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客观辩证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辩证法,客观,决定性,恩格斯,主观,辩证唯物论,哲学。
客观辩证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红太[1](2015)在《决定性、非决定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一些中外学者否认恩格斯的客观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只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并制造马、恩之间的对立。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中的决定论是辩证决定论,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持辩证的立场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给客观辩证法所下的定义,表达了客观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的辩证法,而不是一种或者两种可能性的辩证法。现代科学的成果有力地证实了建立在差异性为基础的事物之间联系是由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相统一的规律来决定的,新文献的发掘也驳斥了马、恩之间对立的谬论,这些成果对于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海诚[2](2014)在《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科学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经长期准备而未竟的一部杰作,其创作过程跨越十多年。而之所以未竟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写《反杜林论》,作者曾两年搁下了该书的写作;另一方面是后来为了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完全中断了写作。直至逝世前不久,他才着手整理这部着作的手稿。虽然未能实现宏大写作计划,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已在书中闪耀。唯其如此,此书更显得弥足珍贵。整体来看,《自然辩证法》由10篇论文、169段札(本文来源于《前线》期刊2014年09期)
刘俊哲[3](2010)在《冯友兰客观辩证法思想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友兰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通俗易懂地转述为"仇必仇到底",学界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误读,视"仇必仇到底"为"斗争哲学"。本文认为"仇必仇到底"不等同于"斗争哲学"。冯友兰充分肯定了"仇必仇到底"在革命时期的实践价值,同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应当走"仇必和而解"的路线,并对"仇必和而解"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阐释。有的学者认为"仇必和而解"就是取消矛盾和斗争。这是对冯友兰的误解。本文认为"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思想,它在当今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0年11期)
李朝霞[4](2008)在《论客观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哲学的叁个部分即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康德把叁者的割裂推向了顶点,黑格尔是第一位将叁者辩证统一起来的哲学家,但他的叁者统一思想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没有能够真正科学地解决叁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则唯物而辩证地论述了叁者的关系,它们本质上同一,又相互区别。对客观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叁者关系的系统梳理和阐述,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时代人物》期刊2008年11期)
王强[5](2008)在《客观辩证法生成逻辑的本读然解——以黑格尔《逻辑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观辩证法的生存根基遭遇质疑,衍义进程迫近困境,使其深陷存在合法性争端的尴尬境地。以黑格尔《逻辑学》为中心,从生成逻辑的层面对客观辩证法的生存根基作出尝试性的解蔽,对其生存困境作出可能性的诠释,旨在厘清范畴,为还客观辨证法之本真,彰显辩证法应有的思想意蕴和理论旨趣。(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齐绩[6](2002)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辩证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势不可挡的潮流,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经济现象,尽管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但仍然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它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辩证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拓展的时期,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迟或早都将卷入这一经济全球化大潮,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把握其客观辩证法,分析其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符合国情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近代通讯、交通以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技术和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市场统一发育,市场价格逐渐趋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生产活动全球化,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经历了叁个阶段,从第叁个阶段起,社会主义国家参与进来,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再为所欲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共赢”的全球化才是发展的真谛。 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复杂、曲折、充满矛盾的过程。它是单一化和多样化的对立统一,单一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体制上均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多样化是指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各有千秋;它是一体化和分裂化的对立统一,一体化是指消除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经济障碍,共同行动的过程,分裂化是指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障碍进一步加深,合作遭到破坏的趋势;它是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对立统一,国际化是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和服务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化和趋同化,本地化是指根据市场的差异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它还是国家主权强化和弱化的对立统一,国家主权的弱化是指各个民族国家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不得 不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与之相反,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 力,各国也会创设新的主权工具或加强某些国家主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它可以为我们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有利条 件;可以促进我国和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我 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我国和世界的人才交流等。消 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经济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对 我国的意识形态构成严重威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消解我们的民族 凝聚力,动摇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精神支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施政能 力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站稳立场,审时度势,以维护国际利益为前提 审慎参与全球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又要坚持原则;要积极参 与区域合作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发挥中国的作用;要加强国家经济安全的 防范。政府改革要进一步推进,主要表现在: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依法 从严行政;转变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向服务转化:加速实现经济管理的 信息化。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人才机制,主要表现在:深化教育体制 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实 施人才战略,完善选材、用人机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陈俊明[7](1998)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一般的意义上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在经济总体质的优化的基础上量的扩张,实质就是经济发展。我们在实现这种转变的时候,必须澄清一些误解,认识到其实质是剩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其生产条件的优化,并深入研究它作为一个客观过程的特殊辩证法,包括其起点与归宿、关键与关系、规律与表现、运行与条件等等。(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3期)
蔡英田[8](1992)在《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种表现形式,不是两类不同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为必然性存在和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运动或辩证的思维,是被思维自觉认识和运用的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张江明[9](1989)在《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这门新兴哲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统观全局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实质及其关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1989年01期)
玉清[10](1983)在《苏联学者讨论《客观辩证法》一书》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10期报道,1981年莫斯科思想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客观辩证法》的第1卷。它是由康斯坦丁诺夫院士、马拉霍夫、布兰斯基等主编、列宁格勒大学哲学系集体编写的苏联第一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多卷本专着。1982年2月,苏联高教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哲学组与苏联哲学协会主席团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对刚出版的第1卷进行讨论,与会者就《客观辩证法》一书的内容和结构提出(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1983年04期)
客观辩证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经长期准备而未竟的一部杰作,其创作过程跨越十多年。而之所以未竟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写《反杜林论》,作者曾两年搁下了该书的写作;另一方面是后来为了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完全中断了写作。直至逝世前不久,他才着手整理这部着作的手稿。虽然未能实现宏大写作计划,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已在书中闪耀。唯其如此,此书更显得弥足珍贵。整体来看,《自然辩证法》由10篇论文、169段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客观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太.决定性、非决定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辩证法[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海诚.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科学统一[J].前线.2014
[3].刘俊哲.冯友兰客观辩证法思想再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4].李朝霞.论客观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J].时代人物.2008
[5].王强.客观辩证法生成逻辑的本读然解——以黑格尔《逻辑学》为中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齐绩.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辩证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02
[7].陈俊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辩证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8].蔡英田.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
[9].张江明.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J].现代哲学.1989
[10].玉清.苏联学者讨论《客观辩证法》一书[J].国外社会科学.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