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式变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模式,电流,判据,稳定,磁共振,分岔。
模式变换论文文献综述
胡燕,张宇,张天晖,陈庆,刘瑞煌[1](2019)在《考虑不同软开关模式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全面提高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的整体性能,在基于双重移相实现电流应力最小化的同时,对是否要确保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ZVS)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以传输功率为输入量的线性化大信号模型,基于该模型,可通过传输功率的直接调节实现输出电压的精准控制。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4种功率模态中的软开关特性及电流应力特性,分别实现了基于完全ZVS的电流应力优化方法和基于自然软开关的电流应力优化方法。并完成了2种优化方法对于效率影响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当采用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相近的开关器件时,确保所有开关管实现ZVS会使DAB变换器的电流应力大幅增加,进而对效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自然软开关模式的电流应力优化算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流应力,减小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23期)
[2](2019)在《攻克13项关键技术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开启“友好”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经济日报近日,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牵头攻关的科技成果"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过7年研究,该技术成果首次提出了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实现了友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攻克13项关键技术,填补了3项国内外空白,其中分布式虚拟同步发(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邵珠雷[3](2019)在《一种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以解决目前光伏系统中变换器结构复杂及效率不高的问题.该变换器结构简单,由叁个主开关管控制端口间的能量流动,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并提供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性搭建了一台功率为300 W的样机.通过实验及分析可知,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下的测试波形与理论分析相同,能够有效实现对光伏系统的能量控制.由效率实验可知,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在较大输出功率的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京文,闫士举,韩勇森,宋成利[4](2019)在《基于脑部磁共振图像叁维局部模式变换特征提取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预测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叁维局部模式变换提取进行纹理特征并与常规特征相融合的方法,基于脑部磁共振图像,对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体(CN)、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预测分类.首先对46例CN对照组、61例MCI患者和25例AD患者的脑部磁共振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然后提取双侧海马体组织、灰质和白质的叁维局部模式变换纹理特征和常规特征,并将两类特征融合,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利用本方法,基于双侧海马体组织对AD组和CN组进行分类的准确率为88.73%、敏感度为78.00%、特异度为95.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 5;基于灰质的准确率为85.92%、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6.6%、AUC为0.854 3.这证明基于海马体磁共振图像,利用本文提出的改进叁维局部模式变换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分类效果较好,融合常规特征后更可提高分类预测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文欢,李欣欣,徐静,冯鑫[5](2019)在《慕课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慕课化网络教学平台,从在线活动、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叁方面进行模式构建,探索开放在线课程和传统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推进《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吴辰,李颖晖,刘远飞,朱喜华,刘聪[6](2019)在《航空高压直流供电系统中叁相Vienna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之四——连续和断续模式下Buck变换器的滞环滑模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Buck变换器的工作性能,降低其作为电子负载对Vienna整流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在连续和断续工作模式下的滞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以输出电压误差和其微分值为状态量的滑模面,通过对Buck变换器二阶误差模型的相平面分析,确定了满足广义滑模条件的区域和连续导电模式、断续导电模式的边界及收敛情况;最终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姜涛,刘方正,陈厚合,李雪,李国庆[7](2019)在《基于多通道快速傅里叶小波变换的电力系统主导振荡模式及模态协同辨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续小波变换在主导振荡模式辨识中存在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快速傅里叶小波变换(CWTFT)方法以提高小波变换效率;针对单通道小波辨识的结果受振荡模式可观性影响的缺陷,提出一种多通道CWTFT,实现多通道量测信息的时频域分解,进而获得对应的小波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借助小波尺度相对能量甄别出与主导振荡模式强相关的关键小波尺度,以其为基准重构小波系数矩阵;对重构的小波系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利用重构小波系数矩阵的第一左、右奇异特征向量辨识系统主导振荡模式及振荡模态。将所提方法应用到16机68节点测试系统和南方电网的广域实测数据中,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7期)
胡书昌[8](2019)在《双环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稳定边界的确定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线性控制Boost变换器系统存在稳定范围受限问题,给出了一种此类变换器系统稳定边界的计算方法。基于典型的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平均模型,导出了双环系统的环路传递函数,基于劳斯判据定理,通过计算各项系数的边界范围,确定出系统的最终稳定边界。分别对叁个工作点进行负载跳变的仿真和实验验证,其结果与理论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及所提稳定边界计算方法的有效。引言:针对经典双环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对象,给出基(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2期)
高鹏飞[9](2019)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DC-DC BUCK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峰值电流控制型开关调节系统(CPM)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存在的次谐波振荡现象。通过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了加入人工斜坡补偿抑制次谐波的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方雅,祝熙彤,李泽宇,徐红梅[10](2019)在《电压模式Buck变换器典型工作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控制型Buck变换器是典型的非线性电路系统。根据DC-DCBuck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建立了研究其非线性现象的仿真模型,分析了Buck变换器的分岔稳定性和混沌化特性,揭示了以输入电压和电感作为分叉参数的混沌现象及系统输出特性;从时域角度分析参考电压波形与输出电压波形交点的变化对变换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在相图中得到系统由稳定到混沌的演化过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该研究方法也为其他模式DC-DC变换器的分岔与混沌现象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模式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来源:经济日报近日,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牵头攻关的科技成果"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过7年研究,该技术成果首次提出了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实现了友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攻克13项关键技术,填补了3项国内外空白,其中分布式虚拟同步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式变换论文参考文献
[1].胡燕,张宇,张天晖,陈庆,刘瑞煌.考虑不同软开关模式的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2]..攻克13项关键技术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开启“友好”模式[J].云南电力技术.2019
[3].邵珠雷.一种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9
[4].孙京文,闫士举,韩勇森,宋成利.基于脑部磁共振图像叁维局部模式变换特征提取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预测分类[J].波谱学杂志.2019
[5].文欢,李欣欣,徐静,冯鑫.慕课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6].吴辰,李颖晖,刘远飞,朱喜华,刘聪.航空高压直流供电系统中叁相Vienna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之四——连续和断续模式下Buck变换器的滞环滑模控制设计[J].大电机技术.2019
[7].姜涛,刘方正,陈厚合,李雪,李国庆.基于多通道快速傅里叶小波变换的电力系统主导振荡模式及模态协同辨识方法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8].胡书昌.双环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稳定边界的确定及验证[J].电子世界.2019
[9].高鹏飞.峰值电流控制模式DC-DCBUCK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
[10].孙方雅,祝熙彤,李泽宇,徐红梅.电压模式Buck变换器典型工作状态分析[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