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近代,史学,史研究,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立宪派。
社会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弛[1](2019)在《推动社会史研究走向深入》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8—20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17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30余名学者围绕中国社会史中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展开了讨论。关注上层社会特别是贵族阶层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23)
方秋梅[2](2018)在《有关辛亥革命时期城市社会史研究的一点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它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产物,又是引发近代中国社会持续酵变的动因。因此,我们将其作为政治史进行研究固然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题中之义,但过度局限于政治史,则未必能够获得我们对这场革命的整体性认识。诚如桑兵教授所言,辛亥革命正"走向摸高探深的成熟期","单纯从革命的角度立论,辛亥时期历史整体性的失位,不仅全局上往往漏洞百出,而且具体上容易捉襟见肘。辛亥时期革命当然处于无可争议的重要位置,但不是仅仅有革命的历史,整体把握不当,革命史的认识也难以适得其所"。为此,我们应将辛亥革命放到历史时空联系的脉络之中,应该进行贯通式的考察,用整体的历史眼光探究辛亥革命,(在时间维度上)注重古今连贯性,(在空间维度上)注重内外关联性。~①这自然是切中肯綮的大家宏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周荣[3](2018)在《明清佛教碑刻大数据与佛教社会史研究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碑刻是典型的历史"碎片",当数量庞大的明清佛教碑刻与数字化时代相遇而建立起佛教碑刻大数据时,这些"碎片"却能成为探索"整体史"和"大历史"的重要史料基础。社会史的研究取向和研究理念是明清佛教碑刻大数据的"灵魂",立足于"国家-社会"结构的碑刻分类体系则是明清佛教碑刻大数据的"骨骼"。它们使得明清佛教碑刻大数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有机的大数据体系将在史料和方法两个方面推进明清佛教史和佛教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刘映海[4](2019)在《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传统武术史料收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可谓是深入、具体却又扑朔迷离,张叁丰、王宗岳的迷踪难证,太极拳、形意拳的疑云层迭,传统武术在质疑和争论中不断完善。但由于从来都不是历史主流社会推崇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受到了非常大的史料制约,似是而非、难辨真伪的研究时有出现,断章取义、以偏盖全的研究偶见报道,演义夸张的研究也不无市场,源流有序、传承明晰、事实清楚、论证合理的研究应成为研究的主流,笔者在晋商、镖局和传统武术的研究中有颇多感悟与困惑,现(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朱琳[5](2019)在《规模化知识整理与普及:《万有文库》的知识社会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知识社会史考察,本文认为《万有文库》作为近代以来第一部大型的"全学科"视域丛书,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近代的知识生产格局:第一,商务印书馆等现代出版机构开始接续政府职能,成为近代知识整理的主要承担者;第二,出版机构不再仅囿于知识生产,开始参与新式图书馆系统的建构,同图书馆的关系于"为馆配书"外增添了"因书建馆"的复杂性。这一过程表明,《万有文库》同"民众教育运动"的"亲"缘关系要更甚于"新图书馆运动",绝非后者的附庸,其参与知识服务的主动性以及驱动近代图书阅藏机构建设的能动性均被低估。(本文来源于《出版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罗检秋[6](2019)在《山重水复:2018年的近代社会史研究和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发表了多篇回顾中国社会史或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文章,研究者在近代区域社会史、民间文献、宗族、社会文化史及社会救济等方面多有收获。但目前近代社会史研究尚未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切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创新大体阙如,从社会史视角研究精英思想也明显不足。个人认为,加强对学术社会史的探索,或许可为社会史研究另辟蹊径,提升学术境界。(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7](2019)在《“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26—29日,"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由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及山西省历史学会承办。来自国内外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历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本文来源于《地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魏晓锴,岳子璇[8](2019)在《“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26日至29日,"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家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及山西省历史学会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150余名学者参会,共收到会议论文110余篇。与会学者围绕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民众、民风、民生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拓展了新的议题,现将相关内容及观点整理,简要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地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9](2019)在《《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年1—4期总目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李肖含[10](2019)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与1930年代唯物史观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长期以来,研究者强调论战的意识形态之争,却遮蔽了论战发生的学术逻辑。事实上,晚清以来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变革与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时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革命运动低谷期出现了革命理论传播的高潮,看似矛盾,实则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内在必然逻辑。(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社会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它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产物,又是引发近代中国社会持续酵变的动因。因此,我们将其作为政治史进行研究固然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题中之义,但过度局限于政治史,则未必能够获得我们对这场革命的整体性认识。诚如桑兵教授所言,辛亥革命正"走向摸高探深的成熟期","单纯从革命的角度立论,辛亥时期历史整体性的失位,不仅全局上往往漏洞百出,而且具体上容易捉襟见肘。辛亥时期革命当然处于无可争议的重要位置,但不是仅仅有革命的历史,整体把握不当,革命史的认识也难以适得其所"。为此,我们应将辛亥革命放到历史时空联系的脉络之中,应该进行贯通式的考察,用整体的历史眼光探究辛亥革命,(在时间维度上)注重古今连贯性,(在空间维度上)注重内外关联性。~①这自然是切中肯綮的大家宏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弛.推动社会史研究走向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方秋梅.有关辛亥革命时期城市社会史研究的一点认识[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3].周荣.明清佛教碑刻大数据与佛教社会史研究论纲[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4].刘映海.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传统武术史料收集[J].武术研究.2019
[5].朱琳.规模化知识整理与普及:《万有文库》的知识社会史考察[J].出版科学.2019
[6].罗检秋.山重水复:2018年的近代社会史研究和反思[J].晋阳学刊.2019
[7]..“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J].地域文化研究.2019
[8].魏晓锴,岳子璇.“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地域文化研究.2019
[9]..《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年1—4期总目录[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9
[10].李肖含.“中国社会史论战”与1930年代唯物史观的兴起[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