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水平搅拌组、以及竖直搅拌组,水平搅拌组的一部分和竖直搅拌组的一部分均位于搅拌箱的内部,水平搅拌组位于竖直搅拌组的一侧,搅拌箱的内部的后侧壁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隔板位于水平搅拌组与竖直搅拌组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通过水平推动搅拌和竖向推动搅拌的结合使得原料混合更加完全,提高产品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箱、水平搅拌组、以及竖直搅拌组;所述水平搅拌组的一部分和所述竖直搅拌组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水平搅拌组位于所述竖直搅拌组的一侧;所述搅拌箱的内部的后侧壁固定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水平搅拌组与所述竖直搅拌组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搅拌箱、水平搅拌组、以及竖直搅拌组;
所述水平搅拌组的一部分和所述竖直搅拌组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水平搅拌组位于所述竖直搅拌组的一侧;
所述搅拌箱的内部的后侧壁固定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水平搅拌组与所述竖直搅拌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搅拌组包括第一电机、传动件、第一转轴、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转轴、第二螺旋叶片、以及轴承座;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搅拌箱的前壁上;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搅拌箱的前壁且延伸至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搅拌箱的前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右侧,所述第二转轴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搅拌箱的前壁且延伸至所述搅拌箱的内部,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
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平皮带;
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所述平皮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固定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搅拌箱内部的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搅拌组包括第二电机、第三转轴、以及第三螺旋叶片;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搅拌箱的顶部;
所述第三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转轴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搅拌箱的上壁延伸至所述搅拌箱的内部;
所述第三螺旋叶片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三螺旋叶片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箱内部的下壁开设有导流槽;
所述第三螺旋叶片的下部位于所述导流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箱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导流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搅拌箱的前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中间膜主要用于夹层玻璃,是在两块玻璃之间夹进一层薄膜,经高压复合、加温而成的特殊玻璃。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8197509U公开的一种中间膜的挤出生产设备,包括筒体和控制室。筒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干燥室、熔融室和搅拌室,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料斗,进料料斗内设有第一滤网。干燥室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在与干燥室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滤网,进风管连接鼓风机。搅拌室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用于中间膜挤出成型的滚筒组。控制室内设有温控模块、定时模块和控制模块。
上述挤出设备能够对原料进行过滤,防止粒径过大的原料进入造成熔融不充分;能够对原料进行预热及去除水分,防止原料出现干燥不完全的情况,导致中间膜因水分挥发产生气泡而破洞。但是对于上述挤出设备中的搅拌室仅仅在竖直方向上搅拌后进行挤出,对原料的搅拌混合并不完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水平搅拌组、以及竖直搅拌组,水平搅拌组的一部分和竖直搅拌组的一部分均位于搅拌箱的内部,水平搅拌组位于竖直搅拌组的一侧,搅拌箱的内部的后侧壁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隔板位于水平搅拌组与竖直搅拌组之间。
优选地,水平搅拌组包括第一电机、传动件、第一转轴、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转轴、第二螺旋叶片、以及轴承座,第一电机固定在搅拌箱的前壁上,第一转轴的一部分穿过搅拌箱的前壁且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第一螺旋叶片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螺旋叶片位于搅拌箱的内部,第一转轴的前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轴承座固定在搅拌箱的前壁上,且位于第一电机的右侧,第二转轴的一部分穿过轴承座和搅拌箱的前壁且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第二螺旋叶片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螺旋叶片位于搅拌箱的内部,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
优选地,传动件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平皮带,第一皮带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皮带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平皮带连接。
优选地,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固定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搅拌箱内部的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隔板位于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之间。
优选地,竖直搅拌组包括第二电机、第三转轴、以及第三螺旋叶片,第二电机固定在搅拌箱的顶部,第三转轴的顶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的一部分穿过搅拌箱的上壁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第三螺旋叶片固定在第三转轴上,第三螺旋叶片位于搅拌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隔板的右侧。
优选地,搅拌箱内部的下壁开设有导流槽,第三螺旋叶片的下部位于导流槽内。
优选地,搅拌箱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导流槽连通。
优选地,搅拌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位于第一螺旋叶片的上方,且位于搅拌箱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搅拌组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搅拌和对原料的推动后,使得原料从第一隔板与搅拌箱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的间隙被推出,然后被竖直搅拌组边搅拌边推出搅拌箱,通过水平推动搅拌和竖向推动搅拌的结合使得原料混合更加完全,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搅拌箱,2-水平搅拌组,21-第一电机,22-传动件,221-第一皮带轮,222-第二皮带轮,223-平皮带,23-第一转轴,24-第一螺旋叶片,25-第二转轴,26-第二螺旋叶片,27-轴承座,3-竖直搅拌组,31-第二电机,32-第三转轴,33-第三螺旋叶片,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导流槽,7-出料口,8-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中间膜挤出机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1、水平搅拌组2、以及竖直搅拌组3,水平搅拌组2的后部分和竖直搅拌组3的下部分均位于搅拌箱1的内部,水平搅拌组2位于竖直搅拌组3的右侧,搅拌箱1的内部的后侧壁固定有第一隔板4,第一隔板4与搅拌箱1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隔板4位于水平搅拌组2与竖直搅拌组3之间,原料进入搅拌箱1内后,通过水平搅拌组2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搅拌和对原料的推动后,使得原料从第一隔板4与搅拌箱1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的间隙被推出,然后被竖直搅拌组3边搅拌边推出搅拌箱1,通过水平推动搅拌和竖向推动搅拌的结合使得原料混合更加完全,提高产品质量。
其中,水平搅拌组2包括第一电机21、传动件22、第一转轴23、第一螺旋叶片24、第二转轴25、第二螺旋叶片26、以及轴承座27,第一电机21固定在搅拌箱1的前壁上,第一转轴23的后部分穿过搅拌箱1的前壁且延伸至搅拌箱1的内部,第一螺旋叶片24固定在第一转轴23上,第一螺旋叶片24位于搅拌箱1的内部,第一转轴23的前端与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相连,轴承座27固定在搅拌箱1的前壁上,且位于第一电机21的右侧,第二转轴25的后部分穿过轴承座27和搅拌箱1的前壁且延伸至搅拌箱1的内部,第二螺旋叶片26固定在第二转轴25上,第二螺旋叶片26位于搅拌箱1的内部,第一螺旋叶片24与第二螺旋叶片26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转轴23与第二转轴25通过传动件22传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21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旋叶片24转动,边对原料进行搅拌边将原料往后推动,通过传动件22的同步传动使得第二转轴25转动,带动第二螺旋叶片26转动,由于第一螺旋叶片24与第二螺旋叶片26的螺旋方向相反,使得第二螺旋叶片26边搅拌原料边将原料往前推动然后通过第一隔板4与搅拌箱1内部的前侧壁之间的间隙被推出,如此,使得原料被充分搅拌混合。
其中,传动件22包括第一皮带轮221、第二皮带轮222、以及平皮带223,第一皮带轮221与第二皮带轮222规格大小一致,第一皮带轮221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23上,第二皮带轮222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25上,第一皮带轮221与第二皮带轮222之间通过平皮带223连接,第一转轴23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皮带轮221转动,进而带动平皮带223转动,使得第二皮带轮222转动,带动第二转轴25转动。
其中,搅拌箱1内部的前侧壁固定有第二隔板5,第二隔板5与搅拌箱1内部的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隔板5位于第一螺旋叶片24与第二螺旋叶片26之间,搅拌箱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管8,进料管8位于第一螺旋叶片24的上方,且位于搅拌箱1的前侧,原料通过进料管8进入第二隔板5左侧的区域后,由第一螺旋叶片24从前往后边搅拌原料边推动原料,然后推动原料从第二隔板5与搅拌箱1内部的后侧壁之间的间隙流至第二隔板5和第一隔板4之间被第二螺旋叶片26搅动,第二隔板5的设置使得原料被有序搅拌和推动。
其中,竖直搅拌组3包括第二电机31、第三转轴32、以及第三螺旋叶片33,第二电机31固定在搅拌箱1的顶部,第三转轴32的顶端与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32的一部分穿过搅拌箱1的上壁延伸至搅拌箱1的内部,第三螺旋叶片33固定在第三转轴32上,第三螺旋叶片33位于搅拌箱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隔板4的右侧,通过第二电机31的转动使得第三转轴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螺旋叶片33转动,边对原料进行搅拌边将原料往下推动,便于将原料排出搅拌箱1。
其中,搅拌箱1内部的下壁开设有导流槽6,第三螺旋叶片33的下部位于导流槽6内,搅拌箱1的下壁开设有出料口7,出料口7与导流槽6连通,导流槽6的设置便于原料流向低位,有利于第三螺旋叶片33将原料从出料口7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094.1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810083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B01F13/10
专利分类号:B01F13/1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福建泓宝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泓宝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工业西路68号(福建龙州工业园9号)硬质合金园厂房4、5号
发明人:林绍坤
第一发明人:林绍坤
当前权利人:福建泓宝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辉;温洁
代理机构:35225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