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同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社交,王尔德,大学生,维多利亚,社会支持,媒体。
自我同一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荒,李国福[1](2019)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达成是其人格健康发展和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研究通过编制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有干预效果。(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1期)
吴志凌[2](2019)在《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道连·格雷自我同一性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着名作家、诗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唯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后期盛行的唯美主义流派经典代表作。尽管这部作品给王尔德本人带来了许多困扰,成为他之后难缠官司中的罪证之一,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16)
周旻[3](2019)在《高中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矫治例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同一性混乱是高中生在人生试探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征多为同一性过剩及扩散。高中生确立健康的自我同一性,可以通过认知,祛除择善固执、因果错位、标准单一问题,提升认知复杂度;借助实践,让团体力量传递信息、提升技能、激发希望。(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12期)
金一波[4](2019)在《社交媒体情境特性对自我呈现意愿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系统的实验控制,分析社交媒体情境特性(线上反馈积极性、线上反馈数量)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意愿的影响和自我同一性的作用。采用情境启动法,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讨不同程度的线上反馈积极性和线上反馈数量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意愿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的作用。结果发现高、低程度的线上反馈积极性组之间差异显着,积极性越高,线上反馈数量越多,自我呈现意愿越强,且自我同一性在情境特性对自我呈现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实验3探讨了非预期目标观众情境下自我同一性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预期目标观众情境下,个体的后悔情绪和删除意愿会显着提升,自我同一性水平高的个体在面临非预期目标观众情境时受到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雪[5](2019)在《“社会性自我”的同一性危机与自我重建——儿童“特殊行为”的意义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嘉欣[6](2019)在《高中生网络自我呈现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450名高中生施测自我呈现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以探究社会支持在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呈现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极自我呈现与自我同一性早闭、延缓和获得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真实自我呈现与自我同一性总体获得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同一性总体扩散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真实自我呈现与主观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支持与自我同一性早闭和获得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与自我同一性早闭和获得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2)真实自我呈现对总体获得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总体获得和早闭有预测作用;真实自我呈现对社会支持有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真实自我呈现与自我同一性获得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书葵[7](2019)在《圈层化社交行为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学生圈层化社交行为及人际认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青春期大学生圈层化社交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以及圈层化社交行为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过程所可能产生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圈层化的社交行为虽然从表象上体现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基于自身情感与现实的需求所展开的社会交往,但其实质是大学生应对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实践手段与必然产物。结论:分析大学生圈层化社交行为以及心理动因,对于了解大学生人际认知水平与其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彼此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舒予[8](2019)在《学业拖延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相关性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学业拖延原因及自我同一性状态相关情况调查,分析得出学业拖延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将《学业拖延量》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改编后用于对561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学业拖延及其评价焦虑、决策困难、任务厌倦与低受挫折性、懒惰、完美主义、依赖与求助、缺乏自信、缺乏主张、害怕成功、压抑与糟糕的时间管理、对控制的逆反、冒险、同伴影响等13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四方面均存在两两显着相关(p<0.05)。(2)学业拖延各维度均与自我同一性状态部分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个体的同一性扩散和同一性延缓水平越高,则学业拖延水平也越高。(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3期)
任丽杰,韩宪国,刘俊升,翁婉涓,李丹[9](2019)在《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及其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感是在人的一生中普遍会体验到的一种情感,已有研究大多将孤独感看作是健康的危险因子,少数研究者认为孤独感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青春期时期的孤独感,本研究意在考察中国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及其性别效应,并通过不同孤独感发展轨迹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差异来验证孤独感的积极意义。研究方法:830名大学生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四轮追踪研究,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简版,孤独感量表四次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依次是0.89、0.90、0.89、0.88,同一性获得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3,同一性延缓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60,同一性早闭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0,同一性扩散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63。采用Mplus 7.4进行孤独感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分析。研究结果: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呈增长趋势,可以区分为四个亚组:高孤独略增组、低孤独稳定组、低孤独高增组、高孤独高降组;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有显着的性别效应,低孤独稳定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其他叁组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孤独感亚组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存在差异,同一性获得状态各亚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高孤独高降组高于低孤独稳定组,低孤独稳定组高于低孤独高增组和高孤独略增组;同一性早闭状态各亚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低孤独高增组高于高孤独略增组,高孤独略增组高于低孤独稳定组;同一性扩散状态各亚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低孤独高增组、高孤独略增组同一性扩散水平高于低孤独稳定组。结果表明,高孤独高降组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最好,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大学生阶段的孤独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杨实英,高蕊,陈佳媛,陈昕,吕少博[10](2019)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手机成瘾倾向与友谊质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求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507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Process进行中介分析。结果: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手机成瘾呈现负相关,而和友谊质量呈现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的友谊质量不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手机成瘾程度,一方面频繁的网络社交增加风险,另一方面自我同一性抑制不良行为。(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5期)
自我同一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着名作家、诗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唯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后期盛行的唯美主义流派经典代表作。尽管这部作品给王尔德本人带来了许多困扰,成为他之后难缠官司中的罪证之一,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同一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荒,李国福.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研究[J].智库时代.2019
[2].吴志凌.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道连·格雷自我同一性危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周旻.高中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矫治例析[J].中小学德育.2019
[4].金一波.社交媒体情境特性对自我呈现意愿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李雪.“社会性自我”的同一性危机与自我重建——儿童“特殊行为”的意义阐释[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6].王嘉欣.高中生网络自我呈现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刘书葵.圈层化社交行为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
[8].郑舒予.学业拖延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相关性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9].任丽杰,韩宪国,刘俊升,翁婉涓,李丹.大学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及其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10].杨实英,高蕊,陈佳媛,陈昕,吕少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手机成瘾倾向与友谊质量关系研究[J].科技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