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男孩缺少阳刚气息的问题,教育和文化应该先硬起来。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增加教育中的男性分量。除了应该强调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让父亲对孩子多加陪伴以外,学校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在幼儿园小学多配置男性教师,争取更多的男性教师成为少年儿童的教育者;二是应该加强对男孩子的阳刚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加强男孩子勇敢坚强担当等品质培养,激发男孩的阳刚气质。
以人为本,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人本管理理念,既保留人性化管理对人的尊重,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用每个人的发展来推动高校整体的发展,又不丧失以制度为标准的原则,让管理仍然有章可循。建设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建设,可以将高校内控制度化的一面内化到高校成员的言行中,将高校内控的控制意识转化为高校成员的潜意识。以人为本思想的普及,可以自上而下带动优秀高校文化建设进一步进行巩固,高校内部控制系统得到持续完善。
——江西省南昌市市民 朱丹
在关于东西方当代男性气质比较中,一些人有目的地从中、西选择两张截然不同的男性图片:前者是身材消瘦、面容清秀且漂亮的中国年轻男性;后者是裸露上身、肌肉鲜明、短发短须的西方男人。批评者赞美后者的男性阳刚气质,批评前者的娘娘腔,并把它与国家的强弱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批评者一厢情愿的想象。以有限的影视作品以及棒球、篮球等男性运动员形象来想象所有的美国男性,并且以中国银幕上的“小鲜肉”来概括所有中国男性的性别气质,显然会以偏概全。
——界面文化作者 重木
人生而不同,无论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有男性更偏好阴柔俊美,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真正要警惕的,是“阴柔之美”过度蔓延,而使得社会审美出现单一化的态势,那就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生 胡晋瑜
所谓男性阳刚,女性阴柔,都是社会性别刻板文化的产物,并不能反映男女生活真实的存在。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审美要求。草原文化崇尚勇敢,男性彪悍,女性强壮;农业文化崇尚平和,男性敦厚,女性温柔;海洋文化崇尚冒险,男性勇敢,女性大胆。这一切只与文有关,与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没有绝对的关联。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焦杰
“男性阴柔化”是个伪命题,刚柔相济才可成就完美人格……没必要担心越来越多的男孩喜欢精致的生活而变得没有血性……男人变得温柔一些,讲究一些,更尊重女性一些,或许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
她是一位30出头的女性患者,是我们北大的学生,研究生在读。她的孩子很小,老公对她也很好,这位患者,为人通情达理,在图书读书期间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相处得非常好。她患的是晚期胰腺癌。
——《中国妇女报》评论员 张玮
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
——《人民日报》评论员 桂从路
标签:男性论文; 高校论文; 阳刚论文; 阴柔论文; 文化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时代邮刊》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