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重症肌无力,T淋巴细胞亚群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魏天,景红萍[1](2019)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与血浆置换(PLEX)治疗重症肌无力(MG)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M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EX组与IVIG组各40例,PLEX组予PLEX治疗,IVIG组予IVI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AchRAb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重症肌无力症状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IVIG组治疗有效性优于PLEX组(P<005);两组AchRA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IVIG组下降幅度大于PLEX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CD4~+CD25~+较治疗前降低,IVIG组变化幅度大于PLEX组(P<005);两组ARS-MG、MG-AD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IVI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LEX组(P<005)。结论 IVIG治疗MG疗效优于PLEX,可显着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AchRAb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冉莉[2](2019)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V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VM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IL-1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分数、IL-1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0期)
苏兴栋[3](2019)在《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及病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及病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症患儿110例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包括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口腔溃疡改善时间;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9期)
马超[4](2019)在《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症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低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邢前[5](2019)在《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应答者为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价值。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白蛋白下降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升高叁者均是急性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其预测急性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71、0.927(均P<0.05),敏感度分别为66.81%、75.63%、89.17%,特异度分别为93.27%、95.11%、98.37%,其中血小板反应蛋白2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大于或高于其他两个指标。结论血清白蛋白下降而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升高时,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风险增高;叁者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均具有预测作用,但血小板反应蛋白2的预测价值最高。(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马强[6](2019)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百日咳疗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婴幼儿百日咳治疗方案,评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泰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6名婴幼儿百日咳确诊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1g/kd/d,连用2d。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痉挛性咳嗽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痉挛性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辅助治疗婴幼儿百日咳,可明显改善患儿痉咳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邓雪梅[7](2019)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诊的76例ITP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ITP疗效显着,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增强其机体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9年08期)
张泰[8](2019)在《静脉注射含麦芽糖人免疫球蛋白致新生儿血糖升高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儿科临床常用药品。某医院药师在调剂中发现1例新生儿在应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期间血糖值偏高,可能与所用血糖监测方法及药用辅料麦芽糖有关。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属儿科常备药品,部分品牌制剂含麦芽糖,应用时需注意血糖检测方式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火[9](2019)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筋脉注射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40例,参考数字随机发进行分组,观察组患儿20例,对照组患儿2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以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为基础,接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在白细胞、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方面的数据较为接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以及降钙素原低于对照组患儿,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患儿,即相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有效降低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提高患儿的氧合指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金峤[10](2019)在《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二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者的预防接种》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况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一种以IgG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具有抗体活性。IVIG在儿科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IVIG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接受IVIG治疗后的预防接种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接种疫苗的必要性研究发现,大剂量使用IVIG可以对中性粒细(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V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VM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IL-1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分数、IL-1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以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魏天,景红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2].冉莉.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3].苏兴栋.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及病程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
[4].马超.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
[5].邢前.血清白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血小板反应蛋白2水平对川崎病患儿发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J].广西医学.2019
[6].马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百日咳疗效评估[J].人人健康.2019
[7].邓雪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9
[8].张泰.静脉注射含麦芽糖人免疫球蛋白致新生儿血糖升高1例[J].儿科药学杂志.2019
[9].刘火.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10].孙金峤.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二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者的预防接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