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付志宇

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付志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70年,税制改革,经济思想史

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付志宇[1](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税制改革的思想史考察——基于历史上重要会议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税制改革,有的代表了生产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有的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过分简化,有的设计合理但受到人为干预而夭折,有的开局良好但未能全面推行,有的历经坎坷终于取得成功,有的还处在不断调整与完善中,每次改革都有不同的重点与特点,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文章基于历史上重要会议的文献资料,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将70年来的税制改革按照不同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分为四个阶段,揭示出一些基本规律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卞梁,连晨曦[2](2019)在《中法战争后西人“台湾印象”的形成与固化(1885-1895)——基于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对1885-1895年间西人"台湾印象"进行长时段、双序列的考察。以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为基本特征的序列A及以文化多样性思想为主要特点的序列B在中法战争后台湾特殊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交替演进,西人"台湾印象"对两者均有影响,却各有差异:西人对序列A的发展持否定态度,并阻碍其自我扩张,不断给予其负反馈;西人对序列B却采取放任自流甚至鼓励的态度,加速其对原有文化的自我消耗。可以说,在对台湾历史造成独特影响的同时,西人"台湾印象"亦完成了从发展到定型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村田忠禧,吴雨缪[3](2019)在《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的“感谢状”的分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趁中日甲午战争胜利之际,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鱼钓岛)、黄尾屿(久场岛)"编入"冲绳县,但没有将此事向国内外公开。日本虽发现在这一操作过程中遗漏了对赤尾屿(久米赤岛)的处理,却仍选择了无视并继续窃占两岛的态度。1920年,遭遇海难的福建省渔民漂流到钓鱼岛,被在该岛经营渔业事务所的古贺善次所救。此事本应是一桩关于生命救援的美谈,日本方面却有所顾虑:不能让中方知道渔民获救的地方是钓鱼岛。日本在将此事告知中国的时候,最初对该岛通称"和平岛",不久又改用一个虚构的岛名——"和洋岛"。被救中国渔民安全归国,中国驻长崎领事为此向相关救援人员赠予了感谢状。日本明知此事发生的地方就是钓鱼岛,却故意用虚构的"和洋岛"来掩盖真实岛名。同时还采取措施,将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赤尾屿"标记为"大正岛"而非"久米赤岛","编入"冲绳县。这些都是为不让中国察觉到日本将钓鱼岛等岛屿窃为己有的事实而做的隐瞒工作。(本文来源于《日本文论》期刊2019年01期)

王今诚[4](2019)在《中共七大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的历史考察——基于《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七大制定了一整套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路线、纲领、政策。会议召开后,全党上下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一方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安排学习任务,一方面以检查检讨督促、经验交流总结、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不断促进和深化学习认识,从而使全党进一步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为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到底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深厚政治基础。(本文来源于《党的文献》期刊2019年03期)

闫盼[5](2019)在《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历史考察及理论分析(1921-1935)》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拓展,学术界理论界对党的政治纪律的研究也逐渐深化,讨论了其内涵、演变和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对加强政治纪律的重要意义、弱化表现及原因、强化路径等现实问题形成了丰富成果,但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纪律来源、建设历程、实践等这样的理论问题成果却很少。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纪律历史考察目前还没有一个新颖、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政治纪律建设的执行和运用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就是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经典阐述中探寻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密码,从而更好的推进新时期“党管治党”伟大事业。文章第一部分追根溯源,通过资本主义政党发展背景,分析政党政治纪律产生原因,进一步阐述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纪律的发展历程,主要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于政党政治纪律的相关论述,表明政治纪律对于政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延伸至早期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的提出和运用研究。第二部分考察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概念的提出过程,主要以概念首次提出为主要线索,探索政治纪律早期建设的基本历史史实,解析政治纪律概念背后的历史事件以及深层次内涵,得出由“左倾”思想导致的党内“极端民主主义”错误,是引发政治纪律决议案的根源。主要基于中共五大、八七会议等党内着重关注政治纪律建设等历史事件为考察依据。第叁部分着重研究八七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十一月政治纪律决议案始末,在以铲除机会主义为由头的政治纪律整饬,最后错误的惩办了一大批党内干部,由此开始了各地错误式的政治纪律建设案例,一方面政治纪律曲折建设阻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共产党有指导警示作用。经验和教训同样是党建设的宝贵财富,正是由于政治纪律不正确的应用给革命带来损失,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反面教训中觉悟,探索正确、科学的政治纪律建设道路。第四部分在总结革命导师相关政党政治纪律论述基础上,结合早期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历程,阐释政治纪律的深层次含义,并论述政治纪律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出规范和执行政治纪律建设要强化党规党章意识、深刻认识政治纪律本质。第五部分观照现实,总结政治纪律建设经验,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以历史启迪,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贡献历史智慧。研究本选题,追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政治纪律论述,厘清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纪律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和相关文件,在研究过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纪律概念的提出过程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后,将之放置于具体的历史情景中考察其丰富内容和内涵,研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加强政治纪律体系建设的,这对于当今环境下党的政治建设、丰富政治纪律历史路径、弥补其理论这方面的空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方圆[6](2019)在《绿色资产概念的历史考察、形态分析及实践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系统的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共十九大报告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绿色资产不断增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人的绿色福利不断增加提升。绿色资产是绿色发展的直接成果,是绿色福利的物质载体,绿色资产的概念的考察研究、形态分析、实现路径以及实践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促进我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着力研究绿色资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绿色资产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积淀,通过对马克思的生态哲学相关观点、西方国家的绿色资产概念和我国绿色资产实践探索基础上,对绿色资产概念再定义。绿色资产是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为社会公众所共有的,能够促进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处,保障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安全,保障自然界生态、环境安全,能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各类优质资产。同时得出绿色资产特征是有机组成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可转移性、整体性和多样性、效益性和公益性。本文其次重点探讨了绿色资产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绿色资产包含了绿色经济资产、绿色社会资产、绿色文化资产以及绿色生态资产四部分内容。绿色资产从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拓展到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表现形式,实现了绿色资产表现形式的丰富和外延,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不断增殖,绿色资产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延续,最终实现人类绿色福利的最大化。本文最后分析了绿色资产的实现路径和应用对策,绿色资产实现的基础是发展绿色经济,也是绿色资产实现的基本保障;绿色资产的载体是创建绿色社会,是绿色资产发展的客观条件要求;绿色资产实现的力量是发展绿色文化,是绿色资产可持续发展的精神食粮;绿色资产目标的实现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是绿色资产的客观的要求。通过北京的具体案例分析绿色资产在实践中的应用,对绿色资产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让绿色资产观深入人心,不断创造出优质的绿色资产,让绿色资产不断提升,为人类所利用和传承,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17)

田有丽[7](2019)在《绿色福利概念的历史考察、形态分析及实践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绿色福利的享有愈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下,深入研究“绿色福利”对于党担负新时代强起来的历史使命,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理论基础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绿色福利思想并阐述了生态价值论、生态供需论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绿色福利的理论基础,从而为绿色福利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从历史演进看,绿色福利的产生是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的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产物。在对绿色内涵的界定、福利概念的演进以及生态福利与绿色福利分析的基础上对绿色福利的内涵作出表述;绿色福利是整体性与多样性、绿色化与民生性、和谐型与可持续性的统一。从具体形态看,绿色福利包含了绿色经济福利、绿色政治福利、绿色社会福利、绿色文化福利及绿色生态福利等具体形态。绿色福利是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实现的应有之义,这一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诸多方面入手,以使福利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追求的单一的经济福利过渡到以绿色发展模式下多层次多样化的绿色福利。从实践路径看,绿色经济是实现绿色福利的内源性力量,也是其他福利实现的基本条件;实现绿色福利的共创共享是实现绿色福利的基本要求;推进和创新绿色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协作是推动绿色福利践行的政治保证;塑造新时代绿色和谐文化,是构建绿色福利的时代精神;绿色生态是保障人民绿色福利的自然基础,在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福利体系,满足新时代下人民多层多样多方面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梁彤,贾永堂[8](2019)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的历史考察——基于发展型政府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经历了初期强调绩效和资源与组织动员基础上的快速发展、中期激活地方政府和高校发展动能后的持续扩张,以及后期规模压力倒逼下的治理与发展转轨叁个阶段,取得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体系趋于完备、国际地位快速上升、地方和高校自主性逐步增强等重大成就。借助发展型政府理论,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就源于有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对国家自主性的有效运用,但其带来的激励错位、高校自主性受限和对市场的遮蔽等问题使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受困于外延式发展惯性。我国高等教育要突破规模压力,摆脱外延式发展惯性,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在坚持国家自主性的前提下使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在制度嵌入互动中实现协同治理。(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夏凡[9](2019)在《新疆热瓦普的历史考察与律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古代丝路乐舞艺术中的部分图像以及清代官修文献中喇巴卜的图像和文献,探讨热瓦普形态和名称上的渊源以及存在亲缘关系的rabāb系列乐器。同时针对现今新疆热瓦普的类型和特征,以喀什热瓦普为例,说明其音响特征和音律形态。热瓦普作为新疆乐器文化的标志之一,鲜活地反映出新疆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2期)

赵娜[10](2019)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演变的历史考察——基于不同党内法规选编(汇编)版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内法规制度是管党治党的制度保障,与时俱进地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党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及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不断调整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其基本框架从"党章体例"划分模式,发展到"党建布局"划分模式,再发展为"1+4"基本框架的划分模式。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不同划分模式不仅反映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也体现了党对自身认识从微观的党务管理逐渐发展到宏观的治国方略的高度。梳理该基本框架的发展历程并探究基本框架演变背后的原因与规律,对于加深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认识和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对1885-1895年间西人"台湾印象"进行长时段、双序列的考察。以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为基本特征的序列A及以文化多样性思想为主要特点的序列B在中法战争后台湾特殊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交替演进,西人"台湾印象"对两者均有影响,却各有差异:西人对序列A的发展持否定态度,并阻碍其自我扩张,不断给予其负反馈;西人对序列B却采取放任自流甚至鼓励的态度,加速其对原有文化的自我消耗。可以说,在对台湾历史造成独特影响的同时,西人"台湾印象"亦完成了从发展到定型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付志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税制改革的思想史考察——基于历史上重要会议的文本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卞梁,连晨曦.中法战争后西人“台湾印象”的形成与固化(1885-1895)——基于比较历史分析理论下的考察[J].台州学院学报.2019

[3].村田忠禧,吴雨缪.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中华民国驻长崎领事的“感谢状”的分析为中心[J].日本文论.2019

[4].王今诚.中共七大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的历史考察——基于《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J].党的文献.2019

[5].闫盼.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历史考察及理论分析(1921-1935)[D].延安大学.2019

[6].李方圆.绿色资产概念的历史考察、形态分析及实践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7].田有丽.绿色福利概念的历史考察、形态分析及实践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梁彤,贾永堂.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的历史考察——基于发展型政府理论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9

[9].夏凡.新疆热瓦普的历史考察与律学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9

[10].赵娜.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演变的历史考察——基于不同党内法规选编(汇编)版本的分析[J].理论探索.2019

标签:;  ;  ;  

历史考察和分析论文-付志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