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美关系论文-王海运

中俄美关系论文-王海运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俄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朗普,俄美关系,中俄关系,战略利益

中俄美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运[1](2017)在《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的走向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可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特朗普上台执政,美国内外政策可能出现重大调整,剑拔弩张的俄美关系有望逐步走向一定缓和。但是,俄美战略利益的碰撞点甚多,双方都难以从既有立场上大幅度退让。在关系到各自核心利益、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双方都难以做出实质性妥协。俄美矛盾是结构性矛盾,调和妥协的余地很有限度。最好的前景仅能是既合作又争斗、从全面对抗走向局部对抗。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战略伙伴,美国是中国的主要战略对手,俄美关系与中俄关系具有相互牵动性,俄美关系的调整不可能不对中俄关系产生某些影响。对此,中国既应冷静观察、客观评估,又应保持战略定力、乐观其成,同时还要努力促使俄美关系的改善拉动中俄关系的深化。(本文来源于《俄罗斯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王琳[2](2015)在《基辛格:中美关系不应因中俄走近而受到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92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缓慢而稳健的步履踏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4号楼牡丹厅时,受到了几乎所有参会者的注目。  3月21日,基辛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回忆道,1971年为促进中美建交秘密访华时,他的第一站就在钓鱼台国宾馆,具体(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5-03-23)

谢真真[3](2013)在《俄美关系“重启”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以来,中俄美叁边关系的互动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俄美关系“重启”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俄美关系“重启”,中国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重启”对中俄关系会有何影响,中国将如何应对其影响,这便是本论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所在。首先,本文对俄美关系的“重启”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通过对俄美关系“重启”的背景、表现和前景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布什政府对俄“挤压与削弱”政策受挫、美俄实力此消彼长、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俄关系采取了一种较布什政府时期更和缓的态度,在一系列问题上对俄做出“妥协和让步”,正是这些“投桃”之举促成了美俄关系的回暖。与此同时,俄美关系的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俄对美的“报李”之举。正是双方积极推动“重启”,才促进了两国在许多方面的合作。虽然“重启”促成了许多合作,但由于两国在切身利益方面重迭甚少,在价值观上以及相互认知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等,俄美关系未来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其次,俄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必将影响到中俄关系的发展。因此,本文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影响。积极影响:俄美关系走向缓和,为中国自身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大环境,同时在国际事务上可以自主地表达态度,不必因为俄美关系剑拔弩张而左右为难。消极影响:未来俄罗斯联手中国抵制美国的愿望将不断降低;俄美关系“重启”,使中国在对美国进行战略反制的过程中,不能借助俄罗斯的力量对美国施加影响,降低中国对美政策的效力。然而,这些都只是程度上的影响,是量的变化,不会有质的改变。相比中国与美国,对于俄罗斯来讲,俄中关系比俄美关系更可靠、更密切。最后,面对“重启”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政策。基于中俄互为最大邻国的重大地缘战略现实,应该竭力争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俄美关系“重启”特别是其实质性的改善对我国而言更是挑战大于机遇,运筹好中美俄叁边关系,并行不悖地发展对美、对俄关系,努力避免一对关系对另一对关系产生消极影响是我国运筹大国关系的关键。中国在俄美关系“重启”背景下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采取“多级制衡”的大国外交战略,积极倡导“大国共治”,并且在这一框架下强化G20、金砖四国、上合组织等重要机制的建设,推进中俄两国相邻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加快建设方便人员和货物交流的跨界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和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9-25)

吴大辉[4](2007)在《从战略妥协到战略反制:普京对美政策的新选择——兼论俄美关系的变化对未来中俄战略协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4年10月开始,俄美两国间的叁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普京政府被迫终结对美国的战略妥协,转而对其实行烈度不断增强的战略反制政策。该政策具有迫切性与抗争性、有选择性与适度性、制衡性与防守性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期刊2007年05期)

孙超[5](2004)在《开展“大周边”外交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孙超 日前,在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主办的2004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上,100多位资深外交官和来自全国众多机构的专家、学者纷纷就“大周边”地带区域合作特点及走向、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以及区域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04-12-06)

邢广程[6](2003)在《由中俄美关系变化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朝鲜核危机是当前最吸引全球注意力的两件大事。围绕这两件大事尤其是前者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诸多争议和变化 ,不能不令每个关心国际事务和各自国家命运的人陷入沉思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是否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把握国际局势的走向及特点 ?所有这些变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应当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其外交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 ?超越具体事件进展本身 ,从更前瞻性的视野对这些重要问题加以深入、理性的探讨 ,无疑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为此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3月 2 8日以“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为主题 ,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 ,来自京沪的部分知名学者、专家就此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讨。现爰刊于此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付印之际 ,伊拉克战争已近尾声 ,朝鲜也发出了愿接受多边协商的信息 ,遂请与会相关代表进行了补充与较正。特此说明(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03年04期)

黄英[7](2002)在《冷战后的中俄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 ,中俄美关系历经错综复杂的调整 ,呈现出新的态势 ,再用传统的“叁角关系”的概念来审视叁国关系已不合时宜。在新的国际环境里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舍弃不合时宜的“不结盟就是对抗”的思维定式。叁者合作的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吴妙发[8](2002)在《“中俄美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6月25日至26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俄美关系”研讨会,叁方近40名专家、学者与会。外国专家有美国的李侃如(前克林顿政府白宫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现密执安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柯京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欧亚研究项目主任)、俄罗(本文来源于《国际问题研究》期刊2002年05期)

施晓慧[9](2002)在《推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和重大的变化。如何界定这种新形势下的中、俄、美叁方关系,促进叁国关系良性互动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的“中俄美关系”研讨会于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2-07-03)

[10](2001)在《江泽民主席接受《纽约时报》采访》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8月8日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董事长兼发行人苏兹伯格、执行总编莱利维尔德等一行的采访时,就中美关系、反导问题、中俄关系、台湾问题等问题回答了的提问,深入阐述了我立场(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1-08-14)

中俄美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92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缓慢而稳健的步履踏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4号楼牡丹厅时,受到了几乎所有参会者的注目。  3月21日,基辛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回忆道,1971年为促进中美建交秘密访华时,他的第一站就在钓鱼台国宾馆,具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俄美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运.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的走向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可能影响[J].俄罗斯学刊.2017

[2].王琳.基辛格:中美关系不应因中俄走近而受到影响[N].第一财经日报.2015

[3].谢真真.俄美关系“重启”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吴大辉.从战略妥协到战略反制:普京对美政策的新选择——兼论俄美关系的变化对未来中俄战略协作的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

[5].孙超.开展“大周边”外交积极参与区域合作[N].中国经济时报.2004

[6].邢广程.由中俄美关系变化引发的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3

[7].黄英.冷战后的中俄美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8].吴妙发.“中俄美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J].国际问题研究.2002

[9].施晓慧.推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N].人民日报.2002

[10]..江泽民主席接受《纽约时报》采访[N].新华每日电讯.2001

标签:;  ;  ;  ;  

中俄美关系论文-王海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