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晶态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态,合金,切屑,块体,效应,锯齿状,糠醛。
非晶态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程庆彦,刘栋杰,王明明,王延吉[1](2019)在《Ni-Co-P非晶态合金催化香草醛HDO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Ni-P非晶态合金,添加Co元素对非晶态合金进行改性,采用XRD、SEM、XPS、DSC等方法对非晶态合金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以香草醛加氢脱氧制2-甲氧基-4-甲基苯酚(MMP)为探针考察催化剂的加氢脱氧(HDO)性能。结果表明,Ni与Co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有助于Ni的还原,增加催化剂活性中心数目,而且提高了非晶态合金分散度、无序度和热稳定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n_(Co)/(n_(Co)+n_(Ni))(物质的量比)=0.08、H_2分压为2.0 MPa、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180 min、催化剂用量为0.05 g,香草醛的转化率达到100%,MMP选择性为82.7%。催化剂循环五次后,香草醛的转化率保持100%,MMP的选择性下降到68.7%。(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乔卫叶,袁洪晶,白红存,郝永超,张晓楠[2](2019)在《超细非晶态合金NiB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加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加入KAl(SO_4)_2和NaOH,制备了超细非晶态合金结构的NiB催化剂。Al(OH)_3的生成是制备超细NiB催化剂的关键因素,且NiB的粒径随着Al(OH)_3生成量的增加而减小。当Al/Ni摩尔比为1∶1时,该方法制备的NiB催化剂粒径约为未加入铝盐时的1/6。催化评价表明,在糠醛加氢和硝基苯加氢反应中,制备的NiB催化剂的活性随着制备过程Al(OH)_3生成量的增加而增大。当Al/Ni摩尔比为1∶1时,NiB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未加入铝盐时的3倍,其原因可以归于该方法制备的NiB催化剂小的粒径和大的比表面积。同时,采用含铝盐废液制备的NiB催化剂的催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过程的铝盐可以循环使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刘超,黄继庆,魏刚,周海,王侃[3](2019)在《非晶态合金柱塞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田往复式柱塞泵在污水回注过程中出现的柱塞失效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柱塞失效的形式,通过改变柱塞表面合金层的材料特性,利用非晶态合金的高抗腐蚀性与耐磨性能,加工非晶态合金柱塞,经过现场应用,寿命得到了明显提高,降低了维护成本与劳动强度。(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8期)
苏毅[4](2019)在《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柔性电磁屏蔽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涤纶织物表面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的工艺条件以及金属镀层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先化学镀铜,再电镀镍磷金属工艺的织物,在0.3~3000 MHz范围内,其电磁屏蔽效能可达75 dB以上,且复合镀金属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远高于传统镀铜织物,特别是在0.3~600 MHz范围内屏蔽效果优良。所研发的电磁屏蔽织物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应用价值,对其他金属化电磁屏蔽织物的研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程庆彦,王明明,张凯,王延吉[5](2019)在《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镍-钨-磷(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吸附仪(BET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中W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助剂W的加入,Ni-W-P非晶态合金的无序程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颗粒粒径减小,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随W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苯胺的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当W的添加量为6%(摩尔分数)时,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均为100%。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用量7.5%(催化剂相对于硝基苯的用量),H_2压力1.0 MPa,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90 min,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均达到100%。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硝基苯转化率高达99%,苯胺选择性保持在97%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王敏[6](2019)在《Fe基非晶态合金切削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与45钢对比,分析了Fe基非晶合金在不同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的交互作用对主切削力和切削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切削参数下,Fe基非晶合金主切削力小于45钢,而切削合力却大于45钢,切削力都表现出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少,以及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均匀增大的趋势。研究发现切削速度在80 m/min下产生的切屑晶化程度多达52.5%,认为Fe基非晶合金锯齿状切屑的形屑机制为局部突变性剪切,在切削速度为60 m/min时切屑的片状结构中会出现大量微孔洞,而切削速度达到80 m/min以上时,黏滞流变会增加,微孔洞数量减少。(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1期)
荣文倩,郑小美,张朋越,葛洪良[7](2019)在《非晶态Fe_(0.51)P_(0.49)合金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晶态Fe_(0.51)P_(0.49)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和磁性能。方法:通过一步电沉积和酸浸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_(0.51)P_(0.49)合金材料。通过XRD等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XRD结果表明Fe_(0.51)P_(0.49)合金为非晶态。Fe_(0.51)P_(0.49)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含有碳酸亚乙烯酯(VC)的电解液中,Fe_(0.51)P_(0.49)合金的初始放电容量和充电容量分别为807mAh·g-1和545.2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67.5%,23周循环后,其可逆嵌锂容量仍然保持445.5mAh·g-1,为首次充电容量的82%,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原位XRD结果揭示了Fe_(0.51)P_(0.49)合金与Li+的反应机理。磁性能结果表明,Fe_(0.51)P_(0.49)的矫顽力为115Oe,表现出良好的软磁性能。结论:电沉积方法制备的Fe_(0.51)P_(0.49)合金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磁性能,是一种多功能薄膜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方[8](2019)在《稀土对镍基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耐蚀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诸多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稀土由于良好的物理、化学、电磁和光学性在电镀和化学镀中的探索愈发成熟,致使其应用更加开阔,因此本实验试样为AZ91D镁合金,在镀液中添加不同的稀土Ce(NO3)3和Nd(NO3)3制备具有保护性的Ni-P、Ni-W-P和Ni-Mo-P叁种合金镀层以提高其耐蚀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添加稀土(Ce(NO3)3、Nd(NO3)3)可改善Ni-P镀层组织,使镀层表面更为均匀、致密,晶粒细化并且呈胞状形貌,表面质量优于未添加稀土的镀层。其中添加1.25 g/L稀土Nd(NO3)3获得的镀层综合性能最好,镀层中P含量达到11.60%,镀层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镀层与镁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最好,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其自腐蚀电位为-0.63 V,比未添加稀土的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右移了0.42 V,阻抗谱图中的容抗弧半径最大,浸泡实验结果的腐蚀速率也最小。(2)添加稀土(Ce(NO3)3、Nd(NO3)3)后的Ni-W-P镀层较未添加稀土的镀层表面形貌呈现出的胞状组织更为细小、致密,没有出现裂纹、孔洞等缺陷。当镀液中添加稀土Nd(NO3)3为1.00 g/L时,沉积速率最快,镀层的P含量为12.38%,W含量为0.65%,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的临界载荷最大约为43 N,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最好。其极化曲线表明,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29 V,腐蚀电流为0.000829 A/cm2。其阻抗谱图显示,镀层具有最大的容抗弧半径,腐蚀速率最低,耐蚀性最好。(3)添加稀土Ce(NO3)3和Nd(NO3)3的Ni-Mo-P叁元镀层呈典型的胞状结构,将镁合金基体完全覆盖,非晶态程度提高。相比不添加稀土的镀层来说,镀层的临界载荷变大,镀层与基体结合更紧密,沉积速率也得到提高。当镀液中添加稀土 Nd(NO3)3为1.00 g/L时,其极化曲线及阻抗谱表明,此时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最大,约为-0.15 V,而腐蚀电流也明显降低,容抗弧半径最大,腐蚀速率为0.681g/m2·h,耐蚀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克楠,刘丛,李强,霍军涛,孙言飞[9](2019)在《Fe_(25)Co_(25)Ni_(25)Cr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xing提纯处理和J-Quenching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最大尺寸为1.2 mm的Fe_(25)Co_(25)-Ni_(25)Cr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并对它的磁热性能进行的表征和研究,以探讨高熵效应对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影响。目前的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居里温度为572 K。在外加磁场为1.5和5 T时,它的最大等温磁熵变和制冷能力的值分别为0.66 J/(kg·K),42.9 J/kg和1.88 J/kg,136.1 J/(kg·K)。与其它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对比显示,高熵效应对非晶态合金磁熵变似乎并没有明显影响,但高熵非晶态合金磁熵变随温度变化曲线显示了较大的半高宽温度区间。(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吴克楠[10](2019)在《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传统的制冷技术,磁制冷是运用工质的磁热效应进行制冷的一种新型制冷模式,具有效率高、噪音小和绿色无污染的优点。铁基非晶磁热材料以其较低的磁滞和热滞,较好的耐腐蚀性以及低廉的成本,近些年已成为磁热工质材料的热点之一。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针对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磁热性能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1)具有近室温磁热效应的Fe_71Mo_9P_13C_7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研究。实验中利用Fluxing和J-Quenching技术成功制备出临界尺寸为1.3 mm的Fe_71Mo_9P_13C_7块体非晶态合金。Fe_71Mo_9P_13C_7块体非晶态合金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为0.55 T。在最大外加磁场5 T时,该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最大等温磁熵变为2.57 J/(kg K),制冷能力为305.57 J/kg。相比于其它铁基非晶态合金,Fe_71Mo_9P_13C_7的磁热性能并不是很突出,这可能是由于Fe原子和Mo原子间发生的反铁磁性耦合所导致。但Fe_71Mo_9P_13C_7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居里温度低至355 K,接近室温,因此有望用于室温磁制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Fe_25Co_25Ni_25Mo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研究。通过Fluxing提纯以及J-Quenching技术我们成功制备出了直径约为1.2 mm的Fe_25Co_25Ni_25Mo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棒。测试结果表明,Fe_25Co_25Ni_25Mo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居里温度为560 K,外加磁场为1.5 T时的最大磁熵变值为0.80 J/(kg K),制冷能力为135.4 J/kg;5 T磁场下的最大磁熵变值为1.88 J/(kg K),制冷能力为310.2 J/kg。与其它非晶态合金磁热性能的对比表明,高熵效应对目前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磁熵变值似乎并没有促进作用,但高熵效应使得目前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磁熵变随温度变化曲线具有较大的半高宽温度区间,从而导致较大的制冷能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3)
非晶态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加入KAl(SO_4)_2和NaOH,制备了超细非晶态合金结构的NiB催化剂。Al(OH)_3的生成是制备超细NiB催化剂的关键因素,且NiB的粒径随着Al(OH)_3生成量的增加而减小。当Al/Ni摩尔比为1∶1时,该方法制备的NiB催化剂粒径约为未加入铝盐时的1/6。催化评价表明,在糠醛加氢和硝基苯加氢反应中,制备的NiB催化剂的活性随着制备过程Al(OH)_3生成量的增加而增大。当Al/Ni摩尔比为1∶1时,NiB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未加入铝盐时的3倍,其原因可以归于该方法制备的NiB催化剂小的粒径和大的比表面积。同时,采用含铝盐废液制备的NiB催化剂的催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过程的铝盐可以循环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晶态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程庆彦,刘栋杰,王明明,王延吉.Ni-Co-P非晶态合金催化香草醛HDO性能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乔卫叶,袁洪晶,白红存,郝永超,张晓楠.超细非晶态合金NiB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加氢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3].刘超,黄继庆,魏刚,周海,王侃.非晶态合金柱塞的研究与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9
[4].苏毅.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柔性电磁屏蔽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9
[5].程庆彦,王明明,张凯,王延吉.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6].王敏.Fe基非晶态合金切削性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7].荣文倩,郑小美,张朋越,葛洪良.非晶态Fe_(0.51)P_(0.49)合金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9
[8].郭方.稀土对镍基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D].西安科技大学.2019
[9].吴克楠,刘丛,李强,霍军涛,孙言飞.Fe_(25)Co_(25)Ni_(25)Cr_5P_(10)B_(10)高熵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9
[10].吴克楠.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