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包括第一排油座,第二排油座和第三排油座;所述推体为梯形样式的空腔结构,其内腔顶部位置水平安装有一处过滤板,其前侧通过乳胶连体连接有第一吸头,且在此第一吸头的外侧又设有第一排油座;所述推体的后端面安装有针式吸油器,且此针式吸油器和管腔与推体的内腔之间连接有软管材质的第一回流管,具有与之配套并且结构合理的球碗式集油座,可将浸获的油液挤入其中,并且两收油机构所收集的油液可进入推动作用的推体内收集,油量较多的溢油区可利用第一功能,第一功能吸取完油液后,再利用第二功能对溢油区更好的浸油吸油处理,实现双级吸油功能,吸油率得到了提高,综合结构更加合理。
主设计要求
1.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其特征在于:该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包括推体(1),过滤板(2),针式吸油器(3),第一回流管(4),第二回流管(5),集油座(6),第一吸头(7),第二吸头(8),活塞式吸油管(801)乳胶连体(9),第一排油座(10),第二排油座(11)和第三排油座(12);所述推体(1)为梯形样式的空腔结构,其内腔顶部位置水平安装有一处过滤板(2),其前侧通过乳胶连体(9)连接有第一吸头(7),且在此第一吸头(7)的外侧又设有第一排油座(10);所述推体(1)的后端面安装有针式吸油器(3),且此针式吸油器(3)和管腔与推体(1)的内腔之间连接有软管材质的第一回流管(4);所述推体(1)的顶端还贯穿有金属管材样式的第二回流管(5),且此第二回流管(5)的顶端又贯穿有集油座(6);所述第一回流管(4)和第二回流管(5)的内端分别还安装有第二排油座(11)和第三排油座(12)。
设计方案
1.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其特征在于:该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包括推体(1),过滤板(2),针式吸油器(3),第一回流管(4),第二回流管(5),集油座(6),第一吸头(7),第二吸头(8),活塞式吸油管(801)乳胶连体(9),第一排油座(10),第二排油座(11)和第三排油座(12);所述推体(1)为梯形样式的空腔结构,其内腔顶部位置水平安装有一处过滤板(2),其前侧通过乳胶连体(9)连接有第一吸头(7),且在此第一吸头(7)的外侧又设有第一排油座(10);所述推体(1)的后端面安装有针式吸油器(3),且此针式吸油器(3)和管腔与推体(1)的内腔之间连接有软管材质的第一回流管(4);所述推体(1)的顶端还贯穿有金属管材样式的第二回流管(5),且此第二回流管(5)的顶端又贯穿有集油座(6);所述第一回流管(4)和第二回流管(5)的内端分别还安装有第二排油座(11)和第三排油座(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式吸油器(3)为注射器样式结构,所不同的是,体前侧管腔中装有活塞式吸油管(801),且此活塞式吸油管(80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吸头(8),并且第二吸头(8)的高度高于第一吸头(7)所有位置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头(7)和第二吸头(8)均为带有吸孔的球头泡棉结构,两者所不同的是,第一吸头(7)上套装有一层橡胶外皮,且第一排油座(10)位于这层外皮的顶部,并且一排油座(10)上的排油孔与这层外皮相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座(6)为橡胶材质的球碗腔结构,其正位于第一排油座(10)的顶部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头(8)与活塞式吸油管(801)的组合件滑动配合在针式吸油器(3)的管腔前侧区域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面收油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运行或维修过程中会有溢油现象,溢出的油液会流到地面上,不但不污染环境,还会造成浪费,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会这些溢出油液利用收油设备进行重新收集,再利用现有技术的一系列后期处理装置对收集的油液进行处理,达到重新利用的目的。
现有的大型收油机设备结构较大,并不适应于设备维修过程中少量溢出油液的收集,利用这种结构的收油设备收集油液时,有点大象拖小车的感觉,而本设计,针对于这一需要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的,小型推移式,同时还具有双头吸取功能结构的收油装置,以满足这种市场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大型收油机设备结构较大,并不适应于设备维修过程中少量溢出油液的收集,利用这种结构的收油设备收集油液时,有点大象拖小车的感觉的问题,并能实现针对于这一需要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的,小型推移式,同时还具有双头吸取功能结构的收油装置,以满足这种市场需要的设计理念。
本实用新型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包括推体,过滤板,针式吸油器,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集油座,第一吸头,第二吸头,活塞式吸油管乳胶连体,第一排油座,第二排油座和第三排油座;所述推体为梯形样式的空腔结构,其内腔顶部位置水平安装有一处过滤板,其前侧通过乳胶连体连接有第一吸头,且在此第一吸头的外侧又设有第一排油座;所述推体的后端面安装有针式吸油器,且此针式吸油器和管腔与推体的内腔之间连接有软管材质的第一回流管;所述推体的顶端还贯穿有金属管材样式的第二回流管,且此第二回流管的顶端又贯穿有集油座;所述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的内端分别还安装有第二排油座和第三排油座。
进一步的:所述针式吸油器为注射器样式结构,所不同的是,体前侧管腔中装有活塞式吸油管,且此活塞式吸油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吸头,并且第二吸头的高度高于第一吸头所有位置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头和第二吸头均为带有吸孔的球头泡棉结构,两者所不同的是,第一吸头上套装有一层橡胶外皮,且第一排油座位于这层外皮的顶部,并且一排油座上的排油孔与这层外皮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座为橡胶材质的球碗腔结构,其正位于第一排油座的顶部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头与活塞式吸油管的组合件滑动配合在针式吸油器的管腔前侧区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设计所提供的这一收油装置,结构简单,小巧,便于操作,可应用于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所溢出油液的简单收集,本装置具有两个功能的收油结构,一个收油结构为针管式结构,可以直接吸取成洼的油液,并且针管式结构的收油机构还具有收缩收纲特性,以防影响另一个收油机构的正常工作进行,另一个收油机构为浸油式结构,具有与之配套并且结构合理的球碗式集油座,可将浸获的油液挤入其中,并且两收油机构所收集的油液可进入推动作用的推体内收集,油量较多的溢油区可利用第一功能,第一功能吸取完油液后,再利用第二功能对溢油区更好的浸油吸油处理,实现双级吸油功能,吸油率得到了提高,综合结构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推体;2、过滤板;3、针式吸油器;4、第一回流管;5、第二回流管;6、集油座;7、第一吸头;8、第二吸头;801、活塞式吸油管;9、乳胶连体;10、第一排油座;11、第二排油座;12、第三排油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陆地溢油后的推式收油机,包括有:推体1,过滤板2,针式吸油器3,第一回流管4,第二回流管5,集油座6,第一吸头7,第二吸头8,活塞式吸油管801乳胶连体9,第一排油座10,第二排油座11和第三排油座12;所述推体1为梯形样式的空腔结构,其内腔顶部位置水平安装有一处过滤板2,其前侧通过乳胶连体9连接有第一吸头7,且在此第一吸头7的外侧又设有第一排油座10;所述推体1的后端面安装有针式吸油器3,且此针式吸油器3和管腔与推体1的内腔之间连接有软管材质的第一回流管4;所述推体1的顶端还贯穿有金属管材样式的第二回流管5,且此第二回流管5的顶端又贯穿有集油座6;所述第一回流管4和第二回流管5的内端分别还安装有第二排油座11和第三排油座12。
其中:所述针式吸油器3为注射器样式结构,所不同的是,其前侧管腔中装有活塞式吸油管801,且此活塞式吸油管80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吸头8,并且第二吸头8的高度高于第一吸头7所有位置的高度,如图1所示,并且活塞式吸油管801的活塞上开设有溢流孔,如图2所示,操作针式吸油器3,可使第二吸头8照样吸取油液,同时,向外拉动活塞式吸油管801,可使针式吸油器3的吸油距离拉长,便于针式吸油器3上的第二吸头8与第一吸头7交替吸油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吸头7和第二吸头8均为带有吸孔的球头泡棉结构,两者所不同的是,第一吸头7上套装有一层橡胶外皮,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且第一排油座10位于这层外皮的顶部,并且第一排油座10上的排油孔与这层外皮相通,浸入到第一吸头7内的油液在外皮的包保护下,防止外漏,并且漏油时,只能通过顶侧的第一排油座10向外挤油。
其中:所述集油座6为橡胶材质的球碗腔结构,其正位于第一排油座10的顶部位置处,通过第一吸头7顶侧的第一排油座10向外挤油时,油液可流入到集油座6内,并通过集油座6进入推体1的集油腔中,此为第一吸头7在第二吸头8对大量油液吸取后,再进行一次细致吸油并且排油的工作过程。
其中:所述第二吸头8与活塞式吸油管801的组合件滑动配合在针式吸油器3的管腔前侧区域内,此第二吸头8通过活塞式吸油管801活塞式滑动配合在针式吸油器3中的组合方式,可使第二吸头8工作时,向外拉出,加长吸油长度距离,对流入地面的水洼式的油液进行快速吸取,吸取完毕后,再将其缩回,再利用上述第一吸头7对仍然存在于地面的不易直接吸取的少量油液,进行浸油吸取,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吸头7和第二吸头8的交替结构特性,形成了两个吸油功能结构,在油量较多的溢油区可利用第二吸头8的第一功能,第一功能吸取完油液后,再利用第一吸头7的第二功能对溢油区更好的浸油吸油处理,实现双级吸油功能,吸油率得到了提高,综合结构更加合理。
使用时:机械设备维修时,流入到地面的油液呈现出大量水洼状时,将第二吸头8向外拉出,操作针式吸油器3的活塞杆,使油液吸入到针式吸油器3中,并在活塞杆继续后拉运动时,油液经过第一回流管4进入到推体1的集油腔中,并在过滤板2的过滤下,实现过滤,此时水洼式的溢油区油液较少,不易利用针式吸油器3吸取,此时换用第一吸头7对溢油区进行浸油工作,浸油完毕后,将其倒扣过来,对第一吸头7施加压力,使第一吸头7内浸入的油液挤落到集油座6中,再经过第二回流管5用同样的方式,进入到推体1的集油腔中,由此可以看出,两收油机构所收集的油液可进入推动作用的推体内收集,油量较多的溢油区可利用第一功能,第一功能吸取完油液后,再利用第二功能对溢油区更好的浸油吸油处理,实现双级吸油功能,吸油率得到了提高,综合结构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8299.9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482221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E01H 1/08
专利分类号:E01H1/08
范畴分类:36A;36P;
申请人:刘玉清
第一申请人:刘玉清
申请人地址: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东方大道88号1-105-2室,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玉清;张祝启;孙寿伟;张洪涛;王磊;高树彬;邹政勇;逄松;尹晟
第一发明人:刘玉清
当前权利人:刘玉清
代理人:张焱
代理机构:1172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乳胶论文;