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者论文-刘小雨

二语习得者论文-刘小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语习得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语言能力,汉语国际教育

二语习得者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雨[1](2019)在《跨文化交际与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参与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参与交际,而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王秋菊[2](2019)在《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特点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内化,实现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曲折、和语言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趋向统一的全球化态势等特征。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者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文化资源选择等四个方面提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输入均衡、充分、有效的中西文化,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文化身份,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15期)

江利华,江慧玲[3](2019)在《教育叙事视阈下二语习得者主体性变化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运用访谈录音、个人日志、回顾追溯等质性研究方法,考察并记录一名英语专业优秀学生历时4个月的口语学习过程,研究其在学习主体性、口语活动、对口语学习本质的认识、口语产出质量等方面的逐渐变化,指出以往学习经历及新的调节工具(mediational means)在提高语音语感、语言思辨能力及突破口语学习高原期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王敏[4](2019)在《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王初明"补缺假说"和Van Dijk"语境模型"理论,借鉴二语习得互动整合模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计并实践基于主题模拟语境下互动整合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目的语"语境模型",取代母语语境补缺,提升语言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日志分析、口语和书面语成果分析等实证研究方式,证实"语境模型"构建对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文慧[5](2019)在《概念隐喻视角下二语习得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二语习得者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加深了解目标语背后的文化知识与认知方式,使其有能力把底层的概念结构和话语的表层结构进行准确匹配,全面提高语言能力。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支撑,外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概念隐喻输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并拓展词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廖美健[6](2018)在《汉英二语习得者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领域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人类相似的生理特征让他们能够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感知空间关系,但是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往往又造成他们在空间表达上的巨大差异。这种认知普遍性和语言特异性之间的矛盾对语言类型学、儿童一语习得、成人二语习得和语言的心理表征都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根据运动路径不同的语法表征形式,Talmy(2000)把语言划分成卫星框架化语言和动词框架化语言两大类。之后,Slobin(2004)在此基础上补充了第叁类语言——等值框架化语言。本研究以Slobin的语言类型“叁分法”和“thinking-for-speaking”假说为理论基础,采用了经典的“青蛙”故事为语料,通过诱发性口头叙述的方式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外语的成人二语习得者中考察源语言和目标语对运动事件表达的影响,以及习得者不同的语言熟练程度如何影响其习得轨迹和速度。文章从运动动词类型、运动事件背景信息提供、事件耦合结构、物理场景描述和空间介词使用五个方面分析二语习得者的语篇特征。研究发现:(1)汉英二语习得者倾向使用与汉语本族语者类似数量的基本层级范畴的运动动词,不同水平组的使用情况无明显差异;(2)汉英二语习得者能提供与英语本族语者类似数量的运动事件背景信息,不同水平组的提供情况无明显差异;(3)汉英二语习得者较少使用英语中事件合并的语篇策略,中低水平习得者尤为明显;(4)汉英二语习得者与汉语本族语者类似,均关注静态物理场景和动态运动,且不同水平习得者间无明显差异;(5)汉英二语习得者受汉语影响,未能全面掌握英语中空间介词的使用,中低水平习得者尤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汉英二语习得者(尤其是中低水平习得者)空间运动事件的表达明显受到源语言特征负迁移影响。随着习得者水平进阶,高级学习者的运动事件表达更多地接近目标语,但也未完全达到目标语状态。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语言相对论观点,为空间表达领域里探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谢芳[7](2018)在《母语负迁移对中国二语习得者语法学习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通常具有普遍性。本文以中介语石化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些典型性语法错误的实证研究,尝试说明母语负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朱陶燕[8](2018)在《语义关系对英—汉二语习得者的语义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语义启动出发,以两个语义模型为立足点:激活扩散模型和分布式记忆模型,通过语义判断任务,探究二语习得者在汉语中的语义启动效应。本研究选取一语为英语、二语为汉语的二语习得者,探究他们对于汉语语义相关名词以及汉语语义无关名词的语义启动效应。实验结果显示二语习得者与一语者相同,对于语义相关词呈现语义启动效应,刺激词促进目标词的加工;此外,二语习得者对于有联想关系的语义关系词对较仅有语义关系的词对而言,前者的语义启动效应更强。(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1期)

王文静[9](2018)在《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者英语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际语言,英语在中国已经成为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英语学习者应具备理解英语材料,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并把英语学习用于实践中。人们广泛认为英语听力,阅读和写作是检测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听力技能,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在英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达到相同高的英语水平,并且女生往往比男生表现更优秀。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做了许多研究,探索年龄,性别,环境,动机,教学方法和认知风格对英语水平的影响。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在近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认知风格是显着的个体差异,得到了研究者充分的关注。认知风格是人们在感知、记忆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中的表达方式和态度,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感知、构思、组织和回忆信息的方式。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一些心理学家发现,认知风格与学习者的基因、早期教育、社会关系、父母的民主态度以及学校的专业息息相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不仅存在行为差异,而且存在思维差异。可想而知,他们在对听力材料,阅读中词语和句子的处理上,写作结构和内容的组织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对英语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自19世纪80年代起,认知风格,尤其是场认知风格,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热烈讨论的话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二语习得者场独立/场依存风格的整体特征,以及他们的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江苏科技大学78名新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他们学习英语有八年时间。实验工具包括认知风格图形测验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该研究中的认知风格图形测验改编自199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修订的镶嵌图形测试,把几何图形的数量从十八增加到叁十六。认知风格图形测验用来测量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用来测量英语习得水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包含四部分:写作,听力,阅读,与翻译,本研究把翻译部分归到写作部分。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具体探讨以下研究问题:1.二语习得者的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有什么显着的特征?2.二语习得者的性别是否对他们的英语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3.二语习得者的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他们的英语习得水平是否有关联?如果有,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分析结果,主要发现如下:二语习得者的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存在显着差异,大多数的二语习得者表现出较强的场独立认知风格;二语习得者的性别对他们的英语习得水平几乎不产生影响;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阅读习得水平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与英语听力习得水平和英语写作习得水平几乎不相关,并且,在叁项英语技能测试中,场独立者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场独立认知风格与英语习得水平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场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习得水平几乎不相关。从观察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作为显着的个体差异,场独立和场依存风格对二语学习者的英语习得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特征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充足的实践机会。(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5-31)

靳鸽[10](2018)在《“厉害了,我的哥”流行语的产生对汉语的二语习得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发展,网络文化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厉害了,我的哥"等大量网络流行语,那么这是否会对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呢?本文选取"厉害了,我的哥"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2期)

二语习得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对目的语文化的内化,实现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发展过程呈现出动态曲折、和语言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趋向统一的全球化态势等特征。分析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者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文化资源选择等四个方面提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输入均衡、充分、有效的中西文化,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文化身份,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语习得者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雨.跨文化交际与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9

[2].王秋菊.二语习得者的文化身份特点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英语教师.2019

[3].江利华,江慧玲.教育叙事视阈下二语习得者主体性变化的个案研究[J].广西教育.2019

[4].王敏.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

[5].赵文慧.概念隐喻视角下二语习得者认知隐喻能力培养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

[6].廖美健.汉英二语习得者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语言学分析[D].深圳大学.2018

[7].谢芳.母语负迁移对中国二语习得者语法学习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8

[8].朱陶燕.语义关系对英—汉二语习得者的语义启动效应[J].海外英语.2018

[9].王文静.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者英语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10].靳鸽.“厉害了,我的哥”流行语的产生对汉语的二语习得者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8

标签:;  ;  ;  ;  

二语习得者论文-刘小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