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绞痛诊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绞痛,冠状动脉,心电图,冠心病,造影,血压,诊断标准。
心绞痛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陈楚楚[1](2019)在《研究心绞痛诊断中应用冠脉CTA的临床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心绞痛诊断中应用冠脉CTA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60例,研究对象为疑似心绞痛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对本期间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CTA和CAG检查方式,对其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冠脉CTA和冠脉CAG的检查结果差异不大,P> 0.05,不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这些患者CTA检查多节段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88%、97.09%及95.84%。结论:疑似心绞痛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冠脉CTA诊断干预方式,能够充分掌握患者冠脉病变的实际状况,使其检出率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沈玉祥,曾定尹,赵普[2](2019)在《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国际诊断标准要点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59年美国学者Prinzmetal等~([1])首次报道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引起,多在清晨静息条件下发作,且发作时具有一过性ST段抬高心电图特点的心绞痛被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俗称Prinzmetal angina)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CAS不仅可引起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我国学者称为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还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晕厥、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病症(我国学者通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日本循环协会出版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的指南》~([2])、我国学者制定的《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方格,王彬,周旋,任琦,何美莹[3](2019)在《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条目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诊断量表条目,为形成完整量表奠定基础。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文献,提取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所涉及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特征,结合该领域专家意见,选择高频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形成初步量表。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采用频数法、t检验法、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克朗巴赫系数对初步量表普适性、区分度、敏感性、独立性、代表性进行条目筛选,删除2种以上方法均未选中的条目以形成最终量表。结果结合纳入的118篇文献及专家意见,提取舌质紫暗、脉滑、苔腻、胸闷、舌生瘀点瘀斑、面色晦暗等28个高频条目。采用上述方法筛选后删除纳呆、舌下脉络青紫等10个条目,保留的18个条目分别为胸闷、胸痛、嗜睡、身重、形体肥胖、口黏腻、口唇青紫、面色晦暗、痞满、大便黏滞、舌质紫暗、舌生瘀斑瘀点、苔腻、脉滑、脉弦、脉弦滑、头晕、舌质淡。结论此量表具有普适性高、区分度强、敏感性高、独立性强、代表性好,可为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诊断量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钟仕利,黄晶[4](2019)在《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目前不完全清楚,目前病因多认为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不全、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雌激素水平不足、冠状动脉痉挛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病密切相关。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发病多在绝经后,年龄区间多在50~55岁,故目前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治疗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诊断及治疗方案也被单独提出研究,现对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沈玉祥,曾定尹,赵普[5](2019)在《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国际诊断标准要点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心绞痛,这种心绞痛称为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coronary artery spastic angina,CASA)。根据"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CASA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2种类型。典型CASA即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在我国较常见,但由于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难以捕获到特征性ST-T抬高心电图改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将急性发病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处理并非少见。病程迁延的慢性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也因较难捕获到一过性ST-T抬高的心电图改变,而长期被漏诊、误诊,甚至被误治时有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林丽芳,刘黠,曾莉虹,钱艳红,夏秀娟[6](2019)在《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疑似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共计100例(观察组),变异性心绞痛20例(对照组)。观察组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以及单次发作负荷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诊断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70.00%,阳性预测值94.00%,阴性预测值44.00%,诊断符合率82.00%。结论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在临床中给予借鉴并推广。(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董巧丽[7](2019)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稳定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在鉴别诊断稳定型心绞痛(SAP)与变异型心绞痛(V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寿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心绞痛患者,根据病情分为SAP组(47例)和VAP组(25例)。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对两组患者心电图进行24 h同步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室性早搏、ST段抬高、U波倒置、T波高耸的发生率。结果 SAP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中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延长(>0.2 s)或压低(>0.1 mV);QRS波角度明显,但其对应导联ST段无改变;T波高耸,呈双相、尖头状、低平或倒置。VAP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aVF、Ⅱ及Ⅲ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4 mV)或融合T波生成曲线(单向),aVL、Ⅰ导联ST段下移;V_5及V_6导联ST段抬高,V_1及V_2导联ST段下移;R波出现短期升高、尖锐、变宽、高耸等现象。VAP组室性早搏、ST段抬高、U波倒置、T波高耸发生率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鉴别诊断SAP与VAP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池东阳,丁福祥[8](2019)在《T_(V1)>T_(V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常规体表静息心电图T_(V1)>T_(V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造影结果及入院时常规心电图,并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组,分析T_(V1)>T_(V5)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心绞痛组中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为66.7%,而正常组(非冠心病组)符合T_(V1)>T_(V5)的阳性率仅为7.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病变为53.6%,双支血管病变为75.0%,叁只血管病变为77.3%.表明随着T_(V1)>T_(V5)的阳性率增加,冠脉病变支数也随之增加,冠心病在各组间检出率亦有显着差异(χ~2=6.59,P<0.05).结论 T_(V1)>T_(V5)综合征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衒[9](2019)在《动态血压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心衰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中的应用,以及对心衰的监测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心衰分为心衰组(104例)和无心衰组(9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血压负荷值,分析昼夜节律异常情况。结果心衰组24小时血压负荷值、白昼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均显着高于无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的昼夜节律异常率为30.77%(32/104),显着高于无心衰组的18.75%(1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8,P<0.05)。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夜间节律异常、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血脂升高、左室质量指数增加、合并心血管疾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发生心衰具有相关性。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当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降低心衰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邬丽娟,张亦辉[10](2019)在《心电图T波异常在心绞痛诊断中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心电图T波异常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各50例。对心电图T波进行观察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T波异常在狭窄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中的情况。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波低平、倒置的比例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T波异常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在心绞痛患者中,出现心电图T波异常更多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为心绞痛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心绞痛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959年美国学者Prinzmetal等~([1])首次报道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引起,多在清晨静息条件下发作,且发作时具有一过性ST段抬高心电图特点的心绞痛被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俗称Prinzmetal angina)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CAS不仅可引起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我国学者称为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还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晕厥、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病症(我国学者通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日本循环协会出版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的指南》~([2])、我国学者制定的《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绞痛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1].陈楚楚.研究心绞痛诊断中应用冠脉CTA的临床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沈玉祥,曾定尹,赵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国际诊断标准要点评述[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3].方格,王彬,周旋,任琦,何美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条目筛选[J].中医杂志.2019
[4].钟仕利,黄晶.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5].沈玉祥,曾定尹,赵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国际诊断标准要点简介[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6].林丽芳,刘黠,曾莉虹,钱艳红,夏秀娟.心电图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9
[7].董巧丽.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稳定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9
[8].池东阳,丁福祥.T_(V1)>T_(V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张衒.动态血压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心衰的诊断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9
[10].邬丽娟,张亦辉.心电图T波异常在心绞痛诊断中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