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三相输入电源和后端负载电路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还包括由预充电接触器KM1和预充电限流电阻R串联组成的预充电回路,用于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合闸前进行预充电,所述的预充电回路并联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两端,即预充电接触器KM1输入端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输入端连接,预充电限流电阻R输出端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结合隔离开关的合分闸操作,实现隔离开关自动预充电功能,可用于隔离开关后端设备或线路存在较大的电容性负载的场合,避免因为隔离开关直接合闸造成的较大电流冲击从而损坏设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三相输入电源和后端负载电路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所述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为两极或三极开关,还包括由预充电接触器KM1和预充电限流电阻R串联组成的预充电回路,用于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合闸前进行预充电,预充电完成可采用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判断,所述的预充电回路并联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两端。
设计方案
1.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三相输入电源和后端负载电路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所述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为两极或三极开关,还包括由预充电接触器KM1和预充电限流电阻R串联组成的预充电回路,用于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合闸前进行预充电,预充电完成可采用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判断,所述的预充电回路并联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两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预充电功能的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用于隔离开关后端设备或线路存在较大的电容性负载的场合。
背景技术
电路中隔离开关一般用于设备停止运行后将其与电网或带电设备断开,以检修设备或更换电路接线,当检修完成或更换接线后合闸以恢复运行。
但往往后端设备或线路存在较大的电容性负载,隔离开关直接合闸会造成很大的电流冲击从而损坏设备,一些情况下,会另外专门设计预充电电路用于隔离开关合闸前给后端电路进行预充电,该方法通用性差而且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了一种带预充电功能的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自动的完成预充电后将隔离开关合闸,同时分断预充电电路,通过通用化设计,该隔离开关电路可以适用各类需要预充电的应用场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三相输入电源和后端负载电路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还包括由预充电接触器KM1和预充电限流电阻R串联组成的预充电回路,用于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合闸前进行预充电,所述的预充电回路并联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两端,即预充电接触器KM1输入端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输入端连接,预充电限流电阻R输出端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其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为两极或三极开关。
所述的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预充电限流电阻R可根据主电路电源电压和后端电路特性选择;预充电完成检测电路可采用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判断,预充电完成信号可通过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给出。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初始阶段,主电动隔离开关K1以及预充电接触器KM1均断开,当接收到主电动隔离开关K1合闸指令后,预充电接触器KM1闭合,此时输入电源通过预充电限流电阻R给后端负载电路预充电,当采用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检测到后端负载电路的电压达到设定值,完成预充电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自动合闸,同时通过隔离开关状态反馈信号将预充电接触器KM1断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合闸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电动隔离开关电路,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三相输入电源和后端负载电路的主电动隔离开关K1,还包括由预充电接触器KM1和预充电限流电阻R串联组成的预充电回路,用于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合闸前进行预充电,所述的预充电回路并联在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两端,即预充电接触器KM1输入端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输入端连接,预充电限流电阻R输出端与主电动隔离开关K1输出端连接。其中主电动隔离开关K1为两极或三极开关。其中预充电限流电阻R可根据主电路电源电压和后端电路特性选择;预充电完成检测电路可采用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判断,预充电完成信号可通过模拟电路或者可编程控制器给出。
本实用新型预充电电路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是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功能实现的,即接收主电动隔离开关K1分闸指令后,主电动隔离开关K1分断,在隔离开关合闸后,通过隔离开关状态反馈触点分断预充电电路,完成预充电和合闸动作。
本实用新型结合隔离开关的合分闸操作,实现隔离开关自动预充电功能,可用于隔离开关后端设备或线路存在较大的电容性负载的场合,避免因为隔离开关直接合闸造成的较大电流冲击从而损坏设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它变形及改进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0015.6
申请日:2019-01-0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59256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H03K 17/082
专利分类号:H03K17/082;H03K17/296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第一申请人: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汽校大院
发明人:陈卓;张泽宇;文武
第一发明人:陈卓
当前权利人: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代理人:刘念涛;宋国荣
代理机构:42221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