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脂质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脂质体,细胞,磁性,肿瘤,蜂毒,靶向。
免疫脂质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柯,黄玉娇,李英,崔潇,杨玉娇[1](2020)在《长春新碱抗CD20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特异性杀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靶向特异性,探索常规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的免疫脂质体制剂制备方法.方法:通过逆向蒸发法制备空白脂质体,pH值梯度法包裹长春新碱,抗体修饰脂质体制备免疫脂质体制剂.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的靶向特异性.通过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来验证长春新碱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粒径分析表明,制备的空白脂质体平粒径在130nm左右,包裹长春新碱后脂质体平均粒径在140-150nm左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抗CD20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Romas和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特异性.细胞增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包裹长春新碱的抗CD20免疫脂质体较非免疫脂质体对人B淋巴瘤细胞杀伤效果更好.结论:获得了一种具有免疫靶向的长春新碱脂质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初步的体外实验表明其在人B淋巴瘤治疗方向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20年01期)
陈维翠[2](2019)在《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MR靶向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探讨其对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MR特异成像作用。方法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评价其理化特性及体外细胞结合特性。动物试验选择12只荷人乳腺癌裸鼠,分为2组进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组,对照组为钆布醇组。测量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第10分钟、1小时、6小时后,肿瘤组织在T1WI的信号强度,计算并比较不同实验组内肿瘤组织的强化率和对比度噪声比。结果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8nm,多分散系数为0.29、Gd包封率约为62.37%,r1弛豫率为4.67mM-1 s-1;与HER2高表达SK-BR-3乳腺癌细胞表现为特异性结合,胞浆出现罗丹明红染。注射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着持久的强化;静脉注射对比剂10分钟后,肿瘤强化率为121%,6小时后肿瘤的强化率为224%。对照组在静脉注射钆布醇10分钟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着强化,强化率为153%,1小时后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近。两组实验动物在注射对比剂后第1、6小时后,肿瘤组织的强化率、CNR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结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具有长循环时间,高r1弛豫率,对乳腺癌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黄念[3](2019)在《负载蜂毒素和蟾毒灵的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构建及其抑制肝癌Sorafenib耐药协同效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受到全球关注的重大癌症之一,我国是一个肝癌大国,肝癌的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排第4位(每年466,100新发病例),死亡率位列第3位(每年422,100死亡病例),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均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是一个肝癌大国肝癌不仅在癌症中致死率较高,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Sorafenib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一线用药,但却容易出现耐药,获得性耐药通常在6个月内发生。本课题组在此前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蟾毒灵(Bufalin)和蜂毒素(Melittin)均具有非常强的抗肝癌作用,且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者的联合应用有望发挥抗肝癌协同作用,特别是有望发挥抑制肝癌Sorafenib耐药的协同作用。然而,蟾毒灵和蜂毒素的联合使用必须克服两个关键问题:(1)蜂毒素具有强烈的溶血副作用;(2)蟾毒灵的水溶性较低。有鉴于此,我们选择了复方免疫脂质体技术,在实现蜂毒素和蟾毒灵的共负载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发挥其抑制肝癌Sorafenib耐药的协同作用。研究方法1.我们参照刘栋博士建Sorafenib获得性耐药细胞株的构建方法,构建了Sorafenib耐药的SMMC-7721细胞(即SMMC-7721-R细胞),并对其耐药性进行了体外和体内两个层次的验证。在体外实验中,通过CCK-8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对敏感细胞株和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抵抗和细胞凋亡抵抗进行了检测;在体内实验中,使用Balb/c裸鼠,分别构建了敏感细胞株和耐药细胞株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就Sorafenib对此两种移植瘤模型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观察。2.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对蜂毒素和蟾毒灵对SMMC-7721-R细胞的协同杀伤这一现象进行考察,利用Compu Syn对蜂毒素和蟾毒灵抑制SMMC-7721-R细胞的最佳比例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药物比例进行了流式凋亡检测,从而为后续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构建奠定基础。3.以SMMC-7721-R细胞为作用对象,分别采用与蜂毒素和蟾毒灵IC_(50)接近的浓度处理组委单药组,采用PBS处理组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蜂毒素+0.2μmol/L蟾毒灵处理组为两药联合给药组;作用48 h后,提取RNA并对其进行质量和浓度检测后,冻存送样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蜂毒素和蟾毒灵协同抑制Sorafenib耐药肝癌的作用机制。4.建立HPLC同时检测蜂毒素和蟾毒灵的药物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蜂毒素和蟾毒灵在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和Zeta电位的性质。同时,我们还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Oncomine和TCGA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并利用R语言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HER1在人体临床肝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复方免疫脂质体所连接抗体的确定提供依据。5.在已知蜂毒素和蟾毒灵的相应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择相应制备方法,以包封率、粒径等为主要质控指标,运用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效应面等优化方法系统优化了蜂毒素和蟾毒灵的包封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优化后的复方免疫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评价,从外观形态、Zeta电位、渗漏率、药物释放行为、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空白脂质体毒性、溶血性和血清稳定性等方面考察了本实验所制备复方免疫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6.从体外和体内对复方免疫脂质体对Sorafenib耐药肝癌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在体外研究部分,我们首先在体外评价了复方免疫脂质体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并考察了其对Sorafenib耐药肝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RNA-Seq转录组结果,用Western Blot对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检测。在体内研究部分,我们通过构建SMMC-7721-R肝癌荷瘤裸鼠模型,对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抑瘤作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主要器官的HE染色来考察复方免疫脂质体对荷瘤裸鼠主要脏器的毒性作用,最后用Western Blot对肿瘤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1.我们构建的获得性Sorafenib耐药肝癌细胞系(SMMC-7721-R细胞)不仅在体外增殖抑制、流式凋亡中均表现出对Sorafenib的明显抵抗作用,还在裸鼠皮下移植瘤中表现出对Sorafenib抵抗作用。这表明:获得性Sorafenib耐药人肝癌细胞系的构建成功。2.蟾毒灵在24 h、48 h和72 h的IC_(50)分别为1.52±0.23μmol/L、0.38±0.13μmol/L、0.20±0.02μmol/L,蜂毒素在24 h、48 h和72 h的IC_(50)分别为5.32±0.23μmol/L、1.64±0.54μmol/L、1.13±0.20μmol/L,不同时间组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pu Syn分析结果显示:蜂毒素和蟾毒灵具有协同抗肝癌作用,1.0μmol/L蜂毒素+0.2μmol/L蟾毒灵为最优协同药效配比,与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结果相吻合。3.RNA-Seq转录组结果提示,蜂毒素和蟾毒灵联合使用后转录组出现明显的改变,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增多。进一步通过KEGG分析发现:蜂毒素和蟾毒灵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来发挥抑制肝癌Sorafenib耐药的协同作用。4.蟾毒灵在PBS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蟾毒灵的溶解速度均较慢、溶解度较低,12小时才基本达到饱和。蟾毒灵的平衡溶解度在酸性条件下(pH<7.4),pH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小;然而,在碱性条件(pH<7.4)下,pH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大,且随pH的增大,蟾毒灵溶解度也有所增加。蜂毒素在PBS中的溶解度在25℃、37℃、45℃下差别不大,在65℃下,蜂毒素溶解度明显降低。蜂毒素的平衡溶解度在酸性条件下(pH<7.4),其溶解度均较小;然而,在碱性条件(pH<7.4)下,其溶解度较之于酸性条件下明显增大。蟾毒灵的油水分配系数较大(>3),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油水分配系数略有降低。蜂毒素的油水分配系数为负值,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油水分配系数略有升高。这表明:蜂毒素的水溶性较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蟾毒灵水溶性较差,属于疏水性药物。Zeta电位显示:蜂毒素本身带正电,而蟾毒灵由于水溶性差,所测Ztea电位为0。5.我们通过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复方免疫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考察,最终得出了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Cholesterol/DOPC/DSPC/Mal-PEG2000-DSPE/Bufalin/Melittin/Vitamin E=40:10:30:8:10:1.4(摩尔比),最优制备工艺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选择氯仿为有机相溶剂,油水比1:2,转速40 rpm,超声时间20 min,水合温度45℃,水合时间40 min。复方免疫脂质体带正电荷,电位为9.03±0.25 mv。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水解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外观稳定性的考察结果相吻合。复方免疫脂质体的药物释放行为显示:蟾毒灵的释放速度快于蜂毒素的释放速度。蟾毒灵在12 h时的累计药物释放率为72.21%±1.81%,蜂毒素在12 h时的累计药物释放率为62.73%±2.43%。与游离蜂毒素相比,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溶血率明显降低。6.复方免疫脂质体在体外对Sorafenib耐药肝癌细胞株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且能正常发挥CDC和ADCC效应;在体内的作用,复方免疫脂质体较之于蜂毒素/蟾毒灵组具有更强抑瘤作用,且能更为有效地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安全性亦较好。复方免疫脂质体能够激活IRE1和PERK通路,上调促凋亡Chop蛋白水平,激活Caspase-3。研究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负载蜂毒素和蟾毒灵的复方免疫脂质体能协同抑制Sorafenib耐药的SMMC-7721-R细胞,而内质网激活途径则是其发挥该作用的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20)
吕晓燕[4](2019)在《抗体介导的靶向于EGFR的阿法替尼免疫脂质体的设计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转移后生存率较低,多在一年内死亡。2004年,研究发现NSCLC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有关,之后作用于受体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和作用于受体胞外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然而,TKI和mAb联合应用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需中断治疗。本研究采用EGFR-TKI类药物阿法替尼(afatinib,AFT)作为模型药物,包载在脂质体内,人鼠嵌合型抗体类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TX)作为靶头修饰在脂质体表面,旨在构建主动靶向于NSCLC的新型递药系统。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阿法替尼脂质体(liposome,LP),与巯基化的CTX共孵育制备免疫脂质体(LP-CTX)。使用两种NSCLC细胞系进行体外评价,以研究CTX-EGFR结合对脂质体靶向性的影响。建立AFT的LC-MS/MS的测定方法,在大鼠体内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在NSCLC异种移植小鼠中研究其组织分布和肿瘤抑制作用。1.AFT-LP的制备先后采用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改良的乙醇注入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微柱离心法纯化脂质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和粒径作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工艺参数,以确定AFT-LP的最佳制备方法。用最优处方制得的AFT-LP包封率为90.25%±8.42%,粒径为112.5±1.8 nm。2.AFT-LP-CTX的制备采用与过量的Traut’s试剂反应使CTX巯基化,经超滤管离心纯化后与LP共孵育,并以连接效率和粒径为指标对关键因素进行考察。当CTX与磷脂的摩尔比例为1:500,孵育时间为20 h时,单抗与脂质体的连接效率约为70%,粒径约为117 nm。用琼脂糖凝胶CL-4B柱对LP-CTX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与游离单抗的洗脱曲线对比,结果表明单抗与脂质体成功连接。3.LP与LP-CTX的表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P和LP-CTX的形态,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并计算包封率与载药量。LP和LP-CTX的形态圆整,粒径较为均一,平均粒径均在110 nm左右,无明显差别。其包封率均在90%左右,载药量在7%左右。CTX的加入使脂质体的电位由略带负电转为略带正电,有助于发挥主动靶向肿瘤的作用。分别考察了LP和LP-CTX在PBS和含50%胎牛血清的PBS中的释放度,两种制剂的释放曲线相似,释放平缓,在24 h均释放40%左右,未见突释现象。在含有血清的释放介质中,起始阶段的释放速度虽有增加,但是释放总量相当。4.LP与LP-CTX的体外细胞评价采用MTT法,考察了AFT溶液,LP和LP-CTX对非小细胞肺癌原生细胞系A549和获得性耐药细胞系H1975的毒性作用。采用DiL标记LP和LP-CTX并考察了两种细胞对制剂的摄取作用,同时考察了EGFR在摄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LP-CTX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和细胞摄取作用。通过与游离CTX的竞争靶点证明了主动靶向是通过与EGFR特异性结合实现的,使用CTX预处理可将LP-CTX的细胞摄取降低至与LP类似的水平。5.AFT液质联用测定方法的建立建立以阿法替尼双马来酸盐为标准品的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N色谱柱(100×2.1 mm,3.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含0.1%甲酸(formic acid,FA)的水:含0.1%FA的甲醇(15:85),流速为0.5 mL/min,线性范围为0.5~200 ng/mL。根据FDA生物样品测定的指导原则,对测定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稀释效应以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此方法符合FDA的各项验收标准。6.LP与LP-CTX的体内动物评价用建立的LC-MS/MS测定方法,测定AFT溶液,LP以及LP-CTX在大鼠体内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研究制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肿瘤抑制作用,并尝试用DiR标记LP和LP-CTX,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来追踪两种制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健康大鼠体内,LP和LP-CTX的最高浓度是AFT溶液的近400倍,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相似。在荷瘤小鼠体内,LP-CTX在肿瘤中积累相较于LP较多,滞留时间较长,肿瘤生长抑制率最高。但是在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中,DiR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AFT的组织分布测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原因可能是从脂质体中游离出来的DiR仍具有荧光作用,且容易在肝脾部位积累,并不能完全代表AFT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设计将CTX与AFT载药脂质体相连,制备并评价了一种主动靶向EGFR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表明,LP-CTX在NSCLC细胞系中的摄取显着增加。在健康大鼠体内,脂质体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为降低给药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可能性。在NSCLC异种移植模型中,表现出较强的药物递送能力和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因此,EGFR靶向的免疫脂质体递药系统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力,为日后靶向制剂的开发提供例证。(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4-01)
杨光华,张建勋,殷保兵[5](2018)在《EGFR抗体修饰的长循环阳离子免疫脂质体转载miR-135a对胆囊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修饰的长循环阳离子免疫脂质体(anti-EGFR-CILs),评估其理化性质及靶向性,探讨由其转载miR-135a对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水化法制备转载miR-135a的免疫脂质体,检测其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包封率、载药率、转染率等。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Annexin V/PI双染色法实验评估miR-135a对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凋亡的影响。多组吸光度值(A)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anti-EGFR-CILs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靶向性,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3.91%和1.43%,体外细胞转染率86.5%。Transwell实验显示,与anti-EGFR-CIL-pWPXL相比,anti-EGFR-CIL-miR-135a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SD-t=37.62,P<0.05)。细胞凋亡实验显示miR-135a促进胆囊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约21%。结论 anti-EGFR-CILs是一种靶向性强、高效的基因载体。anti-EGFR-CIL-miR-135a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可选择的胆囊癌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刘鹏[6](2018)在《基于免疫脂质体的生物传感器在体外诊断中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一种在人体之外检验样本(血液、体液、组织)而进行疾病或身体功能的诊断方法。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一类特殊传感器,在多种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下形成的,包括医学、纳米技术、信息学和化学等等,在食品检测、活体成像、临床应用上有巨大的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研究。目前临床上对于各类标记物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需要特殊场地、大型设备及专业人员等因素制约,因此开发高灵敏度、简便、快速、适用于复杂环境并利于临床推广的生物传感技术迫在眉睫。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必不可少的生物分子,涉及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异常表达是常与疾病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蛋白质检测中,实现微量、动态、实时且快速,是目前广大科研工作人员的关注点。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形成了纳米生物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传感器的性能。脂质体作为新型纳米诊断颗粒,既可以链接不同的配体如抗原、抗体、生物素、羧基等,又可以包封不同的标记物,检测模式多种多样。可以作为信号转导、信号转化、信号放大的良好载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高灵敏度和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上有其优越性。本论文以临床常用肝癌、胰腺癌及炎症生物标记物为蛋白检测模型,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手持荧光检测仪及微流控芯片等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系列基于免疫脂质体纳米颗粒的生物传感器,并应用与临床标本,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及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第一部分基于生物荧光脂质体和便携式ATP荧光检测仪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本部分,我们研发了一种超灵敏的基于磁性-生物荧光脂质体的生物传感器,使用便携式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荧光检测仪用于血液中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POCT检测。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肝癌相关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作为模型蛋白。羧基磁珠偶联单克隆抗体捕获样本中的靶蛋白,随后与标记有生物荧光脂质体的多克隆抗体结合,形成磁珠-靶蛋白-脂质体复合物。脂质体破膜后,包裹在内腔的ATP释放,可用便携式荧光仪进行读数。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便携式磁珠分离笔来简化步骤。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s,RLUs)与AFP浓度在0.05和1000 ng/mL之间呈线性相关,最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01 ng/mL。当RLUs大于300,即AFP浓度大于25 ng/mL时即有诊断意义。我们称这种基于生物荧光脂质体和便携式ATP荧光的检测技术为LBM(The bioluminescent nanoliposomes conjugated to magnetic particles)。此方法对AFP显示出高度特异性,在25 ng/mL浓度下与其他蛋白质无反应。通过LBM方法对40个临床样品(20例AFP阳性和20例AFP阴性)进行实际应用测试,结果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测定的结果一致,相对偏差小于10%。这种LBM技术在血液中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也显示出了其在临床诊断的POCT中的巨大潜力。第二部分基于生物素化脂质体和LAMP的生物传感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痕量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准确定量低丰度蛋白,特别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部分,我们研发了一种新的基于纳米生物素脂质体结合LAMP的超灵敏检测蛋白标记物技术。选择REG1A(一种可用于胰腺导管腺癌诊断的尿生物标志物)为蛋白模型。我们称这种检测方法为LI-LAMP(Nano-biotinylated liposome-based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此方法将DNA作为报告分子,包封于叁代脂质体内,并在表面标记生物素化配体,结合核酸扩增产生叁倍信号放大。此方法用于REG1A诊断特异性高,线性检测范围为1 fg/mL至1μg/mL,LOD为1 fg/mL,蛋白回收率为89%-130%。实际样品应用于经典ELISA试剂盒方法结果一致,相对偏差不超过10%。LI-LAMP使用生物素化脂质体,可将保存期延长,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系统进一步信号放大,并可以很好地与现有的商业试剂盒对接,其超高的灵敏度为其他低丰度的蛋白标志物提供了可行的检测方法。第叁部分微流控芯片和量子点脂质体用于炎症标志物定量的iPOCT检测本部分,我们采用脂质体与量子点相结合,将油性量子点变为水溶性的纳米量子点脂质体微球,对蛋白标志物进行特异性的标记及识别,在微流控芯片上iPOCT实现快速、灵敏的诊断。我们命名此种方法为LQC(Liposome encapsulated quantum dots combined with microfluidic chip for iPOCT)。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炎症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作为模型蛋白。将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抗体按照一定的浓度和体积铺设于微流控芯片以形成检测线和控制线,结合区预先铺设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的量子点脂质体,将待测样本加样到结合区后,在毛细力的驱动下,进入反应区。结合自行研制的便携紫外激发设备和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读数分析,并对可行性进行验证。RGB传感器检测可知,G通道和PCT浓度在0-10ng/mL之间呈线性,LOD为0.5 ng/mL。此方法对PCT显示出高度特异性,在2 ng/mL浓度下与其他蛋白质无反应。通过LQC方法对20个临床样品(10例PCT阳性和10例PCT阴性)进行实际应用测试,结果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测定的结果一致。本方法大大简化了实验流程和步骤,只需要15min即可得到结果,非常适用于门诊、野外、床旁、家庭等自行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梁本甲[7](2017)在《整合素ανβ6靶向免疫脂质体作为肿瘤特异性药物载体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结肠癌是全世界发病率第叁位的恶性肿瘤,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于第四位。根治性手术治疗仍然是结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淋巴结阳性和存在远处转移的Ⅲ期及以上结肠癌患者,手术联合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相对于单纯手术治疗而言能够将结肠癌病死率降低25%,从而显着提高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然而,结肠癌患者中对化疗敏感的仅占100%~20%,这严重影响了结肠癌化疗效果。因此,研究和探索化疗新策略以提高化疗在结肠癌中的疗效对于改善结肠癌病死率和提高生存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在水中分散形成的具有类似细胞双分子层结构的膜性小泡,将化疗药物包封在脂质体中可以起到药物载体的作用。脂质体装载药物后,其特有的双层膜结构可以对药物起到保护,药物稳定性得以提高。同时,也可以延缓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起初脂质体并未应用于药物载体,而是用于研究生物膜系统,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以及脂质体制备工艺的完善,加之其无毒性和免疫原性等特性,脂质体成为了理想的药物载体。作为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降低用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毒副作用的优点。目前,各种脂质体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中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肿瘤化疗领域。但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白蛋白、抗体、调理素等的作用破坏了脂质体的结构,影响了其稳定性,导致内封药物渗漏,无法达到药物理想的化疗效果。为此,人们将亲水性的聚乙二醇(PEG)修饰于普通脂质体表面进而合成了一种长循环脂质体,该脂质体能够逃避血浆中调理素与其结合从而避免被巨噬细胞摄取,从而提高自身的稳定性,最终延长体内循环时间,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也明显提高。同时,对于肿瘤病变,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长循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能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蓄积,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但是,长循环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被动的、非特异性的,导致所载药物不仅被肿瘤组织细胞摄取,还会渗透到周围正常组织,最终降低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增加毒副作用。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是将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连接于长循环脂质体表面而合成的具有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能力的特殊类型脂质体,其借助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的识别作用,准确与靶细胞结合并将药物特异性运输至靶细胞内。免疫脂质体不仅具有一般长循环脂质体生物稳定性好的特点,更具有主动识别靶向细胞的优势。因此,免疫脂质体是理想的肿瘤靶向药物载体。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发和报道了针对CD30,HER2/neu,EGFR和VEGFR等多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靶点的免疫脂质体,研究证实,这些免疫脂质体能够显着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整合素αvβ6是仅在上皮组织表达的一种整合素亚型,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联系。该整合素在胚胎发生、组织修复以及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而在健康上皮组织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对于结肠癌,整合素αvβ6特异性的表达于肿瘤组织,但是在周围正常组织没有表达。同时,整合素αvβ6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并且结肠癌肿瘤组织整合素αvβ6阳性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其表达可作为结肠癌不良预后指标。在化疗耐药方面,整合素αvβ6可以增强结肠癌细胞抵御调亡和产生耐药性的能力。因此,鉴于其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的特异性以及其在结肠癌恶性行为中的作用,整合素αvβ6无疑是结肠癌化疗的优良靶点。整合素αvβ6已经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用于胰腺癌、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此外,针对整合素αvβ6信号通路的阻断剂也已用于多种肿瘤的靶向治疗。然而,将整合素αvβ6作为药物载体系统的靶点,用于提高结肠癌化疗效果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中,我们合成制备了以整合素αvβ6为靶点的免疫脂质体,并对其药物包封率、粒径等性质进行了检测。同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其作为药物载体在提高5-FU对结肠癌化疗效果中的作用。第一部分整合素αvβ6靶向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检测目的制备以整合素αvβ6为靶点的免疫脂质体,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逆向旋转蒸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化的脂质体(PEG-脂质体),然后应用后嵌入的方法将整合素αvβ6单克隆抗体通过交联剂与脂质体表面的带有氨基修饰的PEG连接,从而制得抗αvβ6-免疫脂质体。采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分析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大小。制备装载5-FU的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制剂,高效分光光度仪分析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率。结果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呈球型或半球形,分散均匀;脂质体平均粒径为405.1±2.74nm,Zeta点位为-8.18±1.83mV。分光)光度仪分析该免疫脂质体的5-FU包封率为75.95%±2.30%,体外释放曲线显示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在PBS和血清中具有与PEG-脂质体相似的缓释性,96h释放分别可达90%和50%以上。同时,介质的pH值对抗αvβ6-免疫脂质体释放率的影响较小。结论本部分证实首先应用逆向旋转蒸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化的脂质体(PEG-脂质体),然后将整合素αvβ6单克隆抗体通过交联剂后嵌入脂质体表面制备抗αvβ6-免疫脂质体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制备的装载5-FU的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制剂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较好的体外释放率。第二部分整合素αvβ6靶向免疫脂质体对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效应和抗肿瘤效果研究目的研究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对结肠癌细胞的主动靶向作用,同时探讨抗αvβ6-免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提高化疗药物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方法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系HT-29和SW480表面整合素αvβ6的表达情况。2.按照第一部分的方法制备装载香豆素-6的抗αvβ6-免疫脂质体:荧光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肠癌细胞系HT-29和SW480β6对整合素αvβ6靶向脂质体的摄取情况。3.利用Cell Counting Kit-8(简称CCK-8)实验测定装载5-FU的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制剂对结肠癌细胞的毒性。4.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装载5-FU的抗αv36-免疫脂质体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5.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 Cytochrome C、Caspase-9/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Caspase活性试验分析处理后结肠癌细胞Caspase活性变化。结果1.在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与未处理组(untreated)和空白质粒对照组(Con-siRNA)相比,β6干扰组(β6-siRNA)的HT-29细胞整合素αvβ6的表达明降低。而对于整合素αvβ6阴性的结肠癌细胞系SW480,β6转染组(β6 transfected)相较于野生型(wild type)和对照组(Mock transfectant),整合素αvβ6的表达明显升高。2.对于整合素αvβ6表达阳性的结肠癌HT-29和SW480β6细胞,细胞对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的摄取明显高于PEG-脂质体。然而,对于整合素αvβ6表达降低或者阴性的结肠癌HT-29(β6-siRNA转染组)和SW480细胞,细胞对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的摄取低于HT-29和SW480β6细胞。3.CCK-8实验结果显示,装载5-FU的抗αvβ6-免疫脂质体较PEG-脂质体能够显着抑制结肠癌HT-29和SW480β6细胞的活性,同时明显降低5-FU的半数抑制浓度。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凋亡,对于结肠癌HT-29和SW480β6细胞,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91%±1.62%和26.18%±2.43%,明显高于PEG-脂质体组的14.53%±0.99%和16.61%±1.23%,以及游离5-FU组的 8.99±1.00%和 12.77±1.21%。5.在抗 αvβ6-免疫脂质体组,细胞凋亡蛋白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以及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也显着提高。结论抗αvβ6-免疫脂质体能够明显增强与整合素αvβ6阳性结肠癌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同时,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可以显着提高5-FU诱导结癌凋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ytochromeC-Caspase-9/3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活化增强相关。第叁部分整合素αvβ6靶向脂质体在体内对结肠癌的靶向效应和抗肿瘤效果研究目的研究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在体内对药物的主动靶向运输作用,以及抗αvβ6-免疫脂质体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对结肠癌的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BALB/c裸鼠分别皮下注射结肠癌HT-29和SW480β6细胞系,建立裸鼠结肠癌异种移植瘤模型。2.选取肿瘤体积≥100mm3的结肠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游离5-FU、5-FU-PEG-脂质体以及5-FU-抗αvβ6-免疫脂质体(5-FU浓度为20mg/kg)。于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处死裸鼠,取裸鼠心、肝、脾、肺、肾以及肿瘤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5-FU在各组织中的浓度。3.选取肿瘤体积≥50mm3的结肠癌附瘤裸鼠,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游离5-FU、5-FU-PEG-脂质体以及5-FU-抗αvβ6-免疫脂质体(5-FU浓度为20mg/kg),空载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持续3周,期间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3周后,处死裸鼠,摘取肿瘤并称重。分析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的肿瘤抑制率和毒副作用。4.TUNEL实验检测各处理组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显示,在游离5-FU组,心、肝和肾脏组织中含有较高浓度的5-FU。对PEG-脂质体和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心、肝和肾脏组织中5-FU的浓度明显降低。在肿瘤组织中,PEG-脂质体和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都含有较高浓度的5-FU,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5-FU的浓度逐渐升高,12小时后达到最大值,而PEG-脂质体组该浓度则逐渐降低。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肿瘤组织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为 39.28±0.80μg/g*h,PEG-脂质体组的 AUC0_24 为10.42±0.62μg/g*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游离5-FU组,5-FU-PEG-脂质体以及5-FU-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能够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抗αv(36-免疫脂质体比PEG-脂质体史能够促进5-FU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对应的,PEG-脂质体组的肿瘤重量是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的3倍,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游离5-FU组中,裸鼠体重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抗αvβ6-免疫脂质体组和PEG-脂质体组。4.TUNEL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游离5-FU组,5-FU-PEG-脂质体,5-FU-抗αvβ6-免疫脂质体具有更高的肿瘤细胞凋亡率。结论本部分实验揭示,抗αvβ6-免疫脂质体能够促进所载药物在结肠癌组织聚积,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同时,其又能够减少药物在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组织中的浓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对正常脏器的毒副作用。在抑制肿瘤方面,抗αvβ6-免疫脂质体载药后能有效抑制荷瘤体积的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不仅如此,其对治疗裸鼠体重的影响较小,所以也反映出该靶向脂质体在控制药物副作用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17)
赵咏梅,王瑞,李新宇,贺志高,桂俊豪[8](2016)在《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转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NGPTL4基因表达质粒与抗CD31抗体偶联的免疫脂质体;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经ANGPTL4免疫脂质体转染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表达的变化,以及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化。结果 ANGPTL4免疫脂质体可以有效增加小鼠肺内ANGPTL4的表达;进而降低ALI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6水平和MPO的表达;降低ALI小鼠肺组织湿干比和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减轻肺组织病变程度。结论 ANGPTL4免疫脂质体能有效减轻LPS诱导的ALI小鼠的肺部炎症损伤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5期)
张玉娜,王国玉,宋捷,夏伟[9](2016)在《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RNA干扰与~(131)I-免疫脂质体联用在胶质瘤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在合成p GPU6-GFP-Neo-EGFRv III-shRNA表达载体的基础上,结合核素内放射性~(131)I免疫脂质体,进行细胞实验探索其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 GPU6-GFP-Neo-EGFRv III-shRNA载体;同时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hRNA和~(131)I免疫脂质体联用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抑制率达70%。结论 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能高效地促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为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陈维翠,刘淑仪,林爱华,刘波,刘岘[10](2016)在《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MR靶向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探讨其对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MR特异成像作用。方法: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评价其理化特性及体外细胞结合特性。动物试验选择12只荷人乳腺癌裸鼠,分为2组进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组,对照组为钆布醇组。测量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第10分钟、1小时、6小时后,肿瘤组织在T1WI的信号强度,计算并比较不同实验组内肿瘤组织的强化率和对比度噪声比。结果: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4.2nm,多分散系数为0.29,Zeta电位为-32.49mV,r1弛豫率为4.67/mM·s;与HER2高表达的SK-BR-3乳腺癌细胞表现为特异性结合,胞浆出现罗丹明红染。注射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着持久的强化;增强10min后肿瘤强化率为121%,1h后肿瘤强化率为185%,6h后肿瘤强化率为224%。对照组在静脉注射钆布醇10min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着强化,强化率为153%,1h后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近。两组实验动物在注射对比剂后第1、6h后,肿瘤组织的强化率、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具有长循环时间,高r1弛豫率,对乳腺癌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6年07期)
免疫脂质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探讨其对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MR特异成像作用。方法制备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评价其理化特性及体外细胞结合特性。动物试验选择12只荷人乳腺癌裸鼠,分为2组进行磁共振扫描。实验组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组,对照组为钆布醇组。测量平扫及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第10分钟、1小时、6小时后,肿瘤组织在T1WI的信号强度,计算并比较不同实验组内肿瘤组织的强化率和对比度噪声比。结果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38nm,多分散系数为0.29、Gd包封率约为62.37%,r1弛豫率为4.67mM-1 s-1;与HER2高表达SK-BR-3乳腺癌细胞表现为特异性结合,胞浆出现罗丹明红染。注射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着持久的强化;静脉注射对比剂10分钟后,肿瘤强化率为121%,6小时后肿瘤的强化率为224%。对照组在静脉注射钆布醇10分钟后,肿瘤组织表现为显着强化,强化率为153%,1小时后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近。两组实验动物在注射对比剂后第1、6小时后,肿瘤组织的强化率、CNR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结论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具有长循环时间,高r1弛豫率,对乳腺癌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脂质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柯,黄玉娇,李英,崔潇,杨玉娇.长春新碱抗CD20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特异性杀伤作用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2].陈维翠.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MR靶向成像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3].黄念.负载蜂毒素和蟾毒灵的复方免疫脂质体的构建及其抑制肝癌Sorafenib耐药协同效应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4].吕晓燕.抗体介导的靶向于EGFR的阿法替尼免疫脂质体的设计及评价[D].烟台大学.2019
[5].杨光华,张建勋,殷保兵.EGFR抗体修饰的长循环阳离子免疫脂质体转载miR-135a对胆囊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8
[6].刘鹏.基于免疫脂质体的生物传感器在体外诊断中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7].梁本甲.整合素ανβ6靶向免疫脂质体作为肿瘤特异性药物载体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D].山东大学.2017
[8].赵咏梅,王瑞,李新宇,贺志高,桂俊豪.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
[9].张玉娜,王国玉,宋捷,夏伟.shRNA结合~(131)I-免疫脂质体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初步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
[10].陈维翠,刘淑仪,林爱华,刘波,刘岘.顺磁性抗HER2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MR靶向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