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热论文_王智香,任宜霞,王飞燕,朱少锋,邵辰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瓦斯,挥发性,有机物,动力学,气相,性能,导数。

吸附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香,任宜霞,王飞燕,朱少锋,邵辰辉[1](2019)在《开心果壳活性炭对含Cr(Ⅵ)废水吸附性能及其吸附热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开心果壳制备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剂,采用ZnCl_2活化,研究其对Cr(Ⅵ)吸附效果。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废水中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如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热动力学等。结果表明:开心果壳活性炭的BET的比表面积达1677.61 m~2·g~(-1),孔径约为29.73 nm的介孔结构,活化能约为4.39 kJ·mol~(-1);室温下,开心果壳活性炭投入量为1.25 g·L~(-1)、吸附90 min、模拟含Cr(Ⅵ)溶液初始浓度0.8 mmol·L~(-1)、pH值=2时,吸附效果最佳,Cr(Ⅵ)去除率在80%以上。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开心果壳活性炭吸附Cr(Ⅵ)离子的热动力学性质,得到了该过程活化能为Ea=4.39 kJomol~(-1),吸附温度308.15K时,速率常数k=3.269×10~(-3)/s。(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谢倩红[2](2019)在《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甲基异丁酮、环己酮、环己烷、叁甲苯等10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02~1.00μg)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2,加标回收率为91.2%~104.2%。(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卢守青,撒占友,张永亮,刘杰,房婷[3](2019)在《高阶原生煤和构造煤等量吸附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研究了高阶原生煤和构造煤等量吸附热,进一步阐述了构造煤易于瓦斯突出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随着吸附量的增加,高阶原生煤和构造煤等量吸附热均呈现先缓慢增加,再快速增加的趋势;而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原生煤和构造煤等量吸附热呈现匀速增加的趋势;在不同吸附量和不同压力下,原生煤的等量吸附热均大于构造煤;说明原生煤表面与甲烷的作用力大于构造煤的,在相同压力下瓦斯分子更容易从构造煤表面脱离下来;构造煤中瓦斯运移主要受控于裂隙瓦斯渗流,在构造煤瓦斯治理时尽量采取增透措施。(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王秀娟,雷育涛,曾经文,赵涛,林晓君[4](2019)在《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热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秸秆、皇竹草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成玉米秸秆生物炭(BCcs)、皇竹草生物炭(BCn)、花生壳生物炭(BCps),采用CEC、等电点滴定,表面官能团分析,元素分析、FT-IR、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种生物炭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静态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生物炭吸附叁氯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EC和表面官能团数量排序为BCcs>BCn>BCps,BCcs极性和亲水性更强,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善,其次是BCn,BCps的极性和亲水性最弱,孔隙极少.3种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去除率均随着叁氯生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性更有利于吸附实验的进行.低离子强度有利于BCcs和BCn吸附叁氯生,BCps则相反.在10、25、40℃3种温度下,3种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均更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Freundilich等温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都能描述这3种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行为,吸附反应属于自发、放热反应.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生物炭与叁氯生之间无化学键、配位基交换等强作用力.(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庆庆,何倩[5](2018)在《大佛寺4号煤等量吸附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低阶煤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对大佛寺4号煤进行多温度点的空气干燥基煤样和平衡水样吸附/解吸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等量吸附线,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到升压(吸附)与降压(解吸)过程的吸附热。计算结果表明:平衡水煤样的等量吸附热小于空气干燥基煤样的等量吸附热,说明水分的存在不利于煤层气吸附;在相同吸附量下,降压过程吸附热大于升压过程吸附热,吸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能满足解吸过程中所需的热量。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水分对甲烷吸附量的影响以及煤层气解吸滞后于吸附的原因。因此,在实际排采中应考虑到解吸滞后效应的影响,合理制定排采工作制度。(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8年12期)

康建宏,周福宝[6](2018)在《非均匀多孔煤吸附煤层气的分数阶吸附热模型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吸附解吸是一个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但目前关于煤层气吸附的热动力学特性研究较少。本文考虑煤孔隙结构的非均匀性以及煤层气吸附过程的放热特性,将分数阶导数引入经典的热传导方程,建立了一个带非稳态体积内热源的传热模型来描述煤层气在非均匀煤孔隙内的反常热扩散机理。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微量热仪测量了不同压力下煤层气的吸附热,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吻合。此外,我们研究了煤基质内温度分布的时空演化规律,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周勇明,蒋凯[7](2018)在《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气中34种挥发性有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气中的1,1,2-叁氯-1,2,2-叁氟乙烷、1,1-二氯乙烯、氯丙烯、二氯甲烷、1,1-二氯乙烷、顺式-1,2-二氯乙烯、叁氯甲烷、1,1,1-叁氯乙烷、四氯化碳、苯、1,2-二氯乙烷、叁氯乙烯、1,2-二氯丙烷、反式-1,3-二氯丙烯、甲苯、顺式-1,3-二氯丙烯、1,1,2-叁氯乙烷、四氯乙烯、1,2-二溴乙烷、氯苯、乙苯、1,1,1,2-四氯乙烷、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4-乙基甲苯、1,3,5-叁甲基苯、1,2,4-叁甲基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苄基氯、1,2-二氯苯、1,2,4-叁氯苯、六氯丁二烯的分析方法,与采样罐法相比,该法更为简单快捷。在2.5~50μg/m3内线性在0.993~0.999,加标回收率在85.8%~119.2%,且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2.1%~6.9%,方法检出限在0.03~2.52μg/m3。(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8年04期)

杨宇轩,康建宏,李光华,李海鉴[8](2018)在《二氧化碳与水预处理煤样对甲烷吸附热效应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煤体吸附甲烷的热效应对于深入揭示煤层气在煤表面的吸附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C80微量量热仪测试了无烟煤、焦煤、褐煤在二氧化碳与水预处理前后的甲烷吸附热力学参数,得到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热曲线,并建立了甲烷吸附量—吸附热定量模型,从能量角度解释了煤样预处理前后对甲烷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二氧化碳与水预处理后,煤样对甲烷的吸附量以及吸附过程产生的微量吸附热均有所增加,且预处理对煤体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增大其表面孔隙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潘炘,庄晓伟,陈顺伟[9](2018)在《吸附热在竹炭吸附性能快速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竹炭与11种化学试剂的吸附热效应比较实验,发现11种化学试剂中吸附热效应最强的5种试剂顺序为2,2,4-叁甲基正戊烷>乙二醇丁二醚>乙醇>甲醇/异丙醇。结合试剂安全性和性价比筛选出较佳的竹炭评测试剂甲醇和乙醇。通过进一步不同吸附性能竹炭样品对测试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乙醇为供筛选试剂中最优,竹炭样品吸附性能与竹炭在乙醇中吸附热温度值间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5 10~(-6)X~2+0.015 2X+26.672,R2=0.994 7。环境温度与竹炭在乙醇吸附热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08 9X+15.408,R2=0.989 2。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竹炭吸附性能保证一定精确测定的前提下,可通过竹炭样品在乙醇中吸附热温度值来快速评测竹炭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舒才,王宏图,施峰,胡国忠[10](2017)在《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温度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变化规律,引入煤层瓦斯两能态吸附热理论,重新构建煤层温度场控制方程,推导了温度场控制方程中解吸微分热能项的理论求解方法,改进了煤层瓦斯流动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吸附解吸、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瓦斯流动时的煤层温度、瓦斯压力、煤层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合已有试验研究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温度下降的快、慢受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压力及煤层渗透率的共同影响,煤层渗透率越大,温度下降越快,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越大,温度下降越快;同时,煤层渗透率随抽采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越靠近钻孔壁面煤层渗透率增加幅度越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7年11期)

吸附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一种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甲基异丁酮、环己酮、环己烷、叁甲苯等10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02~1.00μg)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2,加标回收率为91.2%~104.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热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智香,任宜霞,王飞燕,朱少锋,邵辰辉.开心果壳活性炭对含Cr(Ⅵ)废水吸附性能及其吸附热动力学研究[J].山东化工.2019

[2].谢倩红.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J].广东化工.2019

[3].卢守青,撒占友,张永亮,刘杰,房婷.高阶原生煤和构造煤等量吸附热分析[J].煤矿安全.2019

[4].王秀娟,雷育涛,曾经文,赵涛,林晓君.生物炭对叁氯生的吸附热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5].李庆庆,何倩.大佛寺4号煤等量吸附热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8

[6].康建宏,周福宝.非均匀多孔煤吸附煤层气的分数阶吸附热模型与实验验证[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7].周勇明,蒋凯.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气中34种挥发性有机物[J].环境科学导刊.2018

[8].杨宇轩,康建宏,李光华,李海鉴.二氧化碳与水预处理煤样对甲烷吸附热效应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9].潘炘,庄晓伟,陈顺伟.吸附热在竹炭吸附性能快速评测中的应用[J].浙江林业科技.2018

[10].舒才,王宏图,施峰,胡国忠.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J].岩土力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添加甲醛产生的水热焦在30oC时对铜离...纯AP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乙醚在γ-Al2O3催化剂上脱水反应的原...一13在0.25MNaZSO;环境中wO3纳米棒的生...、CF3和CF7的TG和DTG曲线热吸附管温度对SMPS结果的影响

标签:;  ;  ;  ;  ;  ;  ;  

吸附热论文_王智香,任宜霞,王飞燕,朱少锋,邵辰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