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催化剂论文_李金林,黄思源,陈耀,张煜华,刘成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钴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纳米,助剂,分子,氢化,形貌,分子量。

钴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林,黄思源,陈耀,张煜华,刘成超[1](2019)在《铁助剂对纳米ZSM-5负载钴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蒸气转晶法制备的纳米ZSM-5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负载钴,并通过不同方法引入铁助剂,制备了纳米ZSM-5负载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附、H_2-TPR、NH_3-TPD、XPS、TEM等方法表征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FTS)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研究了铁离子直接掺杂ZSM-5分子筛骨架、铁钴共浸渍、铁钴分步浸渍等叁种铁助剂引入方式对钴基催化剂结构、性质及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助剂引入方式影响了催化剂中钴物种的分散和还原性以及载体的酸性,由此影响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分步浸渍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的钴物种分散度最高,但是还原性最低,使其达到稳态后具有最高的CO转化率、最低的CH_4选择性和最高的C_(5+)产物选择性.此外,以浸渍法(共浸渍和分步浸渍)引入的铁助剂更有利于iso-C_5的生成,而直接掺杂法引入的铁助剂不利于异构烃的生成.(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郭园园,侯博,王俊刚,贾丽涛,李德宝[2](2019)在《ZrO_2修饰Al_2O_3纳米片负载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费托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Al_2O_3纳米片(Al_2O_3-CN),采用浸渍法制备20%(质量分数)钴基催化剂,并应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制备的Al_2O_3-CN(226 m~2/g)与商业氧化铝(Al_2O_3-C,249 m~2/g)具有相近的比表面积,但Al_2O_3-CN孔尺寸分布更加集中。浸渍钴后,与Co/Al_2O_3-C催化剂相比,Co/Al_2O_3-CN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还原度及更均匀的钴颗粒粒径分布。因此,Co/Al_2O_3-CN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CO转化率和低的甲烷选择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o/Al_2O_3-CN的催化性能,采用不同含量ZrO_2对Al_2O_3-CN进行修饰。表征结果表明,随着ZrO_2修饰量的增加,Al_2O_3-CN载体比表面积变化不明显,孔体积和孔径增大;相对应催化剂的钴颗粒粒径减小,活性位点数目增加。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经ZrO_2修饰催化剂CO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甲烷选择性降低。(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永生,王茂森,康健,马瑞欣,韦露[3](2018)在《电沉积法制备叁维泡沫镍负载钴催化剂及其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泡沫镍具有质轻、比表面积大、渗透性较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工作采用电沉积法在泡沫镍表面负载了非贵金属钴催化剂,通过排水法测试了其硼氢化钠醇解产氢性能。XRD测试结果显示,催化剂活性组分钴呈现α相,从SEM结果可以看出Co/Ni-foam催化剂表面平整、光滑,且具有叁维立体结构,有利于催化反应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考察电沉积法过程中电沉积时间、镀液温度、电流密度、镀液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产氢性能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在电沉积时间为1.5h、镀液温度为40℃、电流密度为5mA/cm~2、镀液浓度为50g/L时,其硼氢化钠醇解产氢速率高达17 685.81mL·min~(-1)·g~(-1)(Co),在便携式制氢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9期)

黄文姣,张浩宇,胡硕真,钮东方,张新胜[4](2018)在《酞菁钴催化剂载体表面含氮官能团对其在燃料电池中氧还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酞菁钴为催化剂,纳米碳管为载体,分别通过超声法和四氢呋喃法混合分散,并在氮气氛围高温热处理制备了两种酞菁钴催化剂.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超声法制备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CNT-S)含钴的质量分数为8.1 wt%,四氢呋喃混合法制备的酞菁钴催化剂(CoPc-CNT-R)含钴的质量分数为7.0 wt%.X射线光电子谱(XPS)结果显示CoPc-CNT-R催化剂的含氮量是CoPc-CNT-S催化剂的两倍多,且两种催化剂含氮官能团的种类及比例不同.相比较而言,CoPc-CNT-S表面有更多的吡咯型氮.将两种催化剂应用于混合酸碱燃料电池中发现:CoPc-CNT-S对电催化氧还原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将CoPc-CNT-S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分别工作5 h和15 h后,电荷转移电阻相对CoPc-CNT-R为阴极催化剂时均较低.原因可能是相近比例的吡啶型N和吡咯型N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电催化氧还原.(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陈华峰[5](2018)在《含P=O结构钴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可控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含半不稳定臂的PN3和X=PN3(L4-L9,X=O,S)、氧化联苯(XantPhosO2)和氧化膦苯二茂铁(DppfO2)叁类配体,制备,表征了对应的钴配合物,系统研究了其催化异戊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聚合行为。1.设计合成了PN3(L1-L3)X=PN3(L4-L6,X=O;L7-L9,X=S)型配体,制备了相应的钴配合物。通过X射线表明,PN3,O=PN3或S=PN3型的钴(Ⅱ)配合物分别采用以金属离子为中心的扭曲八面体和扭曲叁角双锥构型。采用氯化二乙基铝作为助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呈现出不同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X=PN3型较PN3型钴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is-1,4选择性。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在0 ℃~40 ℃温度范围内能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范围为1.47X 105~1.73 × 105 g/mol,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12~1.22),催化引发效率在73.3%以上。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发生链转移反应,分子量分布变宽(Mw/Mn= 1.6 4),但仍具有较好的分子量可控性。2.合成了氧化膦苯二茂铁(DppfO2)配体和氧化联苯(XantPhos02)配体,制备了两类相应的钴配合物。以氯化二乙基铝作为助催化剂,两类催化剂对异戊二烯聚合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Mw/Mn=1.17)。两类催化剂均能有效催化异戊二烯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2-氯-丁二烯的共聚反应。3.采用以六甲基膦酰(HMPA)为溶剂,CoF2.4H20为催化剂首次制备了 1,2-含量较高的聚异戊二烯。通过核磁表征,聚异戊二烯的1,2结构最高可达50%左右(3,4结构约45%,1,4结构<5%);以DSC测得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范围为-10℃~10℃,且随着1,2结构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GPC测得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大小为3.36×104~4.7×104 g/mol,分子量分布为3.61~4.42。(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8-06-25)

杨刚,余志鹏,张杰,梁振兴[6](2018)在《高效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花状钴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通过电还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循环经济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目前,还原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化学法,光化学法和电化学法.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具有条件简便,易于控制,转化率较高,材料易得,易于放大生产等优点,具备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电还原二氧化碳的催化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有机分子,生物分子等.其中,以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最为普遍.我们发展了一种新型金属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快捷,绿色的溶剂热方法,以正丁胺为保护剂,合成了具有花状形貌的金属钴催化剂.这种特殊形貌的金属钴催化剂相比体相的金属钴催化剂与层状的氢氧化钴材料,能够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我们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电化学表征手段,进一步证明了先前其他课题组已报道过的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的钴/钴氧化物二维材料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过程中,金属钴/氧化钴界面的存在对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观点.X射线衍射表明这种新型金属钴催化剂具有六方密堆积的晶体相,晶粒平均直径为17.3 nm.扫描电子显微镜直观地展示了其不同于体相的金属钴催化剂与层状的氢氧化钴材料,具有特殊的形貌.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花状金属钴催化剂比另外两种材料具有更正的起始电位(-0.7 V vs.SCE).不同扫描速度LSV研究表明,甲酸等其他还原产物的形成受二氧化碳传质控制影响.采用核磁共振分析不同电位下10 h恒电位电解产物,发现当电极电势为-0.85 V(vs.SCE)时,还原产物甲酸的法拉第效率达63.4%.另外,循环伏安曲线表明该催化剂不仅对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具有极高的活性,同时,对还原产物的氧化也表现出极低的过电位与极高的反应活性,因此所开发催化剂可视为一类双效电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艺丹[7](2018)在《分子钴催化剂在半导体钒酸铋表面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石能源,然而,化石燃料的持续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因此找到一种清洁的、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的迫切需求。开发利用太阳能显然是最可行的长期解决方案。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和储存太阳能,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有效实现人工光合作用的一个途径是建立能吸收可见光的光电化学电池,其中在阳极发生水氧化反应产生质子和氧气,在阴极发生氢还原或者二氧化碳还原。光电化学电池中,光阳极的析氧反应是实现人工光合作用的瓶颈,因为它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的转移,需要很高的活化能。因此,在广泛使用这种技术之前需要克服的障碍之一是开发稳定和高效的光电阳极。本文两种分子钴配合物修饰到BiVO_4电极表面,作为光阳极,用于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体系。Co(salophen)配合物由于疏水作用可直接吸附到多孔BiVO_4电极上制备分子催化剂/半导体混合光阳极(Co1/BiVO_4和Co2/BiVO_4)。在中性(pH=7.0)条件下,考察了复合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salophen)配合物能显着提高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活性。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AM 1.5 G,100 mW cm~(-2)),当施加电压达到1.23 V时,Co1/BiVO_4和Co2/BiVO_4复合电极的电流密度达到了3.89 mA cm~(-2)和4.27 mA cm~(-2),约为未经修饰的的BiVO_4电极的叁倍。强度调制光谱(IMPS)分析表明,Co(salophen)配合物不仅能加速电极表面水氧化反应,而且还减少表面复合。在0.7 V时,Co1/BiVO_4和Co2/BiVO_4的半电池太阳能转换效率分别为1.09%和1.18%。由于它们的疏水性,Co(salophen)配合物可以紧紧地吸附在BiVO_4的表面。经含有四个疏水性叔丁基的Co2配合物修饰的BiVO_4复合电极,在1.23 V vs RHE施加电压下光电解3小时过程中电流密度始终稳定在3.5 mA cm~(-2)。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这两种基于分子水氧化催化剂(WOC)的光阳极具有很强的光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甚至比大多数最先进的非均相催化剂制得的复合电极的性能都要好。此外,本文采用滴涂方式将酞菁钴催化剂CoF16Pc负载到钒酸铋电极上,制得了CoF16Pc/BiVO_4光阳极,通过在0.1 M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阳极的光电流密度比单独钒酸铋电极电流增加了一倍以上,说明CoF16Pc具有良好的水氧化催化性能。此外,将CoF16Pc负载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并作为阴极取代贵金属铂,与CoF16Pc/BiVO_4光阳极组成二电极体系的光电化学电池,有效地实现了光阳极分解水产生氧气的同时,在阴极催化还原CO_2。(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丁建峰,梁秋鸿,杨静,丁冰[8](2018)在《负载钴催化剂高效催化合成叁甲硅基乙烯醇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四甲氧基硅烷为原料,水解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粉体,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对该粉体进行修饰后,将二价钴催化剂负载于粉体上,得到负载钴催化剂。该负载钴催化剂可以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迅速催化六甲基二硅氮烷与乙醛的硅醚化反应,且该催化剂经多次重复使用后仍保持非常良好的催化效率。(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史蕊,李坚[9](2018)在《添加WO_3对铈钴催化剂CO氧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xWO_3-Ce O2-Co_3O_4复合型非贵金属CO低温催化剂,考察不同WO_3添加量和空速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催化剂的抗硫性能。通过孔隙结构测试、H2-TPR、FT-IR和S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WO_3添加质量分数1%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低温活性。在CO进口体积分数0.12%、O2进口体积分数5%和空速15 000 h-1条件下,50℃时,CO转化率即可达到99.6%,60℃时,CO转化率达100%。添加WO_3,催化剂氧化能力增强,催化效率提高。随着空速升高,CO转化率下降。WO_3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抑制硫酸盐在催化剂表面聚集,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8年03期)

王勇[10](2017)在《立方烷钴催化剂与钒酸铋杂合体系光(电)催化水氧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自然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解决人类社会目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理想选择。水氧化反应由于具有较高的热力学能垒且涉及多质子多电子的转移被认为是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的瓶颈。因此,构建高效的水氧化体系对于实现太阳能的转化及储存至关重要。本文将半导体光催化剂BiVO4-RGO与立方烷钴配合物Co1相耦合构建杂合体系实现光催化水氧化。可见光催化实验表明,在电子牺牲试剂的存在下,Co1的引入使得BiVO4-RGO复合材料在纯水中的产氧速率提高4倍,并得到了100%的化学收率。此外,研究证实石墨烯材料对于提高半导体的光生电荷寿命及BiV04与Co1之间的电子传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该杂合体系的成功构建为实现基于分子催化剂的全分解水体系提供了可能。为构建不依赖于电子牺牲试剂的全分解水体系,将立方烷钴催化剂负载至BiV04光阳极表面进行光电催化水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立方烷钴催化剂的取代基团可以实现对杂合光阳极光电性能的调控。其中,以丁氧基乙酸作为桥连配体修饰得到的立方烷钴催化剂Co32展现出最优异的光电性能。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AM 1.5,100 mW/cm2),采用滴涂法制备的Co32/BiVO4杂合电极在1.23Vvs.RHE处的催化光电流密度高达5mA/cm2,该值高于目前所有未经掺杂的BiVO4基光阳极。同时,该杂合电极在0.7 V vs.RHE取得了1.84%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与未负载催化剂的BiVO4相比提高了6倍。此外,氟化后的Co32配合物(Co33)修饰的BiVO4电极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可在2.2 mA/cm2的催化电流下稳定工作4小时以上。通过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揭示Co32/BiVO4所取得的高效光电催化活性是由于分子催化剂对电极表面有钝化作用,从而有效抑制了电荷复合。而将助催化剂的负载方式由滴涂法改为浸泡法后,同样可获得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杂合光阳极,然而,Co32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由表面钝化转变为促进空穴的转移(水氧化)。将Co33/BiVO4杂合光阳极与Co34修饰的碳布电极相耦合,构建了阴阳两极均由非贵金属分子配合物催化的还原CO2光电化学电池。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该装置在1.4 V偏压下的光电流密度可达2.6 mA/cm2且在0.7 V处取得最大光电转换效率(ABPE)为0.52%。该光电体系能够高选择性地还原CO2到CO,FEco达到87%,并于0.8 V偏压下取得最高的太阳光对CO转化效率(ηSTC=0.44%)。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目前所报道的类似两电极光电催化体系。(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12-29)

钴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Al_2O_3纳米片(Al_2O_3-CN),采用浸渍法制备20%(质量分数)钴基催化剂,并应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制备的Al_2O_3-CN(226 m~2/g)与商业氧化铝(Al_2O_3-C,249 m~2/g)具有相近的比表面积,但Al_2O_3-CN孔尺寸分布更加集中。浸渍钴后,与Co/Al_2O_3-C催化剂相比,Co/Al_2O_3-CN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还原度及更均匀的钴颗粒粒径分布。因此,Co/Al_2O_3-CN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CO转化率和低的甲烷选择性。为了进一步提高Co/Al_2O_3-CN的催化性能,采用不同含量ZrO_2对Al_2O_3-CN进行修饰。表征结果表明,随着ZrO_2修饰量的增加,Al_2O_3-CN载体比表面积变化不明显,孔体积和孔径增大;相对应催化剂的钴颗粒粒径减小,活性位点数目增加。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经ZrO_2修饰催化剂CO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甲烷选择性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钴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林,黄思源,陈耀,张煜华,刘成超.铁助剂对纳米ZSM-5负载钴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园园,侯博,王俊刚,贾丽涛,李德宝.ZrO_2修饰Al_2O_3纳米片负载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费托反应性能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3].魏永生,王茂森,康健,马瑞欣,韦露.电沉积法制备叁维泡沫镍负载钴催化剂及其工艺条件优化[J].材料导报.2018

[4].黄文姣,张浩宇,胡硕真,钮东方,张新胜.酞菁钴催化剂载体表面含氮官能团对其在燃料电池中氧还原性能的影响[J].化学学报.2018

[5].陈华峰.含P=O结构钴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可控聚合[D].宁波大学.2018

[6].杨刚,余志鹏,张杰,梁振兴.高效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花状钴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英文)[J].催化学报.2018

[7].刘艺丹.分子钴催化剂在半导体钒酸铋表面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8

[8].丁建峰,梁秋鸿,杨静,丁冰.负载钴催化剂高效催化合成叁甲硅基乙烯醇醚[J].有机硅材料.2018

[9].史蕊,李坚.添加WO_3对铈钴催化剂CO氧化性能的影响[J].工业催化.2018

[10].王勇.立方烷钴催化剂与钒酸铋杂合体系光(电)催化水氧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载体和催化剂的大角XRD图(a)SZM-1和(b)SZM-2的典型TEM图3.1 埃洛石纯化前( b)后(a)的 FT-IR 图2 硫化后分散型环烷酸钴催化剂的...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钒钴催化剂...不同钴催化剂的Raman谱

标签:;  ;  ;  ;  ;  ;  ;  

钴催化剂论文_李金林,黄思源,陈耀,张煜华,刘成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