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骶髂关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盆,疗法,正位,螺钉,统计学。
骶髂关节论文文献综述
陆庭斌,高雅鹏[1](2019)在《骶髂关节放射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骶髂关节放射学分型和形态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陕西省康复医院放射科行X线骨盆正片者192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普通投照,采用锐柯NOVA型DR成像系统,依据骨盆正位X线片内所观察骶髂关节走行特点和骶髂关节间隙数量行放射学分型。结果依据X线片所观察骶髂关节走行特征和关节特点,男性Ⅰ、Ⅱ、Ⅲ型分布比例分别为8.33%、79.17%、12.50%,女性则分别为26.04%、47.92%、2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Ⅱ型不同亚型"12"型双间隙、"21"型双间隙、"2"型双间隙及"121"型双间隙间分布比例分别为56.58%、1.32%、1.32%、40.79%,女性则分别为69.89%、2.22%、6.67%、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Ⅲ型不同亚型"右侧单间隙,左侧双间隙型"及"右侧双间隙,左侧单间隙型"分布比例分别为75.00%、25.00%,女性则分别为50.0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正常骶髂关节放射学分型中最多见类型为两侧双间隙,而"12"型双间隙所占比例最高,男性、女性在不同类型的构成上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周帅,薛明新[2](2019)在《薛明新运用芒针透刺结合后扳拔伸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薛明新教授在多年临证中发现骶髂关节紊乱症与"筋出槽,骨错缝"密切相关,强调"筋骨相因,首责之筋"的治疗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薛教授使用独创的芒针特殊进针点,以芒针透刺柔筋止痛,同时结合后扳拔伸法理筋整复,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申素芳,张志桐,李昊,崔晓英,党伟[3](2019)在《初探超声检查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骶髂关节半脱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变,因其无明显特征性症状,又无明确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易发生误诊。为探讨超声检查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特对骨科医生经详细查体、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拟诊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共55人,女性43例,男性12例,年龄16~72岁,平均47.24岁;同时对22例无腰腿部无不适的志愿者进行了检查,正常组女性16例,男性6例,年龄29~64岁,平均45.73岁。受检者取仰卧位,下腹部涂耦合剂,于髂前上棘与脐之间作横切面扫查,在髂总动脉分为髂内、髂外动脉水平后外侧骨盆后壁上可见"骶髂关节间隙"回声,测量关节间隙宽度,观察骶骨与髂骨前缘的位置,若骶骨、髂骨前缘不在同一水平,测量两者间移位的距离。结果:正常对照组22例共44个关节,关节间隙宽度1.3~5.2mm,平均3.11mm,其中4个关节出现髂骨后移(1.3~5.0mm,平均3.0mm),出现率为9%。病变组55例共110个关节,关节间隙宽度1.6~5.8mm,平均3.72mm,其中55个关节出现髂骨的移位(1.8~7.9mm,平均3.58mm),出现率为50%;髂骨前移12个关节占21.81%(12/55),髂骨后移43个占78.19%(43/55)。统计学结果:病变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年龄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t检验P>0.05 P=0.672;性别差异χ~2检验P>0.05P=0.609)。病变组和对照组髂骨移位发生率及骶髂关节间隙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骶髂关节间隙t检验P<0.01 P=0.002,髂骨移位发生率χ~2检验P<0.01 P=0.000)。结论:在使用超声检查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观察中,可检测到骶骨与髂骨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同时还可检测到骶髂关节间隙的改变,因此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林霖,黄志平,廖福苑,黄智华,郭朝清[4](2019)在《骶髂关节彩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骶髂关节彩超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0例已确诊的早期AS患者为病例组(52个骶髂关节),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41个骶髂关节),分别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骶髂关节区域血流的显示率、血流信号、血流分级、血流频谱的分类及分布、血流阻力指数等。结果:病例组骶髂关节区域的血流信号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X2=96.721,P=0.000);病例组以2~3级为主,健康对照组以0~1级为主;病例组血流显示率为91.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1.4%(P<0.01),病例组动脉、静脉血流显示率分别为86.5%、65.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9.4%、15.6%(P<0.01);病例组舒张期正向低阻血流阳性率为73.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9%(P<0.01)。讨论:AS是一种病因不明、好发于男性青少年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最终可致脊柱及肢体关节强直等严重残疾。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彩超在骶髂关节炎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骶髂关节炎被认为是AS主要的病理标志和早期特征之一,早期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滑膜炎和软骨炎。MRI被公认为发现骶髂关节炎的最敏感方法,能显示AS患者骨髓水肿、骨炎等早期病变,但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易出现假阳性。AS患者早期即出现骶髂关节滑膜血管增生、组织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彩超可显示骶髂关节的血流信号增多。早期活动性炎性反应主要位于骶髂关节前下部滑膜和软骨,要更注重骶髂关节中下部的扫查。因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间隙较窄、关节面倾斜,血流显示不满意,我们发现在探及血流信号后,可轻微旋转侧动探头,能获取更满意血流信号及频谱。AS患者骶髂关节血流增多且多呈低阻血流,并认为RI可以作为判断AS患者骶髂关节炎活动性和疗效的定量指标,但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RI标准值并未确定。文中发现病例组骶髂关节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多为2~3级)及显示率都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例组低阻动脉血流信号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例组静脉血流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1),提示骶髂关节静脉血流的增多也与AS有密切相关性。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低阻动脉血流及静脉血流信号都明显增多,彩超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张郑,王忠良,张科[5](2019)在《累及骶髂关节儿童骨盆骨折临床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累及骶髂关节儿童骨盆骨折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累及骶髂关节骨盆骨折患儿诊治经过及随访资料,按Tile法进行骨盆骨折分型,根据自行制定的标准进行骶髂关节损伤分级,采用Cole法进行最终疗效功能评估。结果累及骶髂关节的儿童骨盆骨折分型以Tile分型C型为主,骶髂关节损伤较重的3、4级损伤均发生在C型骨盆骨折患儿中。26例获得完整随访的患儿中,Cole法功能评价优19例、良3例、可4例,总体优良率84.6%。损伤分级3级以上者,若不能及时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预后较差。结论 1、2级累及骶髂关节儿童骨盆骨折可保守治疗,3、4级损伤则建议手术解剖复位治疗。(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0期)
陈宣煌,蔡涵华,林海滨,陈旭,戴建辉[6](2019)在《Mimics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Mimics软件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关节螺钉数字化置钉的应用价值。30例模型术前采用Mimics软件设计,测量预置螺钉后进出针点的空间位置、螺钉方向、螺钉长度等指标预测值,对比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后各项指标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各指标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无显着差异(P> 0. 05)。结果表明,在骶髂关节螺钉置钉中运用Mimics软件术前设计与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操作的实际效果高度一致,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邓强,李军杰,张彦军,李中锋,彭冉东[7](2019)在《陇中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通敷合剂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陇中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通敷合剂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通过门诊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通过陇中脊柱调衡手法及骶髂关节复位手法,并予通敷合剂热敷治疗,治疗1月后采用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断效准》观察患者病情变换并比较。结果治疗1月后,60例患者复查并随诊,治愈33例(55%),显效14例(23.3%),好转9例(15%),无效4例(6.7%),总有效率93.3%。结论陇中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通敷合剂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疗效好、疗程短且经济、方便,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樊琦玮,陈巧玲[8](2019)在《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评价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组,老年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组骶侧和髂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和对照组骶侧和髂侧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骶侧和髂侧TIC以Ⅱ型为主,对照组骶侧和髂侧TIC以Ⅲ型为主。强直性脊柱炎组骶髂关节达峰时间(TTP)、信号增强比率(SER)、最大上升斜率(MSI)、峰值信号强度(SIpea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DC、TTP、SER、MSI、SIpeak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4、0.79、0.71、0.84,灵敏度分别为85.46%、67.83%、74.21%、68.42%、81.26%,特异度分别为72.13%、71.23%、67.58%、73.45%、77.43%。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Ipeak的诊断效能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林建[9](2019)在《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MRI检查,对照组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1%、94.74%、93.88%,均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57.14%、91.43%、81.63%。试验组MRI检查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间隙变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58%、76.32%、84.21%、86.84%,均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68.57%、62.86%、80.00%、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能够对病变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便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与CT检查比较,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更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谢雷,尹继权,赵添雄,梁宝仪[10](2019)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X线、 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X线、 CT和MRI检查,比较叁者的诊断率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的诊断率为100.00%,显着高于X线、 CT的62.96%、 79.63%(P <0.05)。MRI的各项影像学表现显示率均高于X线和CT (P <0.05)。结论 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骶髂关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薛明新教授在多年临证中发现骶髂关节紊乱症与"筋出槽,骨错缝"密切相关,强调"筋骨相因,首责之筋"的治疗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薛教授使用独创的芒针特殊进针点,以芒针透刺柔筋止痛,同时结合后扳拔伸法理筋整复,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骶髂关节论文参考文献
[1].陆庭斌,高雅鹏.骶髂关节放射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9
[2].周帅,薛明新.薛明新运用芒针透刺结合后扳拔伸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经验[J].河北中医.2019
[3].申素芳,张志桐,李昊,崔晓英,党伟.初探超声检查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4].林霖,黄志平,廖福苑,黄智华,郭朝清.骶髂关节彩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5].张郑,王忠良,张科.累及骶髂关节儿童骨盆骨折临床治疗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
[6].陈宣煌,蔡涵华,林海滨,陈旭,戴建辉.Mimics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J].莆田学院学报.2019
[7].邓强,李军杰,张彦军,李中锋,彭冉东.陇中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通敷合剂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0例疗效观察[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8].樊琦玮,陈巧玲.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老年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评价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林建.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
[10].谢雷,尹继权,赵添雄,梁宝仪.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