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准噶尔,转基因,基因,罗非鱼,荧光,文昌鱼。
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袁晓峰,项鹏,李伟强,胡晓俊,彭朝权[1](2012)在《利用多位点Gateway技术构建小鼠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启动子慢病毒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是相对局限于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的少数几个基因之一,公认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标志。目的:利用多位点Gateway技术构建慢病毒载体pLVpuro/平滑肌肌动蛋白α控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含有attB位点的小鼠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启动子引物,构建pUp-平滑肌肌动蛋白α;通过LR反应将pUp-平滑肌肌动蛋白α和pDown-绿色荧光蛋白(含att位点的绿色荧光蛋白入门克隆)连接到目的载体pDEST-puromycin,得到pLVpuro/平滑肌肌动蛋白α-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经PCR和测序鉴定,将载体质粒瞬时转染C2C12细胞系,并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LVpuro/平滑肌肌动蛋白α-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测序结果表明启动子序列正确;细胞转染实验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可以反映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的表达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27期)
张旭[2](2012)在《猪骨骼肌型α肌动蛋白及苹果酸酶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家畜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猪肉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肉类,猪肉产量及品质的提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密切相关。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启动子启动外源基因在骨骼肌中特异性的表达是提高肉质的一个重要方法。猪骨骼肌α肌动蛋白(α-actin)是构成骨骼肌肌纤维细丝的主要成分,其启动子能使外源基因在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本研究分别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不同表达载体,通过细胞培养和转染技术,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载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2.0Kb-2.3Kb和0.06Kb-0.37Kb是调控猪骨骼肌型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区段。2.在0.06Kb-0.37Kb有一个CArG box位点影响该基因的转录,删除和突变该片段后,其启动活性分别是3.04Kb片段的20%和43%,显着降低(P<0.01)。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猪骨骼肌特异性高效表达的载体,以指导外源基因在猪肉中特异性的表达提供参考。脂肪的沉积能力与猪肉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苹果酸酶1(malic enzyme1,简称ME1)是机体内源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与生物体的脂肪酸合成效率密切相关。猪的脂肪沉积能力与ME1的表达水平有关。为了研究该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调控,本研究分别用PCR和定点突变等方法,克隆了猪ME1基因的5′调控区,研究了其多态性与报告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通过构建不同删除载体分析了该基因5′调控区的功能。结果表明:1.在猪ME1基因5′调控区﹣1068位点的G到A的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G有增加报告基因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2.删除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的5′调控区614bp-717bp有增强猪ME1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263bp-405bp区段有抑制猪ME1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猪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基因α-actin和ME1的转录调控进行了分析,分别找到了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元件。本研究还对ME1基因5′调控区﹣1068位点的G到A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2-06-13)
冯俊,刘欣,李光,王义权[3](2012)在《文昌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作为分子工具可用于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元件以及外源基因的表达研究,在转基因斑马鱼、小鼠等模式动物中都得到很好的应用。文昌鱼属于头索动物亚门,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模式动物,它的基因转录调控元件和启动子也必将是文昌鱼基因功能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分子工具。为此,我们研究了白氏文昌鱼基因组数据库和(本文来源于《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3-29)
胡文革,陈创夫,王远志,郝凤霞,曹旭东[4](2010)在《准噶尔雅罗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CR方法克隆了准噶尔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的β-actin基因启动子片段SZ21,大小是2398bp。对克隆的启动子序列进行了转录调控元件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同时,基于启动子中包含的开放阅读框和内含子序列,探讨了准噶尔雅罗鱼与鲤鱼(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该启动子序列的3个核心启动子转录元件:CAAT-box、CArGmotif和TATA-box分别在转录起始位点(+1)上游的-89、-59、-26处,序列中还含有MEF2、SATB、CHRF、INRE、MTEN、E-box、RU49、ZBPF、CREB、Enhance region、CEBP位点等多种转录调控元件。在剪接体内含子中,剪接位点遵循GT…AG法则。启动子SZ21序列含有3个内含子和155个氨基酸。内含子1、内含子2、内含子3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团头鲂与草鱼和青鱼的亲缘关系要比与准噶尔雅罗鱼的更近一些,这与传统分类中的亲缘关系显示不一致,其原因尚需探讨。(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胡文革,郝凤霞,陈创夫,王远志,任艳[5](2009)在《准噶尔雅罗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功能初步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发利用新疆濒危鱼类准噶尔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基因资源为研究目的,利用PCR技术克隆准噶尔雅罗鱼的β-actin基因,得到的β-actin基因片段SZ21包含启动调控区,大小为2398bp。SZ21的启动调控区包括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第1、第2、第3和第4外显子部分序列。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对转录起重要作用的CAAT框、TATA框和CArG框等元件。对启动子序列在线分析表明,获得的启动子含有E-box、RU49、ZBPF、CEBP、CREB等多个重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用AatⅡ破坏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FPⅢ中的CMV启动子,将准噶尔雅罗鱼的SZ21启动调控区克隆到载体pEGFP-N1-AFPⅢ(CMV坏)上,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β2pEGFP-N1-AFPⅢ。脂质体转染BHK-21细胞。结果表明,克隆的准噶尔雅罗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SZ21具有启动EGFP报告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活性。通过BHK-21绿色荧光细胞的传代证实,克隆的启动子具有持续启动蛋白基因表达的活性,在细胞传代中可以遗传。PCR检测传代的BHK-21绿色荧光细胞基因组DNA,均能检测到SZ21目的片段。文章成功分离了具有活性功能的准噶尔雅罗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9年10期)
王茂元[6](2009)在《罗非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与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活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罗非鱼是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养殖范围已遍布105个国家和地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由于它具有味美、无脊间刺、易加工的优点,在许多国家正被作为海洋捕捞鱼类的替代品。随着世界海洋渔业资源量的减少,罗非鱼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交易量(额)逐年上升。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快速、抗逆罗非鱼,为此我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了两个构成转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元件: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和生长激素基因。所以本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以尼罗罗非鱼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高保真PCR方法分离得到1675bp的β-actin基因启动子,且已知的典型调控序列并未发生变化。通过序列测定并与其他鱼类及人类β-actin基因启动子相比较,发现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区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特征,含有TATA Box、CArG和CCAAT Box 3个重要的顺势作用元件。同时成功构建了CMV启动子缺失的含有p-actin基因启动子及EGFP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P-β-actin,并通过脂质体转染将重组表达载体pEGFP-β-actin转到NIH293T细胞中。荧光显微镜观察到NIH293T细胞中发出绿色荧光,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能够驱动EGFP的表达,证实在真核细胞水平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具有较好的表达活性。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脑垂体中分离其总RNA,经反转录合成为第一条cDNA链,再以第一条cDNA为模板,经过RT-PCR,克隆得到全长785bp的生长激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GH开放阅读框为615bp,共编码204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7个氨基酸的成熟GH序列。同时我们将其插入到载体启动子下游,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报告基因融合,重组质粒经菌液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将pEGFP-GH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转到293T细胞中,以检测尼罗罗非鱼GH基因表达的活性。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pEGFP-N1,有荧光表达的细胞占90%以上;pEGFP-GH可见绿色荧光,但是有荧光表达的细胞较少,强度较弱。上述实验现象表明,所获得的尼罗罗非鱼GH基因具有较好的表达活性,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和GH基因,同时通过细胞转染首次在真核细胞中有力的证实了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验证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和GH基因的生物活性,本试验还尝试将其转染到不同的真核细胞中,如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仍然能够观察到有荧光发出,但强度要比在293T细胞中弱,这可能与细胞的特性有关。总之,本试验成功获得了有生物活性的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和GH基因,为将来进行转基因尼罗罗非鱼研究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元件。此外,本人还对太湖鲢鱼mtDNAD-loop区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鲢鱼的mtDNAD-loop个体序列变异程度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伟,胥保华,孙亮先[7](2008)在《西方蜜蜂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适合蜜蜂转基因需要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和现有的生物信息资源,在NCBI数据库查询了西方蜜蜂肌动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与西方蜜蜂基因组对比后,克隆、分析了西方蜜蜂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该肌动蛋白基因有起始密码子(strart codon)ATG、开放阅读框(ORF)、终止密码子(stop codon)TAA、TATA框(-32bp)、CAAT框(-69 bp)和ployA(+1396 bp),这些都符合真核生物基因的一般特点,是一个较完整的基因。成功克隆了该启动子。(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郁二蒙,叶星,王海英,白俊杰,夏仕玲[8](2008)在《罗非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启动子活性的初步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保真PCR技术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因组中分离了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EF026001)。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包括长为1643bpβ-actin基因5'端侧翼区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转录区序列。启动调控区包括一段长为108bp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β-actin基因不翻译的第1个外显子和第1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与转录活性密切相关的作用元件:CAAT box,TATA box和CArG 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92、-29和-62处。将尼罗罗非鱼β-actin基因的启动调控区定向克隆到不含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中,构建了重组荧光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EcoRⅠ线性化后,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其注射到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受精卵中,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基因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在唐鱼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以及普通解剖镜下均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说明本实验分离到的罗非鱼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海英,叶星,白俊杰,夏仕玲,劳海华[9](2008)在《唐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驱动活性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CR技术克隆唐鱼(Tanichthy salbonubes)β-actin基因。所克隆的β-actin基因片段为1464bp,包含长为1374bp的启动调控区和90bp的部分开放阅读框。启动调控区包括105bp的β-actin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第一个外显子和第一个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中含有对转录起重要作用的CAATBox、TATABox、CArGBox等元件。将唐鱼β-actin启动调控区克隆到红色荧光表达载体pDsRed2-1上,并显微注射到唐鱼受精卵中,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表达。结果表明,RFP在转基因唐鱼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最高可达51.8%,且RFP的表达水平较高。PCR检测转基因唐鱼的部分器官组织,在被检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外源RFP基因;而RT-PCR以及Southernblot验证显示RFPmRNA的表达有所不同;Southern blot检测肌肉组织基因组DNA,可见比阳性载体大的杂交条带。说明所检测的组织中已发生外源基因RFP的整合,但有些组织存在表达水平较低或者不表达的现象。本实验分离到的β-ac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有效的驱动功能,可启动外源基因在唐鱼体内的高效表达,从而为下一步进行功能基因的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刘春,徐汉福,陈玉琳,李春峰,张美蓉[10](2007)在《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_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_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_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进行荧光观察,发现EGFP在转基因家蚕幼虫期的表达较其它时期强,而幼虫时期强烈的EGFP主要由中肠组织的杯形细胞高量表达所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A3启动子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存在表达的活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蚕学通讯》期刊2007年03期)
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家畜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猪肉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肉类,猪肉产量及品质的提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密切相关。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启动子启动外源基因在骨骼肌中特异性的表达是提高肉质的一个重要方法。猪骨骼肌α肌动蛋白(α-actin)是构成骨骼肌肌纤维细丝的主要成分,其启动子能使外源基因在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本研究分别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定点突变方法构建不同表达载体,通过细胞培养和转染技术,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载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2.0Kb-2.3Kb和0.06Kb-0.37Kb是调控猪骨骼肌型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区段。2.在0.06Kb-0.37Kb有一个CArG box位点影响该基因的转录,删除和突变该片段后,其启动活性分别是3.04Kb片段的20%和43%,显着降低(P<0.01)。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猪骨骼肌特异性高效表达的载体,以指导外源基因在猪肉中特异性的表达提供参考。脂肪的沉积能力与猪肉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苹果酸酶1(malic enzyme1,简称ME1)是机体内源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与生物体的脂肪酸合成效率密切相关。猪的脂肪沉积能力与ME1的表达水平有关。为了研究该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调控,本研究分别用PCR和定点突变等方法,克隆了猪ME1基因的5′调控区,研究了其多态性与报告基因表达量的关系,通过构建不同删除载体分析了该基因5′调控区的功能。结果表明:1.在猪ME1基因5′调控区﹣1068位点的G到A的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G有增加报告基因表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2.删除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的5′调控区614bp-717bp有增强猪ME1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263bp-405bp区段有抑制猪ME1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猪骨骼肌发育及脂肪沉积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基因α-actin和ME1的转录调控进行了分析,分别找到了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元件。本研究还对ME1基因5′调控区﹣1068位点的G到A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袁晓峰,项鹏,李伟强,胡晓俊,彭朝权.利用多位点Gateway技术构建小鼠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启动子慢病毒载体[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2].张旭.猪骨骼肌型α肌动蛋白及苹果酸酶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2
[3].冯俊,刘欣,李光,王义权.文昌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C].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2
[4].胡文革,陈创夫,王远志,郝凤霞,曹旭东.准噶尔雅罗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0
[5].胡文革,郝凤霞,陈创夫,王远志,任艳.准噶尔雅罗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功能初步检测[J].遗传.2009
[6].王茂元.罗非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与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活性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09
[7].王伟,胥保华,孙亮先.西方蜜蜂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郁二蒙,叶星,王海英,白俊杰,夏仕玲.罗非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启动子活性的初步检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
[9].王海英,叶星,白俊杰,夏仕玲,劳海华.唐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驱动活性的检测[J].中国水产科学.2008
[10].刘春,徐汉福,陈玉琳,李春峰,张美蓉.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J].蚕学通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