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术后恢复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64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术后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术后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组)各32例,对比分析临床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的护理实践。结果:术后综合护理组的患者在临床治愈、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意义重大,可以积极改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疾病治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术后综合护理;临床分析
鼻是头颅内与耳、喉相连的器官之一,也是影响人体形象的重要器官,专家研究指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率约为5%~15%,并呈上升趋势[1],鼻窦炎治疗不当,可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并发颅内感染等等,若合并鼻息肉时会对患者会造成重要的心理影响,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大多采用鼻内镜手术(FESS)治疗,这种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可以在清除鼻内病灶的同时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实施何种护理,采取什么样的护理程序及措施,这是护理配合时需要明确的目标,我院近年来对此类术后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适,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下面就护理措施及实施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64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术后综合护理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包括单侧病变12例,双侧病变20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组)32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包括单侧病变14例,双侧病变1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均采用鼻内镜下联合手术的治疗方式,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状态、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可比性。
2.临床概述。鼻窦炎是临床常见五官科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头痛、流脓涕,严重的鼻窦炎会引起咽喉疾病。而鼻息肉是由鼻腔部粘膜长期水肿所致,临床表现可为持续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及头痛等症状。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会导致眶内感染、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等,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等鼻腔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2],详细询问病史、鼻腔及局部检查、X线摄片及CT扫描可以确诊疾病。
3.方法。
3.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鼻内镜手术(FESS)治疗,采用全麻或局麻后在内镜下切除钩突,摘除息肉
3.2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略)
3.3观察组。采取术后综合护理,主要措施为:
3.3.1基础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综合护理意识与技能,根据患者年龄及病症特点制定护理方案,对手术患者介绍环境、住院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情,对疾病进行简单概述,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告诉患者负面的心理反应对身体的危害。
3.3.2术后护理。疼痛是术后常见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生活指导.局麻患者采取半卧位.全麻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禁食6h,术后少量出血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鼻部,用纱布擦干少量血液渗出,告知患者咳嗽时,让其张口深呼吸或舌尖抵上鄂,防止鼻腔填塞被强烈的气流冲出,术后24~48小时抽出鼻腔填塞物,次日起开始用生理盐水250ml冲洗鼻腔,每天用麻黄碱收缩鼻腔黏膜,对患者术腔进行彻底清理,冲洗后予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术后1个月内患者应正确擤鼻涕,防止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3.3并发症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情况。术后患者勿剧烈活动、剧烈咳嗽,可口服西替利嗪缓解鼻息肉鼻内镜手术的鼻部症状。观察眶周皮肤有无瘀血,球结膜有无水肿,眼球有无固定或突出,一旦发现立即取出鼻腔填塞物以缓解眶内及视神经压力,监测体温,观查是否伴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鼻腔填塞物取出后观察鼻分泌物情况。
3.3.4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采用舒适的姿势消除恐惧心理,改善鼻科环境,避免噪音,营造亲切感,用真诚的话语、诚恳的态度去温暖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主动向患者讲述术后过程,告知如何有效避免疼痛,保持舒适度,减少一切不良刺激。
3.3.5饮食护理。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贝类和坚果以摄取锌,以及维生素E促进免疫功能,其它如姜、丁香和肉桂、熟的洋葱和大蒜这些天然的减充血剂。
4.疗效评定。1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观察评定,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鼻塞流涕头痛等改善情况,鼻内镜检查有无脓性分泌物以及黏膜情况,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粘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综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影响效果比较
*P<0.05
3.讨论
鼻是人体嗅觉的主要器官,而且与免疫防御、声音共鸣等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污染的加重,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率逐日上升。现代医学认为,鼻窦炎、鼻息肉导致的鼻黏膜病变具有可逆性,鼻息肉是鼻腔内的一种痣状物,对于鼻息肉的治疗,多以手术的方法进行切除,鼻内镜手术只是整个治疗的一部分,术后鼻腔护理和用药对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和伤口愈合起到重要的作用。鼻窦炎治疗是场接力赛,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临床曾报道一些患者忽视出院后的治疗导致鼻窦炎手术后效果不佳,甚至复发[3]。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在病理上要经过三期变化,术后2周为水肿渗出阶段,创面黏膜反应性水肿,术腔内有血液、分泌物潴留,创面凝固成干痂,需要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后3至10周,为上皮化开始阶段,术腔黏膜开始再生、上皮化,是术后护理的重要阶段,需要清理术腔中的囊泡和黏涕等防止术腔粘连,术后10至24周,为上皮化完成阶段[4]。我们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炎症刺激,护理时应该加强交流,主动给予生活帮助。为缓解疼痛,术后早期可在鼻额部行冷敷,以减轻组织肿胀,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颅内感染和脑脊液鼻漏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为防止出现护理时必须观察鼻分泌物情况,特别是额窦、筛窦手术的患者,一旦有脑脊液鼻漏,应使患者半卧位,禁止擤鼻及鼻腔冲洗。此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特定性的疏导,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综上,综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意义重大,可以积极改善临床症状,利于患者疾病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有余;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4,24(15):125—127
[2]王文莉;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05):346
[3]杨中元;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与鼻腔结构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7):236—237
[4]王美云;刘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7(10):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