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论文和设计-何国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了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包括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以及若干刚性锚段关节;所述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依次连接,最外侧两段可移动悬挂装置分别连接一所述固定网下锚门型架,任意两相邻的两段可移动悬挂装置均通过刚性锚段关节连接;每段可移动悬挂装置均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支柱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柱装置上的刚性汇流排,每个所述支柱装置均包括支柱和摆臂,所述摆臂可绕所述支柱水平旋转,每段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用于推动所连接的摆臂水平转动。通过电动推杆驱动摆臂转动,便可以自动控制刚性汇流排移动,系统可靠性高,且节省人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装卸站两端的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分布在装卸站轨旁的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2)以及若干刚性锚段关节(3);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2)包括刚性汇流排(12)和在装卸站轨旁间隔分布的若干支柱装置,所述支柱装置包括支柱(21)和摆臂(22),所述摆臂(22)可绕所述支柱(21)水平旋转,所述刚性汇流排(12)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被吊挂连接于若干所述摆臂(22)的端部;所述刚性锚段关节(3)包括锚段过渡接头(13)、锚段电连接线(14)、连接臂(26)、电动推杆(23)以及多个支持绝缘子(15);所述锚段过渡接头(13)设置于所述刚性汇流排(12)的端部,两相邻的所述刚性汇流排(12)上的两个锚段过渡接头(13)交叠设置,所述锚段电连接线(14)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刚性汇流排(12)电连接,所述锚段电连接线(14)通过所述多个支持绝缘子(15)连接在所述摆臂(22)和支柱(21)上;相邻的两个可移动悬挂装置(2)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2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连接臂(26)连接,所述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臂(26)与对应的支柱(21)连接;所述电动推杆(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摆臂(22)和连接臂(26)铰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装卸站两端的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分布在装卸站轨旁的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2)以及若干刚性锚段关节(3);

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2)包括刚性汇流排(12)和在装卸站轨旁间隔分布的若干支柱装置,所述支柱装置包括支柱(21)和摆臂(22),所述摆臂(22)可绕所述支柱(21)水平旋转,所述刚性汇流排(12)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被吊挂连接于若干所述摆臂(22)的端部;

所述刚性锚段关节(3)包括锚段过渡接头(13)、锚段电连接线(14)、连接臂(26)、电动推杆(23)以及多个支持绝缘子(15);所述锚段过渡接头(13)设置于所述刚性汇流排(12)的端部,两相邻的所述刚性汇流排(12)上的两个锚段过渡接头(13)交叠设置,所述锚段电连接线(14)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刚性汇流排(12)电连接,所述锚段电连接线(14)通过所述多个支持绝缘子(15)连接在所述摆臂(22)和支柱(21)上;相邻的两个可移动悬挂装置(2)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2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连接臂(26)连接,所述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臂(26)与对应的支柱(21)连接;所述电动推杆(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摆臂(22)和连接臂(26)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电磁驻停装置,用于吸附固定所述刚性汇流排(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驻停装置由若干永磁电磁铁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段过渡接头(13)采用C型开口结构,并带有上翘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15)为立柱式硅橡胶复合绝缘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23)为带自锁功能的电动推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动推杆均设置有防护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2)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旋转轴(24),所述旋转轴(24)平行于所述支柱(21),且与对应的摆臂(2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4)的下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可拆卸连接有手动扳手(25),所述手动扳手(25)用于扳动对应的旋转轴(24)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可移动悬挂装置(2)的端部的支柱(21)之间连接有操作平台(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与可移动悬挂装置(2)之间通过压接式电联接装置(16)实现电气性能的导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但是机车在进出货运站场时仍使用内燃机车牵引,机车的调度更换过程严重影响了装卸作业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也研究过类似产品,但从实际应用来看,现有系统存在系统复杂、安全冗余过多、可靠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设备长时间运行的要求问题,现有设备基本处于停用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以解决现有技术装卸站接触网系统复杂、安全冗余过多、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包括分别设置在装卸站两端的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分布在装卸站轨旁的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以及若干刚性锚段关节;

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包括刚性汇流排和在装卸站轨旁间隔分布的若干支柱装置,所述支柱装置包括支柱和摆臂,所述摆臂可绕所述支柱水平旋转,所述刚性汇流排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被吊挂连接于若干所述摆臂的端部;

所述刚性锚段关节包括锚段过渡接头、锚段电连接线、连接臂、电动推杆以及多个支持绝缘子;所述锚段过渡接头设置于所述刚性汇流排的端部,两相邻的所述刚性汇流排上的两个锚段过渡接头交叠设置,所述锚段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刚性汇流排电连接,所述锚段电连接线通过所述多个支持绝缘子连接在所述摆臂和支柱上;相邻的两个可移动悬挂装置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臂与对应的支柱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摆臂和连接臂铰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电磁驻停装置,用于吸附固定所述刚性汇流排。

可选地,所述电磁驻停装置由若干永磁电磁铁组成。

可选地,所述锚段过渡接头采用C型开口结构,并带有上翘弧度。

可选地,所述绝缘子为立柱式硅橡胶复合绝缘子。

可选地,所述电动推杆为带自锁功能的电动推杆。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动推杆均设置有防护罩。

可选地,每段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支柱,且与对应的摆臂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下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可拆卸连接有手动扳手,所述手动扳手用于扳动对应的旋转轴转动。

可选地,相邻的可移动悬挂装置的端部的支柱之间连接有操作平台。

可选地,所述固定网下锚门型架与可移动悬挂装置之间通过压接式电联接装置实现电气性能的导通。

通过电动推杆驱动摆臂转动,便可以自动控制刚性汇流排移动,动力稳定,系统可靠性高,且节省人力,而且整个系统可远程操控,控制方式简单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刚性锚段关节位置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视图;

图4是图1中固定网下锚门型架位置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可移动悬挂装置的中间位置的支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固定网下锚门型架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压接式电联接装置的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网下锚门型架;2-可移动悬挂装置;3-刚性锚段关节;

12-刚性汇流排;13-锚段过渡接头;14-锚段电连接线;15-支持绝缘子;16-压接式电联接装置;17-吊索拉线;

21-支柱;22-摆臂;23-电动推杆;24-旋转轴;25-手动扳手;26- 连接臂;

30-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参阅图1,所述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沿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包括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2以及若干刚性锚段关节3;所述若干段可移动悬挂装置2依次连接,最外侧两段可移动悬挂装置2分别连接一所述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任意两相邻的两段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2均通过刚性锚段关节3连接。结合图4,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由双H型钢立柱、四H型钢横梁、H型接触网下锚支柱、绝缘子、刚柔过渡元件8组成,绝缘子采用横向安装,其长度方向与线路平行。

参阅图2-图3,每段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2均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支柱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柱装置上的刚性汇流排12,刚性汇流排12 用于为列车提供电能,每个所述支柱装置均包括支柱21和摆臂22,所述摆臂22可绕所述支柱21水平旋转,所述刚性汇流排12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固定连接于每个所述摆臂22的端部,通过上述连接设置,刚性汇流排12和摆臂22形成了连杆机构,从而摆臂22的摆动便可以带动刚性汇流排12同步移动。

进一步,所述刚性锚段关节3包括锚段过渡接头13、锚段电连接线14、连接臂26、电动推杆23以及多个支持绝缘子15;所述锚段过渡接头13设置于所述刚性汇流排12的端部,两相邻的所述刚性汇流排12上的两个锚段过渡接头13交叠设置,所述锚段电连接线14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刚性汇流排12电连接,所述锚段电连接线14通过所述多个支持绝缘子15连接在所述摆臂22和支柱21上。锚段电连接线14可以有效的将两段刚性汇流排12电连接,避免在摆臂22水平转动时候两段刚性汇流排12接触不良。锚段电连接线14为柔性导线,采用柔性导线,使电气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相邻的两个可移动悬挂装置2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2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连接臂26连接,所述两个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臂26与对应的支柱21连接;所述电动推杆2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摆臂22和连接臂26铰接。

通过电动推杆23驱动摆臂22转动,便可以自动控制刚性汇流排 12移动,动力稳定,系统可靠性高,且节省人力,而且整个系统可远程操控,控制方式简单灵活。在列车行走时候,控制刚性汇流排12移动到列车上方,在卸货时候控制刚性汇流排12移动到列车一侧。其中,电动推杆23可通过PLC编程控制,控制方式简单灵活。

为了提高刚性汇流排12在卸货时候的稳定性,每个所述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电磁驻停装置,用于吸附固定所述刚性汇流排12。所述电磁驻停装置由若干永磁电磁铁组成,通过电流控制磁性强弱的变化。其中,电磁驻停装置和刚性汇流排12位于相同的高度,以便于刚性汇流排12刚好被吸附在电磁驻停装置上。其中,刚性汇流排12可以是铝制的,所以刚性汇流排12上可以设有与电磁驻停装置对应的磁极。若刚性汇流排12是钢铁材质的,则可以不用在刚性汇流排12设置磁极。

所述锚段过渡接头13采用C型开口结构,并带有上翘弧度,以便于两个刚性汇流排12有效的衔接。

较佳地,所述绝缘子15为立柱式硅橡胶复合绝缘子。

进一步,所述电动推杆23为带自锁功能的电动推杆,例如电动推杆采用蜗轮蜗杆结构传动。通过PLC编程控制及机械互锁,安全防护措施设置简单。

为了避免电动推杆23收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或者冬季雨雪的冰冻,每个所述电动推杆23均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可以有效避免灰尘进入电动推杆23,也可以避免雨雪落在电动推杆23的铰接位置,从而保证了电动推杆23的有效性。

参阅图2,每段所述可移动悬挂装置2中最外侧的两个支柱装置上均设置有旋转轴24,所述旋转轴24平行于所述支柱21,且与对应的摆臂2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4的下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可拆卸连接有手动扳手25,手动扳手25用于扳动对应的旋转轴24 转动。当电动推杆23损坏时候,工作人员可以爬上支柱21,将电动推杆23的铰接轴拆卸下来,然后通过手动扳手25推动摆臂22转动,从而带动刚性汇流排12移动,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拆卸电动推杆23,位于所述刚性锚段关节3处的两支柱装置上架设有操作平台30。操作平台 30的两端可以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柱21上,工作人员利用梯子等工具可以爬到操作平台30上,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调试。

较佳地,每个旋转轴24的上方均设置一挡雪板,从而较少雨雪对旋转轴24的冰冻和腐蚀。

参阅图5,可移动悬挂装置2中,中间的支柱装置均带有吊索拉线 17,用来悬挂固定刚性汇流排12。

参阅图6和图7,所述固定网下锚门型架1与可移动悬挂装置2 之间通过压接式电联接装置16实现电气性能的导通。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方案,实现了本务机直接牵引车辆进出装卸站,大大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单灵活,可适用于有装卸机、龙门吊等作业场景的铁路站台及其他有移动需求的特殊电气化铁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2622.3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34318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0M 1/13

专利分类号:B60M1/13;B60M1/20

范畴分类:32B;38A;

申请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627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康庄路9号

发明人:何国军;王磊;刘长志;周岩松;杨俊明;余韬;李维;刘浩;张云霞

第一发明人:何国军

当前权利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姚金金

代理机构:1171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装卸站用可移动接触网论文和设计-何国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