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王瑞

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王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严重胃食管反流,管饲护理,效果

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1](2017)在《严重胃食管返流患者置管至十二指肠进行管饲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严重胃食管返流患者置管至十二指肠进行管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严重胃食管反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空腹状态下,借助胃镜将鼻胃管经鼻置入鼻胃管,尾端侧孔全部超出幽门达十二指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管饲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食管反流发生情况以及发热、咳嗽情况。结果患者经置管至十二指肠进行管饲的护理,管饲后2 h抽出胃食管,120例患者存在12例食物滞留现象,不存在有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出现,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胃食管反流患者,采取置管至十二指肠进行管饲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49期)

朱震,陈海军[2](2012)在《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对预防贲门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在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患者术中行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作为A组,另选未行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的18例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B组对照,通过术后进行食管24hpH监测,电子胃镜检查评价抗返流效果。结果通过比较40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手术患者不同术式两组间24hpH监测参数显示:24h酸返流的总的返流次数、长于5min的返流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pH<4.00的总时间以及最长返流的时间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返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综合抗返流术式方法简便,临床抗返流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01期)

李兆申[3](1999)在《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临朐读者魏宗森来信说:九年前因厌食和饭后上腹不适,到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返流重度、浅表性胃炎、食道炎。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前年又犯病,饭后呕吐,多次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请专家推荐良方。(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期刊1999年09期)

王维林,吉士俊,王慧贞[4](1997)在《小儿十二指肠胃返流与碱性胃食管返流的pH动态变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动态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返流与碱性胃食管返流的 pH 变化特点,研究返流发生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对68例病理性胃食管返流小儿及39例正常小儿进行胃食管双 pH24小时动态监测,观察小儿在进餐及胃排空后以及不同体位下胃食管 pH 值的变化特点。结果:对照组中19例(48.7%)监测到十二指肠胃返流,以立位及进餐后发生为主,持续时间短暂。病理性胃食管返流者中22例(32.4%)监测到十二指肠胃返流及碱性胃食管返流,以空腹及卧位时发生为主,持续时间及 pH 值碱化强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进餐后短暂的十二指肠胃返流可能为生理现象;在十二指肠胃返流基础上发生的碱性胃食管返流是小儿胃食管返流的主要类型之一;空腹及卧位时的胃食管双 pH 监测在诊断病理性返流中价值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期刊1997年03期)

王维林[5](1995)在《胃食管双pH24小时动态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一文中研究指出胃内容及(或)十二指肠内容返流入食管称为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GER 在小儿十分常见,短暂的返流尤其在食后多为生理现象。频繁持续的返流可引起临床症状如呕吐、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和病理损害,如返流性食管炎等,称病理性返流。如何较客观地判定返流的病理生理性质,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是 GER 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又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24小时食管 pH 动态监测被认为是诊断 GER 的金标准,但主要是针对酸性返流设计的,存在20%~30%的假阴性率。我们首先采用胃食管双 pH 监测技术诊断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现将研究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1995年05期)

王维林[6](1994)在《胃食管双pH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胃、食管双pH电极对21例1~12个月小儿进行24hpH值监测。7例无返流小儿为对照组,14例有返流的小儿中9例为酸性返流(64%),5例(36%)为碱性返流即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其中4例合并酸性返流)。碱性返流可引起严重的食管病变。传统的单一食管下端pH监测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增加胃底pH监测为准确判定返流,特别是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提供重要根据,对于提高胃食管返流诊断率和指导临床对不同类型的返流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期刊1994年01期)

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在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患者术中行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作为A组,另选未行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的18例贲门癌手术患者作为B组对照,通过术后进行食管24hpH监测,电子胃镜检查评价抗返流效果。结果通过比较40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手术患者不同术式两组间24hpH监测参数显示:24h酸返流的总的返流次数、长于5min的返流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pH<4.00的总时间以及最长返流的时间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返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综合抗返流术式方法简便,临床抗返流效果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瑞.严重胃食管返流患者置管至十二指肠进行管饲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

[2].朱震,陈海军.幽门成形联合十二指肠韧带松解对预防贲门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影响[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

[3].李兆申.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J].家庭医学.1999

[4].王维林,吉士俊,王慧贞.小儿十二指肠胃返流与碱性胃食管返流的pH动态变化特点[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

[5].王维林.胃食管双pH24小时动态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

[6].王维林.胃食管双pH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

标签:;  ;  ;  

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论文-王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