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包括立柱和固定柱,立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均固定有螺钉,立柱的内部下端开设有预留槽,立柱的内部中间开设有升降槽,且升降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同时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伺服电机,连接杆的外围包裹有连接套,且连接套的左端开通有预留孔,固定柱通过预留孔和卡槽与连接杆相互连接,固定柱通过伸缩槽与立柱相互连接,连接套的右端通过连接板与托架相互连接,且托架的右端通过连接柱与活动板相互连接,活动板的下端固定有滑块,立柱的上端固定有承重板。该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不仅便于使用者对混凝土框架进行高度的调整,而且便于增加装置整体的减震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包括立柱(1)和固定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内部均固定有螺钉(3),所述立柱(1)的内部下端开设有预留槽(4),且预留槽(4)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柱(5),同时支撑柱(5)的外围包裹有支撑弹簧(6),所述立柱(1)的内部中间开设有升降槽(7),且升降槽(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8),同时连接杆(8)的下端连接有伺服电机(9),所述连接杆(8)的外围包裹有连接套(10),且连接套(10)的左端开通有预留孔(11),所述固定柱(12)通过预留孔(11)和卡槽(13)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卡槽(13)开设在连接杆(8)的上端左表面,所述固定柱(12)通过伸缩槽(14)与立柱(1)相互连接,且固定柱(12)的外表面包裹有连接弹簧(15),所述连接套(10)的右端通过连接板(16)与托架(17)相互连接,且托架(17)的右端通过连接柱(19)与活动板(18)相互连接,同时连接柱(19)的外围包裹有拉伸弹簧(20),所述活动板(18)的下端固定有滑块(21),且活动板(18)通过滑块(21)和滑槽(22)与托架(17)相互连接,所述立柱(1)的上端固定有承重板(23),且立柱(1)的上端右表面固定有支撑板(24),同时支撑板(24)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25)。
设计方案
1.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包括立柱(1)和固定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内部均固定有螺钉(3),所述立柱(1)的内部下端开设有预留槽(4),且预留槽(4)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柱(5),同时支撑柱(5)的外围包裹有支撑弹簧(6),所述立柱(1)的内部中间开设有升降槽(7),且升降槽(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8),同时连接杆(8)的下端连接有伺服电机(9),所述连接杆(8)的外围包裹有连接套(10),且连接套(10)的左端开通有预留孔(11),所述固定柱(12)通过预留孔(11)和卡槽(13)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卡槽(13)开设在连接杆(8)的上端左表面,所述固定柱(12)通过伸缩槽(14)与立柱(1)相互连接,且固定柱(12)的外表面包裹有连接弹簧(15),所述连接套(10)的右端通过连接板(16)与托架(17)相互连接,且托架(17)的右端通过连接柱(19)与活动板(18)相互连接,同时连接柱(19)的外围包裹有拉伸弹簧(20),所述活动板(18)的下端固定有滑块(21),且活动板(18)通过滑块(21)和滑槽(22)与托架(17)相互连接,所述立柱(1)的上端固定有承重板(23),且立柱(1)的上端右表面固定有支撑板(24),同时支撑板(24)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4)通过支撑柱(5)和支撑弹簧(6)与立柱(1)构成减震装置,且支撑弹簧(6)的初始长度等于支撑柱(5)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0)的内表面和连接杆(8)的外表面均呈螺纹状结构,且二者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2)通过伸缩槽(14)和连接弹簧(15)与立柱(1)构成伸缩机构,且连接弹簧(15)的初始长度等于伸缩槽(14)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8)通过滑块(21)和滑槽(22)与托架(17)构成滑动机构,且该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9)为伸缩结构,且连接柱(19)的最大长度等于拉伸弹簧(20)的初始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3)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该梯形结构的上底边长度大于下底边长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
背景技术
支撑梁一般用在基础的上方,放在两桥台之间的梁,一般是纵向的,防止因填土的推力造成桥台的向内位移,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但是目前大多数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为固定式结构,不便于对顶部进行改动和维护,影响工程整体进度,较为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混凝土支撑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解决了但是目前大多数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为固定式结构,不便于对顶部进行改动和维护,影响工程整体进度,较为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包括立柱和固定柱,所述立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内部均固定有螺钉,所述立柱的内部下端开设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柱,同时支撑柱的外围包裹有支撑弹簧,所述立柱的内部中间开设有升降槽,且升降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同时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杆的外围包裹有连接套,且连接套的左端开通有预留孔,所述固定柱通过预留孔和卡槽与连接杆相互连接,且卡槽开设在连接杆的上端左表面,所述固定柱通过伸缩槽与立柱相互连接,且固定柱的外表面包裹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套的右端通过连接板与托架相互连接,且托架的右端通过连接柱与活动板相互连接,同时连接柱的外围包裹有拉伸弹簧,所述活动板的下端固定有滑块,且活动板通过滑块和滑槽与托架相互连接,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有承重板,且立柱的上端右表面固定有支撑板,同时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预留槽通过支撑柱和支撑弹簧与立柱构成减震装置,且支撑弹簧的初始长度等于支撑柱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内表面和连接杆的外表面均呈螺纹状结构,且二者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通过伸缩槽和连接弹簧与立柱构成伸缩机构,且连接弹簧的初始长度等于伸缩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通过滑块和滑槽与托架构成滑动机构,且该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滑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为伸缩结构,且连接柱的最大长度等于拉伸弹簧的初始长度。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该梯形结构的上底边长度大于下底边长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预留槽与立柱构成的减震装置便于对伺服电机和承重板受到的震动进行减缓,提高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连接套与连接杆的螺纹连接增加了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便于带动连接套进行上下移动,固定柱与立柱的伸缩机构便于对连接杆和连接套进行固定或放松,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
(2)、该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活动板与托架的滑动机构便于对不同宽度的混凝土框架进行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适用性,连接柱的伸缩结构提高了活动板对混凝土框架的固定,避免混凝土框架在托架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承重板的形状便于增加对上方压力的承受,提高装置整体的承重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支撑架;3、螺钉;4、预留槽;5、支撑柱;6、支撑弹簧;7、升降槽;8、连接杆;9、伺服电机;10、连接套;11、预留孔;12、固定柱;13、卡槽;14、伸缩槽;15、连接弹簧;16、连接板;17、托架;18、活动板;19、连接柱;20、拉伸弹簧;21、滑块;22、滑槽;23、承重板;24、支撑板;2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包括立柱1、支撑架2、螺钉3、预留槽4、支撑柱5、支撑弹簧6、升降槽7、连接杆8、伺服电机9、连接套10、预留孔11、固定柱12、卡槽13、伸缩槽14、连接弹簧15、连接板16、托架17、活动板18、连接柱19、拉伸弹簧20、滑块21、滑槽22、承重板23、支撑板24和支撑杆25,立柱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的内部均固定有螺钉3,立柱1的内部下端开设有预留槽4,且预留槽4的内部固定有支撑柱5,同时支撑柱5的外围包裹有支撑弹簧6,立柱1的内部中间开设有升降槽7,且升降槽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8,同时连接杆8的下端连接有伺服电机9,连接杆8的外围包裹有连接套10,且连接套10的左端开通有预留孔11,固定柱12通过预留孔11和卡槽13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卡槽13开设在连接杆8的上端左表面,固定柱12通过伸缩槽14与立柱1相互连接,且固定柱12的外表面包裹有连接弹簧15,连接套10的右端通过连接板16与托架17相互连接,且托架17的右端通过连接柱19与活动板18相互连接,同时连接柱19的外围包裹有拉伸弹簧20,活动板18的下端固定有滑块21,且活动板18通过滑块21和滑槽22与托架17相互连接,立柱1的上端固定有承重板23,且立柱1的上端右表面固定有支撑板24,同时支撑板24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杆25;
预留槽4通过支撑柱5和支撑弹簧6与立柱1构成减震装置,且支撑弹簧6的初始长度等于支撑柱5的长度,预留槽4与立柱1构成的减震装置便于对伺服电机9和承重板23受到的震动进行减缓,提高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连接套10的内表面和连接杆8的外表面均呈螺纹状结构,且二者螺纹连接,连接套10与连接杆8的螺纹连接增加了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便于带动连接套10进行上下移动;
固定柱12通过伸缩槽14和连接弹簧15与立柱1构成伸缩机构,且连接弹簧15的初始长度等于伸缩槽14的深度,固定柱12与立柱1的伸缩机构便于对连接杆8和连接套10进行固定或放松,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
活动板18通过滑块21和滑槽22与托架17构成滑动机构,且该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滑动,活动板18与托架17的滑动机构便于对不同宽度的混凝土框架进行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适用性;
连接柱19为伸缩结构,且连接柱19的最大长度等于拉伸弹簧20的初始长度,连接柱19的伸缩结构提高了活动板18对混凝土框架的固定,避免混凝土框架在托架17移动过程中的移动;
承重板23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该梯形结构的上底边长度大于下底边长度,承重板23的形状便于增加对上方压力的承受,提高装置整体的承重力。
使用时,首先将立柱1的底部接触地面,并且通过螺钉3将支撑架2固定在地面,完成装置整体与地面的固定,接着使用可以将混凝土框架置于托架17的中部,此时混凝土框架推动活动板18向外侧移动,活动板18通过滑块21和滑槽22向外侧滑动,同时使连接柱19和拉伸弹簧2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拉伸弹簧20给与连接柱19和活动板18向混凝土框架方向的力,对混凝土框架进行夹紧,此时使用者可以打开伺服电机9的顺时针转动,伺服电机9带动连接杆8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连接杆8带动连接套10和连接板16向上移动,使用者可以将固定柱12向外侧拔出,当连接套10移动至连接杆8上端时,松开固定柱12,固定柱12受到压缩状态的连接弹簧15的弹力,向连接杆8方向移动,并且通过预留孔11和卡槽13与连接杆8相互卡合,对托架17的高度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对混凝土框架进行安装和调试,这就是该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的工作原理,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撑梁,预留槽4与立柱1构成的减震装置便于对伺服电机9和承重板23受到的震动进行减缓,提高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连接套10与连接杆8的螺纹连接增加了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便于带动连接套10进行上下移动,固定柱12与立柱1的伸缩机构便于对连接杆8和连接套10进行固定或放松,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并且活动板18与托架17的滑动机构便于对不同宽度的混凝土框架进行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适用性,连接柱19的伸缩结构提高了活动板18对混凝土框架的固定,避免混凝土框架在托架17移动过程中的移动,承重板23的形状便于增加对上方压力的承受,提高装置整体的承重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3558.1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1(辽宁)
授权编号:CN209323391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E01D 21/00
专利分类号:E01D21/00;E01D19/02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张伟
第一申请人:张伟
申请人地址: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玉龙路88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校区
发明人:张伟;王鑫;蔡诗宇;刘婷婷
第一发明人:张伟
当前权利人:张伟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伺服电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