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论文_周必成,蒋刚,蒋志新,韦建军,刘以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材料,性能,表征,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纳米,微波。

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周必成,蒋刚,蒋志新,韦建军,刘以良[1](2010)在《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得聚丙烯腈(PAN)基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利用SEM和XRD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和碳团簇材料分别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进行了吸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带宽要优于以碳团簇材料为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层,该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兼具电和磁损耗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0年05期)

张长青,郭宇,蒋刚,朱正和[2](2007)在《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炭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000℃的两种碳团簇材料,利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FT-IR光谱表明: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其微观结构有较大差异,对微波的共振吸收性能也不相同;SEM图则显示碳团簇粉末在微观上成短切纤维状,截面呈圆形,长度在微米量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吸波材料多层匹配设计,采用碳团簇吸收剂制备了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叁层材料。结果表明:该材料整体厚度小于2mm,在X波最小反射率可达-36dB,反射率小于-10dB的工作频带达到78%。(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7年03期)

张长青[3](2007)在《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是我所从理论上根据对分子振转频率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而设计与研制的一种新型微波隐身材料。本文主要有以下叁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2)对不同温度下的碳团簇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实验研究。(3)采用遗传算法改进波导法测量材料的介电参数。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并用其详细研究了厚度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对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而言,总厚度的变化对材料吸波性能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微小的变化就会引起峰值的强烈移动;当总厚度不变时,改变吸收层与变换层的相对厚度,峰值强度变化较为明显,有效带宽则几乎没有变化。计算还发现:吸收层太薄或太厚都会影响吸收效果,存在一个最佳值(即厚度匹配)。当总厚度为2mm左右时,吸收层厚度为0.7mm,变换层厚度为1.3mm效果最好。实验制备了不同温度的碳团簇型吸波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炭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000℃的两种碳团簇材料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FT-IR光谱表明: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其微观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对微波的共振吸收性能也不相同;SEM图则显示碳团簇粉末在微观上成短切纤维状,截面呈圆形,长度在微米量级。依据计算结果,利用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作为吸收剂,实验研究了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厚度匹配,采用驻波比法测量材料在金属板前的反射率,印证了理论计算,得到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介绍了吸波材料测量表征的原理与方法,并重点研究了介电常数的测量,给出了利用波导测量线测量电磁参数的方法与步骤。(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03)

徐国亮,朱正和,蒋刚,李步云,刘波[4](2005)在《碳团簇型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碳团簇型材料吸收剂含量,颗粒形状对碳团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并由此制得了在8.2~12.4GHz波段最大反射衰减为-27dB,反射率<-10dB的有效带宽为全波段的较高性能的复合吸波材料。材料总厚度为2mm,密度为1.16g/cm3。并采用电磁波理论对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5年07期)

徐国亮,蒋刚,朱正和[5](2004)在《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及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 ,手性材料 ,金属微粉吸波材料 ,导电高聚物材料 ,多晶铁纤维材料 ,纳米材料和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根据吸波材料工作原理 ,进行碳团簇型吸波材料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 ,所制样品有很好的吸波性能 ,在总厚度为 2 .11mm的情况下 ,在 8.2~ 12 .4GHz频带内 ,最大反射衰减可达 - 2 9dB ,有效频宽占总带宽的 10 0 % ,基本达到实用水平。(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S1期)

徐国亮,朱正和,蒋刚[6](2004)在《碳团簇型材料含量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碳团簇型材料含量对碳团簇/环氧树脂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并由此制得了在8.2-12.4 GHz范围内,最大吸收率为-23 dB,吸收率超过-10 dB的有效带宽接近100%的较高性能吸波材料,材料密度为1.16g/cm3。同时采用有关电磁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合理利用材料的界面极化,可使材料的吸收频带大大加宽,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04年12期)

罗洁,徐国亮,蒋刚,刘波,朱正和[7](2002)在《双层结构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波隐身材料结构设计 ,采用密度较小的碳团簇型原料 ,制备得到了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双层结构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涂层材料。该材料厚度为 (1.85± 0 .1)mm ,密度为 1.16g/cm3 ,在 8~ 12 .4GHz频率范围内 ,最小反射率达 -3 0dB ,其中反射率小于 -10dB的吸收带宽近 60 % ,且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2年04期)

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炭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000℃的两种碳团簇材料,利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FT-IR光谱表明: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其微观结构有较大差异,对微波的共振吸收性能也不相同;SEM图则显示碳团簇粉末在微观上成短切纤维状,截面呈圆形,长度在微米量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吸波材料多层匹配设计,采用碳团簇吸收剂制备了具有良好吸波性能的叁层材料。结果表明:该材料整体厚度小于2mm,在X波最小反射率可达-36dB,反射率小于-10dB的工作频带达到7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周必成,蒋刚,蒋志新,韦建军,刘以良.碳团簇复合吸波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J].宇航材料工艺.2010

[2].张长青,郭宇,蒋刚,朱正和.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7

[3].张长青.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

[4].徐国亮,朱正和,蒋刚,李步云,刘波.碳团簇型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英文)[J].功能材料.2005

[5].徐国亮,蒋刚,朱正和.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及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设计[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

[6].徐国亮,朱正和,蒋刚.碳团簇型材料含量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J].涂料工业.2004

[7].罗洁,徐国亮,蒋刚,刘波,朱正和.双层结构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2

论文知识图

礴1000℃碳团簇的红外光谱一1非标井式碳化炉以及电控部分示意图适应度函数和个体平均距离的变化四层吸波材料优化的反射率曲线一3确定10的方法并函数竺些兰_ce‘的曲线图(部分)

标签:;  ;  ;  ;  ;  ;  ;  

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论文_周必成,蒋刚,蒋志新,韦建军,刘以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