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阴离子,己内酰胺,精馏,粒径,共聚物,等离子体。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论文文献综述
蒲云平,莫杰,赵强,冯晓青,胡通[1](2019)在《光纤预制棒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光纤预制棒用材料四氯化硅,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不但绿色环保,沉积尾气主要为H_2O和CO_2,还具有更高的沉积效率。光纤预制棒用D_4的研发和使用将大幅降低光线企业的环保压力,推动光纤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D_4的制备、提纯等工艺状况,简述国内外高纯D_4的质量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届九次理事会暨技术交流会会议文集》期刊2019-10-25)
姜爱叶,武建华,吴佳伟,吕亚非,张孝阿[2](2018)在《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羟基苯基)-m-碳硼烷、烯丙基溴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吸收剂,丙酮为溶剂,制备了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然后将其与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反应(以氯铂酸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制备了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研究结果表明:当n[1-(4-羟基苯基)-m-碳硼烷]∶n(烯丙基溴)∶n(K_2CO_3)=1.0∶1.2∶1.8、反应时间为12 h时,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产率(为73.0%)相对最大;当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40℃和n(七甲基环四硅氧烷):n[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1.0∶1.2时,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产率(为80.1%)相对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8年03期)
郭智臣[3](2018)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被移出控制化学品名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国家环保部正式发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名录中没有包含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即D4被移出控制化学品名单。在环保部发布的《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中,该文件拟将D4列入优先控制清单,并归为二甲基环硅氧烷的混合物,其中包括D3、D4、D5等,即认定其为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毒性的化学品。(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罗旌崧[4](2017)在《二元常规间歇精馏常规间歇精馏典型操作策略的能耗比较及高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精馏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间歇精馏又称分批精馏,是小批量化工产品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技术。本文通过对过程模拟计算,比较二元常规间歇精馏恒回流比、恒馏出液组成与优化回流比叁种典型操作策略的能耗,通过实验验证采用常规间歇精馏分离聚甲基硅烷制备高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介绍二元常规间歇精馏恒回流比与恒馏出液组成的数值计算方法。根据随着理论板数的增加,汽化总量向最小汽化总量趋近原理对计算程序进行检验。通过比较最小汽化总量的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计算方法的偏差进行说明。(2)采用罚函数法,将理想操作条件下,二元常规间歇精馏优化操作汽化总量的计算转变求解无约束函数极值的计算。函数离散后,采用固定双步长因子梯度法迭代求解无约束函数极值。由数值计算结果,讨论了构造的无约束函数中惩罚项的选定,各种参数取值方法对计算过程与结果的影响,计算终点的判断原则等。(3)引入二元常规间歇精馏的平均回流液效率与平均全塔总传质推动力概念。分析恒馏出液组成操作策略的模拟计算结果得到平均回流液效率的本质是表征过程能耗作用大小的结论。分析二元常规间歇精馏组合操作策略(先简单蒸馏操作再恒馏出液组成操作)的模拟计算结果,得到平均全塔总传质推动力表征间歇精馏过程不可逆程度,常规间歇精馏前期的馏出液量愈大,过程不可逆程度愈小的结论。(4)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比较了二元常规间歇精馏恒回流比操作与恒馏出液组成操作操作策略的能耗。得到结论如下:(1)一般情况下,恒馏出液组成操作操作策略的能耗低于恒回流比操作策略,其原因为:(a)恒回流比操作策略在精馏起始,回流液效率较低,导致平均回流液效率较低;(b)恒回流比操作策略存在不同浓度塔顶馏出液混合,增加精馏过程的不可逆程度;(c)精馏前期,恒馏出液组成操作操作策略馏出液量大于恒回流比操作策略,减少精馏过程的不可逆程度。(2)对于N1∞→+恒回流比间歇精馏过程中,恒浓区总保持在塔底的分离任务,当理论板数非常接近恒馏出液组成操作策略二元常规间歇精馏所需最少理论板数,恒馏出液组成的能耗可能高于恒回流比操作策略。(5)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比较了二元常规间歇精馏优化回流比操作策略与恒馏出液组成操作策略的能耗。得到结论如下:优化流比操作策略的能耗低于恒馏出液组成操作操作策略,对于给定的分离任务,在某一理论板数下,两者的能耗差存在一个极小点。其原因为:(1)在理论板数相对较少(接近恒馏出液组成操作操作策略馏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时,优化回流比操作策略通过控制过程回流比,提高了过程的回流液效率;(2)在理论板数相对较多时,优化操作通过控制过程回流比,保证过程的回流液效率较高同时,尽可能快地将物料移出系统,减少了过程的不可逆程度。(3)在某一理论板数下,优化回流比操作策略的能耗恒馏出液组成操作策略的能耗差存在一个极小点的原因是两者能耗作用与不可逆程度差别达到最小。(6)以聚甲基硅氧烷(主要成分:六甲基环叁硅氧烷42.2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32.2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5.53%)为原料,经两次间歇精馏可制备高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制备的高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含量为99.668%,总收率约70%。(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7-03-30)
任庆佩[5](2016)在《己内酰胺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机硅行业基于产品的优越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其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是制备有机硅产品的一种重要单体,可以用来制备硅油、硅橡胶等有机硅高聚物,广泛应用于涵盖建筑、纺织、防护品等各个领域中。本文根据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己内酰胺(CL)均可以发生阴离子开环聚合的性质,将这两种结构与性质完全不相同的环单体于同一体系中发生发应。以CL为聚合单体,NaOH为催化剂,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活化剂,添加不同含量D4(与CL重量比),通过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尼龙6(PA6)及一系列D4/CL共聚化合物。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PA6及D4/CL共聚物进行了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结晶及熔融行为、流变行为等方面的研究。由1HNMR和IR分析结果证实,D4与CL发生了共聚反应,即硅氧烷链能够接到尼龙6链段上。TG分析结果表明,D4的加入,并未影响PA6良好的热稳定性。DSC测试结果说明,D4的加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A6的结晶及熔融行为:随着D4加入量的增加,D4/CL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均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D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PA6的结晶度。由XRD测试结果看出,D4的加入有利于削弱PA6的γ晶形成的动力。力学和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少量D4的加入,有利于提高PA6的断裂伸长率和导热系数,即增加了PA6的韧性和导热性。流变测试结果表明,D4的加入,有利于降低聚合物的复数粘度及剪切黏度,使得聚合物的流动性变好。同时,聚合物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也随D4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相对吸水率测试结果表明,当D4的加入量为5wt%时,D4/CL共聚物的相对吸水率可降至0.237%,比纯PA6小很多。GPC测试结果表明,D4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PA6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任庆佩,孙丹丹,朱晓清,潘庆华,马清芳[6](2015)在《己内酰胺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己内酰胺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阴离子共聚合反应制取D4/PA6共聚物,并对其热力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TGA分析结果表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加入不影响PA6的热稳定性.DS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4含量的增加,PA6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均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含4%D4时断裂伸长率可达12.671%,其韧性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夏勇,曹都,祁争健,孙宇,李丰富[7](2014)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环聚合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硅匀泡剂是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重要助剂,主要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以下简称D4)、高含氢硅油及聚醚多元醇等为原料经开环和共聚及硅氢加成等反应制得,其中,D4的开环聚合反应是制备有机硅匀泡剂的关键之一。评述了国内外D4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以期为聚氨酯泡沫塑料用有机硅匀泡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4年02期)
冯亚娥,周建飞,廖学品,石碧[8](2014)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低温等离子体聚合制备超疏水性磨砂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使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聚合沉积在磨砂革表面,制备了超疏水性磨砂革。测定表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磨砂革,其静态接触角可达150°以上,滚动角低于10°;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表明,D4聚合物沉积在磨砂革表面;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磨砂革表面经D4-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Si元素的百分含量明显升高,且生成了Si—O—C键。因此,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可通过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形成聚合物,该聚合物与磨砂革表面经低温等离子体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反应,从而稳定地沉积于磨砂革表面,赋予磨砂革超疏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4年05期)
孙淳宁,沈敏敏,莫建强,邓莲丽,周宝文[9](2014)在《复合乳化剂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微乳液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与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于80℃开环聚合制备有机硅氧烷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乳化剂配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的粒径、粒径多分散指数(PDI)、透光率以及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有利于提高微乳液的相对稳定性并且使粒径分布更窄;阳离子乳化剂能够使乳液的粒径变小;随着阳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质量比增加,乳液粒径先减小后稳定;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透光率增加,电解质相对稳定性上升而碱的相对稳定性却随之下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吴林,臧雄,阎四海,唐松青,李战雄[10](2014)在《1,3,5,7-四异氰氧基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合成及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和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等为初始原料,经酯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得1,3,5,7-四(叁甲基硅氧羰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2),水解2制得1,3,5,7-四羧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3),3经Staudinger反应和Curtius重排反应制得1,3,5,7-四异氰氧基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4).反应总收率为14.5%,化合物结构经1H NMR,29Si NMR,IR,MS和HRMS确证.(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3期)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4-羟基苯基)-m-碳硼烷、烯丙基溴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吸收剂,丙酮为溶剂,制备了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然后将其与七甲基环四硅氧烷反应(以氯铂酸异丙醇溶液为催化剂),制备了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研究结果表明:当n[1-(4-羟基苯基)-m-碳硼烷]∶n(烯丙基溴)∶n(K_2CO_3)=1.0∶1.2∶1.8、反应时间为12 h时,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产率(为73.0%)相对最大;当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40℃和n(七甲基环四硅氧烷):n[1-(4-丙烯氧基苯基)-m-碳硼烷]=1.0∶1.2时,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产率(为80.1%)相对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论文参考文献
[1].蒲云平,莫杰,赵强,冯晓青,胡通.光纤预制棒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研究进展[C].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届九次理事会暨技术交流会会议文集.2019
[2].姜爱叶,武建华,吴佳伟,吕亚非,张孝阿.1-(4-七甲基环四硅氧烷丙氧基苯基)-m-碳硼烷的合成与表征[J].中国胶粘剂.2018
[3].郭智臣.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被移出控制化学品名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8
[4].罗旌崧.二元常规间歇精馏常规间歇精馏典型操作策略的能耗比较及高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制备[D].武汉工程大学.2017
[5].任庆佩.己内酰胺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D].杭州师范大学.2016
[6].任庆佩,孙丹丹,朱晓清,潘庆华,马清芳.己内酰胺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夏勇,曹都,祁争健,孙宇,李丰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环聚合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J].聚氨酯工业.2014
[8].冯亚娥,周建飞,廖学品,石碧.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低温等离子体聚合制备超疏水性磨砂革[J].中国皮革.2014
[9].孙淳宁,沈敏敏,莫建强,邓莲丽,周宝文.复合乳化剂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微乳液聚合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10].吴林,臧雄,阎四海,唐松青,李战雄.1,3,5,7-四异氰氧基乙基-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合成及结构表征[J].有机化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