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共生视角下闽台行业协会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

林艳:共生视角下闽台行业协会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

【摘 要】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方式已日趋多样化,行业协会作为自发组建的民间组织,在搭建闽台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两岸贸易沟通、推动人才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与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当前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尝试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全面促进闽台人才的共生与共赢,从而提出人才交流合作新机制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共生视角;闽台合作;行业协会;机制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交流合作快速发展,作为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资源也逐渐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心。行业协会是由相同或相近的企业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纽带。行业协会成立的初衷旨在加强行业沟通,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当前,闽台合作日益繁荣,行业协会可充分利用其平台效应,发挥促进闽台人才交流的重要作用。

1 共生视角下的闽台行业协会概念解析

“共生”(Symbiosis)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是种群生态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并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1]。具有共生关系的个体单位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本质是在保留自身状态与性质的前提下,相互适应、互为补充的关系。共同进化、共同发展、共同适应是“共生”的应有之义。

福建与台湾地区在地缘、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渊源,具备共同发展的先天条件。双方的交流不仅有官方的也有民间层面的;不仅有经济上的,也有文化层面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已朝着共生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彼此心灵日益契合。台湾同胞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也分享了大陆发展机遇。”[2]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互通有无、共同进步。闽台行业协会双方合作意识强烈,且已取得一定成效。

“从行为方式看,共生模式可以分为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和对称互惠共生关系”[3]。寄生关系倾向于单向依附,能量由寄住向寄生者单向流动;偏利共生指的是共生合作中的一方获得大部分新能量,而另一方仅从中获得极少部分甚至完全没有获得能量;互惠共生关系则是依据共生双方交流的同步性分为对称与非对称。当前的闽台行业协会人才交流模式偏向于非对称互惠共生。相比福建行业协会,台湾地区的行业协会成立较早,已具备完善的交流机制,因此在促进双方合作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从现有人才流动情况来看,福建省出台了许多引进台湾地区人才的优惠政策,台湾地区许多高层次人才纷纷加入福建经济发展的队伍,却鲜有福建人才在台湾地区发展,行业协会在促进人才交流的作用上也仅处于初始阶段。

2 行业协会促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现状分析

行业协会由众多同一领域的企业个体组成,在信息获得方面比单一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行业协会也集聚了该行业大部分的优秀人才,可以起到产业对接、人才交流重要推手的作用。然而,当前这种优势并未被充分重视。

连通域指的是图像被二值化之后的若干像素的集合,假设前景像素为1,背景像素为0的前提下,连通域具有以下两个属性:一是只有前景像素的集合,二是在同一个连通域中的两个像素间总能找到一条路径由这个集合中的像素组成,也就是说像素之间两两互通。连通域算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中进行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多目标分割等方面都有应用,在这里进行颗粒状农产品的分选也可以采用连通域算法,先将灰度图像采用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图像,这个二值图像中包含了对图像分割后的多个连通域,然后采用连通域算法给出其属性,进而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跟踪以及判断[7]。在这里采用种子填充法实现。

2.1 人才交流意识欠缺,忽视协会优势

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应用型学科建设是当前福建省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与产业的高度融合是建设应用型高校的主要渠道,可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引进业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等方式进行。行业企业协会可以作为闽台合作办学的媒介,为两岸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搭建桥梁,促进闽台合作办学质与量的提高。同时,行业协会还能帮助应用型高校引进更多的优秀业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更好地契合行业企业人才需要,实现深度的闽台产教融合。

闽台行业协会完全能够且有实力成为闽台两岸多项产业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本文尝试从搭建信息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交流及推动职业资格互认等多层面构建闽台行业协会人才交流机制。

2.2 信息平台尚未健全,导致沟通不畅

福建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迅速提升、赶超发展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于高层次人才几乎都是供不应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将对人才的需求推上了一个顶峰。建立闽台行业人才信息库,对激活行业协会人才交流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两岸的行业企业可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库资源,实现人才信息的互通有无,这是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前提。目前,福建省已经有了搭建信息平台的初步意识,但是现存的平台大多数缺乏有效管理,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人才信息、人才信息不全面,行业企业都不愿将其作为人才交流的主要渠道,使得平台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缺乏专门立法,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行业协会在促进人才交流方面的作用未被充分重视与认可,因此政府目前还未能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两地行业协会制度性的保障尚未建立。政策利好环境的缺失,使得闽台行业协会对于人才交流的积极性未能充分有效地调动起来,大多还怀着被动与摸索的心态进行。只有促进立法,才能保证行业协会与政府之前的积极互动关系。与大陆不同,台湾地区早已针对行业协会进行了专门的立法,这也是导致在闽台行业协会交流中我们仍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主要原因。

沙沟沟域形态呈不规则的的“V”形,右侧反向坡坡度较陡,左侧顺向坡与岩层倾角基本一致,冲沟流域长度为1.5km,宽度为0.35~0.45km,汇水面积为0.6km2。区域内最高点位于北东侧,高程为1150m,最低点位于柏枝溪沟口,高程为700m,相对高差450m。主沟平均纵坡降为300‰,属于易发泥石流的沟床比降范围[3]。

3 闽台行业协会人才交流机制的构建

针对奖学金、优团优干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评优工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考核。综合学生自身的上课出勤、发言以及作业质量、社团活动、课外竞赛等多个方面,利用具体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展开评比,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人际关系以及意志等多个方面。多维度的评估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考核,还需要对学生的内在元素进行挖掘,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引导,进而优化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1 建立行业协会人才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平台经济日新月异,我们正处于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已深入广大行业企业的日常,多种产业跨界交流的趋势日益兴盛。然而,闽台人才的交流依旧停留于大型交流会、人才招聘会等传统形式,缺少系统化的信息平台。闽台人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闽台行业企业人才的供需情况未能得到准确的相互沟通与反馈。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信息平台能够为专业化人才提供更为及时、全面、双向互动的媒介。

做频率与音调关系的演示实验时,若先后用不同的琴弦或不同的音叉做,学生无法看清楚琴弦或者音叉振动的快慢,若用一把较长刻度尺竖直夹牢或水平夹牢,然后放长、放短拨动刻度尺发声,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看到振动快慢,这样的实验才直观形象。这样做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要想建立有效的信息库,必须加强闽台人力资源部门及时、深度的融合与对接,搭建并管理好闽台人才信息平台,人才信息库需覆盖尽可能全面的人才信息、各行业企业的招聘信息、相关企业的背景介绍、政府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如何运用信息库的操作指南等,有效推动闽台人才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让平台能够切实做到管理到位、内容翔实、更新及时,促进闽台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

3.2 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行业协会是同类型企业的聚集地、集合体,在人才交流与合作中具有信息全面、时效性强、较具权威等优势特点。不管是政府还是学界,似乎都忽略了行业协会作为人才交流媒介的作用,行业协会被单一的界定为经贸合作的助推平台。笔者调研访谈了两岸多家企业发现,近年来闽台的行业协会在人才交流方面还比较欠缺,偶有合作沟通,一般都是无意识的产物。

行业协会集聚了行业内众多的优秀精英、高端学者及研究人员,可通过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使高校的科研更好地服务行业所需,实现双方互惠共赢。

数据运营时代,场景背后是可量化的数据。数据流动性越强,生成的结构性场景也越多,用户需求数据越清晰,新场景创造与用户匹配度也越精准。

3.3 推进职业资格互认,实现人才双向流动

职业资格认证是行业企业人员从业的准入门槛,当前大多数台湾地区的行业协会对于职业资格的认证权限还非常低,一般都需要经过相对应主管部门的认可方能获得。在这方面,可考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认证方式,认证权逐渐从政府过渡到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认证中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推动福建省与台湾地区两地对于职业资格的互认,摒除两岸人才交流中在职业资格上的隔阂,加速推动人才的双向流动。

近年来,福建省已经大胆地走在了两岸职业资格互认的前沿,成为台湾地区居民在大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唯一省份,获得了行业协会人员及社会各界人事的广泛认可。福建省可以此为契机,依靠两岸合作的项目为平台,通过行业协会逐渐扩大两岸职业资格互认的范围,进而为两岸各类人才的交流互动提供便捷。

3.4 加强行业协会制度建设,实现人才交流保障

海峡两岸的经济建设持续推进,随之而产生的人才交流也必定日益频繁,行业协会作为产业对接平台的身份已然越来越凸显。要实现两岸人才交流的畅通与常态化,制度保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行业协会人才交流制度非常欠缺,无法为闽台人才交流提供保障。可借鉴台湾地区行业协会的相关制度,引进台湾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展行业协会会员培训,提高行业协会管理人员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为闽台人才的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一峰.基于行业协会平台的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2]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1-03(2).

[3]王东红.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6).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015-02

【基金项目】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8年度一般项目“基于行业协会平台的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B07)。

【作者简介】林艳,女,福建三明人,硕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闽台合作;蔡武德,男,台湾高雄人,博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闽台合作。

标签:;  ;  ;  ;  ;  ;  ;  ;  ;  ;  ;  

林艳:共生视角下闽台行业协会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