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少良:汽车物流外包将更普遍(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鸿[1](2012)在《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是公认的操作最复杂的领域之一。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物流成本高、运作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而日本工业起步较早,其汽车工业与零部件入厂物流已经十分成熟。基于日本在汽车物流方面所具有的领导地位,研究我国与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以探索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途径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内涵、特征与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结合中日具有代表性的8家企业的实地调研结果,对中日两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中的物流模式、物流业务与支撑要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两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的优劣;最后通过定性对比分析,得出生产与物流模式落后、物流与生产衔接不紧密、信息不畅、物流环节多、物流业务能力差、规范与技术等支撑要素不足是造成中日两国入厂物流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两国的调研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国入厂物流体系进行模糊评价,物流模式落后、运作能力有限、支撑要素不完善是影响两国差距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借鉴日本经验,通过改进物流模式、减少运输与仓储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完善支撑要素体系等方式,实施全面化的供应链管理对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的整体水平十分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从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的角度出发,用实证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出中日两国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的特点,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对比分析两国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索构建我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的有效途径。但本文仅仅围绕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中物流模式、物流业务与支撑要素三个层面的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于改进方案的具体操作与实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研究内容与方法还有待深入。
陆虹[2](2010)在《上汽通用五菱入厂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与成本控制方面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加强管理其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如零部件的仓储,物流,配送等业务)外包出去,从而使企业的运作更经济高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MW)虽然已是国内微型车的领先者,但是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SGMW提出了“成为国内微车的领导者、成为国际汽车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竞争者、全面进入乘用车市场、要在全球范围内复制SGMW的模式和文化”第三次发展浪潮的战略目标,通过现代物流在SGMW的应用,以提升SGMW零部件入厂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物流管理的运作效率和效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本文以第三方物流在SGMW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应用为切入点,首先简要介绍了SGMW及其入厂物流管理现状,指出SGMW柳州工厂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分析SGMW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外包决策,然后描述了SGMW青岛工厂的物流外包情况以及外包经验之后以及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汽车行业特点和SGMW业务发展情况,基于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理论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从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对SGMW零部件入厂物流应用第三方物流外包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具体的优化方案。
邱晓敏,何永刚[3](2009)在《汽车物流发展的趋势展望与未来构想》文中认为未来10年将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春天,但其中关键一点在于作为支撑力量的汽车物流要能及时跟进中国呼之欲出的汽车消费革命,发挥其历史使命。本文基于这一点,全面分析汽车物流发展的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汽车物流发展的四大未来构想。
罗文丽[4](2008)在《汽车物流成本之痛》文中研究表明汽车物流市场一片繁荣的表象背后,暗藏着制造商物流外包并不普遍的客观事实。汽车物流企业要善于通过业界资源整合、运输方式创新,以及加快供应链一体化进程等方式,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全面提升汽车物流行业的运作质量和竞争能力。
王永恩[5](2007)在《沈阳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的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数据表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工业领域中,像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采购、制造、运输、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环节彼此分割,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过多,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资源不足,现有设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并且运输环节不衔接造成成本上升。尤其是这类制造行业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主营业务发展较快,而为之服务的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企业物流成本比重上升。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兴起,我国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探索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及付诸实施,来改变这种因物流服务支持不力造成主营业务提升放缓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国外汽车制造行业物流理论、物流组织方式、物流管理技术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分析国外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得出我国在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下所应该运用和能运用的现代物流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利用这些符合国内物流条件的物流理念、物流操作模式和物流技术,对照国内制造行业所采用的物流运转模式,分析和研究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运转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原因;结合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环境实际情况,提出为解决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瓶颈的方案---引入第三方物流。经对方案可行性研究和预期效果测算,得出方案可行,能为公司降低超过6%的物流成本。
刘小勇[6](2007)在《中国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客户关系管理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首先强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目标在于通过提供快速、周到、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本文针对客户关系管理在整车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专题研究。我国整车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很不成熟。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态的市场环境给我国许多的整车物流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与此同时,我国整车物流企业跟国外物流巨头们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的整车物流企业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保持发展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整车物流企业有必要树立"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并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进行客户管理。本文主要基于整车物流企业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如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及如何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效果这一思路,首先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随后从分析国内整车物流业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客户关系管理在整车物流企业中的必要性。其次,结合整车物流企业的特点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系统和几大实施阶段,最后,对于我国整车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效果设立了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运用了一定的评价方法,试图为我国物流企业评价客户关系管理效果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客户关系管理在整车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运用,都不能完全满足整车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客户关系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评价其效果也比较困难,这些问题都仍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地研究与探讨。
李华[7](2006)在《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业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汽车物流业向前飞跃。长丰集团是我国SUV市场的一个重点企业,90年代初,它从生产铁皮硬顶吉普车开始切入汽车整车制造,及时抓住了汽车国际化发展的良机,积极与世界越野车生产巨头日本MMC公司合作,引进其主导产品如Pajero V73、Pajero V77及IO等汽车产品,并通过消化、吸收与创新,开发出“猎豹牌”系列产品,如CJY6470系列、CFA2030系列等,投放市场,博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逐渐树立了越野制造商龙头的市场地位,长丰集团的汽车产品发展了,但其汽车物流系统比较滞后。本文利用物流有关理论知识对长丰集团的物流系统进行研究,重点探讨汽车供应链模式下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探讨我国现代汽车生产厂商的物流模式走向,期望能对国内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首先对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下的第三方汽车物流等进行理论阐述,并对国内外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就长丰集团的物流现状及未来的物流资源进行预测,对其物流环境作SWOT分析。在以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长丰集团的“国际化推动战略”的设想,进行汽车物流方案的设计,对物流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价,包括实施目的、评价标准及预期效果等,并结合当前的理论成果对该物流方案提出建议,从整个汽车供应链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和总成本最低来权衡方案的利弊,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李京桥[8](2004)在《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汽车企业和国外汽车巨头展开了更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整个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汽车生产企业正考虑把非核心的汽车物流业务外包给社会上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这给我国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汽车物流流通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也必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汽车物流供应巨头进入国内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市场,这同时也会给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发展迅速,但一般仅能承担某一物流功能,如仓储、运输等,导致企业产品周转时间难以缩短,物流成本降低不明显,与国外汽车物流企业的差距非常大。因此,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汽车物流市场激烈的竞争,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响应客户快速、便捷,准确的需求,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寻求长期的发展,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战略。 本文运用供应链及物流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汽车产业中物流供应链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物流供应链的要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四种主要类型及发展现状、第三物流的需求、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物流企业较为可取的三种竞争战略模式:战略联盟、时基战略、信息战略。最后,运用以上这些理论对一个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及其竞争战略,对汽车物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优势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我国的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独特的竞争战略,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龙少良,孟琰霆[9](2003)在《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文中提出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一) 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增长态势中国的汽车物流业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迅速膨胀,尤其是在某些人均GDP超
二、龙少良:汽车物流外包将更普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少良:汽车物流外包将更普遍(论文提纲范文)
(1)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理论概述 |
2.1 汽车物流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2.1.1 汽车物流的内涵 |
2.1.2 汽车物流相关理论 |
2.2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内涵与特征 |
2.2.1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内涵 |
2.2.2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特征 |
2.3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构成 |
2.3.1 汽车零部件分类 |
2.3.2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结构 |
第3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分析 |
3.1 中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现状 |
3.1.1 汽车零部件供需现状 |
3.1.2 汽车物流企业现状 |
3.2 中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调研分析 |
3.2.1 调研对象 |
3.2.2 调研内容分析 |
3.3 中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实证分析 |
3.3.1 入厂物流模式分析 |
3.3.2 入厂物流业务分析 |
3.3.3 支撑要素分析 |
第4章 日本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分析 |
4.1 日本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现状 |
4.1.1 汽车零部件供需现状 |
4.1.2 汽车物流企业现状 |
4.2 日本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调研分析 |
4.2.1 调研对象 |
4.2.2 调研内容分析 |
4.3 日本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实证分析 |
4.3.1 入厂物流模式分析 |
4.3.2 入厂物流业务分析 |
4.3.3 支撑要素分析 |
第5章 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对比分析 |
5.1 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定性对比分析 |
5.1.1 入厂物流模式对比分析 |
5.1.2 入厂物流业务对比分析 |
5.1.3 入厂物流要素对比分析 |
5.2 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模糊综合评价 |
5.2.1 指标体系构建 |
5.2.2 指标权重确定 |
5.2.3 指标隶属度确定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5.3 我国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发展对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关键指标调查表 |
附录2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体系关键评价指标汇总 |
附录3 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情况调查问卷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2)上汽通用五菱入厂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汽车物流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汽车物流的研究发展 |
1.2.2 国内汽车物流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2 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与汽车入厂物流 |
2.1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
2.1.1 供应链及其物流 |
2.1.2 国内物流基础理论研究 |
2.1.3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内容 |
2.1.4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运营机制 |
2.2 第三方物流 |
2.2.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
2.2.2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内部构成 |
2.2.3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
2.3 物流外包 |
2.3.1 物流外包的概念 |
2.3.2 物流外包的收益 |
2.3.3 物流外包的模式选择 |
2.3.4 企业物流外包的实施步骤 |
2.4 我国汽车入厂物流与第三方物流 |
2.4.1 我国汽车入厂物流的供应商主导模式 |
2.4.2 供应商主导模式存在的问题 |
2.4.3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汽车物流的应用与趋势 |
3 SGMW入厂物流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SGMW概况 |
3.2 SGMW入厂物流现状 |
3.2.1 SGMW入厂物流体系 |
3.2.2 SGMW现有物流运输模式 |
3.3 SGMW入厂物流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
3.3.1 配送管理难度加大 |
3.3.2 缺乏一体化的料架管理 |
3.3.3 入厂零部件需求波动 |
3.3.4 供应商的物流管理能力不足 |
4 SGMW入厂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应用设计 |
4.1 SGMW入厂物流外包预期目标 |
4.2 SGMW入厂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
4.2.1 必要性分析 |
4.2.2 可行性分析 |
4.2.3 外包范围分析 |
4.2.4 物流费用剥离分析 |
4.3 第三方物流公司选择策略 |
4.3.1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标准 |
4.3.2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流程 |
4.4 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现状分析 |
4.4.1 安吉天地物流 |
4.4.2 辽宁联合物流 |
4.4.3 上海通汇物流 |
4.4.4 嘉里大通物流 |
4.5 SGMW入厂物流外包的实施 |
4.5.1 SGMW入厂物流组织机构重组 |
4.5.2 RDC运作与管理 |
4.5.3 SGMW内部LOC运作与管理 |
4.5.4 外部运输整合 |
4.5.5 物权转移 |
4.5.6 入厂物流周转料架的归属转移 |
4.5.7 信息系统的应用 |
4.6 SGMW入厂物流外包的绩效考核 |
4.6.1 建立绩效体系应考虑的原则 |
4.6.2 设定关键绩效指数(KPI) |
5 SGMW青岛分公司的第三方物流应用案例 |
5.1 青岛分公司应用第三方物流的背景分析 |
5.2 青岛分公司第三方物流实施前的物流模式 |
5.3 青岛分公司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原因分析 |
5.4 青岛分公司对第三方物流的预期 |
5.5 青岛第三方物流的区域物流中心服务 |
5.5.1 区域物流中心(RDC)概述 |
5.5.2 青岛第三方物流的RDC服务内容 |
5.5.3 青岛分公司对RDC运作管理要求 |
5.5.4 其他要求 |
5.6 青岛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生产线配送服务 |
5.6.1 线旁配送服务内容 |
5.6.2 青岛分公司对线旁配送管理要求 |
5.7 青岛分公司采用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好处 |
5.7.1 物流服务整合 |
5.7.2 投资减少 |
5.7.3 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 |
5.7.4 其他收益 |
5.8 青岛分公司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经验 |
5.8.1 第三方物流的借鉴意义 |
5.8.2 第三方物流应用中的经验总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汽车物流发展的趋势展望与未来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物流发展的趋势展望 |
1.1 消费理念的转变使汽车物流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挑战。 |
1.2 弱质市场选择下的行业竞争加剧对汽车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
1.3 汽车物流企业具备充分的行业发展比较优势。 |
2 推动汽车物流快速发展的未来构想 |
2.1 培育宽松的政策环境。 |
2.2 实施高效的品牌战略。 |
2.3 构建完善的人才支撑环境。 |
2.4 确立现代的物流整合理念。 |
(4)汽车物流成本之痛(论文提纲范文)
成本困局 |
破解之法 |
行业新规 |
(5)沈阳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汽车制造业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
1.1 物流发展简述 |
1.2 国外汽车制造业物流现状 |
1.3 国外汽车制造业物流发展趋势 |
1.3.1 物流外包战略明确 |
1.3.2 供应链管理渐成主流 |
1.3.3 准时制在汽车制造业物流广泛应用 |
1.3.4 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
1.3.5 最新技术获得重视 |
1.4 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环境与现状分析 |
1.4.1 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 |
1.4.2 我国制造业物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国内汽车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 |
1.5.1 汽车制造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
1.5.2 物流发展目标 |
1.6 企业物流现代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二章 制造业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 |
2.1 物流能力增强战略 |
2.2 物流系统再造战略 |
2.3 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战略 |
2.4 企业物流外包(或第三方物流)战略 |
2.4.1 制订物流法规,协调有序发展 |
2.4.2 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 |
2.4.3 以联运企业的网络经营改善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状态 |
第三章 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 |
3.1 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现状 |
3.2 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物流特点 |
3.3 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分销物流特点 |
3.4 生产物流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 “主机厂中心型”采购物流模式的运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3.6 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环境 |
第四章 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 |
4.1 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
4.2 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 |
4.2.1 物流自营方案 |
4.2.2 物流外包方案 |
4.2.3 物流联盟方案 |
4.3 日本物流外包的现状与动向 |
4.3.1 外包状况 |
4.3.2 外包的目的 |
4.3.3 不进行外包的理由 |
4.4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必要性 |
4.4.1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4.4.2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
4.4.3 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 |
4.4.4 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分担 |
4.4.5 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
4.4.6 降低新产品的开发风险 |
4.5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4.6 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
4.6.1 第三方物流从微观层次的作用 |
4.6.2 第三方物流从宏观层次的作用 |
4.7 第三方物流应用存在障碍 |
4.8 实施物流外包的策略 |
4.8.1 正确选择物流供应商 |
4.8.2 签订明细的合作协议 |
4.8.3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
4.8.4 在合作中增进双方的信任 |
4.9 多方联动,共同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
第五章 公司发展目标规划及物流解决方案 |
5.1 公司发展目标规划 |
5.1.1 人员组织 |
5.1.2 产品内容 |
5.1.3 研发能力 |
5.1.4 管理能力 |
5.1.5 市场开拓 |
5.2 物流方案提出与概述 |
5.3 方案内容 |
5.3.1 采购平台 |
5.3.2 物流平台 |
5.3.3 信息平台 |
5.4 方案目标 |
5.4.1 近期目标 |
5.4.2 远期目标 |
5.5 方案组织实施市场定位 |
5.6 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
5.7 方案所涉项目的规模和投资 |
5.7.1 仓储设施面积测算 |
5.8 投资估算 |
第六章 物流外包风险内容与方案风险评估 |
6.1 常见的外包形式 |
6.2 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 |
6.3 企业行使物流外包的有效应对策略 |
6.3.1 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6.3.2 外包伙伴,即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 |
6.3.3 物流外包活动的控制 |
6.3.4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 |
6.3.5 以“双赢”为原则,巩固合作关系 |
6.4 风险评估 |
第七章 方案预期实施效果与结论 |
7.1 方案预期实施效果 |
7.1.1 采购平台 |
7.1.2 物流平台 |
7.1.3 生产物流 |
7.1.4 设施设备 |
7.1.5 物流技术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CRM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CRM的相关理论 |
2.1 CRM的产生背景 |
2.1.1 时代背景 |
2.1.2 理论背景 |
2.1.3 市场背景 |
2.2 CRM的涵义 |
2.2.1 客户的定义 |
2.2.2 CRM的定义 |
2.2.3 CRM的内涵 |
2.2.4 CRM的核心—顾客价值管理 |
2.2.5 CRM与传统客户服务的区别 |
2.3 CRM的流程和实施策略 |
2.3.1 CRM的流程图 |
2.3.2 CRM实施的思路和策略 |
2.3.3 CRM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章 我国整车物流CRM可行性分析 |
3.1 整车物流的内涵 |
3.1.1 整车物流的定义 |
3.1.2 整车物流的特点 |
3.2 我国整车物流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1 我国整车物流发展概况 |
3.2.3 我国整车物流存在的问题 |
3.3 整车物流CRM的动因分析 |
3.3.1 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
3.3.2 整车物流自身的要求 |
3.3.3 实行CRM有助于提升竞争力 |
第4章 我国整车物流企业CRM的实施 |
4.1 整车物流企业CRM的目标 |
4.1.1 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
4.1.2 提升核心竞争力 |
4.2 整车物流企业CRM的实施阶段 |
4.2.1 客户接触与内部信息共享阶段 |
4.2.2 客户消费物流服务阶段 |
4.2.3 提供信息支持阶段 |
4.3 整车物流企业CRM的功能模块 |
4.3.1 销售管理子系统 |
4.3.2 市场管理子系统 |
4.3.3 客户支持与服务管理子系统 |
4.4 成功案例:安吉天地整车物流的CRM战略 |
4.4.1 公司简介 |
4.4.2 以客户为中心的CRM战略 |
4.4.3 安吉天地实施CRM的效果 |
第5章 整车物流企业应用CRM的效果评价 |
5.1 客户满意度评价 |
5.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5.1.2 整车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指标 |
5.1.3 客户满意度评价方法 |
5.2 客户忠诚度评价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汽车物流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 |
1.2.1 物流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2.2 本文的逻辑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1 汽车物流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1 现代物流的一般概念 |
2.1.2 现代物流的基本定位 |
2.1.3 汽车物流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2.2 供应链与汽车物流 |
2.2.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
2.2.2 供应链管理与汽车物流 |
2.3 国外第三方汽车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
2.3.1 国外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 |
2.3.2 国外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 |
2.4 国内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4.1 国内的第三方汽车物流 |
2.4.2 国内的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方向 |
第3章 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现状分析 |
3.1 国内 SUV的行业现状 |
3.1.1 近年我国的 SUV汽车市场形势 |
3.1.2 长丰集团在 SUV行业中基本情况 |
3.2 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现状分析 |
3.2.1 长丰集团的物流现状 |
3.2.2 长丰集团的供应物流 |
3.2.3 长丰集团的生产物流 |
3.2.4 长丰集团的销售物流 |
3.3 长丰集团汽车物流的 SWOT分析 |
3.3.1 SWOT分析 |
第4章 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的设计 |
4.1 长丰集团的物流市场的预测 |
4.1.1 长丰集团的现有物流市场简析 |
4.1.2 长丰集团 SUV产品、皮卡及客车等产品的发展估测 |
4.1.3 长丰集团控股的关键零部件企业的物流资源 |
4.1.4 长丰集团多元化扩张的物流市场 |
4.2 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的设计 |
4.2.1 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现状 |
4.2.2 供应链下的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设计 |
第5章 长丰集团汽车物流方案的评价 |
5.1 物流方案评价的理论基础 |
5.2 物流方案评价的相关标准 |
5.3 长丰集团汽车物流方案的具体评价 |
5.4 物流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测评 |
5.5 对长丰集团汽车物流管理的建议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8)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分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
1.3.2 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 |
第2章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相关理论 |
2.1.1 供应链与物流理论 |
2.1.2 第三方物流理论 |
2.1.3 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4 我国汽车产业中物流供应链的特点及现状研究 |
2.1.5 汽车产业物流供应链发展的要素分析 |
2.2 竞争战略理论 |
2.2.1 竞争与竞争战略的内涵 |
2.2.2 竞争战略的理论体系 |
2.2.3 竞争战略模式的选择 |
第3章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3.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分析 |
3.1.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本类型及发展现状 |
3.1.2 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分析 |
3.1.3 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特征 |
3.2 中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较分析 |
3.2.1 西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状况 |
3.2.2 中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优劣势分析 |
3.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章 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4.1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4.1.1 市场需求 |
4.1.2 产业特点 |
4.1.3 市场绩效 |
4.1.4 营销特点 |
4.1.5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
4.2 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分析 |
4.2.1 我国汽车物流企业的现状 |
4.2.2 第三方汽车物流需求状况 |
4.2.3 第三方汽车物流市场现状 |
4.3 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 |
第5章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对策 |
5.1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总体框架 |
5.1.1 企业竞争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的确定 |
5.1.2 企业竞争力的培育 |
5.2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战略模式选择 |
5.2.1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 |
5.2.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模式 |
5.2.3 知识经济时代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模式选择 |
5.2.4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竞争策略 |
第6章 实证分析--万通物流竞争战略设计 |
6.1 万通物流公司的背景简介 |
6.1.1 万通公司的环境分析 |
6.1.2 万通公司的组建和发展现状 |
6.1.3 万通物流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6.1.4 万通物流公司SWOT分析 |
6.2 万通物流公司的总体战略设计 |
6.3 万通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 |
6.3.1 成本与质量领先战略(整合启动阶段) |
6.3.2 差异化战略(精益成长阶段) |
6.3.3 战略联盟(发展跨越阶段) |
6.3.4 信息战略(全战略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龙少良:汽车物流外包将更普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比较研究[D]. 陈海鸿.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2]上汽通用五菱入厂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应用研究[D]. 陆虹.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3)
- [3]汽车物流发展的趋势展望与未来构想[J]. 邱晓敏,何永刚. 科技经济市场, 2009(12)
- [4]汽车物流成本之痛[J]. 罗文丽.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8(02)
- [5]沈阳新光华晨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物流研究[D]. 王永恩. 沈阳工业大学, 2007(03)
- [6]中国整车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刘小勇.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7)
- [7]长丰集团的汽车物流方案研究[D]. 李华. 中南大学, 2006(05)
- [8]我国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 李京桥.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3)
- [9]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A]. 龙少良,孟琰霆. 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