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制造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误差,建模,圆柱面,机床,体系,理论。
可制造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靖,陈家俭[1](2019)在《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与其同步进行的涂装可装配性,可制造性分析,以及其对于保证产品可制造性,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宋健[2](2019)在《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产品在生产制造前,需要对车身模型数据进行可制造性分析。通过车身模型数据的可制造性分析,发现车身产品在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这些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发现所带来的成本浪费。由于可制造分析内容较多导致传统操作分析效率不高,且分析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工程师个人经验,分析经验传承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通过开发车身可制造性快速检查工具,辅助工程师快速完成车身可制造性分析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截面类内容包括曲面自动截面检查、圆角干涉检查、多层板过渡检查和车顶横梁涂胶检查四项,RPS类内容包括RPS位置检查、RPS面检查、RPS方案检查叁项。文章对各项内容及相应原理进行研究。2)针对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截面类内容,提出模型预处理、截面零件中钣金厚度计算、圆角干涉区域提取及干涉值计算、法兰边提取与处理截面类分析工具开发关键方法,并结合所提关键方法给出截面类各检查工具程序开发主要流程。3)针对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RPS类内容,提出车身产品RPS信息提取、零件RPS坐标系建立、RPS面截面判断RPS类分析工具开发关键方法,并结合开发关键方法给出RPS类各工具程序开发主要流程。4)基于以上工具开发方法和开发主要流程,以CATIACAA为二次开发方式,以SQL Server为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出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工具,最后对不同车身产品进行了可制造性实例测试,测试表明开发的各项工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王亮[3](2019)在《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行基于并行工程的可制造性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重复性工作多、检查过程繁琐、检查结果管理混乱等问题,研究了面向汽车钣金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旨在开发出能够辅助可制造性分析人员完成汽车钣金件可制造性分析的系统功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1)学习并掌握CATIA二次开发技术,能够使用该技术结合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完成项目开发工作。2)研究基于软件的空间区域分析、干涉分析、动态间隙及动态干涉分析方法,为数据模型的可制造性分析做准备。3)研究基于模型的边界拓扑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出数模中零件的边界信息,通过边界信息自动识别球形焊点以及方型焊接螺母等特征,完成焊接螺母及焊枪空间自动进行空间间隙分析的算法编写任务,并标记不合格的区域。4)获取模型零件调整前的位姿矩阵,并对需要运动的零件进行结构调整,使模型结构调整前后零件的位置信息保持一致,完成模型数据的预处理使其能够进行仿真分析。5)研究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样机技术,并建立合适的汽车开闭件运动模型,在虚拟环境下,模拟汽车开闭件真实的运动,验证汽车前后盖、车门开关过程的间隙分布及干涉情况;模拟车门铰链的拆装过程,验证铰链设计的合理性;模拟侧围及其他部位钣金件按照上件工艺顺序进行上件模拟装配,检查上件零件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零件的干涉情况。6)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文中给出了大量的系统测试案例,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刘福[4](2019)在《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汽车的研发采用了一种基于可制造性设计的并行工程,针对人工分析效率低、易遗漏和检查规则不统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工程人员分析效率并加强分析经验的可传承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开发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基础知识进行查阅,然后针对各检查点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把系统分为匹配孔检查、铰链轴线检查、发泡件检查、RPS孔检查、RPS点与焊点干涉检查、搭接边检查、焊接螺柱检查等七个功能模块。(2)该分析系统的核心算法是对各特征进行提取,为对所需特征进行筛选,需要对无参数化实体模型进行获取,并把实体转化为B-rep边界表达的模型,根据B-rep模型表达的特点把模型分解成点、线、面信息并进行判断。(3)本文对圆孔与槽孔特征中的圆柱面筛选算法进行说明,并对不规则孔根据边线封闭进行提取;对焊点进行提取时,利用重心点与实体各顶点计算出半径并根据球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进行判断;利用焊接螺柱中所有圆柱面的中心点都在同一轴线上,对焊接螺柱进行筛选。(4)为确定零件在装配体中的准确位置,利用零件的位姿矩阵,把各零件的相对坐标系转换为绝对坐标系。(5)系统开发与验证。以CATIA/CAA为开发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工具开发出了一套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为验证系统的可靠性与易用性利用本系统进行了实例测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赵建华[5](2019)在《基于并行工程的车身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车身开发模式为由设计部门到工艺部门的串行模式,一些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存在的制造方面的问题,直到产品小批量生产时才被发现,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时间成本。基于并行工程思想的可制造性设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在设计初始就对可能出现的制造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检测。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因为缺乏相应的可制造性分析工具,使得设计的反复修改以及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反复协调,影响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因此本文对车身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进行了研究,旨在开发出能够提高辅助设计人员对车身零件进行高效率可制造性分析的工具。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零件的可制造性分析内容进行研究,确定了以零件特征为对象,从零件总体,特征关系和特征单元叁个方面对零件的可制造性进行分析的体系,分析的核心过程为将零件特征信息与可制造性知识进行匹配分析。(2)在CATIA叁维建模软件中,以B-rep边界模型为基础,通过CAA开发工具从几何拓扑的层面对车身零件的特征进行了自动识别;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对零件的各类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实现了对零件特征信息的组织提取。(3)以专家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制造性分析规则库。首先对可制造性相关知识进行了分类研究;然后从可制造性知识表达原则出发,实现了基于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达方法;最后提出了规则集的理念,建立了可制造性分析规则库并实现了基于规则集的知识推理机制。(4)通过各种开发工具最终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军,邰艳芳[6](2018)在《基于零件叁维模型的可制造性分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AD系统建立的是采用面向几何造型的特征模型,与制造特征在形状、拓扑结构、特征关系等方面有显着的不同,不能直接应用于后续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设计。采用了面向制造特征的特征识别技术,通过设计几何拓扑模型建立制造特征模型,然后通过建立加工工艺性评价知识库、规则库,实现基于叁维制造特征模型的加工工艺性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01期)
时君丽[7](2017)在《基于LCSA的机械装备多维度可再制造性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废旧机械装备实施再制造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是一种优秀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已进入机械装备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势在必行。废旧机械装备的可再制造性是决定其能否进行再制造的前提,提出系统的可再制造性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可再制造性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是实施再制造生产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废旧产品可再制造性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尚不成熟,本文在国家973计划项目(机械装备再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课题编号:2011CB013400)的支持下,以机械装备可再制造性分析与评价为研究主线,以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Life Cycl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LCSA)理论为指导,克服叁种 LCA(Life Cycle Assessment)技术方法在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清单方法及影响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从再制造的技术效率、资源消耗、环境排放、经济成本以及企业的社会表现出发,探索机械装备可再制造性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基于LCSA的再制造技术可行性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可再制造性分析方法,对可再制造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量化设计,建立了机械装备多维度可再制造性评价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确定了技术、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维度可再制造性指标的权重,实现了机械装备可再制造性的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可为企业提供可再制造性评价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基于再制造工艺过程,提出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可行性分析方法,设计构建了拆解、清洗、修复等七个再制造技术可行性指标,并将每一再制造技术可行性指标划分为时间、技术和比率叁种因子类型,实现了废旧机械装备再制造技术可行性的系统评价;提出基于熵的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建立了顾客需求与技术特性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七个再制造技术可行性指标的重要度。基于环境生命周期评价(Environmental Life Cycle Assessment,E-LCA)技术理论,采用过程清单分析、中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机械装备原始制造与再制造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指标进行计算与比较,分析再制造相对于原始制造的环境价值与优势,从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排放等角度来分析机械装备环境维度可再制造性。基于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方法,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和社会支付意愿理论,研究机械装备生命周期常规成本、可能成本与环境成本,提出基于LCC-LCA的环境成本计算方法,对机械装备原始制造与再制造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再制造的成本优势,实现了机械装备经济维度可再制造性的评价。将社会生命周期评价(Soc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理论应用于再制造社会表现的分析中,对企业社会表现清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合理选择再制造生产利益相关者与社会影响类别,设计与构建社会影响评价指标,通过产品社会风险分数定量表达机械装备社会可再制造性,引发人们对机械装备再制造生产的社会关注,提高再制造生产的社会表现。论文全篇以WD615.87型斯太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再制造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的可再制造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验证了机械装备多维度可再制造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王玉琳,胡锦强,柯庆镝,宋守许[8](2017)在《基于轴心轨迹特征的发动机曲轴再制造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主动再制造理论对再制造毛坯质量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心轨迹特征的发动机曲轴再制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运用不变矩算法提取同一发动机曲轴不同磨损状态下轴心轨迹的特征量,建立特征量与磨损量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判断发动机零部件的再制造性,从而实现对任意状态下曲轴磨损的量化。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对曲轴磨损量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寻求曲轴服役期内最佳再制造时机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判别依据,同时为服役期内伴随产品失效的同批次再制造毛坯质量的不确定性控制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7年13期)
史荣华,周金宇[9](2016)在《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仅通过提高零部件的几何精度来提高机床的整体精度,会增加废旧机床再制造费用。如何经济合理地选择所需修复的零部件成为再制造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综合考虑机床各零部件的几何误差,提出了一种分析机床零部件修复优先度的方法。以卧式车床为例,运用多体系统理论方法建立卧式车床的误差模型,采用高阶无穷小为零的方法简化模型,并求出各误差的敏感度系数,最终得到废旧机床零部件修复的优先度。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再制造机床修复优先度较高的零部件,可为废旧机床的精度再制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6年09期)
史荣华[10](2016)在《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性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的加工精度是衡量机床性能的最基本指标。废旧机床再制造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旧机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可以有效地恢复并且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是废旧机床循环再利用的最佳形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数控化改造是废旧机床再制造的主要手段,精度再制造问题成为机床再制造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废旧机床的精度再制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不但能解决再制造过程中的精度控制问题,还能有效的降低再制造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建立再制造机床零部件的几何误差与再制造机床整体误差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了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中涉及的几何精度设计问题,并着重研究了卧式车床的几何误差建模,零部件磨损量与其几何误差之间的关系,影响再制造机床误差敏感度大小的因素,以及修复关键零部件的工艺等问题。运用多体系统理论方法对废旧机床进行精度再制造的分析,综合考虑机床各零部件的几何误差,并运用坐标系特性矩阵形成规律,用齐次坐标矩阵的变换来描述各零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建立了普通卧式车床的精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为了揭示误差从机床零部件的磨损量传递到机床整体加工误差的规律关系,本文根据机床各零部件的结构关系,建立了零部件的磨损量与零部件几何误差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影响机床几何误差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根据机床整体误差模型,采用高阶无穷小近似为0的方法,简单有效的建立出各零部件的磨损量参数的敏感度分析模型,为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理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针对卧式车床CA6140进行几何误差灵敏度分析与零部件磨损量灵敏度分析,得到了车床导轨及主轴的磨损量是影响机床整体精度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主要零部件的再制造方法与工艺,分析了贴塑导轨和主轴再制造的特点以及工艺过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误差模型和误差敏感度分析是可行的,为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的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理工学院》期刊2016-06-30)
可制造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身产品在生产制造前,需要对车身模型数据进行可制造性分析。通过车身模型数据的可制造性分析,发现车身产品在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这些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发现所带来的成本浪费。由于可制造分析内容较多导致传统操作分析效率不高,且分析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工程师个人经验,分析经验传承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通过开发车身可制造性快速检查工具,辅助工程师快速完成车身可制造性分析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截面类内容包括曲面自动截面检查、圆角干涉检查、多层板过渡检查和车顶横梁涂胶检查四项,RPS类内容包括RPS位置检查、RPS面检查、RPS方案检查叁项。文章对各项内容及相应原理进行研究。2)针对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截面类内容,提出模型预处理、截面零件中钣金厚度计算、圆角干涉区域提取及干涉值计算、法兰边提取与处理截面类分析工具开发关键方法,并结合所提关键方法给出截面类各检查工具程序开发主要流程。3)针对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RPS类内容,提出车身产品RPS信息提取、零件RPS坐标系建立、RPS面截面判断RPS类分析工具开发关键方法,并结合开发关键方法给出RPS类各工具程序开发主要流程。4)基于以上工具开发方法和开发主要流程,以CATIACAA为二次开发方式,以SQL Server为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出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工具,最后对不同车身产品进行了可制造性实例测试,测试表明开发的各项工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制造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白靖,陈家俭.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宋健.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王亮.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刘福.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赵建华.基于并行工程的车身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张军,邰艳芳.基于零件叁维模型的可制造性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
[7].时君丽.基于LCSA的机械装备多维度可再制造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8].王玉琳,胡锦强,柯庆镝,宋守许.基于轴心轨迹特征的发动机曲轴再制造性分析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7
[9].史荣华,周金宇.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
[10].史荣华.废旧机床精度再制造性分析与研究[D].江苏理工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