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剩余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剩余,聚合物,数值,素数,油藏,不等式,区块。
二次剩余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黄益如,黄謇,谭福平,张朝辉,王培康[1](2016)在《二次剩余分布密度的新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范德瓦尔登数时建立的3个圆周上二分拆的奇特定理的基础上,揭示出二次剩余分布密度新规律,即对于质数p,大致有p/4个二次剩余或二次非剩余是孤立点,另外约有p/4个是长度至少为2的区间.(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倩倩[2](2015)在《有限非链环上的二次剩余码和支重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码在纠错码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二次剩余码是一类重要的循环码,许多性能良好的纠错码都来自于二次剩余码GleaSon最先给出了二次剩余码的定义,从此人们在该领域开始了坚持不懈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介绍有限非链环上的二次剩余码和支重量分布.文章分为如下叁个部分:第一章,我们将简要介绍环上的二次剩余码和支重量分布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知识与主要工作.第二章,研究了环Fp+uFp+uFp+uvFp上的二次剩余码,其中u2=u,u2= u,uv=uu,p是一个奇素数.首先回顾了环Fp+uFp+uFp+uvFp上长为n的循环码的相关知识.其次我们利用幂等生成元的形式定义了环Fp+uFp+uFp+ uvFp上的二次剩余码,研究了该环上的二次剩余码的性质,并讨论了它们与其扩展码之间的关系和对偶性质.最后,给出了环Fp+uFp+uFp+uvFp上二次剩余码的幂等生成元的具体形式.文章的第叁部分,分别介绍了环Fp+uFp+u2Fp和Fp+uFp+uFp+uvFp上的支重量分布,研究了p3k型、p4k型线性码的支重量分布与Hamming重量分布的关系,利用MacWilliams恒等式建立了这两个环上线性码的支重量分布与其对偶码的支重量分布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4-01)
叶峰[3](2015)在《曙叁区块剩余油分布与二次开发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曙叁区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是曙光油田储量较集中、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主力开发区块之一。针对本区油藏地质、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建立精细的油藏等时地层格架,应用储层沉积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剖油藏微相单元,建立精细、客观的叁维地质模型,将已有岩芯分析资料和邻区开发资料相结合,以沉积微相为单元和叁维地质模型为基础进行开发动态分析,明确曙叁3区水淹状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部署建议,制定二次开发方案。论文在分析曙3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制定了二次开发方案,提出了合理的剩余油挖潜对策,取得以下认识:(1)通过曙叁区块开发现状、构造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综合分析,明确了目前曙叁区块油井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运用本区湖水面变化的信息,识别全区的对比标准层,采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建立了精细油藏地层格架。(3)在沉积微相、储层横向预测和储层建模分析基础上,以沉积模式为指导,探讨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曙叁区杜家台油层叁角洲前缘砂体叁次明显的进积→退积过程。(4)以小层沉积微相为单元进行水淹状态及剩余油分布分析,在采出程度、水淹状况和油井侧钻后测井解释与原井的差异性等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调整部署建议,提出了二次开发建议,制定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同时进行了产油效果预测。论文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曙3区块剩余油的开发方案编制打下了良好基础,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3-01)
杨晓培[4](2011)在《二次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以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更少、含油饱和度更低,但在压力平衡、物性较差、井网不完善或断层遮挡等区域,剩余油较水驱更集中、含油饱和度更高。根据研究结果,在H2Ⅱ油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区部署3口新井,完善注采井网,新井投产初期产油量为10.5~22t/d,含水率为20%~70%,使H2Ⅱ油组二次聚合物驱产油高峰期的增油倍比达3.04,表明聚合物驱阶段在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进一步完善井网,可进一步提高增油幅度,延长聚合物驱见效高峰期。(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1年04期)
贾俊敏[5](2009)在《孤岛中区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二次注聚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孤岛油田为例,针对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产油量下降快的特点,以剩余油分布和提高采收率研究为核心,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采取了地质与开发研究相结合,静态预测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油藏动态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叁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油藏数值模拟、聚合物驱效果分析、二次注聚以及交联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影响因素研究、注采参数优化以及经济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体化的研究。储层特征是开发中后期形成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基础。为此,本文首先结合油田的实际生产动态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了模拟区开发现状,建立了精细的储层地质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研究,定性和定量地描述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剩余储量分布规律,并从地质成因和开发成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河流相砂岩储层剩余油形成的控制因素和机理,研究了宏观剩余油分布模式。其次,利用已经建立的模型对二次注聚、交联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的注采参数和物化参数等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搞好聚合物驱后再次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通过对叁种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了参数优化和经济评价,对驱油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并根据最终优化方案进行了动态预测,从而对聚合物驱后再次实施化学驱开发取得了重要的认识。研究表明,聚驱后实施二次注聚化学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04-01)
郑志勇[6](1993)在《二次非剩余(mod p)之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令p为奇素数,(n/p)是通常的Legendre符号。记α(p)为最小的正整数n(modp)使得(n/p)=(n+1/p)=-1.关于α(p)的上界估计是数论中的困难问题之一。基于A.Weil的特征和估计立即有α(p) p~(1/2)logp.1963年,Burgess证明,若H(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3年03期)
二次剩余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循环码在纠错码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二次剩余码是一类重要的循环码,许多性能良好的纠错码都来自于二次剩余码GleaSon最先给出了二次剩余码的定义,从此人们在该领域开始了坚持不懈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介绍有限非链环上的二次剩余码和支重量分布.文章分为如下叁个部分:第一章,我们将简要介绍环上的二次剩余码和支重量分布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知识与主要工作.第二章,研究了环Fp+uFp+uFp+uvFp上的二次剩余码,其中u2=u,u2= u,uv=uu,p是一个奇素数.首先回顾了环Fp+uFp+uFp+uvFp上长为n的循环码的相关知识.其次我们利用幂等生成元的形式定义了环Fp+uFp+uFp+ uvFp上的二次剩余码,研究了该环上的二次剩余码的性质,并讨论了它们与其扩展码之间的关系和对偶性质.最后,给出了环Fp+uFp+uFp+uvFp上二次剩余码的幂等生成元的具体形式.文章的第叁部分,分别介绍了环Fp+uFp+u2Fp和Fp+uFp+uFp+uvFp上的支重量分布,研究了p3k型、p4k型线性码的支重量分布与Hamming重量分布的关系,利用MacWilliams恒等式建立了这两个环上线性码的支重量分布与其对偶码的支重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剩余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黄益如,黄謇,谭福平,张朝辉,王培康.二次剩余分布密度的新发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李倩倩.有限非链环上的二次剩余码和支重量分布[D].安徽大学.2015
[3].叶峰.曙叁区块剩余油分布与二次开发方案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
[4].杨晓培.二次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以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
[5].贾俊敏.孤岛中区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二次注聚可行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6].郑志勇.二次非剩余(modp)之分布[J].科学通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