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身份论文-刘欢,陈李萍

主人公身份论文-刘欢,陈李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人公身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第叁空间,身份建构,《露西》,牙买加·,金凯德

主人公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陈李萍[1](2019)在《噩梦笼罩下的抵抗——“第叁空间”理论视角下《露西》中主人公的身份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露西》是加勒比女作家牙买加·金凯德的半自传体小说,作者以"露西"言自身,叙述流散异国的加勒比女孩如何在多重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本文以主人公露西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视角以霍米·巴巴的"第叁空间"理论为指导,注重"行动力"的挖掘,分析探索露西如何在多重文化的夹缝中寻求"第叁空间"建构自身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8期)

胡月[2](2019)在《《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身份探寻失败原因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后殖民主义批判视角探究《看不见的人》中身份探寻这一主题,关注主人公从天真、迷茫到顿悟,并最终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一个"看不见的人"的变化历程,从表征多维透视导致主人公追寻自我身份失败的根源。这个黑人青年在美国白人社会中的身份危机,也就是身份探寻的失败主要有叁大因素:种族主义、"他者"身份和"第叁空间"中身份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主人公身份危机不仅是他个人的生存困境,更是现代人的困惑。此外,改善种族歧视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融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春雨[3](2019)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作品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人公的身份认同问题是诺奖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创作的核心主题之一,但目前国内学界对此鲜有涉及。本文将详细分析《战争的非女性面孔》中苏联女兵基于性别的身份悖论、《锌皮娃娃兵》中由非正义战争所导致的锌皮娃娃兵身份困境以及《二手时代》中被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的"红色人"的身份危机,借以阐述作家对不同受难者群体身份认同危机的关注。尽管不同群体身份认同危机的缘由、表征、后果不尽相同,但均与其在权力政治体系中相对弱势的地位有直接关系。作家以口述实录的写作方式将弱势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呼吁社会给予关注,这使其纪实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袁静[4](2019)在《从空间批评解读《男孩》和《青春》中主人公约翰的文化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南非20世纪移民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南非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流散的成长经历使库切始终处于文化身份的边缘地带。库切的小说创作充满了对西方浅薄的道德观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他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是两部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作品。前者描写了主人公约翰在南非的孩童生活,后者是关于他大学毕业后在英国的寻根之旅。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和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为理论框架,本文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叁个方面解读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问题。列斐伏尔认为充满社会和文化蕴含的空间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霍尔提出文化身份是流动的,在移民流散经历中不断变化。在物理空间中,通过分析自然地理景观的转换,本文揭示了约翰既无法摆脱南非本土文化的束缚,又无法融入英国的边缘化处境。在社会空间中,通过阐述约翰所处的家庭,学校和工作空间,说明了他从身份焦虑到困境再到身份追寻的艰难时光。个体空间主要表明了约翰个性和心理的变化。由于对阿非利堪文化身份的否定,童年时代的约翰处于沉默,压抑自我。步入青年时代,约翰自身的疏离气质和流散状态也使他的英国寻根之旅幻灭。本论文通过从空间批评解读《男孩》和《青春》,旨在为研读库切的这两部自传体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约翰所经历的叁个空间维度的分析,本论文探讨了空间对个体的塑造作用和对文化身份的影响,说明了空间批评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义。此外,论文作者通过研究约翰从南非到英国的身份追寻之旅,表达了对后殖民社会中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关注,同时重新审视了帝国流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秦勇青[5](2019)在《逃离、回归、融合:《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身份嬗变的对话性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着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文学创作独具匠心。作为埃里森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因其题材的广泛性,自1952年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从对话性角度出发的却为之甚少,因此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本文在埃里森的创作实验和独特的文化观中捕捉到了对话性的存在。小说以主人公的身份追寻与嬗变这一过程为主线,揭示了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美国黑人的共同身份困境。本文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旨在研究小说主人公在与读者,与他人,与自身以及文化对话中所经历的身份嬗变过程。本文主体部分围绕主人公身份嬗变的叁个阶段而展开。第一章主要分析主人公对其原初黑人身份的逃离;第二章介绍主人公在身份逃离失败之后,试图回归其黑人身份;第叁章结合埃里森的文化观来阐释文本中的文化对话,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主人公的身份融合。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主人公在与读者、与他人、与自身以及文化对话中,经历了对原初身份状态的逃离、试图回归,最终在文化对话中完成了其身份的融合。最后,本文通过小说结尾主人公与读者的对话,对小说进行了升华,将主人公所遭遇的身份困境延伸到当下,呼吁在全球化越发深入的今天,各国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应加强文化对话,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而这种前瞻性也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玉婷[6](2019)在《菲利普·罗斯《欲望教授》中男主人公的身份焦虑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22日,有"美国文学神话"之称的美国着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去世,享年85岁,其作品以描绘普通美国犹太人的生活为主。本文以身份理论为切入点,选取其《欲望教授》为研究文本,剖析男主人公凯普什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情欲、冲突、自我意识缺失等,揭示出当个体处于不同身份、不同阶段时,其衍生的焦虑、不安、恐惧均是出于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缺乏来自他者的认同。摆脱焦虑不仅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也需要他人给予真诚的肯定和安全感。(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飞[7](2019)在《《浮世画家》主人公小野的日本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认同是石黑一雄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石黑一雄考察了人物包括国族、流散、人类身份等在内的多种身份认同模式。身份认同的建构有两种倾向:重构新的适应性身份认同以及增强原有的原初性身份认同。国族身份认同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原初性身份认同。《浮世画家》主人公小野增二是一位成长于战前日本的画家。他随着战前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从功利主义、唯美主义到爱国主义、军国主义,逐渐建构了自己的日本身份认同。透过小野日本国族身份认同的建构,石黑一雄思考了爱国主义的正反两面,对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国族身份认同等问题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蔡以蒙[8](2019)在《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老友记》女主人公的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热点。其研究对象以政治家、作者、教师的身份建构较多,对日常会话中的个人身份建构较少。《老友记》是美国着名的情景喜剧,对话日常而幽默,六个主人公中Rachel最引人关注,虽然家境显赫,父母为她安排了完美的婚姻,但逃婚后自断经济来源,从咖啡厅服务员做起,最后提升为服装行业经理,整部剧可以说是Rachel的个人奋斗史。她与不同社会关系间的对话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叁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目前广泛用于各类研究。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通过对及物性、语气和情态系统的分析,研究《老友记》主人公Rachel在与老板、恋人和朋友这叁种不同社会关系的会话中的身份建构,探讨身份建构与语言的关系。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从十季中选取语料,通过人工标记统计数据。本研究发现,Rachel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建构了多重身份,并且在不同方面都有所体现:第一,与老板的对话中,她建构了坦诚而尊敬的下属和支持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语气和情态上,语气类型以陈述句为主,少使用祈使句,给予老板的大多是理想化的回应,且多使用隐喻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多用中低情态值表示尊重;她在男女老板面前建构的形象有所不同,在女老板面前建构了亲密朋友的身份,而在男老板面前建构了有能力的员工身份,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及物性中,对女老板她多是谈论有关八卦和抽烟,对男老板她谈论的多是工作与能力。第二,与恋人的对话中,她在不同阶段建构的身份不同。在恋爱前,她建构了一个付出者和着迷的女性身份,体现在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中,她多以对方作为动作者和感受者,事事以对方为中心,且用大量低情态值询问对方意见和提供服务;在热恋中,她建构了一个低姿态而热情的爱人身份,主要体现在及物性和情态中,多以自身作为感受者,抒发自己的感情,并用大量语气附加语表达她热烈的爱意;在争吵时,她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反驳者和抱怨者,主要体现在语气和情态中,她给予对方的多是非理想化回应,多以反驳对方陈述为主,且多用中高值情态来命令和抱怨,大量语气附加语出现强调她的愤怒。第叁,在与朋友的对话中,她建构了叙述者、支持者、求助者、关心者和被宠坏的大小姐的多重身份。在及物性、语气和情态都有所体现。她使用大量表示物质过程的小句来描述自己的经历,使用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感情,多以自身为动作者和感受者,谈论事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将朋友作为动作者、感觉者等,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鼓励;语气类型上使用陈述语气来表达自我以及关心朋友,疑问语气多用来像朋友询问、求助;高情态值占比最多,用于向朋友提供支持鼓励或者表达自己的无知。通过对上述研究发现:Rachel的语言与其身份建构是动态、辨证的关系。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身份,例如在老板面前建构尊敬的下属身份是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其身份也从语言中得到构建与强化。另外,语言也受到语境的影响,同样的社会关系中根据语境的不同会建构不同的身份,例如在与恋人吵架时和热恋时Rachel建构了不同的身份。并且人具有个体能动性,Rachel除了建构不同社会关系下的共性身份外,还有意识地建构了个性身份,例如在老板面前建构正直女性的身份。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美剧中女主人公身份建构进行研究,对影视作品中身份与语言的关系有所启示,对日常会话中的身份建构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女性身份建构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彭进文[9](2019)在《简析《莫瑞思》中主人公的同性恋身份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莫瑞思》是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最后一本小说,因在小说中涉及同性之爱的缘故,虽于1914年完稿,却至1917年才问世。比起福斯特的其他小说,如《印度之行》、《霍华德庄园》及《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对小说《莫瑞思》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试图结合塞吉维克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莫瑞思和克莱夫,在面对自己同性恋身份时,分别遇到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折射出作者对同性恋身份危机的担忧和对同性恋压迫的反抗。(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2期)

王宇轩[10](2019)在《矛盾·追寻·陨落——文化身份视角下《藻海无边》女主人公身份认同困境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藻海无边》是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是着名文学作品《简·爱》的前篇。本文以安托瓦内特为研究对象,首先描述其因特殊的血统种族而被社会排斥与孤立的遭遇,然后分析了她在不同文化视角下难以得到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原因,揭示了特殊历史时期对人们身心的摧残和身份认同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主人公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后殖民主义批判视角探究《看不见的人》中身份探寻这一主题,关注主人公从天真、迷茫到顿悟,并最终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一个"看不见的人"的变化历程,从表征多维透视导致主人公追寻自我身份失败的根源。这个黑人青年在美国白人社会中的身份危机,也就是身份探寻的失败主要有叁大因素:种族主义、"他者"身份和"第叁空间"中身份的不确定性。事实上,主人公身份危机不仅是他个人的生存困境,更是现代人的困惑。此外,改善种族歧视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融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人公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1].刘欢,陈李萍.噩梦笼罩下的抵抗——“第叁空间”理论视角下《露西》中主人公的身份建构研究[J].校园英语.2019

[2].胡月.《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身份探寻失败原因解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

[3].李春雨.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作品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危机[J].外国文学.2019

[4].袁静.从空间批评解读《男孩》和《青春》中主人公约翰的文化身份[D].内蒙古大学.2019

[5].秦勇青.逃离、回归、融合:《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身份嬗变的对话性阐释[D].杭州师范大学.2019

[6].刘玉婷.菲利普·罗斯《欲望教授》中男主人公的身份焦虑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7].王飞.《浮世画家》主人公小野的日本身份认同[J].长沙大学学报.2019

[8].蔡以蒙.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老友记》女主人公的身份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9

[9].彭进文.简析《莫瑞思》中主人公的同性恋身份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9

[10].王宇轩.矛盾·追寻·陨落——文化身份视角下《藻海无边》女主人公身份认同困境之解读[J].文化学刊.2019

标签:;  ;  ;  ;  ;  

主人公身份论文-刘欢,陈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