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水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文,森林,生态,生态系统,功能,林分,灌丛。
森林水文论文文献综述
蒲嘉霖,刘亮[1](2019)在《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及水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亚热带森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及其水文效应,连续12个月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研究了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分解率、分解模型及水文特征。结果表明:(1)亚热带森林凋落物未分解层均占总厚度的一半以上,凋落物总厚度大小排序为栲树>青冈>枫香>马尾松,凋落物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栲树>青冈>枫香>马尾松,栲树最大(22.3 t/hm~2),马尾松最小(7.2 t/hm~2)。(2)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自然含水率、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基本表现为栲树>青冈>枫香>马尾松,并且未分解层高于半分解层,有效拦蓄量深度表现为栲树<青冈<枫香<马尾松,栲树和青冈拦蓄能力较强。(3)观测期内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均呈"急剧降低—平缓—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凋落物急剧降低期约出现在凋落物分解的前1~2个月内,之后有2~3个月的平缓期,随后出现缓慢降低的趋势。对不同分解历时的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均表现为栲树<青冈<枫香<马尾松。(4)凋落物分解半衰期分别表现为栲树(2.65)<青冈(2.97)<枫香(3.54)<马尾松(5.98),阔叶植物凋落物分解半衰期和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明显小于针叶植物。(5)凋落物持水率与分解残留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凋落物持水率与分解残留率符合线性模型;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持水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率与凋落物持水率符合反函数模型。综合分析表明,阔叶凋落物分解率明显高于针叶林。(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韩春,陈宁,孙杉,赵长明[2](2019)在《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出发,介绍了其相关概念及发展史,总结了目前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文过程、影响因素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和物质循环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前的研究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深入:(1)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对流域水分储蓄、循环、入渗与产流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2)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元素循环叁者之间耦合机制方面的研究;(3)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4)在时间尺度和流域尺度上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情况。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学科、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同时要结合现代高新技术方法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功能性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元[3](2019)在《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抚育间伐为促进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空间和环境条件,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性措施。通过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空间分布、层次结构,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水文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为实现新时代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崔东文,郭荣[4](2019)在《基于随机漂移粒子群优化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及水文应用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漂移粒子群(RDPSO)算法优化的随机森林(RF)预测方法,利用RDPSO算法优化RF决策树数量和分裂属性个数两个关键参数,构建RDPSO-RF预测模型,并与基于RDPSO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作对比,以某水文站枯水期1~3月月径流预测为例,利用实例前43年和后10年资料对3种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RDPSO-RF模型对实例1~3月月径流训练、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4.28%、3.88%、5.67%和3.74%、4.57%、4.88%,训练、预测精度均优于RDPSO-SVM、RDPSO-BP模型,具较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为相关预测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欧文,蔡建国,吴家森,葛宏立[5](2019)在《浙江省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水文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浙江省5种典型林型(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枯落物及林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布设30m×30m标准样地,枯落物水文效应测定采用浸泡法,土壤层水文效应测定采用环刀法。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大小介于10.14~25.07t/hm2,排列顺序分别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最大持水量大小介于21.82~33.64t/hm2,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有效拦蓄量大小介于16.8~24.84t/hm2,其排序为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5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而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其关系符合对数函数;前0.5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最大,1h之后吸水速率急剧降低,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枯落物的吸水速率趋于统一,其关系呈幂函数关系;5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指标差异并不显着,土壤持水力均值介于201.86~296.63t/hm2。综合来看,阔叶林及含有阔叶树种的林分持水能力相对高于针叶林。(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沈振乾,秦天玲,聂汉江,田景环[6](2019)在《森林枯落物对流域水文过程调节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关键要素对水文过程的调节机理是国际水文学及水资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森林枯落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区水文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能够延滞流域产/汇流、减缓洪水灾害,还能增强流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因此,亟需深入研究森林枯落物对流域坡面水文过程尤其是产/汇流的调节机理。鉴于此,文中总结分析了森林枯落物自身持水特性及其对土壤入渗、蒸散发、坡面产/汇流等方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基本特征,系统梳理了研究进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森林区的枯落物水文功能及其调节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国辉[7](2018)在《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陆地上覆盖面积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水文生态角度对森林植被变化影响降水量、径流量、水质和泥沙等、多个方面做了细致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20期)
颜廷武[8](2018)在《暖干性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暖干性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的影响,该文从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和极端气候现象3方面阐述森林流域径流量和蒸发散的变化特征,论述了暖干性气候变化导致可用水资源紧缺,影响森林的水文调节功能,并对极端气候现象对植被结构的动态气候响应与生态水文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王云霓,王晓江,高孝威,海龙[9](2018)在《内蒙古大青山典型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森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分析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虎榛子灌丛、绣线菊灌丛及草地等典型森林植被的水文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冠层截留能力差别显着,雨季(6-9月)绣线菊灌丛的截留率最高(27.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5%)次之,白桦次生林(13.3%)和虎榛子灌丛(10.1%)最小;树干茎流率与此相反,虎榛子灌丛的最大,达到34.5%;从冠层截留率的月动态来看,乔木林先增大后减小,灌丛则逐渐减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以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最大,灌木林次之,草地最小。0-100cm土层的最大贮水量为灌丛>乔木林>草地。综合来看,白桦林和虎榛子灌丛总蓄水能力最强,绣线菊灌丛略低,之后为华北落叶松林和草地,说明从植被水文功能角度来看,天然林树种白桦和灌木林更利于大青山的水源涵养。(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0期)
宣立辉[10](2018)在《塞罕坝地区叁种典型森林类型林分密度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塞罕坝地区叁种典型森林类型林分密度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以塞罕坝地区叁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叁种森林类型不同林分密度的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研究,并运用熵权法对该地区的水文效应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该地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冠层水文功能的影响。针叶林林内穿透雨总量的变化范围在133.67~139.29mm之间,当林内穿透雨量大于1.20~3.65mm时可能发生林内穿透雨,林冠截留总量的变化范围在45.01~49.62mm之间,树干茎流量的变化范围在2.70~3.71mm之间;阔叶林林内穿透雨量的变化范围在143.67~151.09mm之间,当林外降雨量大于1.28~4.53mm时可能发生穿透雨,林冠截留总量的变化范围在40.87~43.05mm之间,树干茎流量的变化范围在4.84~6.58mm之间;针阔混交林林内穿透雨量的变化范围在138.35~142.29mm之间,当林外降雨量大于时1.24~4.11mm可能发生穿透雨,林冠截留总量的变化范围在31.07~36.75mm之间,树干茎流量的变化范围在3.84~5.60mm之间。林冠截留、树干茎流的变化顺序为:1200株/hm~2>1000株/hm~2>1400株/hm~2>600株/hm~2>800株/hm~2,但林内穿透雨这一指标与这两个指标在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反应并不一致。(2)不同林分密度对枯落物层水文功能的影响。针叶林枯落物的总储量的变化范围在11.55~16.64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27.88~47.62t·hm~(-2)之间,最大拦蓄量变化范围在25.55~42.65t·hm~(-2)之间,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在21.37~35.51t·hm~(-2)之间;阔叶林枯落物的总储量的变化范围在11.11~28.89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32.37~101.90t·hm~(-2)之间,最大拦蓄量变化范围在29.54~97.87t·hm~(-2)之间,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在24.68~82.59t·hm~(-2)之间;针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总储量的变化范围在10.61~23.39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26.37~62.75t·hm~(-2)之间,最大拦蓄量变化范围在25.02~62.71t·hm~(-2)之间,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在21.06~53.30t·hm~(-2)之间。综合枯落物层不同林分密度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的由大到小的排序为:1200株/hm~2>1000株/hm~2>1400株/hm~2>800株/hm~2>600株/hm~2。(3)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水文功能的影响。针叶林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在0.98~1.28g/cm~3之间,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466.02~568.25t·hm~(-2)之间,有效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34.51~97.35t/hm~2之间,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在18.51~33.24mm·min~(-1)之间,稳渗速率的变化范围在1.68~3.35mm·min~(-1)之间;阔叶林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在1.01~1.21g/cm~3之间,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612.13~724.36t·hm~(-2)之间,有效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68.11~121.69t/hm~2之间,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在22.37~45.21mm·min~(-1)之间,稳渗速率的变化范围在1.91~4.32mm·min~(-1)之间;针阔混交林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在1.05~1.25g/cm~3之间,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548.21~624.32t·hm~(-2)之间,有效持水量的变化范围在48.17~83.18t/hm~2之间,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在24.38~52.13mm·min~(-1)之间,稳渗速率的变化范围在1.97~4.61mm·min~(-1)之间。综合土壤层不同林分密度的水文效应由大到小的排序为:1200株/hm~2>1000株/hm~2>1400株/hm~2>800株/hm~2>600株/hm~2。(4)用熵权法对不同林分密度进行综合评价,1200株/hm~2阔叶林综合水文效应最好,1000株/hm~2阔叶林次之,600株/hm~2针阔混交林最差,叁种不同森林类型中1200株/hm~2~1000株/hm~2的林分密度的水文效应要明显强于其他叁种林分密度,所以就塞罕坝地区而言,其营林密度在1000~1200株/hm~2之间水文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4)
森林水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出发,介绍了其相关概念及发展史,总结了目前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的水文过程、影响因素及生态水文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和物质循环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前的研究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深入:(1)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对流域水分储蓄、循环、入渗与产流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2)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元素循环叁者之间耦合机制方面的研究;(3)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4)在时间尺度和流域尺度上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情况。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学科、多尺度的综合研究,同时要结合现代高新技术方法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功能性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水文论文参考文献
[1].蒲嘉霖,刘亮.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及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9
[2].韩春,陈宁,孙杉,赵长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9
[3].刘元.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9
[4].崔东文,郭荣.基于随机漂移粒子群优化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及水文应用实例[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孙欧文,蔡建国,吴家森,葛宏立.浙江省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水文特性[J].水土保持研究.2019
[6].沈振乾,秦天玲,聂汉江,田景环.森林枯落物对流域水文过程调节机理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9
[7].王国辉.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探讨[J].现代园艺.2018
[8].颜廷武.暖干性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8
[9].王云霓,王晓江,高孝威,海龙.内蒙古大青山典型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10].宣立辉.塞罕坝地区叁种典型森林类型林分密度对水文效应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