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论文和设计-周建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包括充电宝本体及安装于充电宝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正面支架及背面支架,所述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均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于充电宝本体上,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均可以对应铰接轴为转轴转动;还包括位置锁定装置,所述位置锁定装置用于实现正面支架与充电宝本体、背面支架与充电宝本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得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均可相对于充电宝本体被约束为处于支撑状态。本无线充电宝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被立放,以使得其上被充电的手机屏幕处于方便手机使用者观看的角度,且本无线充电宝携带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包括充电宝本体(1)及安装于充电宝本体(1)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正面支架(2)及背面支架(4),所述正面支架(2)用于为充电宝设备提供位于充电宝本体(1)正面的支撑工位;所述背面支架(4)用于对充电宝本体(1)的背部提供支撑,以实现充电宝本体(1)的立放,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分别通过铰接轴(8)铰接连接于充电宝本体(1)上,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可以对应铰接轴(8)为转轴转动;还包括位置锁定装置,所述位置锁定装置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与充电宝本体(1)、背面支架(4)与充电宝本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得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可相对于充电宝本体(1)被约束为处于支撑状态。

设计方案

1.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包括充电宝本体(1)及安装于充电宝本体(1)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正面支架(2)及背面支架(4),所述正面支架(2)用于为充电宝设备提供位于充电宝本体(1)正面的支撑工位;所述背面支架(4)用于对充电宝本体(1)的背部提供支撑,以实现充电宝本体(1)的立放,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分别通过铰接轴(8)铰接连接于充电宝本体(1)上,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可以对应铰接轴(8)为转轴转动;

还包括位置锁定装置,所述位置锁定装置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与充电宝本体(1)、背面支架(4)与充电宝本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得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可相对于充电宝本体(1)被约束为处于支撑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锁定装置为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或背面支架(4)与充电宝本体(1)相互锁定的卡件、用于为正面支架(2)或背面支架(4)绕对应铰接轴(8)转动提供阻力的摩擦力阻尼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支架(2)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且正面支架(2)可饶对应铰接轴(8)转动至正面支架(2)上的支撑面与充电宝本体(1)的正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支架(2)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下端上还设置有收纳槽(3),所述正面支架(2)可饶对应铰接轴(8)转动至完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3)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支架(4)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且背面支架(4)呈平板状,背面支架(4)可饶对应铰接轴(8)转动与充电宝本体(1)的背面贴合;

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两者均由收纳状态向支撑状态转换时,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两者均由支撑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时,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支架(4)上还设置有防滑垫,在背面支架(4)处于对充电宝本体(1)提供支撑的支撑状态时,所述防滑垫位于背面支架(4)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支架(2)用于与充电宝本体(1)铰接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正面支架(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还包括设置于正面支架(2)支撑面自由端位置处的凸台(5),所述凸台(5)相对于正面支架(2)的支撑面向上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为两个齿轮: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分别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上的两铰接轴(8)相互平行,其中一根铰接轴(8)同轴固定第一齿轮(6),另一根铰接轴(8)同轴固定第二齿轮(7),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齿啮合,且与正面支架(2)相连的齿轮的轮径小于与背面支架(4)相连的齿轮的轮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

背景技术

充电宝是指可以直接给移动设备(手机、数码相机等)进行充电的储电装置。现有大部分充电宝一般都是需要通过充电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在使用时不仅需要配合充电线,同时如果需要在充电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充电线有时会妨碍人们对移动设备进行操作,造成移动设备使用方便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宝可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对无线充电宝的结构做进一步优化,以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对无线充电宝的结构做进一步优化,以使得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本无线充电宝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被立放,以使得其上被充电的手机屏幕处于方便手机使用者观看的角度,且本无线充电宝携带方便。

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包括充电宝本体及安装于充电宝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正面支架及背面支架,所述正面支架用于为充电宝设备提供位于充电宝本体正面的支撑工位;所述背面支架用于对充电宝本体的背部提供支撑,以实现充电宝本体的立放,所述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均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于充电宝本体上,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均可以对应铰接轴为转轴转动;

还包括位置锁定装置,所述位置锁定装置用于实现正面支架与充电宝本体、背面支架与充电宝本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得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均可相对于充电宝本体被约束为处于支撑状态。

具体的,本方案中,所述正面支架即用于为充电过程中的手机等提供支撑,以使得手机的充电侧能够与充电宝本体的正面相贴,实现移动式电源无线充电功能;所述背面支架即为充电宝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充电宝本体能够以立放的形式被摆放,此时,充电宝本体的正面即为一个斜面,这样,可使得手机的屏幕亦为一个斜面,以使得其上被充电的手机屏幕处于方便手机使用者观看的角度。同时本方案中,设置为正面支架和背面支架均通过铰接轴与充电宝本体,且还包括锁定装置,以上锁定装置不仅能够使得正面支架和背面支架处于能够各自实现其支撑功能的状态,同时在本无线充电宝需要携带时,通过释放锁定装置对正面支架、背面支架的约束或克服锁定装置对正面支架、背面支架的约束力,使得正面支架、背面支架转动至相对于充电宝本体处于收纳状态,利用现有充电宝本体一般设置为呈平板状的方式,使得本无线充电宝以占用空间更小的形态或更接近平板状的状态被方便的携带。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可具体采用的锁定装置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位置锁定装置为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实现正面支架或背面支架与充电宝本体相互锁定的卡件、用于为正面支架或背面支架绕对应铰接轴转动提供阻力的摩擦力阻尼装置。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以上卡件时,将卡件设置在正面支架、背面支架各自绕铰接轴的转动轨迹上即可,需要收纳支架时,移除卡件对对应支架的约束即可。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卡件亦可通过直接约束充电宝本体与铰接轴的方式达到对应锁定目的。采用摩擦力阻尼装置时,对应铰接轴均阻尼转动即可,且以上阻尼提供的阻力需要满足在正常支撑受力下,充电宝本体、正面支架、背面支架三者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或角度关系,在需要对正面支架、背面支架进行释放、收纳调整时,克服所述阻力转动正面支架、背面支架即可。

具体的,在采用卡件实现以上锁定时,可设定为:呈平板状的背面支架转动至与充电本体的背面之间的夹角介于60°至70°时即被锁定,支撑面为平面的正面支架转动至其支撑面与充电本体的正面之间的夹角介于90°至110°时即被锁定。

为尽可能收纳正面支架以提升本方案的便携性,设置为:所述正面支架铰接于充电宝本体的下端,且正面支架可饶对应铰接轴转动至正面支架上的支撑面与充电宝本体的正面贴合。

为尽可能收纳正面支架以提升本方案的便携性,设置为:所述正面支架铰接于充电宝本体的下端,充电宝本体的下端下端上还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正面支架可饶对应铰接轴转动至完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中。

为尽可能收纳正面支架以提升本方案的便携性,设置为:所述背面支架铰接于充电宝本体的下端,且背面支架呈平板状,背面支架可饶对应铰接轴转动与充电宝本体的背面贴合;

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两者均由收纳状态向支撑状态转换时,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两者均由支撑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时,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本方案中,以上转动方向相反,方便本方案使用者利用单手同时完成对正面支架、背面支架的转动操作:单手握持本方案时,位于充电宝本体正面的手指和位于充电宝本体背面的手指均向上或向下压正面支架和背面支架即可完成转动操作。即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现有充电宝本体的结构设计,优选设置为方便以上转动操作,对应铰接轴的轴线方向设置为平行于充电宝本体的宽度方向。

为提高本方案立放的可靠性,设置为:所述背面支架上还设置有防滑垫,在背面支架处于对充电宝本体提供支撑的支撑状态时,所述防滑垫位于背面支架的底部。即充电宝本体通过背面支架实现立放时,所述防滑垫作为具体支撑面与背面支架底面的垫层。

为提高充电设备在本方案上立放的可靠性,设置为:所述正面支架用于与充电宝本体铰接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正面支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还包括设置于正面支架支撑面自由端位置处的凸台,所述凸台相对于正面支架的支撑面向上凸出。本方案中,所述凸台即用于充电设备在正面支架上的滑动限位,避免充电设备由正面支架的支撑面上滑落。优选设置为所述凸台呈条状或凸台包括多个凸点,多个凸点呈拍排列为一排,同时呈条状的凸台或由多个点得到的排的长度方向均与用于实现正面支架与充电宝本体铰接连接的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以适应多大多数手机的防滑约束。

作为锁定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锁定装置为两个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用于实现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铰接于充电宝本体上的两铰接轴相互平行,其中一根铰接轴同轴固定第一齿轮,另一根铰接轴同轴固定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齿啮合,且与正面支架相连的齿轮的轮径小于与背面支架相连的齿轮的轮径。本方案中,通过以上两齿轮,可使得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的转动相互约束,这样不仅方便收纳和释放正面支架、背面支架,同时可利用充电设备和充电宝本体等本身的重量,实现正面支架、背面支架各自支撑状态的保持。以上设置为正面支架相连的齿轮的轮径小于与背面支架相连的齿轮的轮径,旨在在实现正面支架的转动角速度大于背面支架的转动角速度,如正面支架与背面支架分别由与充电宝本体的正面贴合、背面贴合转动至支撑状态时,使得背面支架的转动角度更小以适应支撑需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所述正面支架即用于为充电过程中的手机等提供支撑,以使得手机的充电侧能够与充电宝本体的正面相贴,实现移动式电源无线充电功能;所述背面支架即为充电宝本体提供支撑,以使得充电宝本体能够以立放的形式被摆放,此时,充电宝本体的正面即为一个斜面,这样,可使得手机的屏幕亦为一个斜面,以使得其上被充电的手机屏幕处于方便手机使用者观看的角度。同时本方案中,设置为正面支架和背面支架均通过铰接轴与充电宝本体,且还包括锁定装置,以上锁定装置不仅能够使得正面支架和背面支架处于能够各自实现其支撑功能的状态,同时在本无线充电宝需要携带时,通过释放锁定装置对正面支架、背面支架的约束或克服锁定装置对正面支架、背面支架的约束力,使得正面支架、背面支架转动至相对于充电宝本体处于收纳状态,利用现有充电宝本体一般设置为呈平板状的方式,使得本无线充电宝以占用空间更小的形态或更接近平板状的状态被方便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收纳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支撑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为收纳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4是图2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正面支架与背面之间通过齿轮联动时的具体连接关系。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充电宝本体,2、正面支架,3、收纳槽,4、背面支架,5、凸台,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包括充电宝本体1及安装于充电宝本体1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正面支架2及背面支架4,所述正面支架2用于为充电宝设备提供位于充电宝本体1正面的支撑工位;所述背面支架4用于对充电宝本体1的背部提供支撑,以实现充电宝本体1的立放,所述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分别通过铰接轴8铰接连接于充电宝本体1上,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可以对应铰接轴8为转轴转动;

还包括位置锁定装置,所述位置锁定装置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与充电宝本体1、背面支架4与充电宝本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使得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均可相对于充电宝本体1被约束为处于支撑状态。

具体的,本方案中,所述正面支架2即用于为充电过程中的手机等提供支撑,以使得手机的充电侧能够与充电宝本体1的正面相贴,实现移动式电源无线充电功能;所述背面支架4即为充电宝本体1提供支撑,以使得充电宝本体1能够以立放的形式被摆放,此时,充电宝本体1的正面即为一个斜面,这样,可使得手机的屏幕亦为一个斜面,以使得其上被充电的手机屏幕处于方便手机使用者观看的角度。同时本方案中,设置为正面支架2和背面支架4均通过铰接轴8与充电宝本体1,且还包括锁定装置,以上锁定装置不仅能够使得正面支架2和背面支架4处于能够各自实现其支撑功能的状态,同时在本无线充电宝需要携带时,通过释放锁定装置对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的约束或克服锁定装置对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的约束力,使得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转动至相对于充电宝本体1处于收纳状态,利用现有充电宝本体1一般设置为呈平板状的方式,使得本无线充电宝以占用空间更小的形态或更接近平板状的状态被方便的携带。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可具体采用的锁定装置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位置锁定装置为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或背面支架4与充电宝本体1相互锁定的卡件、用于为正面支架2或背面支架4绕对应铰接轴8转动提供阻力的摩擦力阻尼装置。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以上卡件时,将卡件设置在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各自绕铰接轴8的转动轨迹上即可,需要收纳支架时,移除卡件对对应支架的约束即可。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卡件亦可通过直接约束充电宝本体1与铰接轴8的方式达到对应锁定目的。采用摩擦力阻尼装置时,对应铰接轴8均阻尼转动即可,且以上阻尼提供的阻力需要满足在正常支撑受力下,充电宝本体1、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三者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或角度关系,在需要对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进行释放、收纳调整时,克服所述阻力转动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即可。

具体的,在采用卡件实现以上锁定时,可设定为:呈平板状的背面支架4转动至与充电本体的背面之间的夹角介于60°至70°时即被锁定,支撑面为平面的正面支架2转动至其支撑面与充电本体的正面之间的夹角介于90°至110°时即被锁定。

为尽可能收纳正面支架2以提升本方案的便携性,设置为:所述正面支架2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且正面支架2可饶对应铰接轴8转动至正面支架2上的支撑面与充电宝本体1的正面贴合。

为尽可能收纳正面支架2以提升本方案的便携性,设置为:所述正面支架2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下端上还设置有收纳槽3,所述正面支架2可饶对应铰接轴8转动至完全收纳于所述收纳槽3中。

为尽可能收纳正面支架2以提升本方案的便携性,设置为:所述背面支架4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的下端,且背面支架4呈平板状,背面支架4可饶对应铰接轴8转动与充电宝本体1的背面贴合;

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两者均由收纳状态向支撑状态转换时,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

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两者均由支撑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时,两者的转动方向相反。本方案中,以上转动方向相反,方便本方案使用者利用单手同时完成对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的转动操作:单手握持本方案时,位于充电宝本体1正面的手指和位于充电宝本体1背面的手指均向上或向下压正面支架2和背面支架4即可完成转动操作。即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现有充电宝本体1的结构设计,优选设置为方便以上转动操作,对应铰接轴8的轴线方向设置为平行于充电宝本体1的宽度方向。

为提高本方案立放的可靠性,设置为:所述背面支架4上还设置有防滑垫,在背面支架4处于对充电宝本体1提供支撑的支撑状态时,所述防滑垫位于背面支架4的底部。即充电宝本体1通过背面支架4实现立放时,所述防滑垫作为具体支撑面与背面支架4底面的垫层。

为提高充电设备在本方案上立放的可靠性,设置为:所述正面支架2用于与充电宝本体1铰接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正面支架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还包括设置于正面支架2支撑面自由端位置处的凸台5,所述凸台5相对于正面支架2的支撑面向上凸出。本方案中,所述凸台5即用于充电设备在正面支架2上的滑动限位,避免充电设备由正面支架2的支撑面上滑落。优选设置为所述凸台5呈条状或凸台5包括多个凸点,多个凸点呈拍排列为一排,同时呈条状的凸台5或由多个点得到的排的长度方向均与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与充电宝本体1铰接连接的铰接轴8的轴线方向平行,以适应多大多数手机的防滑约束。

作为锁定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锁定装置为两个齿轮: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分别用于实现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铰接于充电宝本体1上的两铰接轴8相互平行,其中一根铰接轴8同轴固定第一齿轮6,另一根铰接轴8同轴固定第二齿轮7,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齿啮合,且与正面支架2相连的齿轮的轮径小于与背面支架4相连的齿轮的轮径。本方案中,通过以上两齿轮,可使得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的转动相互约束,这样不仅方便收纳和释放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同时可利用充电设备和充电宝本体1等本身的重量,实现正面支架2、背面支架4各自支撑状态的保持。以上设置为正面支架2相连的齿轮的轮径小于与背面支架4相连的齿轮的轮径,旨在在实现正面支架2的转动角速度大于背面支架4的转动角速度,如正面支架2与背面支架4分别由与充电宝本体1的正面贴合、背面贴合转动至支撑状态时,使得背面支架4的转动角度更小以适应支撑需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对应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555.1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134119U

授权时间:20190719

主分类号:H02J 7/00

专利分类号:H02J7/00;H04M1/04

范畴分类:37C;38G;

申请人:四川易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易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湖畔路北段366号天府菁蓉中心A区10栋4层

发明人:周建华

第一发明人:周建华

当前权利人:四川易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俊

代理机构:51220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可立放的无线充电宝论文和设计-周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