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创业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大学生,创意,成功率,高职,教学模式。
创业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1](2019)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在界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内涵的基础上,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借鉴养成教育理论,提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并分析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同时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涵、特征和路径,对于改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手段、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李炎,魏雪芬,张健,陈玉英,李志伟[2](2019)在《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目标是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文章以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创新教育活动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提升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上所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7期)
姜燕[3](2019)在《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澍军编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纵横》以高校思政教育基础理论为研究论域,侧重阐述和探讨高校思政教育相关指导问题,并基于思政角度,全面统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渗透各学科、各专业以及各活动的具体工作。全书共分为上下篇两部分。上篇着重介绍思政教育理论基础。阐述并探讨逻辑中介与本体论思维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以及唯物主义的本质、形成渊源等理论思想。特别阐述与(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9期)
关敏丹[4](2019)在《创业素质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业素质逐渐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和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现阶段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问题,基于创业素质的视角分析其问题,最后从实践的层面分析了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框架,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9年06期)
李志平[5](2019)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方式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备受人们关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05期)
龚劲丹,苏世彬[6](2019)在《“叁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以宁德师范学院“创客与法”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德师范学院素质核心课程"创客与法"为例,通过在"创客与法"课程实践中对创就业型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及创业基地建设的设想叙述,进一步阐明了"叁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性,旨在更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叁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成果。(本文来源于《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闫馨[7](2019)在《高职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精准化改革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综合成效,就应针对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进行探索,在校企合作协同办学理念下构建全新课程体系,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对有效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措施加以研究,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魏卫,黄伟钊,胡兰双,许欣[8](2019)在《角色差异的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影响研究——以高校旅游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要着眼于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对广东地区491名旅游专业在校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及创业素质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创业意愿强烈,对创业充满激情,但基于性别、年级、有无实习经验对学校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存在差异。为提升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男女学生创业,根据高低年级学生不同特征设计不同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有利于创业素质提升的专业实践建设,开创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赖美詹[9](2019)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及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近年来创新创业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以带动和促进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多次下发关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文件,各高校也在积极响应号召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在国家相关部门多次下发的文件中均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本文期望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出发,探索“创新创业素质”这个黑匣子里的具体内容,并研究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行为的影响关系。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帮助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提出可行建议,同时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效果方面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首先对8个调研对象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和实证研究法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为下一步研究作准备;其次基于文献和对高校的实地调研,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分为创新创业课程、竞赛、社团和支持四种形式来研究,其中课程包括课堂课程和讲座;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素质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由叁个维度、十项素质构成:创新创业品质维度,包括思维敏捷、成就动机、意志力、独立性和自信五个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维度,包括人际关系能力、机会识别与利用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四个素质;创新创业知识维度,包括专业知识一个素质。(2)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素质的影响,总体而言,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对知识维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能力维度的影响,对品质维度的影响最小;具体而言,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对各类创新创业素质的影响大小不同,竞赛能影响的子素质数目最多,其次是课堂课程和支持的影响,而讲座和社团的影响较小。(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竞赛、社团和支持能直接对创新创业行为产生显着性正向影响,课程对创新创业行为的影响不显着;同时发现,创新创业意向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创新创业素质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再次说明了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在研究发现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相关的建议,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和问题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07)
李芳玉,赵本纲,吴娜[10](2018)在《高职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理念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活动的新认识。当前,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推广,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观念落后、实施载体有待创新、制度设计不健全、活动成效不足等问题。为此,要树立正确的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观,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大力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支撑体系。(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36期)
创业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目标是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文章以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创新教育活动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提升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上所起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业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
[2].李炎,魏雪芬,张健,陈玉英,李志伟.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姜燕.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4].关敏丹.创业素质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
[5].李志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方式浅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6].龚劲丹,苏世彬.“叁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素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以宁德师范学院“创客与法”课程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
[7].闫馨.高职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
[8].魏卫,黄伟钊,胡兰双,许欣.角色差异的创业教育对创业素质影响研究——以高校旅游专业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赖美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及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李芳玉,赵本纲,吴娜.高职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8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