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批评论文-刘惠玲

性别批评论文-刘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麦女孩》,汤姆·,霍珀,性别批评

性别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刘惠玲[1](2019)在《《丹麦女孩》的性别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丹麦女孩》由汤姆·霍珀执导,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的生平经历。在电影中,霍珀对于天生的女性、跨性别者中的女性性别认同者乃至男同性恋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凝望与理解,对艾纳和格尔达所代表的不同女性的命运表示了忧虑与关照。尽管霍珀本人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但是《丹麦女孩》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笼罩在女性视角之下的电影。在菲勒斯中心主义依然徘徊于电影创作的当下,《丹麦女孩》无疑是令人欣喜的。(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4期)

徐振[2](2018)在《伊芙·塞奇威克的性别批评理论关键词:同性社会交际》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性社会交际作为社会学中的概念,本义指向的是相同性别人群的社会关系,其中男性群体所形成的"男性纽带"关系对社会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纽带关系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必然。部分人类学家认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将女性进行了"物化"处理,女性因此成为男性之间交易的物品。塞奇威克在吸纳上述理论资源的同时将同性社会交际纳入其理论建构之中,考察了男性同性社会交际之中的欲望关系,这种欲望被塞奇威克视为是男性社会的驱动力,也是男性的行为动机、身份和情感的终极源头和真相。塞奇维克将同性社会交际欲望引入经典文学批评,其所揭示的同性社会交际欲望在西方文学中几乎是随处可见,塞奇威克的批评颠覆了对大量爱情文本的传统阐释,改变了读者阅读习惯中的惯性思维。(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2018年03期)

王芳[3](2018)在《用鲜活音乐之笔勾勒男性精英的“性别批评”——评《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艺术是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研究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史学,为我们当前发展现代音乐艺术提供重要"动力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整个音乐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该思维不仅仅"颠覆性"地创造了一种音乐史学研究的全新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也为我们认识音乐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思维恰恰也与"新音乐学"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这一研究思维就是从"性别批评"的(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单旭珠[4](2018)在《《芳华》的性别批评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小刚的新作《芳华》,向观众展开了一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军队文工团年轻人集体生活的画卷。在电影中,主人公们的悲欣交集的命运,隐含着某种社会性别文化意识。《芳华》展现了一个汇聚了美好女性,但也同样潜藏着龌龊和辛酸的集体,与女性有关的审美取向,女性的生命感觉,女性在具体时代的价值等,被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对于女性形象,既不虚美,也不隐恶。对于这部电影,我们有必要从性别批评的维度来考察。(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16期)

王澜[5](2018)在《从性别批评解读刘兰芝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性别批评为手段,将不同类型女性形象与刘兰芝形象进行比较,从而对刘兰芝形象进行解读,试图还原刘兰芝本真的形象。(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8期)

薛原[6](2017)在《朱迪斯·巴特勒与德国文学后结构主义性别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朱迪斯·巴特勒不啻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性别理论家与哲学家之一,她的理论对德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初探朱迪斯·巴特勒后结构主义性别理论在德国文学评论界的接受史和演变史,回顾德国学者们接受巴特勒的后现代性别批评理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回溯文学后结构主义性别批评在德国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挖掘其扎根的文化和社会的根源。本文还将总结当今德国文学性别批评界最重要的五种分析方法,即后结构主义性别叙事学、解构女权主义视角、后结构主义男性分析、酷儿视角与性别话语分析以及反后结构主义性别批评。(本文来源于《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张欣杰[7](2017)在《走出象牙塔仅仅是开始——性别批评视角下的“大女主”剧女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女性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大众对女性的性别期待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大女主"剧由此被催生。然而,"大女主"剧用男性启蒙和"玛丽苏"情节回避对女性发展现实问题的深度探讨。而其对女主一女巫形象的刻板化两极表述,不仅未能建构良性的女性文化,反而扼杀了女性生命形态的多元性。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大众有了解女性成长史、肯定女性能力的心理需求,但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性别意识形态并未被撼动。"大女主"剧也并未积极寻找解决女性发展现实问题、建构多元女性形象、建构良性女性文化的合理路径。(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7年12期)

章颜[8](2016)在《越界与卫道:电影改编中的性别批评——以《奥兰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典文本的改编浪潮中,由女性导演改编女性作家作品值得关注,她们通常所选择改编的文本都带有女性主义理想或政治观念。拟以影片《奥兰多》为例,考察以下问题:改编过程中导演如何呈现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女性恋情的书写?如何在影片中呈现或遮蔽激进的理念?在改编忠实性之外,如何达成与文本的和解?(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6年03期)

徐润英,袁邦株[9](2016)在《《哈克》的性别批评分析与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性别解读,一直存在着不同有时甚至是相左的观点。文章运用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小说中典型男性和女性词汇的索引分析,探索小说中所蕴含的男权主义的中心思想,力图将主观的印象式的解读建立在客观的语言分析基础之上。(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2016年04期)

李玲[10](2015)在《性别批评:保持文化反思的锋芒》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格局相当复杂——其主流是在维护男女两性的主体间性的层面上张扬女性主体意识,但有时也存在着复制男权传统、泯灭女性主体性的现象,偶尔还闪现出倒置性承袭男性霸权、压抑男性合理生命需求的状况。而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界的情况却与创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6-12)

性别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性社会交际作为社会学中的概念,本义指向的是相同性别人群的社会关系,其中男性群体所形成的"男性纽带"关系对社会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纽带关系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必然。部分人类学家认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将女性进行了"物化"处理,女性因此成为男性之间交易的物品。塞奇威克在吸纳上述理论资源的同时将同性社会交际纳入其理论建构之中,考察了男性同性社会交际之中的欲望关系,这种欲望被塞奇威克视为是男性社会的驱动力,也是男性的行为动机、身份和情感的终极源头和真相。塞奇维克将同性社会交际欲望引入经典文学批评,其所揭示的同性社会交际欲望在西方文学中几乎是随处可见,塞奇威克的批评颠覆了对大量爱情文本的传统阐释,改变了读者阅读习惯中的惯性思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刘惠玲.《丹麦女孩》的性别批评[J].电影文学.2019

[2].徐振.伊芙·塞奇威克的性别批评理论关键词:同性社会交际[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

[3].王芳.用鲜活音乐之笔勾勒男性精英的“性别批评”——评《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

[4].单旭珠.《芳华》的性别批评维度[J].电影文学.2018

[5].王澜.从性别批评解读刘兰芝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8

[6].薛原.朱迪斯·巴特勒与德国文学后结构主义性别批评[J].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7

[7].张欣杰.走出象牙塔仅仅是开始——性别批评视角下的“大女主”剧女性叙事[J].艺术评论.2017

[8].章颜.越界与卫道:电影改编中的性别批评——以《奥兰多》为例[J].电影新作.2016

[9].徐润英,袁邦株.《哈克》的性别批评分析与解读[J].老区建设.2016

[10].李玲.性别批评:保持文化反思的锋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标签:;  ;  ;  ;  

性别批评论文-刘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