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箱底、盖板、电磁吸附开关、隔层板、光电传感器、触摸屏、超声波传感器和连接板,单片机控制板将锂电池的电量传递到传感器接收板上,通过传感器接收板将信号传递给步进传感器时,通过步进传感器与与步进电机之间的电连接,步进传感器根据信号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左轮胎和右轮胎进行转动,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便可以在不预设地面导航标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而人们便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在运行范围内智能的运行,当服务机器人就位后,通过触摸屏与超声波传感器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远程点餐的操作,改变以往的送餐机器人工作单一的形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1)、箱底(2)、盖板(3)、电磁吸附开关(4)、隔层板(5)、光电传感器(6)、触摸屏(7)、超声波传感器(8)和连接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端设有箱底(2),所述箱体(1)的顶端设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一侧设有电磁吸附开关(4),所述盖板(3)的下方设有隔层板(5),所述隔层板(5)的下方设有光电传感器(6),所述光电传感器(6)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隔层板(5)的前端设有触摸屏(7),所述触摸屏(7)的下方设有超声波传感器(8),所述超声波传感器(8)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触摸屏(7)通过连接板(9)与箱体(1)相连接;所述箱底(2)包括箱底板(21)、主转向轮(22)、传感器接收板(23)、步进传感器(24)、步进电机(25)、左轮胎(26)、右轮胎(27)、单片机控制板(28)和锂电池(29),所述箱底板(21)上设有主转向轮(22),所述主转向轮(22)的下方设有传感器接收板(23),所述传感器接收板(23)的两侧均设有步进传感器(24),所述步进传感器(24)的下方设有步进电机(25),所述步进电机(25)的左侧设有左轮胎(26),所述步进电机(25)的右侧设有右轮胎(27),所述传感器接收板(23)的下方设有单片机控制板(28),所述单片机控制板(28)的下方设有锂电池(29)。
设计方案
1.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1)、箱底(2)、盖板(3)、电磁吸附开关(4)、隔层板(5)、光电传感器(6)、触摸屏(7)、超声波传感器(8)和连接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端设有箱底(2),所述箱体(1)的顶端设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一侧设有电磁吸附开关(4),所述盖板(3)的下方设有隔层板(5),所述隔层板(5)的下方设有光电传感器(6),所述光电传感器(6)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隔层板(5)的前端设有触摸屏(7),所述触摸屏(7)的下方设有超声波传感器(8),所述超声波传感器(8)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所述触摸屏(7)通过连接板(9)与箱体(1)相连接;
所述箱底(2)包括箱底板(21)、主转向轮(22)、传感器接收板(23)、步进传感器(24)、步进电机(25)、左轮胎(26)、右轮胎(27)、单片机控制板(28)和锂电池(29),所述箱底板(21)上设有主转向轮(22),所述主转向轮(22)的下方设有传感器接收板(23),所述传感器接收板(23)的两侧均设有步进传感器(24),所述步进传感器(24)的下方设有步进电机(25),所述步进电机(25)的左侧设有左轮胎(26),所述步进电机(25)的右侧设有右轮胎(27),所述传感器接收板(23)的下方设有单片机控制板(28),所述单片机控制板(28)的下方设有锂电池(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传感器(24)与步进电机(2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板(5)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早期的机器人为了解决室内定位问题多半采用巡线的方案进行运营,但是巡线机器人依赖地面上的一条黑线进行识别,这条黑线也就是一条“轨道”牢牢固定住了机器人的活动范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机械或机器流水设备,而现有的无人送餐机器人的智能交互性差,运行的路线都是指定的提前通过电脑进行设置的运行起来单一,且智能交互性差,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对无人送餐机器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不需要预设地面导航标识运动,并且提升人机交互的能力,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箱底、盖板、电磁吸附开关、隔层板、光电传感器、触摸屏、超声波传感器和连接板,所述箱体的底端设有箱底,所述箱体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电磁吸附开关,所述盖板的下方设有隔层板,所述隔层板的下方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箱体上,所述隔层板的前端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的下方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箱体上,所述触摸屏通过连接板与箱体相连接;
所述箱底包括箱底板、主转向轮、传感器接收板、步进传感器、步进电机、左轮胎、右轮胎、单片机控制板和锂电池,所述箱底板上设有主转向轮,所述主转向轮的下方设有传感器接收板,所述传感器接收板的两侧均设有步进传感器,所述步进传感器的下方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左侧设有左轮胎,所述步进电机的右侧设有右轮胎,所述传感器接收板的下方设有单片机控制板,所述单片机控制板的下方设有锂电池。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步进传感器与步进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层板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通过锂电池与单片机控制板之间的电连接,单片机控制板将锂电池的电量传递到传感器接收板上,通过传感器接收板将信号传递给步进传感器时,通过步进传感器与与步进电机之间的电连接,步进传感器根据信号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左轮胎和右轮胎进行转动,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便可以在不预设地面导航标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而人们便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在运行范围内智能的运行,当服务机器人就位后,通过触摸屏与超声波传感器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远程点餐的操作,改变以往的送餐机器人工作单一的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底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箱体;2、箱底;21、箱底板;22、主转向轮;23、传感器接收板;24、步进传感器;25、步进电机;26、左轮胎;27、右轮胎;28、单片机控制板;29、锂电池;3、盖板;4、电磁吸附开关;5、隔层板;6、光电传感器;7、触摸屏;8、超声波传感器;9、连接板;9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箱体1、箱底2、盖板3、电磁吸附开关4、隔层板5、光电传感器6、触摸屏7、超声波传感器8和连接板9,箱体1的底端设有箱底2,箱体1的顶端设有盖板3,盖板3的一侧设有电磁吸附开关4,盖板3的下方设有隔层板5,隔层板5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隔层板5的下方设有光电传感器6,光电传感器6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隔层板5的前端设有触摸屏7,触摸屏7的下方设有超声波传感器8,超声波传感器8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通过触摸屏7与超声波传感器8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通过触摸屏7实现远程点餐的操作,触摸屏7通过连接板9与箱体1相连接,连接板9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91,触摸屏7的一端与箱体1的一端分别安插进连接槽91内,将触摸屏7与箱体1完成连接,箱底2包括箱底板21、主转向轮22、传感器接收板23、步进传感器24、步进电机25、左轮胎26、右轮胎27、单片机控制板28和锂电池29,箱底板21上设有主转向轮22,主转向轮22的下方设有传感器接收板23,传感器接收板23的两侧均设有步进传感器24,步进传感器24的下方设有步进电机25,步进传感器24与步进电机25电连接,步进电机25的左侧设有左轮胎26,步进电机25的右侧设有右轮胎27,传感器接收板23的下方设有单片机控制板28,单片机控制板28的下方设有锂电池29,通过锂电池29与单片机控制板28之间的电连接,单片机控制板28将锂电池29的电量传递到传感器接收板23上,通过传感器接收板23将信号传递给步进传感器24时,通过步进传感器24与与步进电机25之间的电连接,步进传感器24根据信号启动步进电机25,步进电机25带动左轮胎26和右轮胎27进行转动,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便可以在不预设地面导航标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
工作原理:通过锂电池29与单片机控制板28之间的电连接,单片机控制板28将锂电池29的电量传递到传感器接收板23上,通过传感器接收板23将信号传递给步进传感器24时,通过步进传感器24与与步进电机25之间的电连接,步进传感器24根据信号启动步进电机25,步进电机25带动左轮胎26和右轮胎27进行转动,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便可以在不预设地面导航标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而人们便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在运行范围内智能的运行,当服务机器人就位后,通过触摸屏7与超声波传感器8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通过触摸屏7实现远程点餐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通过锂电池29与单片机控制板28之间的电连接,单片机控制板28将锂电池29的电量传递到传感器接收板23上,通过传感器接收板23将信号传递给步进传感器24时,通过步进传感器24与与步进电机25之间的电连接,步进传感器24根据信号启动步进电机25,步进电机25带动左轮胎26和右轮胎27进行转动,无轨送餐智能服务机器人便可以在不预设地面导航标识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而人们便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在运行范围内智能的运行,当服务机器人就位后,通过触摸屏7与超声波传感器8提高服务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还可以通过触摸屏7实现远程点餐的操作,改变以往的送餐机器人工作单一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1063.5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248339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G05D 1/02
专利分类号:G05D1/02;G05D1/12;G05B19/042
范畴分类:40E;31B;
申请人:沈卫极
第一申请人:沈卫极
申请人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丁城路335号
发明人:沈卫极;许倩倩;郭佳庄;沈吕东;邵铮
第一发明人:沈卫极
当前权利人:沈卫极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