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抗病性论文-王斌,姜红,韩占红,郑晓渊,李志程

采后抗病性论文-王斌,姜红,韩占红,郑晓渊,李志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后抗病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厚皮甜瓜,硝普钠,采前喷洒,抗病性

采后抗病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姜红,韩占红,郑晓渊,李志程[1](2019)在《采前硝普钠喷洒增强厚皮甜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果实发育期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多次喷洒对采后厚皮甜瓜抗病性、后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前期(花后21 d)、膨大后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分别采用0.5 mmol·L-1SNP进行喷洒,以清水喷洒作为对照,观察处理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分析果实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能荷水平的变化。【结果】SNP喷洒有效抑制了采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贮藏6 d时,分别低于对照47.4%和37.4%。SNP处理降低了果实采收时的乙烯释放量,以及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并使果实呼吸和乙烯跃变峰的出现推迟了2 d。此外,SNP处理还显着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延缓了ATP的下降速率,提高了ADP的含量,维持了果实较高的能荷水平。【结论】果实发育期SNP多次喷洒可有效提高厚皮甜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该作用与一氧化氮延缓果实后熟,增加能量供应,提高能荷水平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弓德强,高兆银,李敏,胡美姣,李春霞[2](2019)在《采前水杨酸处理对芒果采后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红芒6号芒果为材料,研究采前喷施20 mg/L的水杨酸(SA)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在常温(22~25℃)贮藏期间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SA处理不仅能显着降低采后接种炭疽病菌芒果的病斑直径和未接菌芒果的病情指数,提高芒果的商品果率,而且能延缓采后芒果贮藏过程中果皮转色、果肉软化和VC降解,延缓贮藏前期芒果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升高过程,保持较高的可滴定酸(TA)含量,从而抑制固酸比(TSS/TA)的升高,有效地延缓采后芒果的后熟衰老进程和保持果实采后品质。同时,采前SA处理能够提高芒果贮藏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综合分析可知,采前SA处理提高采后芒果果实品质和抗病性,与防御酶活性的增强、膜脂过氧化程度的降低及后熟衰老进程的推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杨书珍,刘灿,苏小军,张美红,彭丽桃[3](2019)在《高温处理对采后山药块茎愈伤和抗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菜山药(Dioscoreae rhizoma)为材料,人工造伤后分别在5、15、25、35℃下处理7 d,研究采后不同温度处理对损伤山药采后组织结构、失重和抗病性、活性氧代谢、酚类物质代谢等相关抗病性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35℃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伤口切面积累木栓质聚酚和木质素,以35℃高温处理组积累最早且积累最多;同时35℃愈伤处理的山药块茎失重率和发病程度显着降低,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总酚、总黄酮含量、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35℃高温处理采后菜山药可以提高其块茎活性氧代谢和酚类物质代谢水平,有效促进山药块茎采后损伤的愈合和抗病性,减少采后腐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爱丽,周福慧,胡文忠,姬亚茹,张静[4](2018)在《采后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果实抗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简易自发气调包装及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抗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15,0.3 mmol/L的MeJA以及去离子水浸泡蓝莓果实,时间均为10 min,将取出的果实晾干、预冷,装入厚度为0.0294 mm的聚乙烯简易自发气调包装袋中,于1℃下贮藏,以15 d为1周期对蓝莓呼吸代谢及抗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即袋内CO_2和O_2浓度,以及果实亮度、感官评定、呼吸速率、硬度、腐烂率、pH值、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木质素含量等。结果 MeJA处理可有效保持包装袋内适宜的CO_2和O_2浓度,并可减缓果实硬度、亮度的下降,抑制果实呼吸速率、pH值及SSC含量的上升,提高果实木质素含量,降低果实腐烂率,显着提高PAL,PPO,POD等抗性相关酶活性(P<0.05)。结论简易自发气调包装结合MeJA处理可通过抑制呼吸代谢、提高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从而诱导采后蓝莓果实抗性的产生,保持采后果实品质。在2种浓度的MeJA处理中,浓度为0.15 mmol/L的处理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8年17期)

葛念念,周易,田亚琴,邵远志[5](2019)在《复合菌株对采后芒果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室分离得到的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Y-1)、尼泊尔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nepalensis,T18)和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TE-7)为材料,研究单独处理(Y-1、T18、TE-7)和复合处理(Y-1+TE-7、Y-1+T18、T18+TE-7)对芒果贮藏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1和TE-7菌悬液以体积比1∶1复配后浸泡芒果20 min,能显着抑制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孢子萌发;此外,与Y-1和TE-7单一处理相比,Y-1+TE-7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a~*值、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硬度、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变化;贮藏中后期(6 d后),Y-1+TE-7处理较Y-1和TE-7单一处理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活力增强;贮藏中期(9~18 d),Y-1+TE-7处理较Y-1和TE-7单一处理多酚氧化酶活力减弱。说明Y-1和TE-7复合使用能显着提高采后芒果的贮藏品质,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在芒果采后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伟[6](2018)在《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枸杞鲜果采后诱导抗病性及保鲜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枸杞(Lycium barbarum L.)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鲜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代谢、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同时可以避免功能性成分的流失。但是由于枸杞鲜果采摘后不易保存,常温条件下容易腐烂,丧失其食用价值。而目前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杀菌剂为主,但化学杀菌剂具有残留量高、毒性强、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易降解等特点。因此,寻找化学杀菌剂的替代品来防治果实采后病害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有关枸杞鲜果采后防腐保鲜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主要以采后枸杞鲜果为试材,经植物源活性物质马铃薯糖苷生物碱(TGA)处理后,通过研究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枸杞鲜果采后病害的诱导效应及其对枸杞鲜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测定果实体内抗性相关物质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探明马铃薯糖苷生物碱诱导枸杞果实抗病性的机制,为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在枸杞采后果实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共分离获得枸杞鲜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4种,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4种致腐病原真菌分别为镰刀菌(Fusarium sp.)、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strain JL-19)、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strain JL-7w)和链格孢(Alternaria sp.isolate G-54)。2.离体条件下,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几种枸杞鲜果采后主要致腐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中,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镰刀菌(Fusarium sp.)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链格孢(Alternaria sp.isolate G-54),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strain JL-19)次之,对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strain JL-7w)抑制效果最弱。3.不同浓度(0.05 g/m L、0.10 g/m L、0.15 g/mL、0.20 g/m L、0.25 g/m L)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可显着降低采后枸杞鲜果的病情指数,具有诱导枸杞鲜果对采后病害的抗性效应,以0.15 g/mL诱导效果最好。4.经马铃薯糖苷生物碱(TGA)处理后,枸杞采后果实体内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均有所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被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多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次生代谢产物酚类物质、木质素及类黄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上升;维生素C及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说明TGA处理可通过诱导果实组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产生对病原菌系统、全面的抗性,提高果实的抗病能力。(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5-23)

伍冬志,汪立,廖云霞,陈偲,汪开拓[7](2018)在《BTH处理对采后草莓果实还原势和抗病性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苯丙噻唑硫代乙酸甲酯(BTH)处理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灰霉病的相关机理,本研究分析了BTH对果实在20℃贮藏期间还原势及抗病性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单一BTH处理在贮藏1 d后可有效诱导草莓果实磷酸戊糖代谢途径关键酶G6P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PGD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活性以及As A-GSH(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循环关键酶M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还原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上升,促进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和As A(抗坏血酸)等还原性物质含量的上升,并抑制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和DHA(脱氢抗坏血酸)等氧化产物的合成,从而提高果实内部还原势;伴随着还原势的升高,果实中Fa PR1、Fa PR5、Fa CHI-1和Faβglu等PRs基因表达丰度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果实由Botrytis cinerea导致的灰霉病发病率显着(p<0.05)降低。另一方面,经BTH处理的果实在接种病原菌B.cinerea后,其果实内PPP(磷酸戊糖)途径和As 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以及PRs基因表达丰度在整个贮藏期间出现较单一BTH处理更为显着的提高(p<0.05),同时果实发病率和病斑直径也显着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0.1 mmol/L BTH可通过诱导Priming抗性,使草莓果实在受到B.cinerea侵染时产生强烈抗病性;同时,BTH处理可提高PPP途径和As 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促进果实中还原性物质积累,从而为PRs基因表达提供高还原势的有利环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8期)

王玥双[8](2018)在《采后亚精胺处理增强梨抗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采后亚精胺处理对"早酥梨"黑斑病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胡培芳等)报道,为探讨采后外源亚精胺处理对"早酥梨"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诱导抗病机制及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早酥梨为材料,研究外源亚精胺浸泡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梨果黑斑病的控制效果;分析测定外源亚精胺处理后果实组织活性氧及其产生或清除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8年03期)

陈偲,汪立,夏明星,伍冬志,廖云霞[9](2019)在《β-氨基丁酸处理对采后桃果实还原势的影响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0 mmol/L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和病原菌Rhizopus stolonifer处理采后‘白凤’水蜜桃,以此研究BABA处理诱导水蜜桃防卫反应的模式,并从还原势变化角度分析相关诱导抗性机理。结果显示:经10 mmol/L BABA处理的桃果实在20℃下贮藏2 d后,伴随着果实的发病,其还原性内源信号分子NO含量以及PpNPR1-like、PpCHI和PpGNS基因表达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BA+病原菌处理组PpNPR1-like、PpCHI和PpGNS表达丰度在贮藏前3 d整体上显着高于BABA处理和病原菌接种果实(P<0.05),在整个贮藏期间3种基因的表达丰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与对照组相比,BABA处理和BABA+病原菌接种均可显着诱导NO的积累,并同时提升桃果实中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活力,促使果实中还原型辅酶Ⅱ(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大量生成,并降低NADP~+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因而有效提高果实组织还原势。通过这些结果可推测,10 mmol/L BABA可通过诱导Priming反应的方式赋予桃果实在受病原菌侵染时更强的抗病性,从而抑制采后软腐病的发生;同时,BABA处理可通过诱导还原性信号分子积累并提高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活力,进而提升桃果实还原势、活化相关转录因子,以此诱导PRs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斌,白小东,张静荣,王毅,姜红[10](2018)在《乙酰水杨酸采前处理诱导哈密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果实发育期喷洒乙酰水杨酸(ASA)对哈密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苯丙烷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西洲蜜17号’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果实幼果期(花后14 d)、膨大期(花后21 d)、网纹形成期(花后28 d)和成熟期(采前2 d)4个时期采用1.0 mmol·L-1ASA进行喷洒,并对采后果实损伤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观察处理对病斑直径及常温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率的影响,测定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采前处理有效抑制了采后粉红单端孢损伤接种果实的病斑直径扩展,显着降低了果实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贮藏28 d时处理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仅为对照的一半。处理显着提高了果实采收时肉桂酸-4-羟化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处理果实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此外,处理还显着诱导了果实采收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论】果实发育期采用ASA多次喷洒可有效诱导采后哈密瓜的抗病性,该诱抗作用与处理激活果实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增强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采后抗病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红芒6号芒果为材料,研究采前喷施20 mg/L的水杨酸(SA)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在常温(22~25℃)贮藏期间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SA处理不仅能显着降低采后接种炭疽病菌芒果的病斑直径和未接菌芒果的病情指数,提高芒果的商品果率,而且能延缓采后芒果贮藏过程中果皮转色、果肉软化和VC降解,延缓贮藏前期芒果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升高过程,保持较高的可滴定酸(TA)含量,从而抑制固酸比(TSS/TA)的升高,有效地延缓采后芒果的后熟衰老进程和保持果实采后品质。同时,采前SA处理能够提高芒果贮藏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综合分析可知,采前SA处理提高采后芒果果实品质和抗病性,与防御酶活性的增强、膜脂过氧化程度的降低及后熟衰老进程的推迟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后抗病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斌,姜红,韩占红,郑晓渊,李志程.采前硝普钠喷洒增强厚皮甜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J].果树学报.2019

[2].弓德强,高兆银,李敏,胡美姣,李春霞.采前水杨酸处理对芒果采后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

[3].杨书珍,刘灿,苏小军,张美红,彭丽桃.高温处理对采后山药块茎愈伤和抗病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姜爱丽,周福慧,胡文忠,姬亚茹,张静.采后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蓝莓果实抗病性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8

[5].葛念念,周易,田亚琴,邵远志.复合菌株对采后芒果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6].陈伟.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对枸杞鲜果采后诱导抗病性及保鲜作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

[7].伍冬志,汪立,廖云霞,陈偲,汪开拓.BTH处理对采后草莓果实还原势和抗病性的调控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8

[8].王玥双.采后亚精胺处理增强梨抗病性[J].中国果业信息.2018

[9].陈偲,汪立,夏明星,伍冬志,廖云霞.β-氨基丁酸处理对采后桃果实还原势的影响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J].食品科学.2019

[10].王斌,白小东,张静荣,王毅,姜红.乙酰水杨酸采前处理诱导哈密瓜果实的采后抗病性[J].果树学报.2018

标签:;  ;  ;  ;  

采后抗病性论文-王斌,姜红,韩占红,郑晓渊,李志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