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柱论文_朱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矩形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矩形,轴心,混凝土,异形,火性,模板,结构。

矩形柱论文文献综述

朱艳[1](2019)在《矩形柱框架、异形柱框架与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异形柱结构因其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实际工程,对矩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以及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相关计算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6期)

于洪斌[2](2019)在《回收钢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柱轴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缠绕回收钢纤维约束混凝土矩形柱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加固方法,回收钢纤维主要取自于废旧汽车轮胎胎圈,通过工厂加工将钢纤维取出来。为研究钢纤维缠绕方式和缠绕钢纤维间距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柱轴向受压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本次试验制作了六根试件,编号如下:A1柱为未加固混凝土柱,A2柱为未加固粘贴钢板条的混凝土矩形柱,B1柱为螺旋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20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B2柱为螺旋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10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C1柱为水平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10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C2柱为水平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5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本文对六根混凝土矩形柱进行轴压试验分析和轴压强度计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缠绕回收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地提高了加固体的极限承载力,同时回收钢纤维缠绕加固混凝土矩形柱对混凝土的环向变形约束起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作用,对于混凝土加固体的延性起到了优化作用,对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开展起到了延缓作用。本文通过试验结果证明,回收钢纤维缠绕加固方法是能够提高混凝土矩形柱轴压承载力和混凝土柱侧向的约束能力;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缠绕钢纤维的间距越小,混凝土柱承载力和延性提高的幅度越高;在相同的钢纤维缠绕间距下,采用螺旋缠绕加固方式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承载能力和延性均高于同等试验力下水平缠绕加固方式。文章在理论分析的依据上,通过参考其他侧向约束混凝土轴压柱的推导公式及相关文献,根据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了回收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得出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杨青,曹曙阳,周军文[3](2018)在《基于浸入边界算法的振动二维矩形柱绕流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浸入边界算法,编写出可在静止网格中计算动边界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程序,对竖向正弦强迫振动矩形柱(Re=UD/v=10~3、振幅恒定、边长比B/D=1,3,5)展开绕流模拟,以探究边长比效应对矩形柱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柱体锁定区随边长比增大而发生变化,在B/D=3时,出现多级锁定现象;不同边长比矩形柱运动均会抑制同方向涡的产生;由于流动再附,B/D=3,5时,矩形柱侧面压力分布出现曲线特征;振动频率越高,柱体侧面前缘负压特征越明显,其侧面压力曲线分布特征亦同时增强;不同边长比矩形柱阻力系数均在接近自然涡脱频率处发生峰值效应。(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4期)

李证吉[4](2018)在《矩形柱模板可调节卡箍式加固体系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现浇矩形柱模板施工加固南、稳定性差等现状,设计提出一种可调节卡箍式加固体系。该加固体系以刚度大、定型化、可调节、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6-20)

何冰冰[5](2018)在《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抗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论是土木工程发展的助推剂。随着钢材产量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加工制作技术的不断革新,在建筑市场强烈需求驱动下,采用高强度结构钢作为建筑结构材料是近年来土木工程发展的新趋势。已颁布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和即将颁布的《高强钢结构设计规程》中均对高强钢给出相关规定与设计条文,此为高强钢的应用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持。高强钢在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些关乎国计民生且人员聚集的重大建筑(如高层办公楼、展厅等)以及结构中受力关键部位均大量采用了高强钢材料。然而,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给建筑结构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结构的抗火性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与普通碳素钢相同,高强钢抗火性能较为羸弱,而国内外现行规范中均尚无针对高强钢的相关抗火设计条文,这对高强钢的应用无疑是巨大的技术缺失。为了补充高强钢抗火性能试验研究和计算理论,完善相关规范的高强钢抗火设计条文,本文对无约束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抗火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揭示其在火灾下的行为反应和破坏机理,给出相应抗火计算公式。对国产Q550高强钢材料开展了4个常温试件和18个高温试件的力学性能试验。其中,常温下材料力学性能采用静态标准拉伸试验完成,高温下材料力学性能采用高温稳态试验完成。试验结果表明:(1)当温度为20℃和100℃时,Q550高强钢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平台较短,班慧勇提出的多折线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2)当温度高于100℃时,Q550高强钢应力-应变曲线不具有屈服平台,Ma等人提出的一段式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最终,本文采用上述两种本构模型,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提供重要材料力学性能数据。基于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8根无约束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抗火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主要考察荷载比n、长细比λ、截面宽厚比H/t和截面高宽比H/B对高强钢轴心受压柱抗火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火灾下高强钢轴心受压柱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通过火灾试验获取了各试件的炉温-时间曲线、表面温度-时间曲线、轴向位移-时间曲线、跨中侧向位移-时间曲线、临界温度和最大轴向位移。试验结果表明:(1)荷载比n是影响其临界温度的重要参数,荷载比n的增大会明显降低试件临界温度;(2)荷载比n、长细比λ、截面宽厚比H/t和截面高宽比H/B对火灾下试件最大轴向位移有着显着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试验试件的精确有限元模型,对火灾下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再现试件火灾试验的全过程,考察其破坏过程与受力性能;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对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抗火性能的6个影响因素(截面面积A、截面宽厚比H/t、整体弯曲缺陷幅值e_0、长细比λ、荷载比n和截面高宽比H/B)进行参数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截面面积A、长细比λ和荷载比n是影响试件临界温度的重要参数,且荷载比n的影响最为显着。(2)整体弯曲缺陷的有无对试件临界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但缺陷幅值e_0的大小对试件临界温度影响不大。(3)试件宽厚比H/t和长细比λ影响其最终破坏形态。当长细比λ=10时,试件破坏时仅发生局部屈曲;当宽厚比H/t≤21.33且长细比λ≥50时,试件破坏时表现为整体屈曲;在其余条件下,试件破坏时同时发生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4)当长细比λ=30~90时,试件轴向位移曲线在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试件最大轴向位移和临界温度对应的升温时间相同;当长细比λ≤20或λ≥100时,试件轴向位移曲线在达到峰值后有短暂缓慢下降的过程,最大轴向位移和临界温度对应的升温时间不相同。(5)截面面积A、截面宽厚比H/t、长细比λ、荷载比n和截面高宽比H/B对试件最大轴向位移有着显着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截面面积A、长细比λ和荷载比n叁个重要参数进行耦合分析,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当长细比较小(λ≤50)时,长细比λ和荷载比n对试件临界温度的耦合作用较为显着。根据不同长细比条件下钢柱的破坏特征,分别用截面平均应力σ_(ave)和最大侧向位移y_(max)作为火灾下高强钢柱临界状态的判别准则,通过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不同临界状态下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临界温度的计算公式。通过理论推导,分别获取高温下高强钢轴心受压柱弹性阶段叁种轴向变形(轴向压缩变形、弯曲产生的轴向变形和轴向膨胀变形)的计算公式,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对公式进行修正,提出火灾下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柱最大轴向位移的计算公式。将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为高强钢柱抗火性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5)

郑宇华,顾杰[6](2018)在《两并列矩形柱绕流的PIV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IV流速测量技术,在一定的流量下,通过改变两并列矩形柱的间距比D/B,对矩形柱的绕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B在1.3~1.4之间存在一个临界值,大于和小于该临界值时两矩形柱开缝下方所形成的漩涡个数、形态及紊动强度等都有较大的差异;随着D/B的增大,两矩形柱间开缝出口断面和矩形柱与水槽边壁之间的断面流速变化较复杂,但两断面的单深流量呈线性关系,并且相关系数接近于1;当D/B≤1.4,雷诺切应力随D/B的增大而增大,当D/B>1.4,雷诺切应力随D/B的增大而减小,但最大雷诺切应力对应点的流速随D/B的增大而增大。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矩形钝体绕流的流动特性,对提高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珠峰,曹平周,刘成,伍凯[7](2018)在《等面积异形柱与矩形柱多层框架的结构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当框架柱截面面积相等时,采用异形柱和矩形柱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结合某6层框架住宅建筑,在保证同一位置处的异形柱与矩形柱截面面积相等的条件下,运用结构设计软件SATWE分别进行矩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的结构设计,对这2种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剪力、剪重比以及结构自振周期、振型等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根据规范选取了3条地震波,分别运用SATWE和EPDA软件对这2种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从钢筋用量的角度进行了经济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框架柱截面面积相等时,和矩形柱框架相比,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较好,但经济性稍差一些。研究结果为不同条件下异形柱与矩形柱的选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张大维[8](2017)在《FRP加固非延性RC矩形柱振动台试验与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历次地震中,均有大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因框架柱缺乏足够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产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这些未进行抗震设计或由于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而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非延性框架柱,在今后可能发生的罕遇地震作用下,存在较高倒塌风险,急需进行震前的抗震加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具有抗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耐久性能好、方便施工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RC结构的抗震加固中,FRP约束加固可以明显改善非延性RC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实际地震时,地震作用的方向与结构主轴之间的角度是随机的,即结构实际上遭受的是斜向地震作用。已有关于FRP加固RC柱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多针对圆柱和方柱,试验方法多采取沿柱构件主轴方向施加水平往复荷载的拟静力试验,斜向输入地震作用并考虑结构动力特性的振动台试验和相关研究则极为匮乏。本文针对我国广泛存在的非延性RC框架矩形柱,进行了FRP加固RC矩形柱的振动台试验,并基于Open 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参数扩展分析,为FRP加固RC结构规范的修订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和指导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3个截面尺寸为150mm×225mm的FRP加固RC矩形柱全柱模型进行了地震动输入角度(与构件强轴的夹角)分别为0°、30°和60°的振动台试验,以考察地震动输入角度对FRP加固RC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结果,考察了不同水准和不同角度的地震作用下FRP加固RC矩形柱破坏形态、地震响应及抗震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准地震动作用下,随着地震动输入角度的增大,FRP加固RC矩形柱柱顶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增大,损伤程度加剧,扭转作用导致其抗震性能退化幅度的增加,表现为弯剪扭复合作用下的破坏模式;(2)基于Open See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FRP加固RC矩形柱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台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整体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及分析方法的精确性,为后续柱构件抗震性能的参数扩展分析奠定了基础;(3)基于验证过的有限元建模及分析方法,对FRP加固RC矩形柱的足尺全柱模型进行了弹塑性静力Pushover分析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考察了地震动输入角度、截面高宽比、轴压比和FRP包裹层数等参数对FRP加固RC矩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FRP加固RC矩形柱的抗震性能随地震动输入角度、截面高宽比和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随FRP布包裹层数的增加而增强。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RC矩形柱双向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高估了对塑性铰区外包FRP加固RC矩形柱的抗剪性能,基于试验和分析结果对其双向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彭飞[9](2017)在《截面高宽比对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柱轴压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试验、数值和理论叁个方面研究截面高宽比对碳纤维(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布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并制作了9个型钢混凝土柱进行轴压加载试验,考虑高宽比的影响,试验全面认识了约束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过程和机理。试验中所有的CFRP布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短柱最终都以碳纤维布断裂为破坏标志。相较于小高宽比构件,大高宽比构件的破坏征兆要更明显,突然性会有所减缓。随着高宽比的增加,峰值荷载和极限荷载下CFRP布的有效拉应变系数逐渐降低,且碳纤维布的环向应变分布越不均匀,破坏模式由强约束破坏向弱约束破坏转化。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试验中的CFRP布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柱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参数分析,扩展设计了钢筋混凝土柱和高宽比范围。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宽比的增加,约束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提高幅度逐渐减小,变形提高倍数不断增加;与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相比,约束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提高幅度随高宽比增加而降低的曲线更缓和;约束柱中大高宽比试件实施加固呈现延性加固模式,小高宽比试件实施加固呈现承载力加固模式;同高宽比下,约束型钢混凝土柱达到强约束状态需要更多碳纤维布层数包裹。约束柱截面内的混凝土存在高低应力分布区域,约束型钢混凝土柱在型钢附近还存在增强的高应力分布区;随着高宽比的增加,高应力分布区占比逐渐减小;高宽比达到2.0时,约束型钢混凝土柱的高应力分布区占比仍然较大,约束效果并没有明显减弱。根据已有研究,理论公式推导了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高宽比限值的由来;推导得到与高宽比相关的短边侧向约束应力和长边侧向约束应力计算式;为了考虑型钢的影响,引入相对刚度比K,相对刚度K为型钢混凝土柱的环向刚度与轴向刚度的比值。最后,通过数据拟合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文研究CFRP布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柱的强度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黄利波[10](2016)在《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RC)柱在强震中的典型破坏特征之一为端部混凝土压碎脱落和纵筋压曲外凸,使得柱残余承载力严重偏低,导致房屋容易发生倾斜甚至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提升矩形RC柱的承载力与延性,本课题组提出了成束筒箍筋约束形式来增强矩形截面柱的端部。为此,本文针对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轴心受压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与分析。本文共完成了8根矩形截面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其中4根柱为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另外4根柱为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试验结果表明: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在发生破坏时延性较好,其荷载-位移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下降阶段和破坏残余阶段;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截面根据混凝土侧向约束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即强约束区、弱约束区Ⅰ、弱约束区Ⅱ和无约束区。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无约束区、弱约束区Ⅱ和弱约束区Ⅰ的混凝土依次逐渐退出工作。在相同体积配箍率条件下,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比相应的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其结果取决于圆形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与矩形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之比λ。当λ小于3时,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表现为降低;反之,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表现为提高。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点位移比相应的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大,荷载-位移曲线的下降段更平缓,后期的残余承载力相对较高。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在轴向应变为0.02和0.03时,其残余承载力(P0.02、P0.03)与对应峰值荷载(P)的比值分别为普通矩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的2.0、1.7-1.8倍。随着圆形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逐渐降低(2.052%、1.360%、1.024%),P0.02/P由62.2%降到37.3%;P0.03/P由47.6%降到27.3%。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本文基于Mander et a1.的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强度与应变计算模型,给出了适用于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点承载力与对应轴向应变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的较好。最后,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两个影响参数进行了补充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增大,但其峰值点应变呈现减小趋势;随着钢筋等级的提高,成束简约束混凝土矩形柱的峰值荷载和峰值点应变均呈现增大趋势。此外,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还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1)

矩形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缠绕回收钢纤维约束混凝土矩形柱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加固方法,回收钢纤维主要取自于废旧汽车轮胎胎圈,通过工厂加工将钢纤维取出来。为研究钢纤维缠绕方式和缠绕钢纤维间距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柱轴向受压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本次试验制作了六根试件,编号如下:A1柱为未加固混凝土柱,A2柱为未加固粘贴钢板条的混凝土矩形柱,B1柱为螺旋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20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B2柱为螺旋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10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C1柱为水平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10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C2柱为水平约束方式下缠绕间距是5 mm的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本文对六根混凝土矩形柱进行轴压试验分析和轴压强度计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缠绕回收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地提高了加固体的极限承载力,同时回收钢纤维缠绕加固混凝土矩形柱对混凝土的环向变形约束起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作用,对于混凝土加固体的延性起到了优化作用,对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开展起到了延缓作用。本文通过试验结果证明,回收钢纤维缠绕加固方法是能够提高混凝土矩形柱轴压承载力和混凝土柱侧向的约束能力;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缠绕钢纤维的间距越小,混凝土柱承载力和延性提高的幅度越高;在相同的钢纤维缠绕间距下,采用螺旋缠绕加固方式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柱承载能力和延性均高于同等试验力下水平缠绕加固方式。文章在理论分析的依据上,通过参考其他侧向约束混凝土轴压柱的推导公式及相关文献,根据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了回收钢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得出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比较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矩形柱论文参考文献

[1].朱艳.矩形柱框架、异形柱框架与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对比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

[2].于洪斌.回收钢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柱轴压试验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

[3].杨青,曹曙阳,周军文.基于浸入边界算法的振动二维矩形柱绕流模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4].李证吉.矩形柱模板可调节卡箍式加固体系研究与应用[C].《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5].何冰冰.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矩形柱抗火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郑宇华,顾杰.两并列矩形柱绕流的PIV试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7].吴珠峰,曹平周,刘成,伍凯.等面积异形柱与矩形柱多层框架的结构性能对比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8

[8].张大维.FRP加固非延性RC矩形柱振动台试验与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彭飞.截面高宽比对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柱轴压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7

[10].黄利波.成束筒约束混凝土矩形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大渡口区重钢轧钢车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岩理想化不定周期边缘控制动作规划流程大范围运动的柱状壳结构逆投影之间的相对位置理想导体矩形柱表面感应电流分...

标签:;  ;  ;  ;  ;  ;  ;  

矩形柱论文_朱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