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钢管,型钢,节点,框架,核心。
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袁炳琨,王宏军,翟建恺,王琨[1](2019)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受力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模型和单元类型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分析软件ABAQUA,建立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较为一致。随后,采用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此类组合框架在施加预应力、竖向荷载以及水平荷载下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考察了组合框架各组成部分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分析了组合框架的工作机理,其结果可为后继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詹文,余洋,莫志强,倪红[2](2018)在《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整跨安装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汶马高速C4合同段的克枯特大桥、下庄特大桥、互通匝道桥钢桁梁各种安装形式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了架桥机安装。介绍了架桥机结构,对钢桁梁安装进行了10个受力模型的计算。对钢桁梁的安装工艺和施工流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全断面整体调整,减少了大量空中焊接及涂装工作,确保了结构整体质量,缩短了工程工期。(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8年03期)
张友平[3](2018)在《浅谈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简支桁梁桥整孔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简支桁梁桥是适宜地震烈度较高和桥位地形环境复杂的桥型之一。同时降耗减排成效显着,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传统的现场组拼工艺,不能有效的控制质量和工期。通过整孔制造的施工方法,可对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梁工厂化整孔制造,有效提高结构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8年03期)
王琨,智海祥,曹大富,史高林[4](2018)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迭合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迭合柱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开展了3个施加预应力及1个未施加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迭合柱组合框架节点在柱顶水平荷载下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组合框架节点在不同预应力水平和轴压比下的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研究了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及变形性能,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箍筋和钢管、梁端纵筋和型钢翼缘、以及柱端纵筋和钢管的应变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节点试件均发生梁端先受弯破坏、核心区后剪切破坏的混合破坏模式,而非预应力节点试件仅发生了梁端弯曲破坏;组合框架节点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预应力水平的增加能延缓梁受拉区裂缝的产生,并提高了节点试件的水平承载力;轴压比对节点试件水平承载力的影响有限,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节点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预应力水平和轴压比的增加均降低了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研究结果可为此类新型结构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高志宏[5](2019)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变参数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的可靠性是保证框架结构安全的关键。以呼和浩特东站站房为例,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通过变参数分析,研究了节点区加强环板设置方式、厚度及预应力筋截断位置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设置内外加强环板并进行圆弧过渡可有效降低环板的应力集中;预应力筋在2. 5倍型钢梁高以外截断时,预应力筋的截断位置对节点的受力影响不大;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呈非线性弹性变化,具有很好的承载力和刚度,且梁内箍筋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梁端加强区以外。(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王媛[6](2018)在《40m预制箱梁用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自平衡式静载试验装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0 m双线整孔预制箱梁已研制成功,并纳入铁路新线设计计划。而目前现有32 m双线整孔预制箱梁静载试验台远不能满足即将生产的40 m预制箱梁的静载试验要求。本文对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自平衡式静载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等方面做了说明,并对自平衡式静载试验装置的受力分析进行了计算,得到该试验装置可以用于40 m双线整孔预制箱梁的静载试验。并且从技术应用、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自平衡静载试验进行分析,得出此静载试验装置是一种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适应搬迁的新型静载试验台。(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孙建龙[7](2018)在《某斜向交汇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大型铁路旅客站房高架候车厅楼盖结构,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及HyperMesh网格划分功能对楼盖结构复杂的斜向交汇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很好的承载力和刚度,各受力单元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同时为缩尺模型试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采用1∶4缩尺模型试验,对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可实现"强节点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刘宏潮[8](2018)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超高层与大跨度的建筑在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也推动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其中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能有效地适应现代建筑高性能、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满足现代结构对大空间及抗震性能的需求,但对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框架梁内预应力筋和纵筋在穿越框架节点时,往往需贯穿柱内型钢,削弱节点承载力,同时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故本文拟采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节点为研究对象来解决框架节点构造及施工工艺的问题,并基于已有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节点抗震试验结果,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10对节点的破坏过程以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往复荷载下与单调荷载下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节点的数值模型,得到与试验结果相对应的模拟滞回曲线与单调荷载下的位移-荷载曲线,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基于往复荷载下的数值模型进行破坏形态分析,基于单调荷载下的数值模型进行破坏全过程分析、混凝土的损伤分析和型钢的应力分析。由于滞回曲线的计算成本较大,所以本文采用单调荷载下的数值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及抗剪承载力计算,在上述基础上,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参数进行拓展,分别在不同预应力度、轴压比、钢管配钢率和核心区配箍率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1)预应力度和核心区配箍率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2)钢管配钢率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轴压比则影响较小,轴压比对核心区剪切变形的抑制作用只体现在构件接近破坏的阶段,且需要施加高轴压比:(3)钢管的厚度和核心区箍筋的直径均需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最后本文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验证与参数分析的结果,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规程中的此类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和试验值对本文推出的有限元和实用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验证,总体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周俊[9](2018)在《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套建增层改造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套建增层改造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本文针对已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以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作为框架梁以钢管混凝土核心柱作为框架柱的套建增层框架开展了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出了防止该种类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的设计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首先采用IDARC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组合框架模型试验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建议了构件的退化参数。然后,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基础上,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和数值计算Matlab语言,结合套建增层框架结构的特点,编制了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配筋的计算程序,该程序能够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相应的抗震增强措施。其次,选取两条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合成记录,对参照现行设计标准设计的套建增层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最后,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部分套建增层框架将会发生倒塌。建议在8度抗震设防区,原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于14.4m,增层层数不超过4层,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及抗震构造措施都应按一级抗震框架取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顾欣欣[10](2018)在《预应力水平及材料性能对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其优良承载力、塑性和韧性、方便的施工操作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等优势成为工程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普通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可以较好的发挥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但钢管的约束作用一般要到核心混凝土受压、横向变形明显、发生竖向开裂时方能发挥。核心混凝土初始预压应力的存在可使钢管更早地参与横向约束,使得核心混凝土全过程均处于叁向受压状态,可推迟其开裂,有效延长混凝土的弹性状态,因此核心混凝土预压应力的施加方法及预应力结构的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几种对核心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的方法,主要研究在核心混凝土内掺加铝粉,利用铝粉发泡产生体积膨胀来实现预压应力的施加,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就产生预压应力并永久保留,从而改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核心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的方式--螺丝旋进法。通过钢管表面开设螺纹孔,将螺丝旋进钢管内,挤压内部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实现预应力施加;用水代替混凝土灌入钢管内,进行螺丝加压预应力构件的可行性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对比,验证了螺丝加压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整套装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但此种预应力施加方式对装置的密封性具有较高的要求。(2)探究了铝粉加气混凝土的工艺过程,并对加气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包括强度、膨胀率等参数,通过试验分析提出了合适的水灰比与铝粉掺量。在满足膨胀率与材料强度的条件下,采用2%的铝粉掺量(占水泥的用量)能保证混凝土有20%的膨胀率且强度下降控制在24%以内。(3)开展了4根铝粉加气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自应力试验。自应力值在铝粉反应的前40min内呈现增长,混凝土初凝完成后预应力即施加完毕,自应力值最大可达4.23MPa;进一步研究了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的预应力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养护条件下,施加的预应力值可靠稳定,预应力长期损失控制在8%以内,验证了整套装置及工艺流程的可行性。(4)开展了4根铝粉加气自应力钢管混凝土和2根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应力水平下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预应力的存在可改善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相比,预应力试件弹性阶段的最大荷载最高可达极限承载力的88%,极限承载力提升15%左右。(5)对比了几种预应力施加工艺的优劣性,得出了不同的预应力施加方式的适用性。螺丝旋进法与铝粉加气产生的混凝土体积膨胀,两种施加预应力方式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小,外接高压泵施加方法可与现代施工工艺相结合,可操作性强。(6)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模型,模拟了施加预应力及试件轴压的全过程,软件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较为深入的揭示了预应力混凝土轴压工作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汶马高速C4合同段的克枯特大桥、下庄特大桥、互通匝道桥钢桁梁各种安装形式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了架桥机安装。介绍了架桥机结构,对钢桁梁安装进行了10个受力模型的计算。对钢桁梁的安装工艺和施工流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全断面整体调整,减少了大量空中焊接及涂装工作,确保了结构整体质量,缩短了工程工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袁炳琨,王宏军,翟建恺,王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受力机理分析[J].江苏建筑.2019
[2].詹文,余洋,莫志强,倪红.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整跨安装技术[J].西南公路.2018
[3].张友平.浅谈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简支桁梁桥整孔制造[J].西南公路.2018
[4].王琨,智海祥,曹大富,史高林.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迭合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5].高志宏.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变参数受力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
[6].王媛.40m预制箱梁用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自平衡式静载试验装置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8
[7].孙建龙.某斜向交汇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
[8].刘宏潮.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8
[9].周俊.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D].扬州大学.2018
[10].顾欣欣.预应力水平及材料性能对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