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连化物所,乙烯,一氧化碳,陈瑞,费托合成,电催化还原,直接制备,高鹤,高温裂解,氮氧化物
乙烯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万生,陈瑞雪,高鹤华[1](2019)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实现电还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刘万生 通讯员陈瑞雪、高鹤华)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实现了电催化一氧化碳高选择性直接制备乙烯。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上。乙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石脑油高温裂解的方法来制备。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7)
王永进[2](2019)在《煤制烯烃新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从中国科学院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中试试验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于近日在陕西榆林进行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中试取得圆满成功,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19-10-07)
郝云芸,闫程[3](2019)在《气相色谱法分析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提供一种分析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出现平台的解决办法,通过原因分析、实验比对,得出平台是由于进样口堵塞、色谱柱太短导致前后柱压不稳定、载气流速不理想或者是色谱柱老化不完全导致MS-13X色谱柱不能发挥最大功效引起的,通过整改,使出峰良好且能自主识峰。(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赵旸周,袁卫锋[4](2019)在《纳米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的压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SiO_2/PVDF)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为提高材料的压电性能,在PVDF中添加纳米SiO_2颗粒,使用溶液流延法制成薄膜,采用高倍率单轴拉伸的方法增加PVDF材料中β相的含量,之后在薄膜两面涂布导电银浆电极,并在高电压下对材料进行极化。研究中使用悬臂梁振动试验台对压电复合材料薄膜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了纳米SiO_2颗粒含量以及悬臂梁振动频率对SiO_2/PVDF薄膜开路电压的影响规律,并对悬臂梁-压电膜能量转换系统的电能采集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_2颗粒可以显着提高该PVDF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由于SiO_2/PVDF薄膜为柔性材料,因此可以被更方便地应用于环境小能量采集或者自我供能的可穿戴装置。(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子岳,郑阳阳,李玉超,战艳虎,张春梅[5](2019)在《四氧化叁铁负载石墨烯/聚偏氟乙烯复合电介质材料的温敏极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水热合成四氧化叁铁负载的石墨烯(rGO/Fe_3O_4)引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基体中,制备叁元复合电介质材料(rGO/Fe_3O_4/PVDF).利用SEM、TEM、XRD、阻抗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介电性能及极化特性.结果表明,Fe_3O_4的存在有效促进了石墨烯的分散,协同增强了PVDF电介质的介电性能.此外,复合材料的表面极化表现出了很强的温度依赖性,其介电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尤其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附近,材料表现出较大的介电松弛.(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彭继华,郭贵宝[6](2019)在《四甲基氢氧化铵改性聚偏氟乙烯一步接枝聚苯乙烯磺酸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苯乙烯磺酸(SSA)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制得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SSA-g-PVDF)油水分离膜。研究了TMAH质量分数对PSSA的接枝率和油水分离膜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膜的结构和表面接触角。结果表明,TMAH使PVDF脱去部分氟化氢(HF)产生碳碳双键,硫元素均匀地分布在分离膜中。PSSA的接枝率随着TMAH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分离膜的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当TMAH质量分数为20%,分离膜的接触角在30 s内降低到37. 2°,接枝率和水通量分别为22. 1%、643. 3 L/(m·h),截留率和水通量恢复率分别达到90. 6%和93. 7%,衰减率为7. 1%。循环测试显示膜的水通量恢复率和油水通量恢复率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柴常伟,刘迪,崔毅轩,管宇珊,庞羽[7](2019)在《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离子迁移谱快速检测尿液中的麻黄碱》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新型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便携式高分辨离子迁移谱对尿液中的麻黄碱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通过对新型固相萃取膜的制备过程、吸附、洗脱过程进行优化,可对尿液中麻黄碱实现5 min吸附、10 min洗脱、30 ms进样的快速检测。结果显示,麻黄碱在0.124~6.129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良好,检出限为9.60 ng/mL,方法的回收率为91.0%~113%。该方法能够快速地完成对尿液中麻黄碱的检测,为药驾在线检测和现场监察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何雪薇,陈英红,姜向升,王萌[8](2019)在《固相剪切碾磨制备聚甲醛/聚氧化乙烯/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形貌与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剪切碾磨(S~3M)技术制备了聚甲醛/聚氧化乙烯/二硫化钼(POM/PEO/MoS_2)复合粉体和材料,且进一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热失重分析仪、摩擦磨损测试仪测试和研究其形貌、粒径分布、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磨盘碾磨强大的叁维剪切力场作用下,增韧改性剂PEO和MoS_2填料粒子在POM基体树脂中分散均匀,所得复合粉体粒子尺寸达到微米级。PEO改性剂的引入和磨盘碾磨的共同作用可有效提高POM的冲击性能,同时PEO通过对MoS_2粒子的包覆有效解决了POM热稳定性低和难以加工的问题。此外,磨盘碾磨作用下,PEO与MoS_2的结合还明显降低了POM的摩擦系数和损耗量,赋予所得POM/PEO/MoS_2叁元复合材料优异的自润滑和摩擦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子超[9](2019)在《二乙烯叁胺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压下,对二乙烯叁胺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二乙烯叁胺溶液浓度为0.05~0.35 mol/L、流量为0.2~0.6 L/min时二氧化碳脱除效率的变化情况,表明随着二乙烯叁胺溶液浓度和流量的增大,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提高;而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和混合气体流量的增大,二氧化碳的脱除效率降低。在试验中,对二乙烯叁胺与乙醇胺的吸收性能进行了对比,确认二乙烯叁胺是一种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蒋赛[10](2019)在《高性能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开车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于启动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乙烷工艺中高性能银催化剂的开车方法。通过在开车初期对原料气中乙烯、氧气、二氧化碳、微量调节剂等组份的调控,结合对反应温度的调节,从而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进行调节。在催化剂启动开车初期约0-120小时内,可使装置负荷快速提升,催化剂选择性拉升迅速且活性稳定,为后续催化剂高效稳定运行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乙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从中国科学院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中试试验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于近日在陕西榆林进行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中试取得圆满成功,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万生,陈瑞雪,高鹤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实现电还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N].中国科学报.2019
[2].王永进.煤制烯烃新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N].中国能源报.2019
[3].郝云芸,闫程.气相色谱法分析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方法的改进[J].广东化工.2019
[4].赵旸周,袁卫锋.纳米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薄膜的压电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5].王子岳,郑阳阳,李玉超,战艳虎,张春梅.四氧化叁铁负载石墨烯/聚偏氟乙烯复合电介质材料的温敏极化特性[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彭继华,郭贵宝.四甲基氢氧化铵改性聚偏氟乙烯一步接枝聚苯乙烯磺酸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J].应用化学.2019
[7].柴常伟,刘迪,崔毅轩,管宇珊,庞羽.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离子迁移谱快速检测尿液中的麻黄碱[J].分析测试学报.2019
[8].何雪薇,陈英红,姜向升,王萌.固相剪切碾磨制备聚甲醛/聚氧化乙烯/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形貌与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9].陈子超.二乙烯叁胺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J].上海电气技术.2019
[10].蒋赛.高性能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开车工艺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