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白薇: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动向和成长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多样化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吸收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理念,借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能够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工作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经历中从未成熟走向成年人的关键时期。青少年肩负着推进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直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发展,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任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步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复杂化给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变化,如何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成长规律,努力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更加切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多样化教育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队伍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传感器所应用的教材总类较多且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改革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原有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陈旧与落后,结合本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对教学内容与教材进行改革。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以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就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而言,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目标追求、具备的功能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重契合点,在方法的运用上也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因此,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探索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工作理念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变化而创新

青少年阶段是个人素质培养与成长的关键时期,纵观人生发展的历程,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对丰富而复杂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求知和探索欲望,然而,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且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道德规范等都没有成熟,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年龄段群体的鲜明特征:其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多变性。青少年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独立决策意识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他们做出某个决定或行为时,往往可能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改变或否定最初的决定与行为。其二,青少年的性格有明显的叛逆性表现。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父母的忠告、学校的教育及社会规则易于持逆反和质疑态度,这也是许多青少年出现越轨行为甚至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其三,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想象,勇于突破束缚,具有不怕失败和不服输的特性,这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功的可嘉品质。上述特征决定了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德品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发挥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思想层次的提升以及行为能力的完善都产生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的延续性看,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在使青少年围绕各类考试的指针运转,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观念滞后、方法保守、内容单一等问题。例如,部分思政课程教育者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自身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刻,缺乏正确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单一式”教学仍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学生所学情况掌握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对所学问题教学深入独立思考;很多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重视理论方面的内容,对关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教育重视不足,致使青少年在课堂所学与现实脱节,存在“知行分离”问题,未能达到预期设计的教育目标;一些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往往对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吸收与借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方法,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突破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固有模式,深入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工作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构性

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发达国家。作为一种专业和职业,社会工作就是在一定的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以利他主义理念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那些有需要、有困难的人改善困境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方法与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相比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仍具有诸多层面的关联,可以进行结合。青少年群体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对象,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及情绪、青春期健康、偏差行为矫正、网络脱瘾、就业辅导、社区融入、社会适应性辅导、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正逐步形成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

从价值理念、目标追求以及具备的功能来看,社会工作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同构性。在价值理念上,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民主作风、注重因材施教等原则与社会工作的尊重人、接纳、个别化及敬业等价值原则是一致的。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服务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十分明确,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各类社会群体提供利他性的服务工作,并凭借其实用性强、易实施、接纳程度高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在发挥的功能方面,社会工作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都能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发挥对青少年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体生存、发展的关照与社会工作针对个人的救危、解困,都是有关个体性功能的体现;思想道德教育在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与社会工作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都属于社会性的功能体现。与此同时,在运用的方法上,思想道德教育使用较多的思想灌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方法,与社会工作中使用的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基本方法也各有特色和侧重,都能通过联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教育的效果。

个案社会工作简称个案工作,是指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有需求的个人提供支持与服务,帮助服务对象缓解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解决自身问题,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协同状态。针对青少年个体而言,主要通过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协作关系,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实施服务方案,充分调动其潜能和积极性,并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共同参与其中,增进青少年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调整和修复问题的目标。运用个案工作可以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性与复杂性,进而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改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灌输式”教育方法的缺陷,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其内涵丰富且实践性强,需要社会各界进行通力协作,从环境、渠道、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和优化。为此,必须反思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教科书以及应试教育导向的教育模式,走出形式主义误区。社会工作是一个不断延伸与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领域,针对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服务对于重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具有明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应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与实践,将有助于在现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帮助青少年达到与现代社会的良好适应状态。

根据径向耐压试验结果可知,5根碳纤维复合芯棒试件最小失效压力为46.12 kN,取46 kN作为导线芯棒失效压力边界条件进行仿真计算。

二、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一)为青少年提供直接服务

我国传统的青少年事务工作模式主要以政府统揽为主,更多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而进行,教学方式单一。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应当具有切实针对性。专业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更加注重以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为依据,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引。

社会工作具有个别服务的独特优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十分注重把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青少年个人身上,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说理引导的方法,立足于事实,重视对青少年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的分析。开展耐心细致的个案辅导工作,实现对青少年的分类指导,并且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支持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达到对个案问题巩固成效、深化教育的目的。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任务以及就业压力,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社会公德与创新精神,在“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等社会工作理念指导下,采取多样化的干预方法,分析青少年的问题需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干预与管理,有助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与不足,将被动式教育逐渐转向主动,化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与困难,构建一个深度教育、空间开放以及持续增进的思想道德实践体系,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小组社会工作简称小组工作或团体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团体动力学等理论,通过小组互动和群体熏染,实现服务对象成长的目标。在富有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角色模拟、行为训炼、榜样示范、竞赛激励等方法,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念、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形成以团队力量化解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达到教育目的。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可以使小组成员深受团队力量的熏染,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在社会生活中担当起积极而正向的社会角色。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发展需要,遵循客观务实、示范激励的工作原则,对青少年施以系统化、合理化的教育实践,使他们形成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因而,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当坚持以积极的正面强化和引导为主,辅之以行为治疗和危机干预,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并不断丰富和创新。

(二)个别服务与整体辅导的结合

社区社会工作简称社区工作,是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来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设治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现代社区。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区工作中,社区工作者从青少年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服务需求出发,通过建立关系、收集资料、制定服务计划、组织社区行动等工作环节,动员和组织社区青少年参与集体行动,为青少年搭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沟通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青少年的身心问题,培养青少年自助、互助精神,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区功能的完善和进步。

3综上所述,鲁山是一个半农半商的地区,农业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小麦则是鲁山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因此小麦产量的高低,影响着临夏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在小麦生产当中,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而播种量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探究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在试验设定的播种量内,小麦的出苗期均一致,但播种量过大时会推迟小麦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播种量对小麦株高的影响不大,而对穗长、分蘖数和穗粒数有一定影响;在播种量为 240 kg/hm2时,小麦的产量最高,达6 528 kg/hm2,因此得出:播种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提高小麦产量,而确定最合适的播种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社会工作方法属于实务性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具体又分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三种基本方法。其二是间接社会工作方法。这一层面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和社会工作研究等方法。简单地说,直接服务方法是指针对服务对象本人的介入,间接服务方法是指为改善服务对象所处环境而开展的工作。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和偏差行为,只有通过辅导和指引,发掘青少年的潜能,并施以适合需要的同情、说服、纠正、协助等多种方式,才能使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获得充分发展。从客观实际来看,社会工作的三种直接服务方法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社会工作视域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围绕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而参与具体服务

当代意义上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状况、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巧,从问题为本的视角出发,帮助青少年分析问题、克服和解决困难、恢复正常功能的一种服务活动。

化合物 3A07:质谱 ESI/MS(negative mode),m/z 208,[M-H]-。 1H NMR(500 MHz,CDCl3,TMS),δ为7.20~7.23(m,2H),7.00(t,J=8.5 Hz,2H),5.97(br.s,1H,NH),4.39(d,J=6.0 Hz,2H),1.21(s,9H)。

从青少年的基本生存状态看,他们在心理、家庭、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存在“弱势”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针对青少年的服务工作通常在两个层面进行。最初,主要针对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等问题开展预防性、治疗性服务。具体包括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例如成长的困惑与烦恼;针对青少年行为问题,例如吸毒、犯罪等。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逐步深入,其工作模式和服务目标实现了从救助、治疗向预防和发展的层面转变,例如针对青少年学习、择业规划、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

现阶段我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围绕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着力关注青少年价值观的选择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引导青少年根据社会公德和伦理规范原则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思想素养和道德境界。这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期目标相吻合。同时,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学业指导、心理成长、就业辅导、社交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致力于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护青少年权益,发挥青少年自身的优势,使精神生活获得充实,道德境界得以升华。

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对象量大面广、工作内容丰富多样的状况,社会工作者除了运用个别服务外,通常还以团体活动的方式,运用模拟实训、熏陶感染、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通常可选取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的时点,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案,也可以结合校园、社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营造集体氛围,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促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概括而言,上述四种理论模型建立在“科学(家)主位”的立场上,基本思路是围绕科学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及补救而展开的,其预设了流失之前公众对科学的高度信任,并未对公信力生成阶段的逻辑机理给出翔实的分析论证,而且如何衡量科学公信力的强弱高低,仅仅依赖笼统模糊的质性判断,是无法将问题的疏解导向更深层次的。因此,在挖掘追问科学公信力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维度指标,通过实证检验测量构成指标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为科学公信力的精准分析提供量化依据,对应对科学的信任危机以及科学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而不断拓展新境界

在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预防和纠正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必定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充实新内容和开拓新境界。

基于BGP的域间二维路由方案…………………………………………………………耿男,金飞蔡,徐明伟 24-6-60

一直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其主要内容围绕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展开。进入新时代,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不断拓展。在当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必将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航标和动力源泉。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将得到新的拓展,更加富有时代特点和现实效应。与此同时,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而且也在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利于加强青少年承受激烈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发展起来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同样重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正确政治态度的形成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将有助于青少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结构,为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既可以改善原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更加深入并富有成效,对于培养青少年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绍伟,焦金波.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常诗悦.近五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综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4).

[3]张海平.简析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内在依据[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6,(7).

[4]谭楚坤.社会工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理论观察,2017,(9).

[5]杨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互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4).

[6]孔德华.社会工作视域下思政教育创新逻辑与现实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7).

[7]龙丽达.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罪错矫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8]韩晓燕,费梅苹.正面成长: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D432.62;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39-(2019)03-0094-04

[收稿日期]2019-01

[作者简介]白薇(1978—),女,回族,甘肃徽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木 西

标签:;  ;  ;  ;  ;  ;  ;  ;  ;  ;  ;  

白薇: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