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蒲麻学区748406
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各学科都要把探究性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阅读教学如何体现探究性学习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学习实践新课标的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突出主体,重“备学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说明阅读教学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甚至还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备课时只是备教材、备教法,而对“备学生”这一环节却置之不理。上课时只满足于将教案上的教学流程顺利完成便罢了,学生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这样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要沉着镇定,不必考虑教案是否按原计划进行,应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和自我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习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天赋、挖掘学生的潜能服务。
二、培养兴趣,激发欲望
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很强,学习中渴望得到成功。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以爱护、鼓励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创设情境,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之处予以充分肯定和赞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课堂教学,重在“和谐”
1.教师与文本的“和谐”。
文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教师要与学生同舟共济,方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授课时要浅出,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其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
2.学生与文本的“和谐”。
第一,教学中要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阅读内容上来,使课本变成学生的朋友。第二,要使课本成为学生探视新知识的窗口。
3.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因势而导,学生舒心而学,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其次是教师要有洞察力,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4.学生间的“和谐”。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即对统一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如我在公开教学《白杨》一课后,就对不同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后进生思考: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课文借白杨树赞扬了什么?中等生思考:再过十几年,你们这些“小白杨”将成为祖国的“大白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写一句自己的心里话,或写一句诗,与大家交流。优等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人具有白杨的品质?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习作,与大家分享。学生都乐于接受,且各自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阅读指导,重“创造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富有个人创造性的阅读者。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积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限于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整理大量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材料,体现出探究性阅读的挑战性和综合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评价方式,重多元化
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师生间多项交互评价,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鼓舞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更能体现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及语言的表现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这样有利于促进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热情的保持、学习活动的投入以及学习成就的获得,才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才能实现课程对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切实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