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芦山断层倾角

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芦山断层倾角

论文摘要

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上盘地层的变形特征,断层运动模型的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反演依赖于断层几何参数的给定,而在几何参数中,断层倾角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探索芦山地震与地表同震位移的关系,本文以分布在芦山地震断层周围的地震震源机制解为起算数据,运用地震矩张量理论反演得到芦山地震断层面倾角的平均值为42°.为了进一步精细化断层的几何结构,根据震源机制解分布的差异特征,沿断层走向与断层面宽度方向将其划分成为3×3断层模型.经计算发现断层南段、中段、北段的倾角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深度上,断层中段的倾角小于南段和北段的倾角,在8~12 km深度时,从南到北断层面的倾角分别为66.29°、51.10°、55.22°,在12~16 km深度时,从南到北断层面的倾角分别为44.67°、34.95°、43.40°,在16~20 km深度时,从南到北断层面的倾角分别为42.00°、29.93°、31.11°.分别采用单一平面模型(1×1)与分段分层模型(3×3)计算地表同震位移,发现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单一平面模型(1×1)而言,分段分层模型(3×3)的计算结果与GPS观测值符合性更好,由此表明本文给出的细化后断层更接近断层的真实形态.

论文目录

  • 0 引 言
  • 1 研究区域与数据介绍
  • 2 震源机制解计算断层倾角原理
  • 3 芦山断层倾角
  • 4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段虎荣,陈胜雷,李闰,闫全超

    关键词: 芦山地震,震源机制解,地震矩张量,断层倾角

    来源: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GIE2017-M-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4013)项目联合资助

    分类号: P315.33

    页码: 1743-1749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4287K

    下载量: 130

    相关论文文献

    • [1].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湖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结果[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11)
    • [2].基于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现代构造运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8)
    • [3].基于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网格搜索法及其在中国、越南和老挝边界地区的应用[J]. 世界地震译丛 2017(02)
    • [4].地质学家震源机制解入门[J]. 世界地震译丛 2015(01)
    • [5].利用CAP方法反演乌兰5.1级地震震源机制[J]. 地球 2017(08)
    • [6].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场的一种改进方法[J]. 世界地震译丛 2020(02)
    • [7].使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内蒙古东部地区构造应力场[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08)
    • [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计算和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 [9].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分析龙羊峡水库及邻近区域应力场特征[J]. 高原地震 2012(04)
    • [10].松辽盆地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的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11].关于在震源机制解的沙滩球表示中包括滑动矢量的建议[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1)
    • [12].山东长岛震群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时空演化特征[J].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5)
    • [13].大庆地区地震精定位与震源机制解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2)
    • [14].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岷县两次中等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误差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5)
    • [15].高频波形匹配反演震源机制解及其在小震级诱发地震中的应用[J]. 世界地震译丛 2020(05)
    • [16].稀疏台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研究——以2017年1月4日西藏仲巴4.7级地震为例[J]. 中国地震 2019(01)
    • [17].涿鹿4.3级地震前后应力场变化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03)
    • [18].震源机制解反演与实测相结合研究平顶山矿区地应力分布特征[J]. 煤炭技术 2015(10)
    • [19].重庆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动力环境分析[J]. 地球学报 2019(02)
    • [20].两淮矿区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J]. 中国煤炭地质 2018(02)
    • [21].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地震的震源机制解[J]. 国际地震动态 2010(02)
    • [22].夏县地震台南山底短水准形变与震源机制解对应关系探讨[J]. 山西地震 2018(01)
    • [23].首都圈M≥4.0地震前震源机制解的空间演化[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24].利用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计算福建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机制解[J]. 地震 2013(01)
    • [25].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推断南通市地壳应力场方向[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3)
    • [26].大凉山次级块体及邻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18(02)
    • [27].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01)
    • [28].基于震源机制解的断层三维动画自动生成——以九寨沟7.0级、精河6.6级地震为例[J]. 中国地震 2017(04)
    • [29].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特征[J]. 地震地质 2018(05)
    • [30].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宁夏南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J]. 地震研究 2015(01)

    标签:;  ;  ;  ;  

    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芦山断层倾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