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给水泵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泵站,用水量,危害性,节能降耗,水量,裂缝,水池。
给水泵站论文文献综述
田聪[1](2017)在《城市给水泵站经济运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用水量预测模型、优化调度模型和泵站经济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现有泵站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和建议。本文首先总结了影响城市用水量的相关因素,同时分析了节假日、气温、季节等因素影响下的用水规律。通过合理利用该用水规律,对于日后的生产计划、水量预测以及后续的水厂调度都具有很好地指导意义。用水量的预测方法一般分为时间序列和解释性预测方法。两者各有优势,而劣势在于前者忽略了影响用水量负荷的因素,后者则可能由于考虑影响用水量因素过多反而对预测效果造成干扰。因此,本文将这两种预测方法,即AR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构建的解释性预测模型,采用IOWGA算子进行组合,以解决单一预测方法在不同时刻预测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并且通过实例证明组合预测效果要优于单一预测方法。给水泵站的经济运行,主要是要求在不同的调度时段,对水泵进行合理搭配。一方面要求各运行水泵能发挥最大效率,且满足供水水量及水压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同等出水量情况下运行时所消耗的电能最小。本文采用Lingo软件对改造前后的水泵机组工况进行求解。经对比分析,改造后的水泵组年费用降低18.21%。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的经济评价模型,并在实际案例中得到应用,这为日后的水泵机组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王佳媛[2](2017)在《BIM技术在给水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水泵站作为水资源的动力来源,在调度管理水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工程作用,是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城市不断扩张,给水排水系统规模不断发展,对给水泵站的低能耗运行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给我们带来第叁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使信息化发展走向智能,“智慧水务”新构想应运而生。BIM技术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二次信息技术变革,实现了二维信息管理向叁维信息的重大转变。通过在给水二级泵站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运用BIM技术,能够为泵站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水务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辅助水务企业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和工艺优化调度的信息化,为“智慧水务”的实现提供平台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着重研究BIM技术在给水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青岛市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供水工程二级泵房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给水泵站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方案。文章首先对BIM技术相关概念和相关先进技术进行介绍,在总结给水泵站工程现状特点和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应用框架;利用BIM技术构建供水工程二级泵站的BIM模型,通过对模型信息的集成汇总,为动态模拟提供统一协同的数据管理操作平台,从而对BIM技术在泵站工程深化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运维管理等各阶段的具体应用方案和实施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对工程各阶段进行优化处理,提出科学有效的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优化途径和切实可行的BIM应用策略。本文将建筑行业运用较多的BIM技术引用到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信息的创建方式和创建过程还改变了传统工程信息的管理模式和共享方式,拓宽了BI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为实现信息互通以及管理智能化创造了基础,提高了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徐悦梅[3](2017)在《炼钢厂净循环冷却水系统给水泵站的建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给水泵站的相关优化研究中,配置和运行优化是泵站设计和管理中两个最重要的课题,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制约。配置是根据泵站供水对象的需水情况来确定水泵的型号和数量,而运行则是在已选泵的基础上通过对水泵合理的运行控制来满足泵站供水对象的实际需水要求。在保证流量的前提下,泵站水泵选型是否合理,不但影响硬件投资,而且更影响运行效率。在本文中同时考虑泵站的配置和在各个工况下的运行调度,给出泵站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包含泵站投资及运行的年耗费最小。本文首先分析了炼钢厂净循环水系统的冷却设备的可能工况,在工况确定的基础上,以节能为目的,通过分析泵站优化设计的决策变量,建立设计优化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最终形成炼钢厂净循环冷却水系统给水泵站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炼钢厂净循环冷却水系统给水泵站优化设计问题是一般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炼钢厂净循环冷却水给水泵站的优化设计问题实质上是确定满足条件且年耗费最小的泵的组合方案,鉴于禁忌搜索算法在组合问题的优化方面有概念简单、全局最优的搜索能力强、实用性强的优点,所以采用禁忌搜索算法来进行求解该优化问题。但在求解禁忌搜索算法邻域解集的部分发现,该问题中若通过给出一组维数与统计的水泵类型的数量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则很难快速得到基本的满足约束条件的解集,所以对邻域解集的确定部分进行改进,通过给定一组0-1序列来首先筛选满足扬程等约束的泵的种类,然后用分支定界法求解序列中选择的泵的台数及组合方案来确定邻域解。在上述理论分析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手段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在假设工况的前提下给出泵站的整体设计方案及各个工况下的运行调度方案。进一步对该模型进行分析,由于不同的生产计划及钢厂的生产规模会有不同的工况比重,改变工况的比重对相应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工况的比重也会对方案的设计产生影响,因此将工况比重的变化考虑到设计方案中来给出具体的整合方案,使得泵站的设计更加准确,在实际运行中也更加高效。(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6-01)
于智慧[4](2016)在《建筑给水泵站迭压供水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凸显,各领域均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在我国电力负载中,水泵风机类负载占了30%~40%的耗电量,其中,建筑供水二次加压泵耗占了相当比重,节能的潜力较大。近年来,由于占用空间比较小、没有二次污染等特点,变频供水技术已经被广泛推广应用,但实际来看其节能效果并不显着。与此同时,一种将水泵直接与市政管网连接,能够充分利用市政管网来水余压的迭压供水技术,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日美等国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我国部分地区也逐渐开始使用。毋庸置疑,迭压供水技术更加节能,是建筑供水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实施迭压供水和变压变频控制是建筑二次加压供水节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二者结合,研究建筑迭压供水变压变频控制技术。针对迭压供水与传统二次供水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水泵特性及变频节能,提出了一种适于迭压供水的“多拖多”变频节能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将水泵同时变频控制,可降低水泵扬程,避免“静扬程”过大问题,给出了迭压供水控制的解决方案;在对用户侧管阻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和模拟验证的基础上,给出变压变频节能控制压力确定方法,为二次加压变压变频控制的供水压力确定提供依据。根据提出的控制方法和变压变频控制压力的确定,给出迭压供水泵组群控系统设计方案,然后利用PLC、变频器、触摸屏、GPRS通信等技术开发泵组群控系统,其中,利用PLC来实现控制逻辑,利用变频器来实现变频调速,利用触摸屏来实现现场的人机交互,利用GPRS来实现远程无线通信,并对泵组群控系统软、硬件进行设计、装配、调试。最后,搭建迭压供水实验测试平台,对恒压变频和变压变频进行迭压供水实验,验证提出迭压供水控制方法、研发控制装置的有效性和节能效果,为工程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11-01)
吴坎[5](2016)在《无人值守给水泵站群自动化系统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给水泵站群运行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可靠性、实时性等角度研究了无人值守给水泵站群的自控系统、在线健康预诊断系统、SCADA系统以及通讯系统等关键技术点。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一套具有实施性的无人值守给水泵站群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方案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6期)
乔克昌[6](2016)在《某给水泵站清水池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给水加压泵站清水池为例,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裂缝产生对结构安全的危害性,以强调修补裂缝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修补措施和合理的建议,为今后的类似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李云,张龙,杨仲侃,蒋松年[7](2014)在《给水泵站节能优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泵站节能降耗的目的,上海市自来水奉贤有限公司泵站管理所通过采取将水库泵改造为加压泵、合理调度、变频调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泵站的能耗,其中水库泵改造和合理调度的方法降耗效果明显,变频调速和设备维护是每个泵站的必备工作,而切削叶轮的方法不符合该泵站管理所的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袁晓红[8](2014)在《城市给水泵站深基坑工程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供水规模不断扩大。以上海为例,1990年代末,全市自来水综合日供水能力达到460万m3,而至2005年全市日最大供水量已达800万m3。需求的增加,除了寻找城市新的水源地,新建水厂以外,对于原有供水系统中重要的泵站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考虑到经济因素,此类泵房结构型式多为半地下式钢筋砼结构,泵房进出水管连接水泵均置于地下。地上常为排架或框架结构,并设有吊车梁系统及控制室等。城市泵站工程大多建于城市中心城区,周边紧临建筑物或道路,泵站工程施工管理应考虑对环境及居民生活出行带来的影响。一般泵站改建的合理施工工期约为(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4年06期)
龚华[9](2013)在《给水泵站的分类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泵站的分类中,按照水泵机组设置的位置与地面的相对标高关系,泵站可分为地面式泵站、地下式泵站与半地下式泵站;按照操作条件及方式,泵站可分为人工手动控制、半自动化、全自动化和遥控泵站等四种。半自动化泵站是指开始的指令是由人工按动电钮,使电路闭合或切断,以后的各操作程序是利用各种继电器来控制。全自动化的泵站中,一切操作程序则都是由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遥控泵站的一切操作均是在远离泵站的中央控制室进行的。在给水工程中,按泵站在给水系统中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循环泵站等几种。(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3年11期)
钟洁[10](2013)在《谈小型支线机场给水泵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霍林郭勒机场给水泵站的设计为例,对小型支线机场给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全面介绍,对一些常见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以供设计参考,保证机场正常建设。(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3年33期)
给水泵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给水泵站作为水资源的动力来源,在调度管理水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工程作用,是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城市不断扩张,给水排水系统规模不断发展,对给水泵站的低能耗运行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给我们带来第叁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使信息化发展走向智能,“智慧水务”新构想应运而生。BIM技术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二次信息技术变革,实现了二维信息管理向叁维信息的重大转变。通过在给水二级泵站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运用BIM技术,能够为泵站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水务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辅助水务企业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和工艺优化调度的信息化,为“智慧水务”的实现提供平台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着重研究BIM技术在给水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青岛市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供水工程二级泵房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给水泵站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方案。文章首先对BIM技术相关概念和相关先进技术进行介绍,在总结给水泵站工程现状特点和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应用框架;利用BIM技术构建供水工程二级泵站的BIM模型,通过对模型信息的集成汇总,为动态模拟提供统一协同的数据管理操作平台,从而对BIM技术在泵站工程深化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运维管理等各阶段的具体应用方案和实施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对工程各阶段进行优化处理,提出科学有效的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优化途径和切实可行的BIM应用策略。本文将建筑行业运用较多的BIM技术引用到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信息的创建方式和创建过程还改变了传统工程信息的管理模式和共享方式,拓宽了BI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为实现信息互通以及管理智能化创造了基础,提高了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给水泵站论文参考文献
[1].田聪.城市给水泵站经济运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2].王佳媛.BIM技术在给水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3].徐悦梅.炼钢厂净循环冷却水系统给水泵站的建模与优化[D].东北大学.2017
[4].于智慧.建筑给水泵站迭压供水节能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吴坎.无人值守给水泵站群自动化系统研究与应用[J].给水排水.2016
[6].乔克昌.某给水泵站清水池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6
[7].李云,张龙,杨仲侃,蒋松年.给水泵站节能优化浅析[J].供水技术.2014
[8].袁晓红.城市给水泵站深基坑工程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4
[9].龚华.给水泵站的分类研究分析[J].民营科技.2013
[10].钟洁.谈小型支线机场给水泵站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