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八家后汉书辑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后汉书,八家,校点,古籍,辑佚,论文,袁山松。
八家后汉书辑注论文文献综述
胡爱英[1](2016)在《《八家后汉书辑注》补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今人周天游先生《八家后汉书辑注》对源于东观的后汉诸史进行辑注的基础上,于相关文史之注及种种类书中,对已佚各家后汉史书进行继续爬梳,参照其他相关史料,辑录更多后汉史佚文,为诸佚史的辑佚整理工作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读天下》期刊2016年10期)
胡爱英[2](2011)在《《八家后汉书辑注》校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2期)
胡爱英[3](2007)在《《八家后汉书辑注》校雠数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胡爱英[4](2007)在《《八家后汉书辑注》辑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汉史书有12家之多,但除晋袁宏的《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完整流传至今外,其他10家均已亡佚。迄今为止,除刘义庆、萧子显所着二书已无从考见,暂置不论外,还有吴谢承的《后汉书》、晋薛莹的《后汉记》、晋司马彪的《续汉书》等8家后汉史书还可从相关文史之注,以及种种类书中,略窥一斑。只有建立在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参考其他相关史料,并在先贤们已取得的诸多成就的基础上,对各家后汉史书继续进行辑录,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本文来源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胡爱英[5](2003)在《《八家后汉书辑注》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 ,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 ,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了校点 ,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 ,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胡爱英[6](2003)在《《八家后汉书辑注》校补》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诸史,发源东观。本文即在前人对后汉诸佚史的辑录、研究工作已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八家后汉书辑注》(《下简称《辑注》》)为底本,对其所辑佚文再加考辨,并在内容上作了一些补充。 本文在《辑注》的基础之上,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第一,对《辑注》所收的佚史文字在文字、体例、官制、人物、书籍、标点、出处等方面存在的错误进行核正,对其偶然漏缺之处进行补充。《辑注》佚文量大而驳杂,虽然经过着者仔细梳理,详实考辨,但其中讹误、脱漏之处仍屡有所见。对《辑注》文字的深入校勘,意在使辑文更接近古史原貌,以备治汉史者所需,为他们提供更详实的史实和语言资料。 第二,笔者不揣浅陋,在前人已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再作爬梳,继续对各文史之注及各种类书等进行查考,辑录前人及《辑注》漏辑的佚史文字,对《辑注》进行补充。所辑佚文虽然文字芜杂,不成体系,但在增添史传人物记载,补充史实,提供中古语言研究资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虽然本文所校补的史书文字有限,但对于恢复后汉诸佚史的史书原貌应当还是有积极推进的作用。我们相信,在多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诸史会逐渐浮出水面,复其原貌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邓军,李萍[7](2002)在《《八家后汉书辑注》校勘数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后汉书》有十二家之多 ,其中谢承、薛莹、司马彪、华峤、谢沈、张莹、袁山松及张八家书已无完帙 ,然其文散佚于《叁国志》、《文选》等文史之注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而得以保存。周天游参校前人成果 ,对上述八家书进行辑佚和校注 ,撰成《(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02年06期)
胡爱英[8](2002)在《《八家后汉书辑注》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他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本文来源于《成都师专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胡爱英[9](2001)在《《八家后汉书辑注》校雠数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雠,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何亚南[10](1994)在《《八家后汉书辑注》标点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称《辑注》)为所辑1900余条佚文全部加上标点,于诸家后汉史书的校辑又作新的尝试,为读者阅读利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辑注》所收佚(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1994年02期)
八家后汉书辑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家后汉书辑注论文参考文献
[1].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补辑[J].读天下.2016
[2].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校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校雠数则[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
[4].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辑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5].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辨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校补[D].南京师范大学.2003
[7].邓军,李萍.《八家后汉书辑注》校勘数则[J].江海学刊.2002
[8].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辨疑[J].成都师专学报.2002
[9].胡爱英.《八家后汉书辑注》校雠数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
[10].何亚南.《八家后汉书辑注》标点商榷[J].文教资料.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