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马放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野马,有蹄类,水源,粪便,放归,采食,双向。
野马放归论文文献综述
朱思雨,刘善辉[1](2019)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野马放归区内有18科26属35种植物,主要是旱生、半旱生的乔、灌、草等荒漠化植物,优势类群主要有黎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植物,可以划分为5种群落类型;群落的主成分为针茅、蒿子、驼绒藜、芦苇、大赖草、猪毛菜和麻黄。(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王亮,裴鹏祖,杨永伟,邵亚平,包新康[2](2019)在《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的采食斑块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观地划分普氏野马放归区的植被群落,以此研究放归普氏野马在群落水平对采食斑块的选择策略,对评估放归区的食物资源状况和保护普氏野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样线法结合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对安西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放归区植被进行数量分类。之后以TWINSPAN分类的74个样方为对照,采用直接观察采样测定了80个普氏野马采食样方的9种生态因子,通过生态因子对比分析、Bailey's判别分析对普氏野马采食斑块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74个样方归并为12个群丛类型。普氏野马采食斑块的植被盖度、草本盖度、针茅盖度、芨芨草盖度、群丛类型、生境类型都与对照地中的相应成分具有显着差异。普氏野马偏好的采食斑块特征是针茅、柽柳+芨芨草、驼绒藜为主要建群种的群丛,草本盖度(> 15%),针茅盖度(10%<C_(Stipa)≤15%),芨芨草盖度(20%<C_(Achnatherum)≤40%),生境类型为流水滩地半灌木草原或湿地灌丛草甸。主成分分析表明斑块的生境类型(0. 955)和群丛类型(0. 941)对普氏野马的采食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琳,王镇山,张赫凡[3](2019)在《放归普氏野马的体质状况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保护普氏野马这一被世人誉为"活化石"的珍稀物种,科学监测普氏野马野放后的适应情况,特别是体质状况,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对有蹄类动物的体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最适合放归普氏野马的评价方法,并对普氏野马不同阶段的体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为更好地做好普氏野马野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放归普氏野马体质状况评价方法1.1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一般评价方法有蹄类动物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见(本文来源于《新疆林业》期刊2019年03期)
丽涵[4](2018)在《野马守护者:把希望放归自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距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南界60公里处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聚集着一群热爱自然、热爱普氏野马的人们。他们为了拯救普氏野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原新疆野马繁殖饲养中心)成立于1986年,中心成立之初,为了让千里迢(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8-10-09)
高娃[5](2018)在《新疆又放归15匹普氏野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吉木萨尔9月27日讯记者高娃报道:27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放归15匹普氏野马。至此,普氏野马在新疆的野外种群数量达到221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马新平介绍,通过17年的努力,普氏野马野放试验现已(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8-09-28)
臧森[6](2015)在《放归普氏野马采食斑块选择及栖息地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于2012年7月-9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的普氏野马放归区实地调查野马的生存状况;2013年7月-8月,采用样线样方法调查植被成分,然后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划分研究区域的植被斑块;在此基础上,借助连续观察法观测普氏野马的采食行为,参照野马在各食物斑块的单位面积采食时间研究野马的采食对策;最后,结合本研究成果评价野马栖息地的质量。主要研究结果为:1.所调查的植被样方中共记录到29种植物,可划分为27个植被斑块,重要值≥10的植物种类为各斑块的建群种和主要伴生种。2.结合普氏野马的采食行为得出,所有植被斑块可以分为有相应采食时间的食物斑块,所占面积比为59.23%,无相应采食时间的非食物斑块,所占面积比为11.14%,无植被覆盖的裸地,所占面积比为29.63%。计算普氏野马对植被斑块的单位面积的采食时间,可将斑块分为高利用斑块,中等利用斑块和低利用斑块,所占面积比分别为13.03%,35.13%和22.21%,其中,高利用斑块的平均单位面积采食时间是中等利用斑块的1.59倍,是低利用斑块的23.68倍。优质和中等质量的斑块平均面积并未高于所有斑块的平均面积。比较这些不同利用斑块的面积和优势植物构成,得出放归普氏野马对植被资源的利用首先取决于植被斑块的面积,即那些连片的植被成为优先的采食地,其次,放归普氏野马对生长优质饲草斑块的利用强度较高。3.根据普氏野马主要活动区的实地调查数据、野马对采食斑块的选择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确立了影响普氏野马栖息地质量的12个评价要素: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植被斑块、针茅和驼绒藜的含量、距水源距离、水源质量、狼的活动、野驴的活动、人工建筑、公路和旅游活动,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12个评价要素的权重,并对各要素进行了分级和赋值建立了野马栖息地质量评价体系,然后评价研究区域的普氏野马栖息地质量情况。(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张永军,张峰,曹青,胡德夫,初红军[7](2014)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现状及水质分析——以普氏野马放归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干旱区野生动物所依存的重要生态因子,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利用水源和水质息息相关。为科学评价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KNR)放归普氏野马活动区域水源的水质,对KNR野马野放区现存的3种水源:自然水源(NW)、改造水源(RW)和遗弃水源(AW)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离子色谱(IC)分析水质。结果显示:F-、SO2-4和水中Na元素超标率较为严重,分别为60%、24%和28%。永久性自然水源中,Na元素和SO2-4浓度较高,超标率为100%。临时性自然水源中的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低于永久性自然水源,但F-超标率达80%,显着高于其他水源。除Mg和Fe元素外,改造水源大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与永久性自然水源相近。与遗弃水源相比较,除F-外,改造水源其他离子浓度均降低。总体上,离子浓度的趋势为遗弃水源>自然水源≈改造水源。本研究表明,3种水源中,临时性水源水质F-含量过高,在今后的改造中,应该注意除氟工作。改造水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为野生动物利用的重要水源。因此,改造水源是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但应该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减少遗弃水源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张永军[8](2014)在《放归普氏野马水源利用模式及对干旱适应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普氏野马放归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高温与缺水同季发生,水源成为制约普氏野马放归种群存活、种群增长及扩散的关键因子。因此,放归普氏野马对干旱区水源的利用方式是其重引入项目需优先研究的内容。为此,本研究于2008-2011年间,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内野马野放区域为研究地点,开展了以下研究:(1)采用离子色谱法(IC)和等离子耦合发射光谱法(ICP)测定放归区水源水质的多种元素及离子的浓度;(2)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研究普氏野马及同域分布的蒙古野驴对水源地的利用模式;(3)采用称重法和筛滤法,测定普氏野马粪便含水量和粪便颗粒大小,由此分析并得出放归区的水源存在形式、普氏野马对水源的利用模式及适应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氏野马放归区存在叁种水源类型,即,融雪及降水形成的临时水源、浅层裂隙水溢出形成的永久水源、人工开挖的改造水源。测定这些水源的硝酸根(N03-)、亚硝酸根(N02-)和硫酸根(S042-)、氯(Cl)、氟(F)、硼(B)、铝(A1)钙(Ca)、铬(Cr)、铜(Cu)、铁(Fe)、钾(K)、镁(Mg)、钼(Mo)、钠(Na)、锂(Ni)、铅(Pb)、锌(Zn)成分,共计18个指标参数,按家畜饮水标准,临时水源的F、Al、Fe严重超标,人工水源与永久水源的Na和S042-严重超标。总体上,叁种水源的水质优劣度由高到底呈现为临时水源>人工水源>永久水源。在夏季干旱缺水季节,普氏野马的水源地数量由多至少呈现为人工水源>临时水源>永久水源。普氏野马优先选择低盐的水源,人工水源在维系放归野马的生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饮水时间分配及持续时间上,野马夏秋季节的饮水时间多为昼间高温时段,在12:00-16:00为饮水高峰期,而在凌晨3:00-7:00为饮水低谷期;野马的单位饮水持续时间为0.50-45.99min/次,且年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3)野马同域分布的蒙古野驴饮水高峰期在凌晨3:00-5:00,而在昼间9:00~20:00间很少来水源地饮水;其单位饮水持续时间,在2010年平均为5.21mmin/次,2011年为9.40mmin/次,差异极显着;相同月份,野驴的饮水持续时间年间也存在显着变化。放归野马约每隔1.4-2.7天来水源地饮水,间隔时间长于圈养野马但短于蒙古野驴,且在未形成黄泥滩的情况下,野马每月的日饮水事件频次与当月降雨量呈负相关。在夏秋水源相对匮乏的季节,野马与同域分布的野驴虽然利用相同水源,但他们能通过时间生态位分异来减少种间的竞争从而维系共存(4)比较放归普氏野马粪便颗粒大小得出,春季粪便颗粒大小(3.98±0.08mm)显着大于夏季。春季,头马粪便颗粒大小显着高于雌马,但夏、秋季两者无明显差异;比较放归普氏野马的粪便含水量得出,野马粪便含水量(WC)在春(73.17±1.05%)、夏(70.56±0.99%)、秋(68.12±0.79%)叁季依次降低,但差异尚不显着。头马的WC在春、夏、秋叁季均高于雌马,在春季达极显着差异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马放归区的叁种水源的水质具一定变化。人工水源增加了野生动物可利用水源的数量,对当地野生动物有着重要的作用。放归野马粪便颗粒大小与粪便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是它们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指示。因而,水源的改造能使野马和野驴共同获益。研究结果为普氏野马在中国的重引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4-01)
张永军,胡德夫,季荣,曹青,初红军[9](2014)在《放归普氏野马粪便含水量及颗粒大小的季节变化及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粪便含水量(WC)和平均颗粒大小(MPS)反映了有蹄类动物体内水份平衡状况及咀嚼效率和消化率,是有蹄类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对策的重要体现。放归普氏野马如何适应干旱环境,是重引入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采集到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内春、夏、秋季共65份放归野马新鲜粪样,测定粪便含水量和粪便颗粒大小(湿筛法),并比较了这2个指标的季节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野马MPS在春季(3.98±0.08mm)显着高于夏季(3.65±0.05mm);春季头马MPS显着高于雌马(t=2.784,P=0.015),但夏、秋季两者无明显差异。春(73.17±1.05%)、夏(70.56±0.99%)、秋(68.12±0.79%)叁季野马粪便WC依次降低,但差异不显着。头马的WC在春、夏、秋叁季均高于雌马,在春季达极显着差异水平。研究表明:放归野马粪便MPS和WC的季节和性别差异,与环境中可用食物和水源优劣度及不同性别在家族群中承担的角色有关。(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4年02期)
王红军,张玉婷,赵建友,赵崇学,王力[10](2013)在《拟放归普氏野马试验性串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2012年9月3日预放归的21匹普氏野马试验性成功串笼7匹的工作进行总结,旨在探究对于准备放归的普氏野马在尽量避免使用麻醉药剂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串笼,使处于奔跑惊吓状态下的野马装笼更加顺利;及对于拟放归野马种群较大的情况,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对马匹进行装箱。并对比放归前在驯养场地进行的试验性串笼结果,探讨本次放归串笼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3年10期)
野马放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客观地划分普氏野马放归区的植被群落,以此研究放归普氏野马在群落水平对采食斑块的选择策略,对评估放归区的食物资源状况和保护普氏野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样线法结合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对安西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放归区植被进行数量分类。之后以TWINSPAN分类的74个样方为对照,采用直接观察采样测定了80个普氏野马采食样方的9种生态因子,通过生态因子对比分析、Bailey's判别分析对普氏野马采食斑块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74个样方归并为12个群丛类型。普氏野马采食斑块的植被盖度、草本盖度、针茅盖度、芨芨草盖度、群丛类型、生境类型都与对照地中的相应成分具有显着差异。普氏野马偏好的采食斑块特征是针茅、柽柳+芨芨草、驼绒藜为主要建群种的群丛,草本盖度(> 15%),针茅盖度(10%<C_(Stipa)≤15%),芨芨草盖度(20%<C_(Achnatherum)≤40%),生境类型为流水滩地半灌木草原或湿地灌丛草甸。主成分分析表明斑块的生境类型(0. 955)和群丛类型(0. 941)对普氏野马的采食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马放归论文参考文献
[1].朱思雨,刘善辉.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归区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J].林业资源管理.2019
[2].王亮,裴鹏祖,杨永伟,邵亚平,包新康.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的采食斑块选择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9
[3].陈琳,王镇山,张赫凡.放归普氏野马的体质状况及原因分析[J].新疆林业.2019
[4].丽涵.野马守护者:把希望放归自然[N].新疆日报(汉).2018
[5].高娃.新疆又放归15匹普氏野马[N].新疆日报(汉).2018
[6].臧森.放归普氏野马采食斑块选择及栖息地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5
[7].张永军,张峰,曹青,胡德夫,初红军.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现状及水质分析——以普氏野马放归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4
[8].张永军.放归普氏野马水源利用模式及对干旱适应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9].张永军,胡德夫,季荣,曹青,初红军.放归普氏野马粪便含水量及颗粒大小的季节变化及性别差异[J].干旱区地理.2014
[10].王红军,张玉婷,赵建友,赵崇学,王力.拟放归普氏野马试验性串笼探究[J].畜牧与兽医.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