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苯乙酮论文-董玉环,葛欢,安康

氯苯乙酮论文-董玉环,葛欢,安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苯乙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氯苯,氯代烃,氯苯乙酮

氯苯乙酮论文文献综述

[1](2016)在《年产6000吨二氯苯、2000吨2,4-二氯苯乙酮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经济开发区,由池州新赛德颜料有限公司投资,安徽省池州新赛德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新建年产6000吨二氯苯、2000吨2,4-二氯苯乙酮及部分配套公用工程设施,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建设年产6000吨二氯苯项目,二期建设年产2000吨2,4-二氯苯乙酮项目。项目总投资7575.15万元。(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王明园,杨雪,王爱芳,魏丹丹,徐锁平[2](2014)在《2,4-二羟基-3,5-二氯苯乙酮的微波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4-二羟基苯乙酮、氯酸钾和盐酸为原料,在微波辅助作用下,合成了2,4-二羟基-3,5-二氯苯乙酮,研究了溶剂的用量、反应辐射功率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及单晶X射线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a=0.800 6(4)nm,b=1.499 2(8)nm,c=0.729 5(4)nm;α=γ=90°,β=95.506(6)°;F(000)=448,Z=4,V=0.871 6(8)nm3,Dc=1.684g·cm-3,Mr=221.03.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51 6,Rw=0.150 8;S=1.121.最终差值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09nm-3和-580nm-3.(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董玉环,葛欢,安康[3](2013)在《相转移催化下对氯苯乙酮的水相偶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芳烃结构普遍存在于很多天然化合物、药物中间体、人造染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农用药物中,因此,长达一个世纪以来,有机化学工作者们一直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更有效的生成联芳烃的方法.尽管已经存在许多路线来构建联芳烃,但是过渡金属催化是合成联芳烃采用最多的方法,即可用卤代芳烃与有机金属(有机硼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或有机镁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联芳烃.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得到选择性好、收率高的偶联产物,但是反应原料必须经过多步预制,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才可使用,且产生废物较多,经济性不高.由于这些原因,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合成联芳烃.最近几十年,芳烃直接芳基化反应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方法,反应底物可以用普通芳烃代替有机金属化合物[1].目前,钯催化的偶联反应在全球的科研、医药生产、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随着现在偶联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做寻找新型偶联反应的催化剂,但现在主要的催化剂还是负载的钯金属及其化合物,如:将钯或钯的化合物负载在活性碳上[2],并且研究其在水相中的催化偶联反应的作用[3-7].由于有机芳香卤化物不溶于水,在水相进行偶联反应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人们也试图找到一种能在水相催化芳香卤化物发生偶联反应的高活性催化剂.本文以对氯苯乙酮为原料,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络合Pd Cl2后,再负载在蒙脱土K10(MontK 10)支载起相转移催化作用的聚乙二醇400(PEG400)上制出一种PVP-PdC l2/MontK 10-PEG400催化剂在水相中催化合成了4,4’-二乙酰基联苯.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找到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用对氯苯乙酮2.1mmol,甲酸钠0.44 mmol,PVP-Pd Cl2/MontK 10-PEG400 0.3 g(Pd含量0.41 mg),温度100℃,时间4 h,获得4,4’-二乙酰基联苯的产率可达86.19%.催化剂即使使用五次产率仍能达到6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5)》期刊2013-10-17)

王理想,王友志,胡晓[4](2013)在《2,3'-二氯苯乙酮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为氯化试剂,在醋酸中进行间氯苯乙酮的α-氢氯代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优化了反应条件,收率可达87%。本工艺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3年10期)

孙鹏,张文,倪晔,郑璞,孙志浩[5](2009)在《羰基还原酶产生菌SW 2026的产酶条件及其不对称催化还原4′-氯苯乙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氯苯乙酮为模型底物,对筛选得到的Candida krusei SW 2026的羰基还原酶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甘油50 g/L,玉米浆20 g/L,KH2PO44 g/L,MgSO4.7H2O 1.5 g/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6,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周期48 h。在产酶发酵条件下培养的湿细胞对4′-氯苯乙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S)-4′-氯-α-苯乙醇的产率最高达88.56%,e.e.值稳定在87%左右。(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09年05期)

张书文,路红凯,张志平[6](2009)在《以水为溶剂合成α-溴代-邻(对)氯苯乙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溴为溴化剂,在水中进行邻(对)氯苯乙酮α-氢的溴代反应,合成了α-溴代邻(对)氯苯乙酮。通过实验确定并优化了工艺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n(氯代苯乙酮)∶n(溴)=1∶1.1;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3~4h;收率可达91.2%(92.4%)。本工艺方法的特点是:(1)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工艺;(2)常温反应无需加热,节约能源;(3)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于规模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9年04期)

郑敏[7](2009)在《除草剂唑嘧氯草胺及中间体对氯苯乙酮的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唑嘧氯草胺是本课题组创制的一种高效、低毒、新型的叁唑并嘧啶硫代酰胺类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N-(1-(4-氯苯基)乙基)-2-(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a]嘧啶-2-硫代)乙酰胺,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本文以氯苯为起始原料,与乙酰氯反应,最后得到目标产物唑嘧氯草胺,五步反应总收率47.3%,纯度经HPLC测定为98%。利用MS、~1H NMR等对目标产物唑嘧氯草胺及其重要中间体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a]嘧啶、2-氯-N-(-1-(4-氯苯基)乙基)乙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本论文通过实验确定了较优的唑嘧氯草胺合成路线,并对反应各步骤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合成了原料对氯苯乙酮并用“一锅法”合成了中间体2-巯基-5,7-二甲基-1,2,4-叁唑并[1,5-a]嘧啶,提高了唑嘧氯草胺反应收率,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并且简化了操作步骤。初步核算了唑嘧氯草胺的原料成本,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王雅珍,张国华[8](2008)在《2,4-二氯苯乙酮合成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二氯苯为原料,乙酸酐为酰化试剂,合成2,4-二氯苯乙酮。考察影响酰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是:间-二氯苯:乙酸酐的摩尔比为2∶1,缓慢滴加乙酸酐时温度保持在50℃左右(低于60℃),然后回流反应温度上升至90~95℃,搅拌并保持约2.5h,最终所得产品收率可达81.8%。(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08年11期)

王丽,李宝林,蒋林玲,李广申[9](2008)在《对氯苯氧基氯苯乙酮异构体的NM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和2-(4-氯苯氧基)-4-氯苯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核磁共振谱十分相似,只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确定有很大的困难.本文借助2-(4-氯苯氧基)-4-氯苯乙酮的分子晶体结构信息,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对两个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指认,为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沈国华[10](2008)在《离子液体—水两相体系中固定化细胞选择性还原2’-氯苯乙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下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物质,因其具有无毒、无蒸气压、无可燃性、热稳定性高、可取代挥发性有机溶剂、可循环使用等独特性质而被用于分离工程、化学反应、生物催化等过程。离子液体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因而被称为绿色溶剂。手性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农药等领域,随着对不同光学异构体药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对外消旋药物申报和使用的种种限制,手性药物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光学纯醇类化合物是手性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利用微生物或其细胞内的氧化还原酶催化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已成为制备高光学纯度手性醇的重要方法。本文以2′-氯-苯乙酮作为模型底物,研究了离子液体/水两相体系中酵母全细胞催化芳香酮类化合物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特性,并通过条件优化提高了反应效率,强化了反应过程。对各不同反应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M]PF_6/水两相反应体系相比于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和纯水相体系更有利于酵母细胞的还原反应,尤其是在较高的底物浓度下。当底物浓度高达64.72 mmol/L(10g·L~(-1))时,用游离酵母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在最佳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54.5%,是纯水相体系中反应转化率的300%,产物e.e.值为98.6%左右。将酵母细胞用海藻酸钙固定化后催化能力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对固定化酵母在离子液体/水两相体系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较佳条件为:固定化细胞浓度360g/L,离子液体/水两相比率1:15,缓冲液pH7.2,摇床转速200rpm,反应时间45h,反应温度30℃,反应过程中分两次各添加10%的葡萄糖。在最优条件下,64.72 mmol/L的底物浓度时反应的最大转化率达到75.4%,明显提高了反应效率。产物的e.e.值保持在99.1%左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氯苯乙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4-二羟基苯乙酮、氯酸钾和盐酸为原料,在微波辅助作用下,合成了2,4-二羟基-3,5-二氯苯乙酮,研究了溶剂的用量、反应辐射功率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及单晶X射线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a=0.800 6(4)nm,b=1.499 2(8)nm,c=0.729 5(4)nm;α=γ=90°,β=95.506(6)°;F(000)=448,Z=4,V=0.871 6(8)nm3,Dc=1.684g·cm-3,Mr=221.03.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51 6,Rw=0.150 8;S=1.121.最终差值电子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09nm-3和-580nm-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苯乙酮论文参考文献

[1]..年产6000吨二氯苯、2000吨2,4-二氯苯乙酮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6

[2].王明园,杨雪,王爱芳,魏丹丹,徐锁平.2,4-二羟基-3,5-二氯苯乙酮的微波合成及晶体结构[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董玉环,葛欢,安康.相转移催化下对氯苯乙酮的水相偶联反应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5).2013

[4].王理想,王友志,胡晓.2,3'-二氯苯乙酮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3

[5].孙鹏,张文,倪晔,郑璞,孙志浩.羰基还原酶产生菌SW2026的产酶条件及其不对称催化还原4′-氯苯乙酮[J].生物加工过程.2009

[6].张书文,路红凯,张志平.以水为溶剂合成α-溴代-邻(对)氯苯乙酮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9

[7].郑敏.除草剂唑嘧氯草胺及中间体对氯苯乙酮的合成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8].王雅珍,张国华.2,4-二氯苯乙酮合成工艺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8

[9].王丽,李宝林,蒋林玲,李广申.对氯苯氧基氯苯乙酮异构体的NMR分析[J].波谱学杂志.2008

[10].沈国华.离子液体—水两相体系中固定化细胞选择性还原2’-氯苯乙酮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氯苯乙酮论文-董玉环,葛欢,安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