.高功率微波功分移相网络与漏波阵列天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7].范亚浩,孙奕庭,祝大龙,刘德喜.一种应用于多通道T组件的3D双极化功分网络设计[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8

[8].高杰,韩浪,纪文章,袁仕耿.卫星时钟信号功分网络对锁相环电路干扰分析[J].航天器工程.2018

[9].陈义峰.双圆极化有源接收天线和多功能微带功分网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10].王昊,郑玉雪,钱玲,曹建银,奚嘉阳.微带脊型间隙波导不等功分网络馈电的毫米波宽带低副瓣基片集成腔天线阵列[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2017

标签:;  ;  ;  ;  ;  ;  ;  

功分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