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香绿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茶,花香,成分,香气,乌龙茶,青叶,生化。
花香绿茶论文文献综述
庞月兰,廖勤明,杨春,张凌云,徐翔[1](2016)在《“金萱”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提高夏秋茶品质与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乌龙茶茶树品种"金萱"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摇青次数,不同摊放、做青时间等处理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蒸汽杀青处理的样品香气花香明显、味醇含香;夏茶摇青1次,摊放、做青时间9h,花香浓,滋味醇爽含香;秋茶不摇青,摊放、做青时间9h,花香浓郁、鲜灵,味鲜醇、含香。【结论】蒸汽杀青比滚筒杀青更能发挥金萱品种天然的花香香气。用金萱品种加工花香绿茶,夏茶摇青1次,秋茶不摇青有利品质形成。(本文来源于《广西农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何郁菲,曹冰冰,梁敏敏,傅冬和[2](2016)在《花香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技术对花香绿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茶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其它含氮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组分。茶鲜叶通过加工,其香气种类与相对含量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低沸点的香气物质逐渐挥发而减少,高沸点香气组分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摇青工艺的加入,花香显露,此特点与乌龙茶相似,这可为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期刊2016年02期)
马梦君,常睿,罗理勇,曾亮[3](2015)在《花香绿茶饮料的生化成分变化及物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花香绿茶为原料的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及分别在37℃和4℃条件下贮藏7 d后,茶汤色差、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和沉淀微观结构以及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黄酮、水溶性总糖、咖啡碱和儿茶素组分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和保持较好的澄清度,37℃贮藏则加速汤色黄化和浑浊;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差异显着,4℃贮藏能够保持较高的生化成分含量,37℃贮藏易使品质风味显着劣变,生化成分含量显着减少;3)4℃贮藏生成的沉淀量要比37℃贮藏少,4℃贮藏生成的沉淀由许多小分子颗粒聚集而成,而37℃贮藏生成的沉淀则是由大块的分子团聚集而成。(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魏杰,刘声传,鄢东海,刘红梅,王勇[4](2012)在《不同加工工艺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花香绿茶加工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进行了FA、FB、FC、FD等4种加工工艺对花香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D加工工艺生产花香绿茶感官品质得分最高,是加工花香绿茶的最优工艺。(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2年01期)
魏杰,刘红梅,刘声传,王勇,申东[5](2010)在《施肥对花香绿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种施肥处理(分别标记为:FA,FB,FC),及一个空白对照(FD)的福鼎大白茶鲜叶,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花香绿茶,分析检测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探讨不同施肥技术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叶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是FB>FA>FC>FD,FB、FA、FC氨基酸总量分别比FD增加20%、18%、14%;茶氨酸含量从高到低是FB>FA>FC>FD。(2)FB茶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86.1),FD最低(84.2)。(3)FB花香绿茶主要香气成分:反-罗勒烯(28.78%)、顺-正已酸已烯酯(6.43%)、顺-茉莉酮(1.69%)、反-橙花叔醇(0.73%)、吲哚(2.65%)的含量最高。结果阐明:在叁种施肥处理中,FB最有利于茶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绿茶的花香品质。(本文来源于《贵州茶叶》期刊2010年04期)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6](2007)在《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毛2号、鸿雁9号、鸿雁12号、鸿雁13号等是适合制作花香绿茶的优良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花香绿茶采用一芽二叶原料→光热萎凋→提香→杀青→揉捻→干燥→毛茶→精制→成品的工艺流程,以提香1~2次的综合品质最佳;提香过程中,原料保持鲜绿不红变、含水量递减不超过2%、茶多酚适度下降、氨基酸增加,有利于形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花香绿茶产品。(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8期)
周春明,袁海波,秦志荣,郑林[7](2004)在《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叁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本文来源于《广州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4年02期)
[8](2003)在《重庆研制成功花香绿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不用茉莉、珠兰等香花作为香料,而是在生物技术和酶的作用下,使茶叶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在茶叶中自然形成和积累香气的花香绿茶日前在重庆开发成功。由于花香绿茶减少了因为加香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香味浓郁持久。重庆研制成功花香绿茶(本文来源于《广西热带农业》期刊2003年03期)
周春明[9](2002)在《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香绿茶不同于传统的花茶,它是在鲜叶加工过程中通过晒青和摊放等工序,促使鲜叶内芳香物质和氨基酸、糖类物质在酶作用下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花香型的芳香物质所致。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烘青绿茶、乌龙茶作对比,同时做了叁个品种烘青绿茶和花香绿茶的常规成分分析以及花香绿茶和乌龙茶的感官审评。旨在研究花香绿茶香气成分组成的特点,找出其特征香气组分,为花香绿茶香气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与烘青绿茶相比,花香绿茶多酚类含量高0.9340%,儿茶素含量高7.8951%,氨基酸总量高4.8285%,叶绿素总量高14.7228%,可溶性总糖含量高4.9498%,茶黄素含量高3.0364%,茶红素含量低0.9610%,茶褐素含量低3.2222%。 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区别于普通烘青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α-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叁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花香绿茶具有较浓的天然花香,滋味醇厚,以福选9号和福安种的香气、滋味及评分最接近于清心乌龙茶,福云7号次之,四川中小叶种最差。 在晒青及摊放过程中四川中小叶种增加较大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α—法呢烯,橙花叔醇,棕榈酸。 福选9号品种增加较大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瓤一法呢烯,橙花叔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植醇。 福云7号品种增加较大的香气成分为:α—法呢烯。下降较大的香气成分为:香叶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 福安品种含量较大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壬醛,苯乙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己酯,氧化丁香烯,摩勒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和植醇。(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袁林颖,周正科,高飞虎,蔡伦红,胡翔[10](2001)在《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绿茶难于开拓新的市场 ,经济价值低 ,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只采春茶 ,夏、秋茶停采的现象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通过近 3年的试验 ,在传统绿茶加工的基础上稍作改进 ,即通过晒青、适度轻摇青 ,再杀青、揉捻、干燥的方法 ,研制(本文来源于《西南园艺》期刊2001年03期)
花香绿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技术对花香绿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茶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其它含氮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组分。茶鲜叶通过加工,其香气种类与相对含量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低沸点的香气物质逐渐挥发而减少,高沸点香气组分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摇青工艺的加入,花香显露,此特点与乌龙茶相似,这可为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香绿茶论文参考文献
[1].庞月兰,廖勤明,杨春,张凌云,徐翔.“金萱”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6
[2].何郁菲,曹冰冰,梁敏敏,傅冬和.花香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6
[3].马梦君,常睿,罗理勇,曾亮.花香绿茶饮料的生化成分变化及物性特征[J].食品科学.2015
[4].魏杰,刘声传,鄢东海,刘红梅,王勇.不同加工工艺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2
[5].魏杰,刘红梅,刘声传,王勇,申东.施肥对花香绿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效应[J].贵州茶叶.2010
[6].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
[7].周春明,袁海波,秦志荣,郑林.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
[8]..重庆研制成功花香绿茶[J].广西热带农业.2003
[9].周春明.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2
[10].袁林颖,周正科,高飞虎,蔡伦红,胡翔.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J].西南园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