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计量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资源配置,经济学,城镇化,面板,相关性,数据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学论文文献综述
康淑菊[1](2019)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与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范围内分布着不同的经济地理分区,各个省域的实体经济增长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此,本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相关内容,探究经济学分析准备工作,包括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探究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讨论残性方差回归模型、空间滞位模型、经济拐点叁种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和情况。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张芷若,谷国锋[2](2019)在《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科技金融经费力度、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4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形成"东强西弱"的局面;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科技金融政策制定、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龚维进,徐春华,王海波[3](2019)在《城市化如何推高中国房价?——基于城镇化水平分解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2006-2015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城镇化分解的视角探讨了城镇化对房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住房价格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城市化的分解因素交通便利性、公路质量、公路密度和人口密度均会显着的影响中国的房价水平。居民储蓄水平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增加同样推动了住房价格的上涨。开发商住房投资的增加推高了住房价格水平的上涨,土地供应的增加则能抑制房价上涨。这些房价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及其显着性在东中西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城镇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3期)
方超,黄斌,云如先[4](2019)在《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再评价——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转型发展时期义务教育投入-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从"财力""人力"与"物力"的视角评价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结果发现:(1)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用于教学活动的计算机数抑制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产出效率,但专任教师数的增长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的产出效率。(2)样本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状态,反映了实际产出与最优可能产出的不断偏离,但现阶段的义务教育投入模式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3)全域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C以及Getis-Ord指数G显示出义务教育投入在全域范围内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在局域分布上亦体现出了一定的非均衡分布状态。空间趋同效应放大了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计算机数对相邻省份空间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而专任教师数则通过空间竞争效应驱动相邻省份空间配置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新时代义务教育更有质量的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本文来源于《教育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方超,黄斌[5](2019)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2002—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并改造教育生产函数,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我国政府与市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结果发现:政府与市场的高等教育投入均能提高高等教育的产出效率,但市场的配置效率因高于政府而成为更富效率的一方;政府投入与市场投入在地理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验证了政府与市场投入的空间溢出机制,但直接溢出与间接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截然相反。因此,为了进一步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可从叁方面入手:一是在总量投入方面,要推进财政性与事业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稳步增长,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互补效应;二是根据市场投入在静态与空间效率评价中的优异表现,适时放弃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存量决定增量"的投入模式,将增量部分的投入"外包"给市场,鼓励、引导和规范市场一方的私人高等教育投入,以政府宏观投入为龙头,以市场投入为着力点,全面激活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叁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中央—省级—地方叁级政府可适当弱化自身"守夜人"的身份角色,适度放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限制,激发民营资本的投资意愿,同时在政策层面上进行方向性引导,扮演好服务者与监督者的角色。(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方超,沈豪,熊筱燕[6](2018)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我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教育生产函数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评价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与空间效率,结果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产出的技术效率(TE)具有时间可变性,并且其变动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一致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事业性收入均能优化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政府与市场投入每上升1单位值,可分别将产出效率提高47.8%与15.8%,并且两种投入的结构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产生了互补或替代的作用;政府与市场投入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全域自相关性,但局域自相关性却存在显着差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事业性收入每上升1单位值,可分别将临近省域学前教育的产出效率提高28%与8.7%,不过地方政府之间的"锦标赛"现象在间接效应中造就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政府应稳步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尤其应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引导和规范民营资本的运作,创新学前教育供给模式,在提升省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切实保障"幼有所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汪彦,华钢,曾刚[7](2018)在《人力资本对长叁角城市群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是决定区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专利授权量为衡量区域创新指标,基于2003-2014年长叁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长叁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具有显着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出东中部较高、外围较低的"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格局。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空间交互作用下对长叁角城市群创新产生"溢出",并具有自东向西"轴式"演化趋势。当前,长叁角城市群应重视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流通,并辅以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互通、政府干预等帮助西部城市更好地吸收东部创新高地的外部性,早日构建横贯长叁角并覆盖沪苏浙皖的区域创新主轴,形成"点-轴"式创新空间格局。(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美望[8](2018)在《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中国区域雾霾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雾霾污染表现出扩散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治理难度大等特征,其不仅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日常交通出行方式,而且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同呼吸,共命运”成为雾霾污染愈发严重情况下人们要求改善空气质量的高度呼吁。因此,不得不从经济学角度深度探究雾霾污染的形成机理并提出有效的治霾减霾对策。本文首先总结概括了与雾霾污染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和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探讨了雾霾污染的经济结构性诱发机理;其次,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雾霾污染现状并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最后,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域PM2.5浓度值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数据将时空因素考虑在内,比较选择动态空间滞后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雾霾污染存在空间泄露效应和时间滞后效应,空间集聚特征显着;经济结构性因素对雾霾污染影响效应显着,除城镇化对雾霾起明显的抑制作用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扭曲均对雾霾大气污染有“贡献”作用;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区域间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调整转变社会经济结构,将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效结合;结合区域雾霾污染的集聚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环境规制。以期达到彻底治霾减霾目的、实现区域发展的绿色生态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5-01)
潘崟[9](2017)在《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城镇化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一直是世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特点是涉及内容广、时间长、地域性强。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关于城镇化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其中,空间计量经济学由于其方法的特点在于分析空间数据样本,对于研究城镇化这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结合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城镇化规划,从人口方面、城市群协调发展方面、城乡一体化方面、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方面整理了中国现有的所有空间计量经济学在相应范围内的应用成果,以期对我国城镇化规划实践研究中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展望。(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期刊2017-11-18)
吴燕[10](2017)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空间计量经济学形成,到现在成为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空间计量经济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考虑到了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和空间外溢效应把看似独立的个体有效的联系起来。如果存在空间相关性却没有考虑,模型就会出现设定偏误,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重点对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空间外溢性分解(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和脉冲响应函数,将其应用到我国空间数据的分析中去。本文对空间静态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进行了解析,基于此对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偏误及其矫正效果进行推广与创新,比如在对时间-空间动态模型解析中,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分析了BCLSDV估计方法在小样本下对偏误矫正的程度;并针对我国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对叁个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应用创新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空间静态数据模型,即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部分解析了模型的设定、估计、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和空间外溢性分解。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部分解析了模型的分类、面板数据空间滞后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空间误差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以及豪斯曼检验。其次在一般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中,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解析了包含有空间固定效应的时间-空间联立模型的LSDV估计和偏误矫正的BCLSDV估计,分析了包含有空间固定效应的时间-空间动态模型的LSDV估计和偏误矫正的BCLSDV估计,并编写仿真程序对BCLSDV估计方法的矫正效果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实验,提出了BCLSDV估计方法在小样本下对偏误矫正的程度。仿真实验生成了T(28)10、N(28)36和T(28)30、N(28)144两组小样本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实验的结果发现,两组实验结果极其类似:通过Bias指标可以看出在使用BCLSDV方法估计后参数能得到很好的矫正。但是,通过RMSE指标可以看出使用BCLSDV方法的矫正效果主要体现在时间滞后项系数上,而对于空间-时间滞后项系数、外生变量系数和空间滞后项系数的矫正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更换权重矩阵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当T(28)30、N(28)144时,各回归系数的Bias和RMSE指标值在其他参数设定相同的情况下比T(28)10、N(28)36时较小,说明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偏误在减小。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将一般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进行应用方面的创新研究。第一,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等因素,将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分析了2000-2014年R&D、产业集聚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采用BCLSDV方法对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时间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固定效应一阶差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并对我国技术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进行分解。模型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存在滞后的时间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和滞后的空间外溢效应;R&D对地区技术创新有显着性的影响;产业集聚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着;R&D和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并产生积极影响。第二,从理论上解读了GVAR(即globel VAR)模型及其估计。早期的文献,GVAR模型主要运用于国际经济交往中,空间连接矩阵可以用各国间的距离、经济贸易联系等来表示。而本文将GVAR模型应用到了我国产业研究中,通过投入产出表,将各产业连接起来,这也是本文在应用方面的创新之处。通过从空间角度建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冲击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特定行业贸易和技术的正向冲击会使各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幅度较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增加较小。特定行业贸易和技术的正向冲击会使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均资产降低,而石油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人均资产增加。特定行业技术正向冲击对平均工资和人均资产的影响,比贸易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第叁,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是由GVAR模型演变而来,本文解析了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的差分GMM估计,编写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差分GMM估计量仍然是有偏的,但是,当样本从T=10、N=36,到T=20、N=64,再到T=30、N=81,随着样本的增大,Bias和RMSE指标在变小,说明差分GMM估计量的偏误随着样本的增大会越来越小。由于Sp VAR是非结构化模型,因此,本文仅将其应用到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中。通过建立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本文分析了R&D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湖北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技术创新变量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变量产生负向影响;技术创新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在第1期产生正向影响,但是从第2期开始,对所有地区研发投入变量产生负向影响,到最后收敛到0;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的正向冲击会对本地区研发投入变量和技术创新变量均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将空间动态面板Sp VAR的差分GMM估计应用到对我国的研究中,在国内已经发表的文献中较少应用此模型和方法。综上所述,本文解析了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空间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以及估计方法;重点分析了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偏误及其矫正,并通过蒙特卡罗仿真实验说明矫正效果;并将一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动态面板GVAR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Sp VAR模型应用到我国实际经济分析中,通过空间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来体现空间外溢性特征,这也是空间计量经济学区别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空间计量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科技金融经费力度、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4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形成"东强西弱"的局面;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科技金融政策制定、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康淑菊.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与探究[J].价值工程.2019
[2].张芷若,谷国锋.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19
[3].龚维进,徐春华,王海波.城市化如何推高中国房价?——基于城镇化水平分解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
[4].方超,黄斌,云如先.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再评价——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19
[5].方超,黄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J].重庆高教研究.2019
[6].方超,沈豪,熊筱燕.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检验[J].学前教育研究.2018
[7].汪彦,华钢,曾刚.人力资本对长叁角城市群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8
[8].王美望.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中国区域雾霾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8
[9].潘崟.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城镇化研究中的应用展望[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7
[10].吴燕.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