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阶层论文-廖斌

农民阶层论文-廖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阶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世纪乡土小说,农民,阶层意识,现代体验

农民阶层论文文献综述

廖斌[1](2019)在《分层与流动:新世纪乡土文学中农民的阶层意识与现代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乡土文学对农民的阶层意识嬗变进行描绘:在20世纪90年代的流寓文学中,原子化的农民遭遇的是个体性身份认同危机,新世纪后循着这个理路自然发展出群体性的阶层认同困惑。农民从城乡差别中生发出抱团意识、阶级观念、怨恨情绪,在阶层流动中经历自我矮化、隔离和固化。农民懵懂的经验感受逐渐演化为自觉不自觉的阶层体认与实践,农民为实现正常阶层流动,正进行着艰难的再社会化。这是农民之于阶层意识的现代创伤体验,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敏,王峰[2](2019)在《农民社会阶层越高越幸福吗?——基于CGSS 2010-2015年数据的微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民社会阶层与幸福感问题,通过分析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Logit模型估计,实证检验了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幸福效应,社会阶层定位越高的农民,其幸福感越强;进一步区域比较发现,此幸福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最为显着;而户籍比较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低于城镇居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较10年前有所增强,且农民对社会阶层定位有较为乐观的预期。据此提出,民生建设中重视农民的发展诉求和精神需求,融通农民社会阶层上升的渠道,从而提高农民幸福感,保障农民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琼[3](2019)在《“叁重中间位置”与双重阶层属性——对江汉平原农民就近半城市化的阶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化这一宏大社会流动过程,本文建构"区域性社会阶层结构"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当前农民家庭的城市化实践及其特征。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首先,农民家庭有标准的城市化和为之奋斗的过程具有跻身"叁重中间位置"的阶层实践意涵;其次,农民的就近半城市化状态具有双重阶层属性,即处在该状态中的农民家庭虽然具有"叁重中间位置"的阶层特征,但同时也并未脱离"底层农村有产者"的阶层位置;再次,大部分农民维持就近半城市化状态是为了避免沦为高度风险化的城市底层无产者;最后,在跻身"叁重中间位置"的主体中,非精英农民家庭占有很大比例。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进一步认为,目前农村社会结构留给底层的上升空间仍然存在且并不狭窄,这也是我国能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维系社会总体稳定的重要根源。(本文来源于《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晓[4](2019)在《两极脱嵌、高度竞争与村庄治理困境——基于福建省S村农民阶层分化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以福建省S村为例,探讨农民阶层分化对村庄治理造成的影响与挑战发现,S村的阶层结构虽可细分为五个层级,但由于富裕阶层和贫弱阶层均脱嵌于村庄社会,阶层差距不大的强势阶层、中等阶层与中下阶层之间遂形成了高度竞争的阶层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村庄公共品自我供给能力丧失,同时村庄社会去道德化并出现混混治村,村庄治理陷入内卷化的困境。为此,应当重建村庄公共性,培育有力的村庄治理主体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改良社会风气。(本文来源于《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惠献波[5](2018)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阶层分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河南省(滑县、兰考县)1028名农户调查材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住房数量、家庭负债水平、职业分化、经济分化是影响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最后,论文提出了加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李飞龙[6](2018)在《合作化时期的农民经济(1954-1956)——基于各阶层社会心理和行为选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化时期,农民经济仍以一个缓慢的速度在增长,这种增长得益于国家外力在农具、资金、技术上的投入与支持。不过,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和农民较低的生活水平,致使农民在面对自然灾荒等风险时缺乏足够的应对手段。具体到农村内部,出于思维习惯、情感动员和理性选择的考虑,各阶层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很大差别,其中"贫下中农"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上中农怕"冒尖",往往安于现状;地主和富农则因不可抗拒的外力,生活异常贫困。(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薛晴,陈会谦[7](2018)在《农民阶层分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两面性及其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所作的重要判断。文章以调研资料为据,分析农民阶层分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两面性影响,并据此提出引导农民阶层良性分化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殷亚天[8](2018)在《新时代农民阶层的发展难题与路径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已经步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增长点和持续点,正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现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迫切需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特别是,新时代更需要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融入到农民心中,形成农民阶层更快更好更省发展的思想动力和市场潜力,推动其现代转型和逐步共同富裕。(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26期)

唐伟,李海金[9](2018)在《从“阶层论”到“阶段论”:对当前农民发展过程中角色矛盾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农民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受害者"说和"共谋者"说两种不同的理论认知。但是,通过对政府与农民不同发展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受害者"和"共谋者"两者并存的现象,并不是因为阶层分化的影响,而是由于在两种不同发展观念的影响下,农民一方面基于一种生存理念而在初始阶段与政府出现部分目标"契合";另一方面则又因各自发展方式不同而在后续过程中与政府产生较大利益对立。所以,基于一种整体而非个别的视角,我们认为,要让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升,政府就应该从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权益出发,改变现有的"强势主导"倾向,将农民置于发展的中心,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由此,农民的角色矛盾才能得到更好解决。(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杨华,袁松[10](2018)在《阶层竞争:农民上访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浙江G镇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分化程度高,阶层竞争激烈。下层农民跟上层农民相比差距甚大,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上层农民引领的村庄价值标准,所以生存性压力很大。上层农民则在竞争中利用其地位与优势垄断镇域内的市场机会、政治权力、社会关系、文化价值等优质资源,构成了对下层农民的阶层排斥,阻隔了他们竞争成功和向上流动的渠道。同时,上层农民通过垄断村庄再分配权力,瓜分村庄公共资源,将下层农民排除在再分配之外,最终触发下层农民通过上访来宣泄情绪和重构村庄利益再分配结构。这类上访是在既定阶层关系和分配秩序下,下层农民参与村庄竞争的最后救济渠道,它内含着正义诉求,是农民的尊严政治。要治理好农民上访问题,关键是要调节农村阶层关系,规范村级民主政治,调整农村资源配置机制,加强村庄社会整合。(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8年04期)

农民阶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农民社会阶层与幸福感问题,通过分析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Logit模型估计,实证检验了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幸福效应,社会阶层定位越高的农民,其幸福感越强;进一步区域比较发现,此幸福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最为显着;而户籍比较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低于城镇居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较10年前有所增强,且农民对社会阶层定位有较为乐观的预期。据此提出,民生建设中重视农民的发展诉求和精神需求,融通农民社会阶层上升的渠道,从而提高农民幸福感,保障农民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阶层论文参考文献

[1].廖斌.分层与流动:新世纪乡土文学中农民的阶层意识与现代体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敏,王峰.农民社会阶层越高越幸福吗?——基于CGSS2010-2015年数据的微观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陈文琼.“叁重中间位置”与双重阶层属性——对江汉平原农民就近半城市化的阶层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

[4].王晓.两极脱嵌、高度竞争与村庄治理困境——基于福建省S村农民阶层分化的田野调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

[5].惠献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阶层分化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8

[6].李飞龙.合作化时期的农民经济(1954-1956)——基于各阶层社会心理和行为选择的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8

[7].薛晴,陈会谦.农民阶层分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两面性及其应对[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殷亚天.新时代农民阶层的发展难题与路径抉择[J].中外企业家.2018

[9].唐伟,李海金.从“阶层论”到“阶段论”:对当前农民发展过程中角色矛盾的再思考[J].人文杂志.2018

[10].杨华,袁松.阶层竞争:农民上访的一个解释框架——基于浙江G镇调查[J].思想战线.2018

标签:;  ;  ;  ;  

农民阶层论文-廖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